中国石油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1715288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790.81KB
中国石油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方案.docx
《中国石油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石油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方案
附件2:
中国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方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
2002年8月
1项目目标
目前,中国石油的很多作业单元和作业子单元都是独立的会计实体,有独立的账套,以致于整个中国石油有大约1800多个会计实体。
这样多的会计实体大大地增加了以下工作的复杂程度:
处理会计实体之间的财务交易;对账和会计实体之间内部往来的账龄分析;合并会计报表。
通过对总账会计科目的合理设计,可以将业务单元账套中不同作业单元和子作业单元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成本区分开来,从而无需为每个作业单元和子作业单元设置一个账套。
合并所有作业单元和子作业单元的总账账套,各业务单元只保留一套总账,将大大减少会计主体之间发生交易的频率。
同一业务单元内作业单元、子作业单元和业务单元总部之间产品和劳务的互供将通过会计分录记录在该业务单元的账套中,也不再需要通过“内部银行”处理业务单元内部的收/付款业务。
会计核算流程重组的目的就是在保持现有组织结构框架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会计核算集中,合并所有作业单元和子作业单元的账套,整个业务单元只维护和使用一套账,成为一个会计实体;并为真正实现会计实体转变,对内部交易、收付款等业务的核算流程进行改进。
核算流程的改进将不影响原来的考核体系和管理方法。
本方案依据大港油田业务流程试点方案形成,各单位在参考本流程时,需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本单位的业务流程。
2核算重组方案
业务单元集中核算后,原来业务单元内的会计实体、责任中心等将被合并,构成用于整个业务单元管理的责任中心。
该责任中心将出现在业务单元账套中科目结构的前面,并被用来确定业务单元的作业单元、子作业单元,甚至于孙作业单元。
为了使整个中国石油内部责任中心的定义全面统一,责任中心编码中还应当反映专业公司(板块)、业务单元的信息。
勘探开发板块的作业单元需要按照合作区块、非合作区块分别核算,合作区块、非合作区块的划分称为“类型”,将其和炼油与销售板块中“类型(炼油类型和销售类型)”的概念统一起来,将类型的信息也反映在责任中心的定义中。
有些油田公司包含炼油、化工或天然气业务,如果属于勘探开发板块,也可以按类型进行设置。
责任中心编码将包括12位代码:
专业公司(板块)1位;类型(合作/非合作,炼油/销售)1位;业务单元4位;作业单元2位;子作业单元2位;孙作业单元2位。
有些油田公司并非一个纯粹的业务单元,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板块构成,如勘探开发板块、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等。
如上所述,新系统科目结构的前面定义了责任中心,板块信息也可以在责任中心中反映,因此可以在一个账套内建立虚拟的分板块账套。
虚拟的分板块账套就是在一套账内,所有勘探开发板块所属责任中心的科目,共同构成勘探开发板块的虚拟账套;所有天然气与管道板块所属责任中心的科目,共同构成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的虚拟账套。
相对于分板块建账,这种虚拟分账的方法有以下优点:
可以在一套账中处理跨板块交易,简化跨板块业务的处理流程;可以直接从一套账中生成分板块报表和跨板块汇总/合并报表,解决多板块单位的报表/查询问题。
鉴于以上优点,建议在整个油田分公司只建立一个账套。
集中核算后,整个油田分公司应当是一个会计实体,各二级单位不再是会计实体。
根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一个会计实体内部各单位之间不应当有内部往来,因为这些内部往来并非该会计实体的资产或负债,在一个会计实体内记录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往来,只会同时虚增该会计实体的资产和负债。
目前,核算油田分公司内部往来的科目有三组,即应收内部单位款和应付内部单位款、各单位的内部结算存款和结算中心的内部结算存款、财务处的拨付所属资金和各单位的上级拨入款(部分油田分公司财务处没有使用内部拨出款,各二级单位没有使用内部拨入款)。
集中核算后,这三组科目将不再使用。
集中核算后,作为一个会计实体,油田分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发生的内部收入也不是该会计实体的收入,核算内部收入利润也会同时虚增该会计实体的收入和成本。
因此,集中核算后,内部产品劳务结算科目也将停止使用。
综上所述,集中核算将从三个方面影响目前的会计核算:
首先,集中核算后,内部交易的核算将被大大简化。
油田分公司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将不核算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往来和内部产品劳务结算收入,所有内部交易只表现为企业内部资源的流动或再分配,表现为成本的分配或资产在责任中心之间的转移。
但是为了适应企业原来的考核机制和管理模式,内部交易的计价方式不变。
所有内部单位的材料转移、资产调拨(包括跨板块业务)按账面价值结算;内部各单位互相提供服务(包括跨板块业务)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内部合同成本结转成本/费用;板块内的内部产品互供按成本结转;跨板块的产品转移按市场价格(或股份公司计划价格)核算。
这也满足了分板块核算的要求,准确记录了板块利润。
其次,集中核算后,不再核算内部结算存款。
一方面,没有内部往来需要用该科目结算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各单位对外的收款和付款都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的变化,而不应表现为内部结算存款的变化。
结算中心的职能将从一个内部银行转变为一个资金管理中心,它将与财务处资金科一起承担整个油田资金管理的任务。
受之影响,所有结算中心所处理业务的核算流程都将改变,主要包括结算中心处理的收款、付款业务等的会计核算。
再者,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内部虚拟资金的下拨和上缴也不再是会计事项,不应被记录在总账上。
因此,所有资金上交、下拨相关业务的核算流程都将被改变。
3内部交易核算流程
内部交易主要包括内部产品互供、内部材料互供、固定资产调拨和内部服务等。
目前,这些内部交易不仅要通过开内部发票(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挂账等内部利润和内部往来的确认过程,而且要通过各种复杂的内部结算过程。
内部往来和内部结算需要通过复杂的内部单据处理过程,相关的单据包括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内部结算签认单、付款委托书、收款委托书、内部结算款项送存单、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使用内部结算支付凭证申请单等。
集中核算后,将不核算内部往来,也不必确认内部利润,内部结算过程也被取消。
内部交易将直接反映为成本/费用的分配或资产的转移。
例如:
车务中心为采油厂提供租车服务的业务将只需一个会计分录记录:
借:
采油厂-制造费用(采油采气成本-厂矿管理费)
贷:
车务中心-管理费用
取消内部往来核算和内部结算意味着会计核算将突破原有的核算单元,一些会计凭证将横跨多个责任中心,也就是说,一个责任中心的会计需要为另一个责任中心记录会计信息。
由于每个责任中心需要为该责任中心的成本负责,成本/费用管理将成为责任中心管理的核心内容。
为了使各责任中心时刻了解其自身的成本/费用情况,建议跨责任中心的会计事项由增加成本/费用的一方记录。
在现有的财务管理框架和预算管理方法下,为了促使成本/费用增加方及时正确地记录跨责任中心的交易,除了双方业务人员对交易事项的确认外,双方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应当签认此类交易的数量和金额。
因此,每个单位需要保留其他单位财务负责人的预留印和预留签字。
如果未来预算管理方法或财务管理框架发生变化,需重新考虑双方财务部门签认的必要性。
1.3.1内部产品互供
油田目前存在着三种形式的内部产品互供:
板块内的产品输送、跨板块的产品输送、其他产品互供。
1.3.1.1板块内的产品输送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单位生产出各种半成品、产成品,通过管道、汽车等不同的运输工具将产品随时转移给下一级的生产单位或销售单位。
这种业务活动主要包括:
作业区将天然气半成品、原油半成品(高含水原油)、原油产品等输送给天然气公司、其他作业区、输油公司或销售公司;天然气公司勘探开发板块将轻烃和液化气运送给销售公司。
由于石油产品输送的连续性,产品的输送并不随时计量,每个月相关业务部门定期计量各单位之间的产品输送量。
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通知的产品输送量,核算此类业务。
1、原有的核算流程
在原有的核算体制下,各生产单位(产品提供方)都将这种业务作为销售业务处理,确认内部产品劳务结算收入。
但是核算中体现的销售客户并非是实际的产品接收者,而是油田公司总部(或财务处),各生产单位根据核定的单位操作费和产量核减内部拨入款(上级拨入资金-流动资金拨款)。
对于此类业务,产品的接收方,包括销售公司、天然气公司勘探开发板块或输油公司等,都不做任何会计处理。
财务处对于此类业务,也不做会计处理。
每月月末,当各单位上报成本报表后,财务处将各单位的实际成本重新输入到财务处的账套中,计算整个油田公司的实际生产成本。
具体成本上转流程参见月末结账和报表编制一节。
下图说明了原有的核算方法。
2、新核算流程
根据现有的内部服务定价原则,各单位之间的服务互供并非按实际成本结转,而是按照计划成本或内部合同成本结转。
而且,有些与生产相关的成本在油田公司总部发生,由财务处记录。
因此生产单位无法确定其所生产的产成品和半成品的实际成本。
各种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只能由财务处计算。
财务处取得各单位归集的各种成本,将相关成本差异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
因此,各生产单位在输送产品时,无法了解产品的实际成本。
为了简化会计核算,产品输送时不作任何会计处理。
当财务处在月末计算各种产品成本时,将半成品的成本计入相关的产成品成本;在结转生产成本时,核算产成品的流转。
这与原来的核算体制基本一致。
具体成本结转流程参见月末结账和报表编制一节。
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不必再核算内部产品劳务结算收入,因此产品提供方的财务部门也不再需要记录此类业务。
在新的系统中,该业务将不做任何会计处理。
3、新流程的注意事项
业务部门的实物管理和计量流程保持不变。
产品提供方不再记录内部产品劳务结算收入。
成本转移由财务处核算产品成本时统一核算。
2.3.1.2跨板块的产品输送
油田企业的跨板块产品输送主要表现为勘探开发板块的天然气产品被输送给天然气及管道板块。
如在大港油田分公司,该业务发生在天然气公司内部(即天然气公司内分勘探板块和天然气管道板块进行管理)。
各采油作业区将分离出来的伴生气通过管道随时输送给天然气公司的勘探开发板块,天然气公司勘探开发板块处理伴生气,生产出原油、轻烃和液化气等。
生产出的天然气产品连续输送给天然气公司的天然气及管道板块,天然气公司的天然气及管道板块将天然气销售给最终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勘探开发板块输送给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的天然气量等于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商品量。
1、原有的核算流程
在原有的核算流程中,虽然天然气公司勘探开发板块连续不断地将天然气输送给天然气公司天然气及管道板块,但是核算是按月进行的。
每月月末,油田公司财务处从业务部门取得天然气公司销售的商品量,根据实际的天然气商品量和“买断成本”,财务处确认勘探开发板块的销售收入、天然气公司确认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的销售成本,参看下图。
2、新核算流程
集中核算后,将不再核算内部往来,财务处可以通过一个分录完成该业务。
借:
财务处天然气与管道板块-主营业务成本
贷:
财务处勘探开发板块-主营业务收入
3、新流程的注意事项
业务部门的实物管理和计量流程保持不变。
天然气公司将不再核算该业务,而由财务处用一个会计分录记录。
产品的计价仍然采用原有的计价方式。
3.3.1.3其他产品互供
在油田企业内,产品除了按照供应链的顺序从上游单位/部门输送给下游单位/部门,还存在一些特殊的产品互供业务,如天然气公司为其他作业单元(后勤部门)提供燃烧使用的天然气。
1、原有的核算流程
在原有的核算体系下,将此类业务作为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的销售业务。
天然气公司按月与三个内部的天然气使用单位进行结算。
每月月末,天然气公司根据双方业务部门计量和签认的天然气供应量和市场价格给使用单位开具内部发票(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确认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的主营业务收入。
经过不同的内部收款/付款过程,天然气公司从使用单位收取相应的款项,使用单位根据内部发票和付款单据确认相应的成本/费用。
在原来的核算体制下,内部产品/工程/劳务的收款/付款方式有多种,包括:
签认-委托收款方式,即提供方开具内部结算签认单,要求接收方签认。
然后提供方开出收款委托书,附上双方签认后的内部结算签认单,提交给结算中心。
结算中心根据附有签认单的收款委托书,从接收方的内部结算存款账户中划款给提供方,并通知交易双方。
委托付款方式,即接收方在收到提供方的内部发票之后,开出付款委托书,主动支付提供方。
结算中心根据接收方的付款委托书,从接收方的内部结算存款账户中划款给提供方,并通知交易双方。
内部结算支付凭证付款方式。
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就是企业内部支票。
接收方在收到提供方开出的内部发票之后,在提供方的要求下或主动开出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
提供方取得该支付凭证后,在一定时间内填制内部结算款项送存单,送交结算中心。
结算中心根据该送存单及其所附支付凭证,将款项从接收方内部结算存款账户划拨到提供方的账户中,并通知交易双方。
下图以签认-委托收款方式为例,简单描述了原有的其它产品互供核算流程。
2、新核算流程
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内部结算和内部往来核算,产品的提供方或接受方中其中一方记录该交易即可。
根据增加成本/费用方记录的原则,产品的接收方记录交易。
虽然会计核算流程发生了变化,但是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流程不应改变。
为了简化流程,财务核算和结算过程中复杂的结算单据传递方式将被改变。
在新流程中,将不再使用各种内部结算单据,包括付款委托书、收款委托书、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内部结算款项送存单、使用内部支付凭证申请单、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等。
为了促使接收方及时正确地记录该类交易,除了双方业务人员对交易事项的确认外,双方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签认该交易的数量和金额。
因此可以将现有的内部结算签认单作适当的改进(参见后文设计的新单据格式),用它替代原来的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作为一式三联的内部发票,供双方财务负责人签认。
提供方财务人员在收到业务部门的计量单据或其他单据/通知后,开出内部结算签认单,并在签认单中标注收入科目、相关专项核算等财务计账所需信息。
然后将签认单一联由开票人员留存,其他两联首先提交给提供方财务负责人签章。
签章后的两联签认单送交接收方。
接收方财务负责人也要在签认单上签章,并返回一联给提供方,以供提供方审核之用。
另一联作为接收方财务计账之用。
为使交易及时得到记录,此类交易必须在接收方财务负责人签章之后两天内入账,并被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
3、会计分录
接收方收到内部结算签认单并在财务负责人签章之后:
借:
接收单位-成本/费用
贷:
提供单位-主营业务收入
提供方不作会计处理。
4、新流程的注意事项
业务部门的计量流程保持不变。
产品的计价仍然采用原有的计价方式。
停止使用付款委托书、收款委托书、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内部结算款项送存单、使用内部支付凭证申请单、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等内部结算单据。
用改进后的一式三联内部签认单替代原来的内部发票(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
提供方财务人员开具内部结算签认单后,首先由提供方财务负责人签章,然后送交两联给接收方财务。
接收方财务负责人要在接收到的内部结算签认单上签章,并返回一联给提供方财务。
接收方财务利用留存的一联记录交易。
此类交易必须在接收方财务负责人签章之后两天内入账,并被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
提供方根据返回的签认单审核系统凭证。
5、新单据-内部结算签认单
此单据一式三联,第一联由开票人员留存,第二联由双方财务负责人签认后作为接收方的记账联,第三联由双方财务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提供方的审核联。
2.3.2内部材料互供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各单位之间可能会互相提供稀缺的备品备件。
在少数情况下,甚至于互相提供关键生产材料。
除此之外,有些单位还为其他单位供水、供电(水电可能来在于公司之外)。
如在大港油田分公司,各单位将报废/闲置资产转移给车务中心处理的业务也可以视为一种材料互供业务。
这些内部交易的处理方法基本一致,统称为“内部材料互供”。
1、原有的核算流程
在原有的核算体制下,双方业务部门完成此类交易后,材料提供方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材料供应单据或其他单据开具内部发票,并同时核减相应的成本、费用或存货。
然后通过不同的内部收款/付款流程,完成内部结算。
下图以“委托付款方式”为例说明原有的核算流程。
2、新核算流程
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内部结算和内部往来核算,材料互供的交易双方中的一方记录该交易即可。
根据增加成本/费用方记录的原则,材料的接收方记录此类交易。
集中核算后,财务核算和结算过程中复杂的结算单据传递过程将被简化和省略。
在新流程中,将不再使用各种内部结算单据,包括付款委托书、收款委托书、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内部结算款项送存单、使用内部支付凭证申请单、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等。
采用改进后一式三联的内部结算签认单替代原来的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作为内部发票,供双方财务负责人签认。
材料提供方财务人员在收到业务部门的相应材料单据或其他通知后,开出内部结算签认单,并在签认单中标注要核减的成本、费用、存货或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及相关专项核算等财务计账所需信息。
签认单一联由开票人员留存,其他两联首先提交给提供方财务负责人签章。
签章后的两联签认单送交材料接收方。
接收方财务负责人也要在签认单上签章,并返回一联给提供方,以供提供方审核之用。
另一联作为接收方财务计账之用。
为使交易及时得到记录,此类交易必须在接收方财务负责人签章之后两天内入账,并被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
3、会计分录
接收方收到内部结算签认单并在财务负责人签章之后:
借:
接收单位-成本/费用/存货/固定资产清理
贷:
提供单位-成本/费用/存货/固定资产清理
提供方不作会计处理。
4、新流程的注意事项
业务部门的处理流程保持不变。
不再使用内部产品劳务结算-收入科目;提供方供给接收方的材料收入冲减提供方的成本,而不是记录内部收入。
停止使用付款委托书、收款委托书、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内部结算款项送存单、使用内部支付凭证申请单、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等内部结算单据。
用改进后的一式三联内部签认单替代原来的内部发票(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
提供方财务人员开具内部结算签认单后,首先由提供方财务负责人签章,然后送交两联给接收方财务。
接收方财务负责人要在接收到的内部结算签认单上签章,并返回一联给提供方财务。
接收方财务利用留存的一联记录交易。
此类交易必须在接收方财务负责人签章之后两天内入账,并被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
提供方根据返回的签认单审核系统凭证。
材料互供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3.3.3内部服务流程
内部服务是指内部各单位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业务活动。
它不仅包括服务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的内部服务,而且包括各生产单位之间互相提供的服务。
如在油田分公司,车务中心提供的租车服务、测试公司提供的测井服务、地质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服务等都是基本的内部服务业务。
另外,各单位还会为其他单位提供“培训”等零星的内部服务。
1、原有的核算流程
内部服务是内部交易的主要内容。
在原有的核算体制中,交易双方分别记录交易,并需要在月末进行对账,以便在油田公司内抵消内部交易。
内部服务一般经历签订内部合同、提供服务、验收等基本的业务过程。
对于有些类型的内部服务,以上某些步骤可能不需要;对于另外一些内部服务,其步骤可能更复杂一些。
在流程验收之后,交易双方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结算。
下图以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付款方式为例,简要说明原有的核算流程。
2、新核算流程
集中核算后,按照增加成本/费用方记录交易的原则,服务的接受方记录内部服务互供交易。
为保证记录的及时性,双方财务人员都需要签认该交易。
集中核算后,财务核算和结算过程中复杂的结算单据传递过程将被简化和省略。
在新流程中,将不再使用各种内部结算单据,包括付款委托书、收款委托书、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内部结算款项送存单、使用内部支付凭证申请单、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等。
采用改进后一式三联的内部结算签认单替代原来的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作为内部发票,供双方财务负责人签认。
服务提供方财务人员在收到业务部门的服务验收结算单或其他通知后,开出内部结算签认单,并在签认单中标注要核减的成本、费用科目及相关专项核算等财务计账所需信息。
签认单一联由开票人员留存,其他两联首先提交给提供方财务负责人签章。
签章后的两联签认单送交服务接收方。
接受方财务负责人也要在签认单上签章,并返回一联给提供方,以供提供方审核之用。
另一联作为接受方财务计账之用。
为使交易及时得到记录,此类交易必须在接收方财务负责人签章之后两天内入账,并被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
3、会计分录
接收方收到内部结算签认单并在财务负责人签章之后:
借:
接收服务方-成本/费用
贷:
提供服务方-成本/费用
提供方不作会计处理。
4、新流程的注意事项
业务部门的处理流程保持不变。
不再使用内部产品劳务结算科目;提供方的服务收入冲减提供方的成本,而不是确认内部收入。
停止使用付款委托书、收款委托书、内部结算支付凭证(对内)、内部结算款项送存单、使用内部支付凭证申请单、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等内部结算单据。
用改进后的一式三联内部签认单替代原来的内部发票(工程产品劳务结算单)。
提供方财务人员开具内部结算签认单后,首先由提供方财务负责人签章,然后送交两联给接受方财务。
接受方财务负责人要在接收到的内部结算签认单上签章,并返回一联给提供方财务。
接受方财务利用留存的一联记录交易。
此类交易必须在接收方财务负责人签章之后两天内入账,并被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
提供方根据返回的签认单审核系统凭证。
内部服务的计价方式不变。
4.3.4内部资产调拨
为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根据需要,各单位的闲置资产可能被调拨给需要的单位。
1、原有的核算流程
固定资产调拨一般是由油田公司财务处协调进行的。
在原有的核算体制下,虽然实物资产直接从一个作业单元调入到另一个作业单元,但是在核算上,资产首先被调入到财务处,然后从财务处调出至接收资产的单位。
在原有的核算体制下,内部资产调拨反映的是交易双方资产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化,无需相互结算,核算流程参看下图。
2、新核算流程
集中核算后,财务处不再需要做中间的调入/调出处理,资产调入方或调出方其中一方进行会计核算即可。
由于资产清单最后由调入方保存,因此建议由调入方记录资产调拨,这也与整体原则相符,即增加成本/费用的一方记录交易。
由于资产系统在此次会计核算集中过程中并不集中,资产的调出方和调入方都仍然需要在其资产系统中记录该资产调拨业务。
根据新的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应视情况计提减值准备,因此在资产调拨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随固定资产调至资产调入方。
调入方在记录该业务时要核销调出方的相关固定资产项目,因此调出方应采用适当的方式通知调入方。
可以改进固定资产交接清单,在该交接单上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累计折旧明细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科目”等四列(参见后文新单据)。
调出方在填制该表时即可将相关信息填入。
3、会计分录
拨入作业单元接受固定资产之后:
借:
拨入作业单元-固定资产
拨出作业单元-累计折旧
拨出作业单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
拨出作业单元-固定资产
拨入作业单元-累计折旧
拨入作业单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拨出作业单元不作会计处理。
4、新流程的注意事项
固定资产调拨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不变。
固定资产调拨仍然采用原来的调拨单据,包括固定资产调拨命令、固定资产清单。
固定资产交接单上应当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累计折旧明细科目”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科目”等四列,以通知调入方相应信息。
资产调入方和调出方都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石油 会计核算 流程 重组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