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1711033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03.44KB
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x
《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卷Ⅰ(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惩罚(chěng)绯闻(fēi)
埋怨(mái)扑朔迷离(shuò)
B.鸟瞰(kàn)横亘(gèng)
笨拙(zhuō)爱憎分明(zèng)
C.应和(hè)梵文(fàn)
懵懂(měng)噤若寒蝉(jìn)
D.狡黠(xiá)诘责(jié)
谥号(yì)翘首以待(qiá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对垒 端详 耐人寻味 首屈一旨
B.驱动 交融 风云变幻 充耳不闻
C.辐员 营销 不可名状 独树一帜
D.寒暄 急燥 山清水秀 鞭辟入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自然科学领域如此奥妙,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这是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大家相敬如宾,在此学习我倍感愉快!
C.《中国诗词大会》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可理喻的作用。
D.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贵州省铜仁市将全力以赴赢得关键胜利。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
A.“阳光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个性化“菜单”,涌现出大批的优秀阳光少年。
B.“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C.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
D.近日,铜仁市消防救援支队通过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发现的6家单位存在火灾隐患较多,并勒令限期整改,予以公开曝光。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3分)
A.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走来,他阳光、帅气。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D.“好哇,你咬人?
该死的东西!
”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
这年月,咬人可不行!
逮住它!
哎哟……哎哟!
”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3分)
①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②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③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④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⑥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A.⑤③⑥②①④B.⑤③④①②⑥
C.④②①③⑤⑥D.①②③⑤④⑥
7.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堕落沉沦的故事。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耄耋”指八九十岁。
D.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作品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长,这里指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自私
C.徐公何能及君也及:
比得上
D.期年之后期:
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而形貌昳丽朝而往
B.欲有求于我也战于长勺
C.虽欲言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吾妻之美我者执策而临之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末尾写齐威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卷Ⅱ(共120分)
一、(24分)
11.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人家。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5)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贺敬之《回延安》)
(6)《曹刿论战》中作者引用一个成语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这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13.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6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本诗分别用“千寻”和“不畏”极言塔的高峻和诗人的勇气、决心。
(2分)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4分)
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14.综合学习实践。
(6分)
2019年是我国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年,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中学九
(一)班决定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策划了三项征集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积极参加。
(1)征集主题标语:
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活动拟一条主题标语。
(不超过20字)(2分)
缅怀五四先驱,奏响青春之歌
(2)征集邀请函:
为缅怀那段风云岁月,班级打算向当地知名学者石教授写一份邀请函,邀请他来学校为同学们作专题讲座。
有位同学写了一份邀请函,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你指出来并改正。
(2分)
①将词语“强烈”改为“诚挚”
②将词语“贵校”改为“我校”
(3)征集结束语:
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写一段优美的结束语。
(不少于110字)(2分)
示例:
亲爱的同学们,本次主题班会在缅怀五四先驱、崇尚爱国情怀的活动中圆满结束。
但永不褪色的青春之歌犹在耳畔回响,“青春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让我们沿着先辈们的光辉足迹,昂扬前行,谱写壮丽的青春篇章吧!
二、(36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15—18题。
(18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⑤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⑥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5.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4分)
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16.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盲目”一词的含义。
(3分)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本义是指对事物或事理认识不清,这里是指不经过实践分析,就完全接受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判断力。
17.比较选文第⑤段与下面这则材料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
并简要分析各自的作用。
(5分)
1972年丁肇中领导一个小组在纽约的布鲁克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去寻找新的重粒子。
对于实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曾经比喻道:
“在雨季,一个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一分钟之内也许要降落下千千万万粒雨滴,如果其中的一滴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到那滴雨。
”
(1)选文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举“我”个人经验的例子,证明了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使论证更具体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这则材料运用了比喻论证,阐释了科学实验虽然艰巨、复杂,却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使论证更生动形象,道理深入浅出。
18.作者认为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
(6分)
(1)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由于在传统教育的文化背景下,“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阅读短文,完成19—23题。
(18分)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
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
那么,植物有“语言”吗?
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
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
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
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
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
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
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
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
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
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9.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用打比方和设问等方式,引出说明对象,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20.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21.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
为什么?
(3分)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能删。
“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常常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
删后,就是绝对的了,这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删。
22.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4分)
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
23.“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
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例说明,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4分)
示例:
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
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三、写作(60分)
24.“从……到……”是生活中常用的短语,它所表达的或许是时间的推移,或许是地点的转换,或许是不同事物的关联……
请将“从______到______”补充完整,并将其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
①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
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毕业生 学业 升学 统一 考试 语文 模拟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