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模拟25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697131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1.39KB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模拟25有答案.docx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模拟25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模拟25有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模拟25有答案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模拟25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罗杰斯代表的心理学流派是学派。
A.人本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2.脑内神经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静息电位
B.服从“全或无”的电传导
C.化学传导和电传导
D.动作电位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神经冲动的相关知识。
这一部分知识相对抽象,应加强理解与记忆。
3.“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注意
B.感知
C.记忆
D.思维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注意的定义的理解。
题目的情况正是注意的重要作用的举例。
4.如果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相隔太长时间才发出起跑信号,那么可能使运动员成绩受到影响。
如果预备信号和起跑信号只隔2~3秒,则可能消除影响。
下列哪个概念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
A.错觉
B.持续性注意
C.注意动摇
D.牵涉干扰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题目所诉是注意的动摇。
5.我们看到电影的画面之所以是流畅的、动态的,是利用现象制成的。
A.联觉
B.对比
C.适应
D.后像
答案:
D
后像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因此电影画面看来是流畅的。
6.在各种感觉适应的现象中,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其他适应过程一般都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
A.温度觉的适应
B.暗适应
C.嗅觉的适应
D.味觉的适应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适应的相关知识。
适应的结果可能是感受性提高(仅见于视觉的暗适应),但大多数是感受性的降低。
7.最早用无意义音节研究记忆的发展进程的是
A.米勒
B.艾宾浩斯
C.波斯纳
D.巴特莱特
答案:
B
艾宾浩斯最早用无意义音节的方法研究了遗忘的进程。
8.事隔多年,许多妈妈还记得自己孩子第一次会走路的样子,这种记忆是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情景记忆这一记忆类型的理解。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题意的描述属于情景记忆。
9.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性获得的长时记忆称为
A.鸡尾酒会效应
B.遗觉象
C.舌尖现象
D.闪光灯效应
答案:
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几个心理学现象的记忆与理解。
题目中所诉的是闪光灯效应。
[补充]鸡尾酒会效应是一种听觉注意现象,是指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如名字),就能立即引起注意的现象。
遗觉象是一种特别具体清晰的视觉表象。
有些儿童在观看了某件东西后,在短时间内(约几分钟),仍保持着异常鲜明、生动、清晰的形象。
舌尖现象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答案就在嘴边,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
闪光灯效应是指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性获得的长时记忆,是长时记忆信息来源的一个途径。
10.的研究证明了记忆的定位说。
A.巴甫洛夫
B.潘菲尔德
C.贾维克
D.海登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记忆相关理论知识的记忆。
布洛卡、潘菲尔德、鲁利亚、麦克高夫等人的研究都在某一角度支持了记忆的定位说。
11.在人脑中呈现的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形象是
A.想象
B.表象
C.梦
D.知觉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表象的定义及特征。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12.在问题解决中,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是
A.算法
B.逆向搜索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爬山法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算法”这种问题解决的方法,题目中给出的正是这一定义。
另外其他几个答案中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需要了解。
13.“好学生”这个概念结合各种属性,如“努力学习”、“学习成绩好”、“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等等,“好学生”这个概念属于
A.合取概念
B.析取概念
C.关系概念
D.自然概念
答案:
B
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形成的概念,题目中的描述显然属于析取概念。
[补充]合取概念:
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析取概念:
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形成的概念。
关系概念:
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14.言语是一种
A.社会现象
B.心理现象
C.符号系统
D.既是社会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言语与语言的区别。
虽然题目中没有提到语言,但我们应该知道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15.“星期三……九点钟……十点钟……医生……和……牙齿”,病人说出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布洛卡区损伤引起的
B.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的
C.弓形束的病变引起的
D.角回的损伤引起的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布洛卡区的相关知识。
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患有这种病的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
他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
16.下列情绪状态属于激情的是
A.考生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后一周的情绪状态
B.飞机出现故障时飞行员处理问题的时候
C.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事情
D.听到亲人的噩耗后的极度悲哀
答案:
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激情状态的理解。
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根据答案的事件,D为激情状态。
17.“情绪的认识—评估说”强调大脑皮层对情景的认识、评估,反应序列是“情景—评估—情绪”,该情绪理论由提出。
A.詹姆斯
B.坎农
C.阿诺德
D.沙赫特
答案:
C
阿诺德评定一兴奋说强调的是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即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一评估一情绪。
18.情绪和情感的环形模式是提出的。
A.拉扎勒斯
B.罗素
C.詹姆斯
D.沙赫特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环形模式的相关知识。
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是罗素提出的。
他认为情绪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
愉快度和强度。
19.意志行为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
B.不断审视行动计划
C.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
D.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意志行动的阶段。
意志行为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20.某人选择职业时,有多个单位可供选择,举棋不定时的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
D
这是典型的多重趋避冲突。
21.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是
A.诱因
B.驱力
C.意志
D.需要
答案:
D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22.智力的PASS模型是建立在的基础上提出的。
A.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B.斯皮尔曼的两因素理论
C.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D.鲁利亚的机能系统说
答案:
D
识记性知识点,需要了解记忆。
23.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
A.模仿能力B.创造能力C.一般能,D.特殊能力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斯皮尔曼二因素说中的一般能力。
题目中描述的是一般能力的定义。
24.阜南提出了()。
A.群因素说
B.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C.二因素说
D.层次结构理论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智力的层次加工理论的相关知识的记忆。
这一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阜南对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的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25.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去中心化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同化和顺应的概念。
儿童常常把什么都往嘴里放,是由吃奶向吃饭过渡、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因此是顺应。
26.婴儿掌握语法的关键期是
A.1岁前后
B.2岁前后
C.3岁前后
D.4岁前后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婴儿掌握言语关键期的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20~30个月是婴儿基本掌握语法的关键期。
27.幼儿初期儿童的主要记忆形式是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内隐记忆
D.长时记忆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期儿童的记忆。
幼儿初期的儿童无意识记忆占优势。
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让记忆服从于一定目的还有困难。
28.6岁拥有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
A.4
B.5
C.6
D.7
答案:
C
实验证明,6岁拥有6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
29.垂危病人对死亡已有充分准备,内心十分平静,说明其已进入的时期为
A.愤怒阶段
B.否定阶段
C.乞求阶段
D.接纳阶段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应对死亡的阶段,属于识记性知识点。
30.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下列哪一项是青少年期的发展危机?
A.同一性统一对同一性混乱
B.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C.孤独感对亲密感
D.繁殖感对停滞感
答案:
A
艾里克森提出的人的八个阶段理论中阐明了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其中,青年期是指12~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31.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的作者是
A.费希纳
B.冯特
C.韦伯
D.桑代克
答案:
D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教育心理学》也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故本题选D。
3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出条件反应,这一现象被称为
A.泛化
B.消退
C.恢复
D.分化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几个常用的名词。
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恢复是指休息一段时间后,当条件刺激再次出现时,条件反应仍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某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的分化。
所谓刺激的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根据题干和上面的解析,选A。
33.认为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并形成认知地图的心理学家是
A.科勒
B.考夫卡
C.托尔曼
D.斯金纳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托尔曼的认知一目的说,他认为期待和认知地图是学习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34.奥苏伯尔认为,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的前提条件是
A.新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B.已有的知识结构清晰
C.主体具有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
D.以上都是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ABC都是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条件。
35.根据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教师应该
A.使教学活动符合认知加工过程
B.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C.选择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
D.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的相关知识。
他的结构教学观认为学习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36.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A.诱因
B.问题情境
C.学习期待
D.强化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情境的概念。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7.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内部历程发生变化,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
A.历史
B.选择
C.成熟
D.亡失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
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中的自变量可能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外,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38.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之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权衡。
A.反应准确性
B.反应强度
C.反应频率
D.反应组织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反应时间的因变量。
反应时实验中有两个基本因变量:
速度和准确性。
当一个人很快去完成某件事情时,会犯更多的错误;如果速度比较慢,正确率就会升高。
这种关系被称为速度一准确性权衡。
39.当噪音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判断的概率,称作的条件概率
A.击中
B.漏报
C.虚报
D.正确拒绝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心理学中的现代心理物理法。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者对有无信号出现的判断和实际是否有信号之间可以有四种结果:
信号(sN)出现,报告有,称为击中(Y/SN);报告无,称为漏报(n/SN)。
只有噪音出现时(N),报告有,称为虚惊(Y/N);报告无,是正确拒斥(n/N)。
40.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
A.人工语法
B.序列反应时
C.复杂系统
D.信号检测论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记忆实验中的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范式与内隐记忆范式不同,更着重于知识的获得和编码,其指导语也是针对被试的学习方法的。
人工语法是在实验室中创造的一种语法规则,也是研究内隐学习的最早、最重要的研究范式。
41.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恒定刺激法
C.阶梯法
D.平均差误法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传统心理物理法。
恒定刺激法也叫做正误法或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
根据阈限的操作定义,为了断定50%的次数被感觉到的那个刺激最常用的是直线内插法。
所以可以推断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
42.以下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A.事后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完全随机化设计
D.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准实验设计包括了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系列设计等。
43.下列心理学描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
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
B.攻击是对另一个人的失控的敌意
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对操作定义的掌握。
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它们的程序下定义就叫做操作定义。
对于选项A,对于智力的定义具体、可操作,所以是操作定义。
选项B对于攻击行为是没有操作性的,无法明确得出,所以不是操作定义。
选项C是描述性定义,介绍了什么是测验法,也不是操作性定义。
44.一个2×3×4实验设计中,它有()个实验处理。
A.3
B.9
C.10
D.24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对一个实验设计的理解。
一个2×3×4实验设计中,它有24个实验处理。
[补充]一个2×3×4实验设计中,它有24个实验处理,7个处理因素,3个主效应,4个交互作用。
45.对照组在与实验组竞争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其行为反应超出原有水平的现象是
A.安慰剂效应
B.约翰亨利效应
C.霍桑效应
D.实验者效应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是主试有意无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安慰剂效应反应的是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预期心理。
霍桑效应是指由实验处理所带来的气氛效应。
本题题干说明的是约翰·亨利效应。
46.下列哪项不是方差分析的基本前提?
A.变异之间具有相关性
B.变异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C.总体要求正态分布
D.方差齐性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
运用F检验进行的方差分析是一种对所有组间平均数差异进行的整体检验,但并不是均可以进行方差分析,必须有满足一定的条件限制,否则就可能推出错误的前提。
方差分析的基本前提有三个:
总体正态分布;变异的相互独立性;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
47.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心理过程的研究。
A.有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潜意识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反应时实验。
序列反应时实验是研究内隐学习研究的常用范式,它研究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不同之处,它更关注的是无意识学习的心理过程。
48.目标重复启动时,反应时间的节省被称为
A.编码协调
B.分心物抑制
C.激活扩散
D.目标激活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启动效应实验研究。
当之前的一个刺激发生后,影响了对后呈现的刺激的反应,就叫做启动效应。
在正启动效应中,反应时间的节省被认为是之前刺激的启动效应,这个时间被称为目标激活。
49.项目特征曲线中,当虚线坡度为90°时,曲线的区分度为
A.0
B.0.5
C.1
D.不确定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项目特征曲线。
项目特征曲线中,当虚线坡度为90度时,曲线的区分度为1。
50.标准参照测验中,检验题目内容与测验内容范围要求的一致性,一般采用
A.专家的评定法
B.回归法
C.计算鉴别指数
D.相关法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有专家判断法、复本法、再测法、经验法。
51.下列属于被试内设计的是
A.前测后测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ABBA设计
D.随机化设计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也就是随机区组设计,也可以叫做重复测量的研究设计。
ABBA设计是被试内设计,其他三种都是被试间设计。
52.下列哪个说服过程以后,会使态度逐步固化为信念,成为持久的模式?
A.理解信息
B.接受信息的结论,发生态度的改变
C.新态度的保持
D.新态度转变为行为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说服过程。
说服过程包括:
①接收到信息,显然如果被说服者从未接触到(听到、看到)该信息,那么信息不可能产生影响。
②注意到信息。
③理解信息。
④接受信息的结论,发生态度的改变。
此前四个阶段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的。
⑤新态度的保持。
⑥新态度转变为行为。
一旦态度转变为行为,该行为将加强或极化新的态度,逐步固化为信念,成为持久的模式。
53.为了使整个测验项目的潜在区分度最大,()。
A.每一个项目的难度处于0.50水平
B.所有项目的评定难度以0.50为宜
C.难度的分布应广一些,梯度应多一些
D.所有项目的平均难度应为1.00和0两级各半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测验的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包括难度和区分度。
一般来说,难度越接近0.50,项目的潜在区分度越大;越接近1.00或0时,项目的潜在区分度越小。
但在实际编制的时候,要求难度的分布广一些,梯度多一些,才能区分得更细。
54.报告测验分数应遵循()。
A.最好不把测验分数直接告诉被试,而是报告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
B.不应告知被试所作测验是测量什么或预测什么
C.不应告诉被试其测量结果是和什么常模团体进行比较
D.拒绝当事人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四测验分数的解释。
分数的解释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如何使分数具有意义;如何将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当事人。
解释分数时要告诉被试测验测的是什么,与常模团体进行比较,让当事人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55.项目的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不包括
A.鉴别指数
B.将按所测总份数的27%的比例分别抽选确定为高分组与低分组
C.计算鉴别指数,D>0,D越大,区分高低分组的程度越高
D.计算鉴别指数,D<0,D越小,区分高低分组的程度越低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项目分析。
项目的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包括鉴别指数法和相关法。
选项B是个干扰项,考查的是项目难度的计算,当人数太多时,将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被试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计算两组在某一项目上的通过率。
56.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中,由于被试之间性质不同导致的差异被称为
A.因素效应
B.误差效应
C.系统效应
D.区组效应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随机区组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是根据实验被试的特点把被试划分为几个区组,再根据实验变量的水平数在每一个区组内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同一区组随机接受不同的处理。
这类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同一区组内的被试应尽量“同质”。
所以在被试之间的性质不同时就会导致的差异是区组的原因,称之为区组效应。
57.用重测法评估信度,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者的特点而不同,一般是周比较好,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个月。
A.1~2;4
B.2~4;6
C.4~6;8
D.6~8;10
答案:
B
此题考查的是重测法。
重测法估计信度可以提供有关测验是否随时间而变异的资料,可作为被试将来行为表现的依据。
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特点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是2周到4周,间隔时间不超过6个月。
58.某研究选取容量为5的三个独立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其总自由度是
A.15
B.12
C.2
D.14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方差分析。
因为某研究选取了三个容量为5的独立样本,所以总人数为15,进行方差分析时,总自由度的计算是df=nk-1=3×5-1=14。
59.既影响信度又影响效度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抽样误差
D.评分误差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是误差对测验信度、效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机误差会影响测验的信度,而信度是效度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所以随机误差也会影响效度。
而对于系统误差来说,更多的是影响测验的效度,并不会影响测验的信度,抽样误差也会影响系统误差,评分误差则会影响信度。
60.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测验
A.一般适用于学前儿童
B.以思维的精确性记分
C.理论基础是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D.包括30个分测验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测验。
吉尔福特提出智力的三维结构,并认为创造力主要是以发散思维为特征的一种高级心理能力,据此,他和同事们一道编制出以测量发散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力测验。
61.有一个满分为5分的测验项目,全体被试在此项目上的平均分为3分,则此项目的难度P是
A.20%
B.40%
C.60%
D.80%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项目分析中的难度的计算。
难度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二分法记分的项目;另一种是论述题的难度计算。
后者的计算公式是
,根据这个公式进行计算,可得此项目的难度是60%。
62.下面四个概念中,与效标效度无关的是
A.同时效度
B.预测效度
C.效标测量
D.因素效度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效标效度。
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心理学 专业 基础 模拟 25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