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普利风电场风机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1700131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68.14KB
贵州关岭普利风电场风机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方案.docx
《贵州关岭普利风电场风机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关岭普利风电场风机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关岭普利风电场风机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贵州关岭普利风电场(48.0MW)新建工程
风机基础施工工程
冬
季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项目地址:
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普利乡
项目单位:
贵州关岭国风新能源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
风机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电力建设工程(建筑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验评标准(SDJ69-87)。
(2)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Z5024-2005)。
(4)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定(BL147-90)。
(8)风力发电运行规程(DL/T666)。
(9)国家及电力行业的现行规程,规范标准及有关实施细则。
(10)本段设计文件及业主、设计、监理单位下发的相关文件。
(11)本企业所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机械设备状况等。
(12)现场施工调查资料及公司以前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
贵州关岭普利风电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利乡,关岭县永宁镇与花江镇的县道X472从风电场附近穿过,交通较为便利。
风电场距关岭县花江镇8.5km,永宁镇约15km,距关岭县城直线距离约22km,距省会贵阳约155km。
风机基础结构安全等级取1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箱变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抗震设防标准:
机组塔架地基基础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本工程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为相对较完整的稳定地块,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根据《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各建筑物可不进行抗震设计。
3.冬季气候特点
关岭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m~1694m之间,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mm,年平均气温14°C,历史最高气温34.3°C,最低气温-7.6°C,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4.4m/s。
4.冬季施工特点及难点
(1)冬季混凝土特点:
0~4℃时,凝结时间比15℃延长3倍,温度降到0.3~0.5℃时,混凝土开始冻结后,反应停止,-10℃时,水化反应完全停止,混凝土强度不再增长。
在负温条件下混凝土中的游离水结冰,体积增加9%,硬化的混凝土结构容易遭到冻胀破坏。
(2)冬季施工安全、质量风险大。
尤其是风力发电施工现场,地理环境更为恶劣,天气寒冷、场地结冰、升温取暖等方面易引发安全事故。
防寒保温稍有疏漏会产生混凝土冻胀、裂缝(纹)、结构疏散、表面泛霜等质量问题。
(3)冬季施工成本投入高。
冬季施工需要从混凝土原材料开始至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的全过程实施防寒保温,需要对已浇筑的风机基础混凝土全部实施防寒保温,这些措施需投入大量的保温材料、设施、设备和能源。
(4)施工生产效率低下。
寒冷气候条件下劳动产生率大幅下降,防寒保温消耗工时多,工序间工艺和组织间隙时间多、混凝土强度增长慢等因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5)风机基础地处海拔高、严寒及风力大的情况下施工,冬季保温防护措施的搭设及密封难度大。
(6)冬季施工风机基础保温经过浇筑前及过程中的升温阶段、浇筑后的恒温阶段及拆模前的降温阶段,基础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则易造成混凝土开裂。
基础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及拆模前降温梯度的控制是施工的技术难点。
(7)泵管保温难度大,若混凝土浇筑中断,混凝土温度损失,则管道混凝土易产生冰冻堵塞;如何保证混凝土经过泵输送后的入模温度达到规范要求,以及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不连续性导致管道冻结是冬季技术施工的一个难点。
(8)基础施工难题多。
冬季寒冷多风,热量散失快,在防风方面稳定性要求高,在防寒方面密封要求严。
(9)冬季施工由于气温较低,温度降低到-5℃以下,则常温一套施工方法就不适应了,无论在材料、设备选择、施工方法确定等方面都需要一些特殊的措施。
(10)冬季施工的弊端:
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施工事故易发的多发季节,而且质量事故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5.冬季施工界定
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6-2011的规定,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连续三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的时,需采取冬季施工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冬季必须安排的连续施工项目严格按照冬季施工要求进行。
冬季的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当环境昼夜平均温度(每天6、14、21时所测室外温度的平均值)连续3天低于5℃,或最低温度低于-3℃时,启动冬季施工方案。
采取冬季施工要解决的问题是混凝土养护的保温保湿问题,冬季施工主要围绕此问题进行施工组织。
6.施工准备
(1)成立冬季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制定考核奖惩办法,确保冬季施工顺利实施。
(2)根据冬期施工项目的安排进行保温材料的准备。
准备好相关防寒保温物资、供热能源和机具设备。
对冬季施工的计量系统、机械、设备、管线等进行全面检修,更换老化元器件,备用一定量的易损零配件。
(3)收集关岭县气象台(站)历年气象资料,收听贵州省及市县每日气象预报并做好记录,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做好工地气温监测。
(4)收集关岭县气象台(站)历年气象资料。
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预报的气象变化趋势及动态,针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工艺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和准备工作,以利于安排施工。
(5)针对风机基础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确定冬季施工需要的本标段所需物资,制定相应的冬季混凝土施工计划、物资和机械储备和保养工作计划。
选择好适应冬季施工的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剂等,选定合适的配合比。
(6)排除基础基坑内的积水、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修整,截断流入现场的水源,做好排水措施,消除现场施工用水造成场地结冰现象。
(7)必要时,设置电热锅炉加热保温,并做好电热锅炉安装及架空管道保温工作;同时上下水管、消火栓等应做好保温,防止供水管路冻结及管路冻裂。
(8)施工前对机械设备全面进行一次检查,机械车辆更换低温燃料及添加防冻液,在冰雪天安装防滑链等措施。
对机械传动部位要及时检查,如有缺陷,及时维修、调整。
(9)对有关人员进行冬期施工教育培训,组织有关各工种操作人员学习有关冬期施工的理论、规范、规定和施工技术。
(10)备足备齐冬季施工用电热毯、保温篷布及保温棉毡等各种保温周转材料。
(1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施工期间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专项交底,使施工顺利进行。
(12)检查临建设施及仓库是否达到过冬条件,及时按照冬季施工保护措施施作过冬篷,准备好加温及烤火器件。
施工机械加强冬季保养,对加水、加油润滑部件勤检查,勤更换,防止冻裂设备。
以确保工程能如期顺利进行。
7.冬季施工组织机构
7.1冬季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
徐彬
副组长:
程兴利
组员:
李峰、刘忠海、刘永军、张松平、土石方组负责人、钢筋组负责人、混凝土组负责人
7.2小组职责
(1)认真贯彻有关冬季施工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和标准。
(2)负责组织制定、审查冬季施工方案和各项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并督促施工作业现场严格按冬季施工方案和要求组织施工。
(3)对冬季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进行指导。
(4)针对冬季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有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质量培训教育,并对其进行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交底。
(5)负责对冬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以及上报监理和局指。
(6)负责落实有关冬季施工的工程材料、防寒物资、能源和机具设备。
7.3责任划分
(1)组长、副组长负责冬季施工全面工作。
(2)工程部和试验室负责冬季施工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的制定,以及现施工技术指导、落实和检查。
(3)物资设备负责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工程材料、防寒物资、能源和机具等物资保障。
(4)安质部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技术指导、落实和检查。
8.冬季施工技术方案
8.1钢筋工程
在负温条件下,钢筋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和抗冲击韧性降低,脆性增加,加工性能下降。
(1)钢筋和预应力筋存放于室内或进行严密覆盖,选择低温韧性良好的焊条,焊条存放于保温箱内。
(2)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0℃。
条件困难条件下,对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钢筋,环境温度可适当降低,最低不应低于-10℃。
(3)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焊工上岗证,才可上岗操作。
(4)负温下钢筋焊接施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帮条,搭接,坡口焊)等焊接方法。
所有钢筋加工均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必须在露天环境下进行时须有遮挡措施,防止钢筋焊接时直接与地面雨雪接触。
钢筋正式焊接前,先进行试焊,经检验合格后,再按照试焊时采用的焊接参数进行成批焊接。
焊接后的钢筋垫高放置,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未冷却的接头避免接触冰雪和冻土。
(5)闪光对焊。
负温闪光对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钢筋端面比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端面不平整时,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
与常温焊接相比,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调伸长度10%至20%左右,提高预热时的接触压力,增长预热间歇时间。
施焊时选用的参数可根据焊件的钢种、直径、施焊温度和焊工技术水平灵活选用。
(6)电弧焊接。
焊接时必须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纹等缺陷,在构造上应防止在接头处产生偏心受力状态。
为防止接头热影响区的温度突然增大,应采用分层控温施焊。
帮条焊时帮条与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焊固定。
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点焊缝离帮条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
(7)坡口焊时焊缝根部,坡口端面以及钢筋与钢垫板之间均应熔合良好。
(8)钢筋和预应力筋应存放于室内或进行严密覆盖,选择低温韧性良好的焊条。
钢筋和预应力筋加工在棚内进行。
钢筋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不低于0℃,焊毕后的钢筋应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运往室外。
钢筋采用电弧焊焊接时,应有防雪防风及保温措施,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冰雪。
8.2混凝土工程
施工所用混凝土全部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合生产,搅拌站严格按照冬施要求建设。
8.2.1混凝土搅拌站冬期施工
搅拌站冬期施工中,主要任务是合格混凝土的生产,保证在外界低温条件下拌制具有一定温度的混凝土,使混凝土浇筑满足冬期施工规范要求。
结合贵州关岭普利风电场现场实际气候情况及地理条件,本风机基础工程混凝土冬期施工主要采取蓄热法,必要的情况下采取蒸养法养护工艺。
蓄热法是指混凝土灌筑后,利用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结构物温度的降低,使混凝土结构物表面温度降至0℃前达到预期强度的施工养护方法。
蒸养法养护混凝土是指,在节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设备将水加热成水蒸气,然后导入到箱内,并对刚完成的浇注节段进行蒸汽养护的保温管理工作。
蓄热法养护混凝土的作业内容包括:
热工计算、原材料的加热、保温材料的选择、测温及保温管理工作。
试验室宜将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有温度要求的)报监理组审批,批准后实施。
8.2.2混凝土冬期施工要求
8.2.2.1原材料选用
(1)水泥。
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注意其中掺合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抗渗性能的影响,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
(2)外加剂。
①外加剂的选择。
在冬期施工期间,外加剂的选用非常重要,他对混凝土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选用的外加剂,其各项品质指标应满足《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
严禁使用含氯盐类防冻剂,严禁在施工现场自行将减水剂与防冻剂混合使用。
从本工程的结构类型、性质、施工部位以及外加剂使用的目的来选择外加剂。
选择中考虑:
改善
混凝土或砂浆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提高拌合物的品质,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降低拌合物的冻结冰点,促使水泥在低温或负温下加速水化;促进早中期强度的增长,减少干缩性,提高抗冻融性;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模板的周转速度,缩短工期;外加剂的选择时要注意其对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影响,对钢筋的锈蚀作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如含氨的混凝土外加剂。
掺加高效减水剂、早强防冻剂(适用温度大于-15℃)、外加剂在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同时,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不会对混凝土后期强度产生明显影响,亦不应含有引起钢筋锈蚀的氯盐成份,外加剂存放于室内保温。
②外加剂的试验。
冬季施工所有的外加剂,其技术指标必须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应有产品合格证。
对已进场外加剂应试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外加剂成分的检验内容包括:
成分、含量、纯度、浓度等。
常用外加剂的掺加量在一般情况下,可按有关规定使用。
遇特殊情况时要根据结构类型、使用要求、气候情况、养护方法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掺量。
③外加剂的管理。
冬季施工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使用的外加剂应设专人负责掺加,认真做好记录。
外加剂溶液应事先配成标准浓度,再根据使用要求配成混合溶液。
各种外加剂要分置于标识明显的容器内,不得混淆。
每配置一批溶液,最少满足一天的使用量。
外加剂使用时要经常测定浓度,注意加强搅拌,保持浓度均匀。
外加剂严禁加热。
(3)掺合料。
选择质量合格的掺合料,掺加粉煤灰、矿粉应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同时,并不会对混凝土后期强度产生明显影响,亦不应含有引起钢筋锈蚀的氯盐成份。
存放粉煤灰、矿粉的罐体用保温岩棉布包裹。
(4)骨料。
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待检料、已检合格的料仓用篷布覆盖。
粗细骨料必须置于防风防雨棚内。
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
8.2.2.2混凝土拌制
(1)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经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而成。
(2)冬期施工期间,由于环境温度较低,根据施工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冬期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剂,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可采取适当降低混凝土水胶比;掺加有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混合料(如适当降低粉煤灰,增加矿粉掺量);同时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在外加剂可使用复合型防冻减水剂等技术措施。
当选用具有防冻性能复合减水剂时,应控制混凝土单方总碱含量满足有关规定。
(3)采用泵送混凝土连续浇筑,为避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缝,混凝土凝结时间不宜过短。
(4)混凝土搅拌必须符合相关保暖措施,温度不宜低于10℃。
(5)混凝土原材料使用时的温度根据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情况确定,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相关要求(≥5℃)。
主要措施应以加热拌合用水为主,辅以骨料、外加剂保温,
水泥不能直接加热。
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重新调整拌合料的加热温度。
对拌和用水进行的加热应满足:
强度等级低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最高不得超过80℃;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最高不得超过60℃。
当采用加热拌合用水不能满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要求时,对骨料采取加热措施,骨料的加热温度根据需要确定,当采用强度等级低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最高不得超过60℃;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最高不得超过40℃。
试验人员应随时检测其水分,调整水的用量。
(6)混凝土搅拌时采用二次投料法,先向搅拌机投入全部粉料(水泥、掺合料或有粉体外加剂)和细骨料,搅拌均匀,至少30s,再投入拌和水(液体外加剂),至少30s,最后投入全部粗骨料搅拌60s至均匀。
搅拌时间满足混凝土和易性要求。
(7)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应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还应适当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
8.2.3热工计算
为便于以下热工计算,暂对拌和水、水泥、砂和骨料的温度进行假定(均为可实现的温度),现以tw=60、tc=12℃、ts=12℃、tg=12℃分别表示之,其中水泥、砂和骨料的温度为暖棚内预热温度。
(1)混凝土拌和物的理论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拌制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
W、C、S、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ts、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ps、pg——砂、石的含水率(%);
b、B——比热及溶解热;
当集料温度>0℃时,水的b=4.2,B=0;
当集料温度<0℃时,水的b=2.1,B=335。
(2)混凝土自搅拌机倾出时的温度(出机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1——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倾出时的温度(简称出机温度)(℃);
T——混凝土拌和物的理论温度(℃);
Td——搅拌机棚内的温度(℃)取12℃。
(3)混凝土经运输和灌注成型后的温度(入模温度)(℃)
混凝土由出机到灌注过程中的温度损失,因运输工具、倒运次数、运输时间、出机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异,混凝土经过运输和成型后的温度(入模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2——混凝土经过运输和成型后的温度(℃);
t——混凝土自运输至成型的时间(h);平均取1h
n——混凝土倒运的次数;取2次
Ts——室外气温(℃);平均取5℃
a——温度损失系数(h-1);取0.25
当用混凝土运输车时a=0.25。
(4)当搅拌站内水泥和骨料的温度都为12℃,不同温度的拌和水所拌制的混凝土的理论、出机及入模温度见下表:
混凝土施工不同时段温度计算表
水温(℃)
理论温度T(℃)
出机温度T1(℃)
入模温度T2(℃)
备注
10
10.86
10.86
9.02
细则要求:
冬期混凝土施工时入模温度不低于5℃,负温时不低于10℃
20
12.53
12.45
10.11
30
14.20
13.85
11.07
40
15.87
15.25
12.03
50
17.54
16.65
12.99
60
19.21
18.06
13.96
综上所述,为保证冬期混凝土施工质量,室外平均温度为负温时建议拌和用水加热至30~60℃。
8.2.4混凝土保温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保工程质量、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能缩短工期的原则下编制冬季期施工方案并报审后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向作业班组交底。
在进入冬季前施工现场提前作好防寒保暖工作,对道路、脚手架上跳板和作业场所采取防滑措施。
关注当地气象台站的气温播报,及时了解当地天气预报。
安排专人测量施工期间的室外气温、砂浆、混凝土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8.2.4.1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oC,对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采取保温或加热措施。
①利用设置在拌合楼侧的锅炉对拌合用水进行加热,水温由热工计算控制。
采用通蒸汽对水池中水加热时,水池上方用彩钢板进行封闭,降低热量损失速度。
②地材保温。
采用提前备料,将粗细骨料置于防风防雨雪的棚内,在棚壁四周用保温材料进行围挡,并在粗细骨料表面用棚布进行覆盖,保证骨料不冻结。
③混凝土拌和站:
搭建暖棚封闭拌合站、进料斗、传送带、拌合系统。
拌合系统下方,安装封闭式上下推拉门并用彩钢夹芯板围护。
④水泥、粉煤灰的保温。
水泥、粉煤灰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直接加热。
当热工计算达不到要求时,对水泥、粉煤灰储仓进行包裹。
8.2.4.2混凝土拌合运输保温措施
①采用棉布包裹拌合水输送管道。
搅拌混凝土前,用热水对搅拌机进行预热。
②严格按选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计量准确。
采用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搅拌时间较常温下增加50%。
③组织施工力量,加强施工便道维护,确保施工便道平稳、安全、快捷,力争降低混凝土运输车的运输时间,减少混凝土的温度损失。
④运输时将运输车罐体用棉毡包裹,在运输过程中,用特制保温盖扣在罐体的进出口,减少热量散失,减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
用保温棉被对混凝土输送泵的料斗、输送管及阀门进行包裹,减少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⑤运输和浇筑前,先用热水冲洗混凝土运输车和输送泵,减少混凝土温度损失。
⑥做好混凝土浇筑各环节的施工准备工作,尽量缩短混凝土从搅拌站出料至现场浇筑完成的时间,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一般不得低于5℃,强度在C40及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
混凝土的运输过程快装快卸,中途不转运或受阻,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进行重新调整拌合料的加热温度。
8.2.4.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要进行冬季施工就必须进行混凝土的保温保湿,现场施工采取对刚浇筑完成风机基础全封闭蓄热法保温的措施进行冬期养护,内外部温差不宜超过设计规定数值。
必要时采用蒸汽养护法养护。
风机基础浇筑完成后,在基础表面及侧面覆盖一层棉被及塑料薄膜,覆盖时注意棉被及塑料薄膜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30cm,棉被及薄膜应固定,以免被风吹起,延缓热量散失,达到风机基础内部保温目的。
必要时,待混凝土灌注完毕,设置安装电热锅炉一台,通过导管将蒸汽引入棉被与基础表面间隙内,进行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温度控制采用自动控温,满足冬季施工要求。
外侧采用棉被覆盖,减缓混凝土水化热的散失,减少热量损失,降低整个系统的热量消耗。
蒸汽养护系统由温控器自动控制养护温度,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上限值即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下限值时自动启动加热。
控制系统温度智能自动控制,可以保证混凝土恒温养护,防止温度差产生的混凝土内部应力。
而且还能切实的降低电能损耗,节约用电,降低施工成本,减少系统运行费用。
8.2.4.4混凝土日常养护保温措施
(1)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物在拆模时,尽量选择在白天的高温时段,拆模后立即采取保温措施,为保证蓄热养护的效果,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和自然温度差不能超过15℃。
(2)混凝土结构物顶部覆盖塑料和保温被保温,并固定防止掉落;
(3)每天检查保温被的覆盖情况,对破损、吹翻等情况及时进行修复。
8.2.4.5混凝土张拉及拆模
(1)冬季混凝土强度和拆模强度应满足混凝土正常温度下强度的要求,并同时满足抗冻要求的规定。
非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模。
(2)在大风及突然降温天气时不进行拆模作业及低于-10℃时不进行拆模作业。
(3)采用保温法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气温仍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4)当混凝土养护期快到时,使内外温度平衡后方可拆除防护措施。
(5)冬期施工接缝混凝土时,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对结合面进行加热使结合面有5℃以上的温度,浇筑完成后,及时加热养护使混凝土结合面保持正温,直至到浇筑混凝土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
(6)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对新、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
8.3冬季施工施工监控体系
8.3.1温度监控
(1)建立温度监测体系,对施工环境温度、原材料温度、混凝土拌和料温度、混凝土养护温度、预应力管道温度、箱梁内外温差等进行监测,针对温度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防寒保温措施。
(2)建立温度监测体系,对施工环境温度、原材料温度、混凝土拌合料温度、混凝土养护温度等进行监测,针对温度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防寒保温措施。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 关岭普利风 电场 风机 基础 工程 冬季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