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docx
- 文档编号:11694935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8.41KB
八年级上期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docx
《八年级上期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期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期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2012—2013学年上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华能小湾中学苏茂春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物理教学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为指导,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
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4.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新版教材,共六章,分别是: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课标》要求
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章声现象《课标》要求
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原课标通过实验探究)
2.3.2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课标》要求
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比原课标更具体)
1.1.4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4章光现象
课准要求
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原课标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光的色散
一、温度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课标要求
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3.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章可以说是上一章中“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
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
对于一束平行入射光而言,光线越远离透镜主轴,出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本章教材的核心内容是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较为清晰的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认识。
第一节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第二节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以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这两节的作用是从知识方面和探究过程方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铺垫。
第四节和第五节作为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以及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
这些知识对认识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以及让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也是很有价值的
在探究技能方面,学生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收集数据的方法。
本章探究仍然需要收集数据,但与光的反射规律(角度相等)和平面镜成像规律(距离相等)不同的是,透镜成像的实验数据并不是简单的等量关系,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类和归纳才能得出结论。
分类和归纳实际上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过程。
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要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数据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
第6章质量与密度
课标要求
1.2.2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二、教学理念
1、 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
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重紧跟 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
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三、教学实施措施
1、继承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并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优秀教案》,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预备的仗。
3、积极预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物理实验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要求作业要有代表性,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 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见附表)20XX年9月1日
八年级上期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日期)
教学内容(课时)
备注
第一周(2012.8.27-9.1)
科学之旅(1课时)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课时)
第二周(9.2-9.8)
1.2运动的描述(1课时)
1.3运动的快慢(1课时)
1.4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第三周(9.9-9.15)
第一章复习、测试(2课时)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
第四周(9.16-9.22
2.2声音的特性(2课时)
2.3声的利用(1课时)
第五周(9.25-10.2)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第二章复习、检测(2课时)
第六周(10.3-10.9)
3.1温度(1课时)
3.2熔化和凝固(2课时)
第七周(10.10-10.16)
3.3汽化和液化(2课时)
3.4升华和凝华(1课时)
第八周(10.17-10.23)
第三章复习、检测(2课时)
4.1光的直线传播(1课时)
第九周(10.24-10.30)
4.2光的反射(2课时)
4.3平面镜成像(1课时)
第十周(10.31-11.6)
期中复习、检测(3课时)
第十一周(11.7-11.13)
4.4光的折射(1课时)
4.5光的色散(1课时)
第十二周(11.14-11.20)
第四章复习、检测(2课时)
5.1透镜(1课时)
第十三周(11.21-11.27)
5.2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课时)
第十四周(11.28-12.4)
5.4眼睛和眼镜(2课时)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
第十五周(12.5-12.11)
第五章复习、检测(3课时)
第十六周(12.12-12.18)
6.1质量(2课时)
6.2密度(2课时)
第十七周(12.19-12.25)
6.3测量物质的密度(2课时)
6.4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
第十八(12.26-2011.1.3)
第五章复习、检测(3课时)
第十九周(2011.1.4-1.10)
期末总复习(3课时)
第二十周(1.11-1.17)
期末总复习(3课时)
期末检测
《测量学》模拟试卷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A180°B0°C90°D270°
2.1:
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D)。
A5mB0.1mmC5cmD50cm
3.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C)。
A高差测量B距离测量C导线测量D角度测量
4.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A220°B40°C南西50°D南西40°
5.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A坐标正算B坐标反算C导线计算D水准计算
6.闭合导线在X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A)。
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B与导线形状有关C总为0D由路线中两点确定
7.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A比例符号B半依比例符号C地貌符号D非比例符号
8.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A后方交会B前方交会C侧方交会D无法确定
9.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A投点B地面连接C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D井下连接
10.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C)的铅垂距离。
A坐标原点B任意水准面C大地水准面D赤道面
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
(A)
A.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
B.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
C.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
D.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
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
D.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
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
B.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等
C.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D.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
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线段MN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A=2mm,则A点高程为(A)
A.36.4m
B.36.6m
C.37.4m
D.37.6m
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
为(B)
A.
B.
C.
D.
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A.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
B.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
C.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
D.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
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C)
A.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
B.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
C.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D.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
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D)。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A整平----瞄准----读数----精平
C粗平----精平----瞄准----读数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19.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D)
A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B实现井上下高程的统一
C作为井下基本平面控制D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的精度
20.井口水准基点一般位于(A)。
A地面工业广场井筒附近B井下井筒附近
C地面任意位置的水准点D井下任意位置的水准点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21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检核,在一个测站要测量两个高差值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测量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
22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_____磁北方向____________和坐标纵线方向。
23地形图符号一般分为比例符号、_半依比例符号_________________和不依比例符号。
24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通常要进行中线和____________的标定工作。
25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偶然误差______________。
26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______和符号注记三种。
27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
0-90。
28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对中。
29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参考托球面。
30光电测距仪按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差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1.竖盘指标差
竖盘分划误差
32.水准测量
利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33.系统误差
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具有统计规律性的误差
34.视准轴
仪器望远镜物镜和目镜中心的连线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5.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时一个测站上的工作步骤和角度计算方法。
对中,整平,定向,测角。
观测角度值减去定向角度值
36.什么叫比例尺精度?
它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
图上0.1毫米在实地的距离。
可以影响地物取舍
37.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
38.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本规律。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9.在1:
2000图幅坐标方格网上,量测出ab=2.0cm,ac=1.6cm,ad=3.9cm,ae=5.2cm。
试计算AB长度DAB及其坐标方位角αAB。
40.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M=14.22m,YM=86.71m;点A的坐标为XA=42.34m,YA=85.00m。
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测量学标准答案与评分说明
一、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A;2D;3C;4D;5A;6C;7D;8A;9C;10C;
11A;12D;13B;14A;15B;16A;17C;18D;19A;20A
二、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1变更仪器高法
22磁北方向
23半依比例符号(或线状符号)
24.腰线
25.偶然误差
26.数字注记
27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0°,90°])
28对中
29旋转椭球体面
30脉冲式测距仪
三、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31竖盘指标差:
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恰好指向其正确位置90度或270度,而是与正确位置相差一个小角度x,x即为竖盘指标差。
32水准测量:
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于水准尺,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进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测量工作。
33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4视准轴:
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叉点)的连线。
四、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5
(1)在测站点O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1分)
(2)盘左瞄准A点,读数LA,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到B点,读数LB,计算上半测回角度O1=LB-LA;
(2分)
(3)旋转望远镜和照准部,变为盘右方向,瞄准B点读数RB,逆时针旋转到A点,读数RA,计算下半测回角度O2=RB-RA;(3分)
(4)比较O1和O2的差,若超过限差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测量,若小于限差,则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O=(O1+O2)/2(5分)
36
图上0.1mm对应的实地距离叫做比例尺精度。
(3分)
其作用主要在于:
一是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二是根据地形图上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
(5分)
37
要素计算:
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分)
测设过程:
在设站控制点安置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置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与该方向夹角确定方向线,根据距离确定点的位置。
(5分)
38
高斯投影的基本规律是:
(1)
(1)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2)
(2)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3)(3)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4)(4)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评分说明:
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即可得满分。
五、五、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39
bd=ad–ab=1.9cm,因此△X=-38m;
ce=ae–ac=3.6cm,因此△Y=-7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期 物理 教学 进度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