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新教材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课练与单元检测.docx
- 文档编号:11695512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51.07KB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新教材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课练与单元检测.docx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新教材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课练与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新教材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课练与单元检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新教材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课练与单元检测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
A.《本草纲目》B.《黄帝内经》
C.《脉经》D.《伤寒杂病论》
【答案】A
【解析】《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药物学巨典,A正确;《黄帝内经》、《脉经》以及《伤寒杂病论》与题干中“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的限定不符,排除B、C、D。
2.《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故排除C项;D项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故排除。
3.2020年2月3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应对疫情有力且有效,紧紧抓住疫情中心地区和病毒源头发力……这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信心和能力”。
你认为在古代医学著作中,最能表明政府对疾病防治十分重视的是
A.《千金方》B.《伤寒杂病论》C.《唐本草》D.《本草纲目》
【答案】C
【解析】《唐本草》是唐朝李绩、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故C项正确;《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著作,三者都无法体现政府对疾病防治的重视,故排除ABD。
4.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关于曹操兵败赤壁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种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导致兵败赤壁。
由此可知
A.疫病影响政治军事B.曹操行为遭到天谴
C.曹操兵败在于疫情D.疫病一说纯属猜测
【答案】A
【解析】据“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有一种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疫情影响了当时的军事和政治格局,因此A项正确;天谴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说法,排除B项;曹操兵败赤壁的原因有很多,疫病只是其中一种,排除C项;材料说明疫病是致使曹操兵败赤壁的原因之一,疫病一说不是猜测,排除D项。
5.《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排除C;D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排除。
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东方药物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答案】B
【解析】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提炼除了青蒿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具有启发性,故选B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说法没有依据,排除A项;“东方药物巨典”指的是《本草纲目》,排除C项;“至今…占据中心地位”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7.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
对此,李时珍说:
“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
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
”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李时珍对于过去不敢用的药采取利用,显然是探究创新的尝试,B正确;现实态度不符合材料信息,A错误;观察不符合材料事实,C错误;理性批判不是李时珍材料中信息,D错误。
8.《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病从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
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
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
【答案】A
【解析】望是指看气色,闻是听声音,问是问病情,切是把脉,材料中内容反映的只是“四次面见”并没有体现出其他的三项内容,所以答案选择A项。
9.人类与瘟疫的抗争从未停止,一些世界名画记录了“战疫史”。
意大利画家皮耶特·布鲁格尔在1562年绘制的板面油画《死亡的凯旋》,记录了这场让人类历史陷入绝望的黑死病瘟疫。
这场疫情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许多人开始信奉科学胜过信奉上帝B.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向了文艺复兴
C.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方向D.使人们更加信仰天主教的说教
【答案】D
【解析】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蔓延,大量人口死亡,人们陷入绝望,对天主教的说教产生了怀疑,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0.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
据史料统计,中国两宋时期发生的90多次疫病中,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
两宋首都地区疫病频发
A.可能与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B.说明市坊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
C.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D.是民众崇信佛教而放任疫情造成的
【答案】C
【解析】材料“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疫病,主要是因为宋代首都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而古代医学落后,所以一旦发生疫病,无法有效减病降灾,故C项正确;宋代守内虚外,但驻军制度与疫病频发关系不大,故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得出市坊制度打破后的环境状况,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两宋首都疫病多发,没有说明民众的信仰造成疫情,故D项错误。
11.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
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了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
这说明
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
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熙身患疟疾,被传教士治好,康熙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说明西药逐步影响中国,故B项正确;仅以一个事例不能得出西药比中药更科学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中西医交流频繁,排除C项;西药不是侵华工具,排除D。
12.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
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
这表明
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
【答案】B
【解析】材料讲述的是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制定检疫章程,严格检疫,这促进了中国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海关检疫主要是起到预防的作用,不能据此认为国外传染病严重,排除A;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黄勇在《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一文中认为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
下列对道教与瘟疫之间的关系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瘟疫与道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B.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信仰支持
C.瘟疫与道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D.道教与瘟疫是同生同灭的关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某种程度上,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民间道教运动随着瘟疫的日益严重而活跃起来,但不能据此推断出道教兴盛会使瘟疫日益严重,因此“相互促进”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间道教运动的活跃程度受瘟疫严重程度的影响,二者之间呈现一种正向关系,“此消彼长”的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道教的产生与瘟疫没有直接关系,“同生同灭”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14.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倡导建立大同世界,那里有公共医院、公共福利、公共教育、公共老人院和公共墓地,没有私有财产;同时他提出将妇女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毛泽东就曾受到其影响,能体现在下列哪项运动中( )
A.农业生产合作社B.“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大同世界”思想影响,毛泽东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追求“一大二公”,组织社员吃食堂,要消灭私有财产、把妇女从厨房劳作中解放出来,D项正确;对农业改造的农业生产合作化与“将妇女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无关,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与公有化和解放妇女不符,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追求生产的高指标、高速度,C项不符合题意。
15.“人民医疗为人民,强大祖国才可靠,医疗制度要完善,政府引导不可缺,卫生组织要做好,各级服务不能少,医疗保障有基础。
”下列对中国卫生组织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包括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群众性卫生组织
②中国红十字会属于群众性卫生组织
③卫生监督机构属于卫生行政组织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属省人民政府管辖
⑤中国医学科学院属于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卫生监督机构属于卫生服务组织,③错误,CD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由国务院管辖,④错误,A排除;①②⑤说法均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6.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免疫计划,目前我国实施的基础免疫计划中有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儿童可以免费接种这些疫苗。
这表明
A.基础免疫计划的实行有利于确保儿童健康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儿童的免疫计划
C.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
D.疫苗接种后可以终生免疫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重视公共疾病的防控,在免疫计划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儿童的疫苗接种问题,并没有提到接种疫苗后儿童的健康情况,故A项错误;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很多内容,材料只涉及儿童疫苗的接种问题,故C项错误;儿童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终生免疫,故D项错误。
17.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
“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这是指
A.断肢再植手术B.针刺麻醉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D.试管婴儿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可判断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因此C正确,ABD排除。
故选C。
18.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以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
关于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C.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技术D.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国卫生运动不能提高医疗技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均属于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
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上山下乡运动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D.解决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严重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对农村实行的医疗卫生改革,也是调整的表现,因此C正确,ABD排除。
故选C。
20.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从此,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
这表明我国
A.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严重B.环境治理依靠法制力量
C.大力推进民主立法D.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
【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表明我囯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D项正确;A项是现象,B项中环境治理说法有误,C项中民主说法错误,均排除。
21.如表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
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
【答案】B
【解析】材料“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患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B正确,ACD排除。
22.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对许多非洲国家派出大批医疗队,使得非洲一系列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全球蔓延,在国内疫情基本控制的前提下,中国又向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和医疗物资。
这主要体现了
A.中国对盟国大力援助B.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C.我国医疗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D.中国要扩大世界影响力
【答案】B
【解析】中国派出大批医疗队帮助其他国家主要体现了中国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我国医疗技术在某些领域是世界上先进的;扩大世界影响力并非材料主旨。
23.天花病毒经过三千多年才传播蔓延到世界各大洲,最后于1775年传播到澳大利亚。
而在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一个月的时间蔓延全世界,成为全球公共安全事件。
导致新冠病毒肺炎急速传染,其关键推手应是
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B.新冠病毒肺炎具有超强传染性
C.防疫措施不到位D.科技革命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加快了传染病的蔓延,因此A正确;BC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24.“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府信用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行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政策。
”这说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C.遏制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D.展示资本主义的优越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府信用危机”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故B项正确;排除ACD。
25.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
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A.陕甘宁边区疫病泛滥B.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答案】B
【解析】表格中的防疫措施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发展完善,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对疫病的预防,并未提及疫情,不能得出A项,排除;近代卫生体系包含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仅由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预防工作无法反映这一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满分50分)
26.(20分)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疫情多发……唐代也不例外。
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
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
受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影响,唐代开办悲田病坊,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
所属关系有:
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
——摘编自廖靖靖《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
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
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
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
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
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基层民间医疗开创和发展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唐代到新中国初期疫病防治对我们当前疫情防控的借鉴价值。
(4分)
【答案】
(1)原因:
医疗资源不均和不足;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2)积极作用:
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3)特点:
重视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建立国家防疫机制;开展政治动员,发动群众群防群治;重视传媒和防疫宣传。
作用:
有效防控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民众对国家政权的政治认同。
(4)借鉴价值:
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高民众健康意识
【解析】
(1)“原因”,据材料一信息“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得出:
医疗资源不均和不足;由材料信息“受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影响,唐代开办悲田病坊,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概括得出:
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2)“积极作用”,据材料二信息“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促进民族意识觉醒;由材料信息“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促进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等角度补充。
(3)“特点”,据材料三信息“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得出:
重视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由材料信息“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得出:
建立国家防疫机制;由材料信息“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得出:
开展政治动员,发动群众群防群治;由材料信息“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得出:
重视传媒和防疫宣传。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有效防控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民众对国家政权的政治认同等角度说明。
(4)“借鉴价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高民众健康意识等角度说明。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整个明代,从1368—1644年,总计约277年间,共计发生了75场较大范围瘟疫。
瘟疫发生之后,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自然承担起了应对瘟疫,赈济民众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对于各地出现的包括疫情在内的灾情,明朝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以便上级部门采取及时的对策。
对于报灾不实的官员,常常加以处罚:
免除疫区正官进京朝觐,以保证救灾的领导力量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同时派员赈济,督促地方官员,协调救灾工作:
明王朝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为包括疫灾在内的灾害提供固定的物资保证:
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是明朝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明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创制和整顿:
在疫灾出现时,明朝皇帝常常下令中央和地方官员要“修省”,甚至皇帝下“罪已诏”,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
——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
材料二1518年,英国政府通过了防疫法令:
要求伦敦患病住户必须在家里的窗户上放置几束麦秆40天作为明显标志,家人上街时必须手持白色木棒来标明身份。
与此同时(1518年),王室效仿意大利城市做法,专门出资在英国医科大学特设公共卫生事务咨询中心来加强公共卫生方面的咨询服务。
1570年,开始在剑桥和施鲁斯伯里地区推行家庭强制隔离措施;建造疫病收容所对特殊人员进行专门隔离;同时委派专门人员监督这些家庭等;1583年,伦敦市政当局规定对瘟疫患者隔离1个月;严禁举行公共葬礼;要定期清扫街道;将流浪人员及时驱逐出城等。
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防疫对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从而使防疫体制显得相对完备,这也是近代英国之所以能成为欧洲防疫最得力的国家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救灾体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防疫措施的特点。
(6分)
【答案】
(1)措施:
严格的疫灾信息上报制度;人力组织的保证制度;救灾防疫物资的保障制度;官方医疗体系的创制和整顿制度;对上天的祈祷和祭祀制度。
形成原因: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2)特点:
政府主导;重视法治建设;强化隔离措施;注重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防治结合。
【解析】
(1)“明朝救灾体制的主要措施”,可依据材料一中“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等信息,从“疫情上报、人力组织、防疫物资、医疗体系”等方面进行归纳;“形成的原因”需要依据材料一中“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社会组织、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2)需要依据材料二中“英国政府通过了防疫法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作用、法治保障、隔离措施、社会问题等多个角度进行概括。
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救助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初,创新发展于21世纪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新教材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课练与单元检测 第六 单元 医疗 公共卫生 新教材 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同步 课课练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