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省级培训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11699375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48KB
语文省级培训心得体会.docx
《语文省级培训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省级培训心得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省级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省级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省级培训心得体会
刘琼芳
6月底,我有幸接到通知去合肥参加了为期6天的“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语文)省级培训”。
我不是培训者,更谈不上是骨干培训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
所以,当接到省教育厅发来的信函通知时,真的是既惊喜万分又惶恐不安!
惊喜的是又有了一次面对面接受专家专业引领的机会,惶恐的是自己名不副其实,不符合“培训者”的身份,更就别谈有“培训者”的水平了。
所幸的是等报完到,一经了解,像我这种身份的一线教师还不少,大家都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参训,但都有一个共识:
这次培训肯定会收获良多!
此次培训是由省教育厅主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合肥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联合承办的。
培训的主题的“评好课”专题学习,目的是切实提高“评好课”专题学习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我省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培训会上,来自省内各地近百名教师认真聆听了8个专题讲座。
分别是:
宋冬生主任的《关于“评好课”专题培训的建议》、李继秀教授的《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评价》、南京师范大学的杨启亮教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师德修养》、汪文华教授的《评好课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杜应祥教授的《语文课堂评课的有效操作》、南京市教研室芮琼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教师研修网研究员周卫教授的《课堂观察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范蓓蕾教授的《语文课堂评价案例研修》。
正像先前所预想的那样,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收获的确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 关于师德修养
每一轮的继续教育中,“师德修养”都是永恒的主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在这次培训中,杨启亮教授的讲座以新颖独到的观点、睿智幽默的言辞向与会者阐述了关于师德修养方面的若干观点。
杨教授敏锐地指出中国教师在当代存在着“层次不高”、“境界不高”、“功利心太强”等问题。
他认为,教师的道德境界可以分为三种:
遵守规范道德的境界;拷问良心道德的境界;体验幸福道德的境界。
这三者是一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的一个由最低境界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他说,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到底都是“死”和“灰”。
社会都把教师摆在牺牲的位置。
这种说法在现代社会是有偏颇的。
作为教师,难道只有奉献牺牲,就没有收获吗?
一个只有牺牲而没有收获的职业能有什么激情和发展可言呢?
所以,教师也是有收获的,这种收获在不同道德境界的教师心里有着不同的分量。
一位年过八旬的知名老教师,每周都拄着拐杖来到她曾经工作过的校园,在夕阳的余晖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拥着一位银发飘飘的老教师,当你看着老人脸上那满足幸福的笑容时,你能说这位老教师是“牺牲”者吗?
不,她是收获者,她收获了心灵的丰实!
最后,杨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教师赋予教育多少责任,社会就会赋予教师多少尊重。
此番言论真是振聋发聩,意味深长!
二 关于“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
在这次培训中,许多教授专家都指出“听课评课”在教研活动中应该称为“观课议课”。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变化不只是一种词义上的变化,而是一种文化的变化,观念的变化。
听课,虽然在听课活动中我们不只是“听”,也用眼睛看,用笔来记,但我们的关注点往往更多的是看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教师如何讲,如何动。
观课,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观察”。
所谓“观”,就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
“察”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理性的思考,对教学的活动的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观”和“察”的活动中,我们不仅关注教师如何教,同时在关注学生如何学。
而且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学生的学。
“以学看教”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思想。
评课,我们很容易把它理解为是对上课教师和他所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分析、评判,并给予一种定性式的结论。
评课的话语权更多的在所谓的专家、权威或其他听课人的手上,上课者难得有更多的话语权。
议课,“议”不是下结论,不是做评判,而是在“观”中所得到的信息的基础上,所有参与听课和上课者之间展开的一种平等的对话交流、讨论和反思的过程。
如果说“评”是写句号的过程,那么“议”则是运用问号进行质疑、探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然“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各有所用。
听课评课更多地适用于对上课者做结论性的评价,而观课议课更多的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中。
三 关于评课中的问题
李继秀教授在讲座中概述了我国目前教学评价存在的七大问题:
教学评价功能上过分注重甄别选拔功能;教学评价主体上重视他评,不能整合好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学评价内容上人为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割裂开来;教学评价关注点上重总结性、忽视形成性评价;评价与被评价之间话语权不对称,缺少对话交流;评价标准上注重相对标准的评价,而忽视绝对标准及自我标准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考试制度根深蒂固、考试的极强的操作性。
范蓓蕾教授也梳理了评课中普遍存在的两大情况:
(一)低效或无效的评课情况。
具体表现为:
评课无主题,轻描淡写说一些应景式的话——漂亮的废话;评课有套路,用所谓的“三二一”套路,即“三条优点,两条缺点,一条建议”,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评课说好话,说了一堆赞美的废话;评课少对话;评课“一刀切”。
造成这种低效无效评课情况的成因是评课者没有认识到评课的作用和意义,认为评课是负担,对评课采取应付态度;或因工作任务繁重,无多余精力投入评课,对评课活动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或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对评课活动采取人云亦云的办法;或迫于竞争压力,不愿在公开场合发表真实意见,对评课活动采取唱赞歌的方法。
(二)评课出现的误区情况。
具体表现在:
1、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
需要注意三种情况:
利用低俗的教学语言求得热闹的课堂气氛;滥用课堂表演求得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利用花哨的教学设计求得活跃的课堂气氛。
2、学生活动越多越好。
认为学生活动时间长、学生讨论热烈、课堂提问多的课就是好课。
而忽视了学生活动是否有活动的价值。
3、认为多媒体运用得越多越好。
多媒体代替教师板书遗忘了课堂笔记;用多媒体代替课本内容而忽略了课堂阅读;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学意想,违背文学作品教学规律;过分追求多媒体技术的新奇,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用多媒体演示程序代替多变的教学过程,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这评课中存在的三大误区情况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评课者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充分、理解不透彻,存在偏差。
四 关于“评好课”
怎样才能做到“评好课”?
用什么“评好课”?
是这次培训探讨的主旋律。
诸位专家教授都在讲座中提到“课堂观察”是评好课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凭着自身感官及辅助工具,在课堂情境中采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的课堂评价方式之一。
(一)体验课堂观察
宋冬生主任在讲座中向我们展示了两个课堂观察案例,让我们初步体验了什么是课堂观察。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受上传文件大小限制,案例2图片删减,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这两个案例的展示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让我顿悟:
原来课还能这样来评!
(二)课堂观察的特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
(三)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它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观察点来进行观察,因此选取的观察点应该是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的、从日常观察中感觉有问题的、操作比较方便,数据具有说服力的。
要根据问题需要来确定观察角度,制作适合自身条件的观察工具。
采集后的数据要放在整体情境中进行分析,要和任课老师一起分析、讨论,揭示课堂教学背后的复杂性。
这就要求课堂观察者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要透彻,这样的课堂观察才有说服力,对执教教师的专业成长才会起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五 关于听课评课的有效操作
(一)听课评课的原则。
1、客观性:
实事求是,而不是主观臆断,以往经验、个人感情色彩。
评价的标准要正确准确,一视同仁。
谈优点,更要谈缺点,谈不足。
2、整体性:
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节课的全过程、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
3、发展性:
课程内容的发展性,师生互动的发展性、学生、教师生命的发展性,发展性评价。
4、差异性: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1)对于专家型的教师应评其教学风格、教学艺术。
(2)对于精通型的教师应评其教学的特长、擅长之处、独特的见解。
(3)对于胜任型、高级新手应在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问题上进行评价。
(4)对于新手、任教有困难的教师应评其教学的基本功,教材中重点、难点的把握。
另外,对不同类型课的不同要求:
教研课——突出一个“研”字;选优课——突出一个“严”字;检查课——突出一个“实”字。
(二)听课评课的形式。
1、个别交谈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听课人数较少,或有些问题和想法不便在大众场合下进行。
2、集中讨论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公开课、实验课、研究课和观摩课。
3、书面评议式。
书面评议可以克服以下缺点:
时间限制,评论不详细、不深入;准备不充足,缺少斟酌;条理性,理论性不够完善。
4、学生座谈会。
5、组织庭辩。
(三)听课、评课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相结合。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应当做到正确、准确、切实可行、具有科学性。
三维目标由“双基”到“四基”,由“一维”到“三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2)从教学内容处理上分析。
评价教学内容的价值;对三维目标实现上的价值;拓宽加深,要求适度;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重点、难点、疑点的解决;重其所重,轻其所轻,自学、讨论、讲授相结合。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看教学思路设计;看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分析课堂教学模式。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5)从教学基本功分析。
板书:
科学合理,逻辑性强、言简意赅、富有艺术性;教态:
自然、庄重、轻快,有感染力;师——生、生——生互动状况;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是否能做到深入浅出,合乎规范、启发性、艺术性;操作:
熟练性、科学性;教育机智。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满意程度,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参与面广、思维活跃的评价;学生学业负担合理与否。
(7)从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上分析。
2、单项分析法
例:
只分析教师的提问:
提问的时间、语气、方法、技巧;提问的科学性,艺术性;提问与学生的思维训练。
3、寻找特点法。
发现捕捉授课者具有的而别人没有的,成功的地方,进行点评。
4、以果归因,揭示规律法。
以一节课的得失效果,去探索其规律性的东西。
评课者可以从教学行为的理论依据、教学内容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分析。
看看哪些是符合教学规律的,那些是违背的。
5、教学诊断法。
目的是分析诊断、找出得失、提出改进意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加诊断的人员要求是有一定教学理论、经验的教学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六 关于“好课”的标准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老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五实”标准。
1、扎实——“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有意义的课”。
对学生学习来讲,叶澜老师认为有三级意义:
初级意义——学到东西;中级意义——锻炼了能力;高级意义——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2、充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
效率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面上来说的,对全班多少同学有效率,对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困难学生的效率是否相同。
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
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3、丰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
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4、平实——“一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
课堂的价值在于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不仅现在可以上,什么时候都可以上。
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
”
它不可能十全十美。
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
真实也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没有真实,“好课”也失去了价值。
虚假的课虽可取得一时半会的成功,但不利于教师树立研究意识,更不利于教师向研究型转变。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于我而言都有很大的收获。
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碰撞,反思沉淀,总结悟化,我深深感悟到:
身为教师应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应像太阳那样不断进行新的核聚变,积蓄新能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的事业中幸福而又充实地成长。
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
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珍惜在教师成长中的点滴所得,阔步前行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康庄大道。
因为我相信:
只要你有思想,一定会有所改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省级 培训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