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docx
- 文档编号:11700483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62.95KB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读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回答问题。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
―→
―→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
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
(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读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回答问题。
2.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比重变化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3.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高
不是。
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二、高考经典试题
1.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
解析 第
(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
因此A正确。
第
(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
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A正确。
答案
(1)A
(2)A
2.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8分)
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
两大产业就业人口增加越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越大。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三、跟踪训练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年之前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2.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务工人员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治理
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解析]1.A 2.B 第1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B项错误;读图可知,从1980年到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20%,C项错误;1990年以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较大的变化,D项错误。
第2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并不大,A项错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采取措施积极治理环境污染,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D项错误。
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4.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发展 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发展 ③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3.D 4.A 第3题,据材料可知,南昌是省会城市,有资金、技术优势,A项合理。
九江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项合理。
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项合理。
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是技术导向型产业,需要光照条件好,而该区域云雨天气较多,不适宜发展光伏产业,D项不合理。
第4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发展,①对;两城市位于长江中游,②错;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对;昌九一体化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增强两城市的经济实力,使之成为全省的经济核心,④错。
所以选择A项。
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回答5~6题。
5.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 )
A.农业B.工业C.第三产业D.采矿业
6.目前,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市区道路网密度较小B.郊区环境优美
C.市区劳动力短缺D.郊区地价较低
[解析]5.C 6.D 第5题,由图可知,图示时间段后期,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工业化水平降低,据此可推断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不是农业、工业、采矿业,而是第三产业。
选C。
第6题,由于工业企业占地面积大,支付地租能力低,而郊区远离市区,地价较低,且土地广阔,因此厂址选择在郊区可以降低投资成本。
选D。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7.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
[解析]7.A8.A 第7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
因此A正确。
第8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
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A正确。
读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
D.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
10.生态城镇将城镇视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兼具的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下列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
C.强化城镇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D.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解析]9.C 10.D 第9题,随着农村产业向城镇不断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城镇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上升,但农业产业比重可能会下降。
选C。
第10题,题干中提到生态城镇“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故生态城镇主要强调的是生态功能,A、B、C表述的是社会、经济功能。
选D。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 )
A.能源和矿产B.市场和腹地
C.人口和技术D.城市和交通
12.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解析]11.A 12.D第11题,甲省为我国辽宁省,该省多为矿业城市,是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12题,对于该省城市来说,重点发展对科技水平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现实;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加快矿产资源的枯竭速度,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二、综合题
13.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33-6 上海市崇明县地理简图
2012年崇明、上海、全国城市化率
材料一 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
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 2012年,崇明县地区生产总值仅占上海全市的1.2%。
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
产值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全国
崇明
全国
第一产业
9.40
10.08
37.90
33.60
第二产业
53.10
45.27
16.30
30.30
第三产业
37.50
44.65
45.80
36.10
(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
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
[答案]
(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
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
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
(3)第一产业。
影响:
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原因:
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
影响: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原因:
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②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
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解析]第
(1)题,读图可知,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约40%,低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第
(2)题,从材料给出的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的对比分析,三大产业特点。
第(3)题,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第一产业比值小,产业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2012年崇明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以乡镇企业为主,主要部门是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
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不够。
第(4)题,从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和发展第三产业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述。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在此建立,此后底特律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是1900—2010年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试分析五大湖地区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20世纪70年代以后底特律市出现工业衰退和城市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3)试分析底特律市未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向。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水运和广阔的市场条件使五大湖地区工业化发展迅速,工业化的发展又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带动该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该地区工业化的发展。
(2)石油危机和日本、德国等国汽车工业的冲击;底特律市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从而导致工业迅速衰退;工业衰退后,房地产市场崩溃,部分产业和人口外迁,导致了城市的衰落。
(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吸引力。
[解析]第
(1)题,五大湖地区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主要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方面进行分析。
第
(2)题,工业衰退的原因主要从石油危机、国外汽车工业的冲击、产业结构单一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方面分析,城市衰落的原因主要从工业衰退导致的城市人口减少、产业转移以及房地产市场崩溃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以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地理 复习 讲解 区域 工业化 城市化 推进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