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原》中旱船的构造式样比较浅析.docx
- 文档编号:11679030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9.30MB
《营造法原》中旱船的构造式样比较浅析.docx
《《营造法原》中旱船的构造式样比较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法原》中旱船的构造式样比较浅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造法原》中旱船的构造式样比较浅析
《营造法原》中旱船(舫)之构造式样浅析
摘要:
本文分析了《营造法原》中有关旱船(舫)的构造式样,并把苏州拙政园的香洲与上海南翔古猗园的不系舟的相关部分进行了比较。
《营造法原》中关于旱船(舫)的构造式样论述,涉及旱船平面尺寸及船头、中船厅、后梢棚类三部分的构造和式样。
经过拙政园香洲与古猗园不系舟两个旱船(舫)案例的比较,从而总结出旱船(舫)这一园林建筑的构造式样特点。
关键词:
《营造法原》旱船(舫)构造式样
《营造法原》是一部现存的唯一记述江南传统建筑做法的专著,是由苏州营造世家姚承祖晚年根据家藏秘笈和图册,为在前苏州工专建筑工程系讲授“中国建筑史”时所编的讲稿,再经由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成书。
这部被誉为中国南方传统建筑宝典的建筑文献,为我们深入研究江南传统建筑做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已成为众多江南古建筑维修、保护及仿古工程的指导参考书①。
可是,与此书重要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车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多是对它进行评价或是部分地引用该书内容,对该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研究很少,而对书中有关旱船(舫)的系统研究成果更是难觅踪迹。
《营造法原》(图1)共分十六章,分别为江南传统建筑的地面、平房楼房大木、提栈、牌科、厅堂、厅堂升楼木架配料、殿庭、装折、石作、墙垣、屋面瓦作及筑脊、砖瓦灰砂纸筋应用、细清水砖作、工限、园林建筑及杂俎,并在书后附有相应的插图和图版。
其中,在第十五章“园林建筑总论”中有关于旱船(舫)的部分记述,它用短短的五行字简明扼要地综述了旱船(舫)这一园林建筑的构造式样。
本文将对原文献中提及的旱船(舫)的构造式样的原句进行熟读精读,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梳理和分析,运用两个旱船案例进行相关内容的相互比较,从而得出旱船构造式样的一般性规律,力求为《营造法原》和旱船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份有效的理论依据。
1、旱船概述
旱船(图2)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一种特殊景观建筑,外形模仿江湖中的游船画舫,因其固定不能移动,又称为舫。
其下部往往用石材砌筑,故又称为石舫。
舫在江南园林中极为常见,全国现有的园林石舫也以江南园林中为最多。
如南京煦同;苏州拙政园、怡园、狮子林、吴江退思园;上海豫园、南翔古猗园、青浦曲水园;扬州瘦西湖西园曲水、静香书院;杭州曲院风荷等都有石舫,许多园林中还有船厅。
石舫依水而不游于水,处于陆而不止于陆,似舟而非舟,似动而还静,付与园林以独特优美的景观,给人以无穷的联想,创造了深邃的意境,具有极深的哲理。
最早记有船形建筑的是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其卷四“故都宫殿”中有“旱船”,“德寿宫”中亦有“旱船”。
周密另一著作《癸辛杂识》记载临安(今杭州)集芳园中有“旱船曰‘归身’。
”
但是,明末计成的《园冶》中关于屋宇只记有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榭、轩、卷、广、廊等十五种,而没有舫。
这大约是所记的十五种应为园林中常有的建筑,舫不是逢园必有的,故不录。
图2怡园(左)与退思园(右)中的旱船(图片来源:
《苏州园林》)
《营造法原》关于旱船构造式样的简述原文如下:
旱船(插图十五—六),为伪舟揖之形,筑于水中之建筑物。
其装置式样,宜令人起似置身舟揖之念。
宽约丈余,其进深分船头,中船厅,后梢棚楼三部。
船头深约五、六尺,中舱深约丈六、七尺,以隔扇分内外二舱。
两旁装和合窗,启闭颇似舟船。
屋顶可作船蓬轩、鹤胫轩,或作回顶、卷蓬拔落翼作歇山式屋顶,顶多用黄瓜环脊。
后梢棚楼类阁,四面开窗,与中舱相连,设小梯以上下。
我对原文的解读如下:
旱船是一种模仿船形,造在水中(水边)的建筑物(如下图)。
宽大约一丈多,沿进深方向分为船头,中船厅和后梢棚楼三部分。
船头深约五、六尺,中舱深约丈六、七尺,用隔扇分内外二舱。
两旁装和合窗。
屋顶形式多样。
后梢棚楼与中舱相连,其形式类似于阁,有小梯供上下交通使用。
多数的旱船,“泊”在岸边,往往先跨过一石板(跳板),上船登舟,真似上了船,意象地“坐在船中”,欣赏着“水色山光”之园景。
此时,方能产生一种境界,感受到园林艺术之真趣。
2、旱船之构造式样分析——以上海南翔古猗园不系舟调研为例
2.1、古猗园不系舟(图3)简介
图3古猗园旱船——不系舟
南翔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离市中心21公里,内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是江南名园之一。
古猗园内的旱船——不系舟又名石舫,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一九四七年重建,一九九六年翻建,由明代江南才子祝允明题额“不系舟”,比喻自由无所牵挂。
不系舟造型奇特,由台、亭、榭、阁组合,舟面开阔,凭栏可观戏鹅池全景,俯首可赏水中游鱼,古代文人常常荟萃于此吟诗作画,故又称书画舫。
江南古镇嘉定南翔古猗园荷花池畔的这一艘旱船——不系舟,因其不畏风浪,不用系缆之故。
它是一处十分形似的船景,基本上仿造了江南水网地区较常见的游船,在石砌的船身上置有前舱、中舱和后楼。
前边船首甲板上,还立着系缆绳的锚柱,前舱中间突出,两侧稍收进,形成“凸”字形平面,屋顶造型也是中间高,两侧稍低,用主次分明的两个歇山顶相叠,形姿十分美丽轻巧。
中舱较矮,为了便于观景,两侧临水均设曲栏坐凳,俗称“美人靠”。
而顶则采用朴素的两坡顶,后楼是船景的收头,挺拔高耸,楼下开小轩窗楼上与中舱呼应,也通长设美人靠,长窗上灰瓦歇山顶飞檐舒展,曲线优美,与前舱屋顶曲线相配,仿佛是乐曲中的和声。
隔水池细赏这艘不系舟,但见白墙朱柱,勾心斗角高低错落,被水中粼粼倒影一衬,分外多姿多彩。
2.2、古猗园不系舟——平面图
图4古猗园不系舟平面图
从经过调研而绘制出来的古猗园不系舟的平面图来看,旱船这一园林建筑在进深方面符合《营造法原》的描述,其进深分船头、中船厅和后梢棚楼三个部分。
在建筑平
面尺寸方面,古猗园不系舟的平面尺寸与《营造法原》中的描述不尽相同。
如《营造法原》中所述的旱船宽约丈余(约3000MM),古猗园不系舟的宽度约为3600MM,从建筑宽度方面来看,不系舟与《营造法原》的描述吻合。
但在进深尺寸方面,《营造法原》中的船头深约五、六尺(约1650MM)、中舱深约丈六、七尺(约1925MM),而调研出来的不系舟船头进深约3450MM,中船厅部分(包括外舱、中舱)进深约为7500MM,不系舟实例与原著的进
图5不系舟后梢棚楼二层平面图
深尺寸差异可谓不小。
在旱船的三个部分中,后梢棚楼的阁楼有上下两层(图5),楼中设有一个小楼供上下交通使用。
在平面形式上,旱船的三个分部在实例与原著记载上没有太多出入,但从不系舟的进深尺寸来看,实例与原著描述的差别很大,这可能是由于现实的场地、环境和使用需要进行了人为地调整。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旱船建筑平面尺寸的设计方面,人们可以有较大的空间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可不必严格遵循《营造法原》中所述的开间、进深尺寸进行建造,这也符合了人们因地制宜的建筑观。
2.3、古猗园不系舟——船头
图6古猗园不系舟船头
旱船建筑船头部分多为开敞平台,类型为台,台上多设一对石缆桩或环设石条登,视觉开阔。
在古猗园不系舟的船头(图6)设计类似船首甲板,船头平台上还立着系缆绳的一对锚柱桩,更加符合舟船之建筑意象。
从绘制的平面图可以看到,船头平面部分平面尺寸约为3450MMx3600MM,场地较为开阔。
船头平台上置的石凳、石桌,就坐其间,观四周园景,甚至能令人联想起苏东坡的《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月》之诗,(指的是《诗经·陈风·月出》等),歌《窈窕》之章。
”
2.4、古猗园不系舟——中船厅
图7古猗园不系舟中船厅
古猗园不系舟的中船厅(图7)的构造式样设计极具特色。
不系舟外舱的建筑类型为亭,建筑平面中间突出,两侧稍收进,形成“凸”字形平面,外舱的屋顶造型是中间高,两侧稍低,用主次分明的两个歇山顶相叠,造型十分美丽轻巧。
不系舟中舱建筑类型类榭,屋顶设计较矮,为了便于观景,两侧临水均设曲栏坐凳,俗称“美人靠”,其顶则采用朴素的两坡顶。
图8古猗园不系舟中船厅.和合窗图片及概念图
从中船厅平面图可以看出,不系舟也是以隔扇将中船厅分为外舱、内舱两个小部分,这种分隔形式与《营造法原》所记载的中船厅平面布置完全一致。
不系舟的中舱两旁均装置和合窗(图8),与美人靠合并设计,更加显出其观景之便利。
和合窗常用于民居、园林中,样式较为精致美观,一般被设置在厅、堂次间的步柱间,或亭、阁、旱船建筑中。
和合窗按柱间宽度通常均分为三组,每组之间以中栨分隔开,并且每组分上、中、下三扇,一般为上、下扇固定,中间扇开启,开启方式是竖直向上旋开,并以摘钩支撑。
旱船中船厅的中舱屋顶可作船蓬轩(图9)、鹤胫轩(图10),或作回顶、卷蓬拔落翼作歇山式屋顶,顶多用黄瓜环脊。
在古猗园不系舟案例中,中船厅的外舱屋顶为相叠式歇山顶,中舱为两坡式屋顶。
船蓬轩:
顶椽弯曲似船蓬顶者。
椽弯曲拱势似两轩桁之间距1/10定高度,屋面水法按五举推山(如以下三小图)。
图9三种船蓬轩屋顶形式
图10鹅胫轩式屋顶
鹅胫轩:
轩顶之弯椽似鹅胫者。
鹅胫式三段弯形椽按现场尺寸放大样而定,轩梁圆形按瓜梁做法,并挖底一寸。
2.5、古猗园不系舟——后梢棚楼
图11古猗园不系舟后梢棚楼
旱船后梢棚楼的建筑构造式样类阁,平面略显方形,可布有列柱。
后梢棚楼上层高度为下层高度的70%,屋顶为歇山式顶。
后梢棚楼也称为后舱或内舱,其四面可开窗,在一层与中舱相连,后舱中设有一小楼梯供上下使用。
在古猗园不系舟的后梢棚楼(图11)设有一小过厅与中舱相连,这个小过厅的存在使得后梢棚楼的空间被划分成一大一小的两个空间。
后梢棚楼二层的长窗也通长设有美人靠,长窗上灰瓦歇山顶飞檐舒展,曲线优美,与外舱、中舱屋顶曲线相配,屋顶高低相参,错落有致。
2.6、小结
通过对上海南翔古猗园不系舟案例的构造式样分析,结合《营造法原》中的相关描述,我们可得出旱船的构造式样的一般性特点,其如下:
●旱船(舫)平面宽约3.6M左右,进深方向分船头、中船厅和后梢棚楼三个主要部分。
●旱船船头部分多为开敞平台,依环境需要可设石缆桩或环设石条登,平台视野多开阔。
●中船厅进深约7500左右,常用隔扇将之分为内外两舱,也可称之为前舱和中舱。
中舱两旁均装可开闭的和合窗。
屋顶可作船蓬轩、鹤胫轩,或作回顶、卷蓬拔落翼作歇山式屋顶,顶部多用黄瓜环脊。
●后梢棚楼也称后舱,构造式样与阁多类似,多四面开窗,一楼与中舱相连,内设小楼梯上至二层楼阁,顶多为歇山式顶。
3、苏州拙政园香洲与上海南翔古猗园不系舟之构造式样比较
图12拙政园香洲
3.1、香洲简介
拙政园的“香洲”(图12)两字为明代吴门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这是一座外形内观都似画舫的建筑物。
通长丈许,可分为三个部分。
俗称“纱帽头"的头舱,约占舫长的二分之一,显得气势轩昂,颇有气魄。
中舱较低,深约七尺,舱内施一堂隔扇,一分作内外两舱,两旁配置既可启合,又可拆卸的和合窗,一排木板坐凳,里面光线充足,明朗清晰。
尾舱两层,状若飞举,名呼“征观楼"。
登楼可以饱览四周景色。
香洲毕竟不是真船而是用砖木建成的,实际上它是台、亭、轩、榭、楼的混合建筑,它和周围的其他建筑物相互呼应联成一气。
又因它三面临水,显得格外生动自然,确为苏州园林中舫式建筑的典范。
3.2、香洲平面示意图(图13)
图13香洲一层平面示意图
与不系舟的平面布置大体相同的是,香洲的船头也是台,前舱也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
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使人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
但从平面图的对比来看,二者之间的平面除了尺寸的不同之外,三个部分的设计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3.3、香洲船头(图14)
和不系舟船头部分不同的是,,香洲的船头平台环设石条凳子,供人们游玩后歇息之用,与不系舟的一对石缆桩形式各不相同,但又各自溶于环境之中。
图14拙政园香洲船头
3.4、香洲中船厅(图15)
香洲的前舱是一个开敞的亭子,中舱为轩,轩的南北两向均装有和合窗,和合窗与美人靠之间留有一条小通道,供观景之用。
与不系舟不同之处在于,香洲的美人靠从外舱到内舱的南北向均有布置,而不系舟只在内舱的南北向设置美人靠,并不延伸到外舱。
图15拙政园香洲中船厅
3.5、香洲后梢棚楼(图16)
香洲的后梢棚楼为砖木结构,屋顶为歇山式屋顶。
与不系舟不同,香洲的后梢棚楼进深更大,使得后舱区的平面显得更似矩形,不是方形平面。
而且,香洲的后梢棚楼二层面向中船厅方向的墙面也设置整墙的窗户,使得二层的四周几乎都设有通透的窗户,较不系舟的开窗布置更具视野。
图16拙政园香洲后梢棚楼
3.6、小结
●香洲的平面布置与不系舟的大致相同,均分为船头、中船厅和后梢棚楼三部分但在各个分部的构造式样又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香洲的船头部分与不系舟的均为敞开的平台,但和不系舟不同的是,,香洲的船头环设石条凳子,与不系舟的一对石缆桩形成对比。
●在中船厅部分,二者的外舱均为亭,只是香洲为敞开的亭子,不系舟为有窗环置的亭子。
还有与不系舟不同之处在于,香洲的美人靠从外舱到内舱的南北向均有布置,而不系舟只在内舱的南北向设置美人靠,并不延伸到外舱。
●在后梢栅楼处,香洲的进深更大,平面更显矩形而不似不系舟的略显方形。
香洲的后梢棚楼二层面向中船厅方向的墙面也设置整墙的窗户,但不系舟在此方向只设两个小窗。
3、结语
《营造法原》作为一部民间的记述江南传统建筑做法的专著,虽没有详细完整地记载旱船(舫)的构造式样和设计技法,但通过对文献中有关旱船(舫)部分的解读,并结合相关案例比较,可以看出旱船的构造式样有着一定的规律关系。
苏州拙政园香洲与上海古猗园不系舟的构造式样分析比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营造法原》中所记述的旱船(舫)的构造式样,从而印证了《营造法原》原著与实际案例的一致性与不同处。
但愿本文所做的分析,能让我们对《营造法原》中所记述的旱船(舫)的构造式样有一定的认识,对旱船的理论研究有一些小小的帮助和补充。
图17舫类游轮
现在,在一些地方的园林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上,有旱船(舫)这一园林建筑类型和舫类游轮(图17)的出现。
因此,无论是对《营造法原》研究的深入还是现代建设的需要,对旱船(舫)的认识和研究都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图片来源:
图1、2、8、9、10、12、14右、15右、16左、17:
源自网络——XX图片或论文;
图3、4、5、6、7、11、13、14左、15左、16右:
作者绘制或拍摄;
主要参考资料:
[1]何建中;不系之舟—园林石舫漫谈;古建园林技术;2011年第02期.
[2]姚光钰;明代建筑变革对徽派建筑轩顶之影响;古建园林技术;2010年第03期.
[3]李迪迪蔡军;《营造法原》中“窗”的设计体系研究;武汉:
华中建筑;2008年12期.
[4]潘谷西;江南理景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5]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营造法原;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刘敦祯著,《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造法原 营造 旱船 构造 式样 比较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