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docx
- 文档编号:11676712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24KB
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docx
《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
摘要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彩、引人深思。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然而,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发现二者的差异与差异的根源。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总结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的茶叶引入日本,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第二章分析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异同点。
虽然日本茶道与闽南功夫茶都归为茶艺,但是二者不管在茶艺的诠释上还是品茶的环境或者是品茶的观念上都是不同的。
日本茶道属“末茶”道,功夫茶则是“瀹茶”道,这是其最根本的差异。
但是二者都追求的是一种奇特的意境。
第三章探求闽南功夫茶和日本茶道的差异之根源。
虽然日本茶道由中国传入,但是日本与中国不仅地理条件、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而且日本茶道受到禅的影响并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因此注定了二者茶道的差异。
从这三点出发去研究和比较,从中得出差异的原因。
第四章挖掘闽南功夫茶的精神內涵。
闽南功夫茶属于中国茶道的一支,因此其精神内涵也受到儒、道、佛的影响。
关键词:
日本茶道,闽南功夫茶,差异
摘要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彩。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然而,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发现二者的差异与差异的根源。
首先介绍总结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
接下来分析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
二者不管在茶艺的诠释上还是品茶的环境或者是品茶的观念上都是不同的。
第三章总结了闽南功夫茶和日本茶道的的异同点。
第四章挖掘差异之根源。
闽南功夫茶属于中国茶道的一支,因此其精神内涵也受到儒、道、佛的影响。
关键词:
日本茶道,闽南功夫茶,差异
要旨
中国茶文化と茶道は東洋の素晴らしい文化として、世界の文明の歴史において、それぞれの魅力を持つ。
日本の茶道は中国茶の文化を源とするが、初期の模倣からはじめ、それを常に革新し、自らの特徴を形成した。
最終的に独自の国民性を具体化する日本文化の一部になった。
本文は闽南功夫茶と日本茶道を比較研究し、両者の差異点およびその根本を探求する。
まず闽南功夫茶の起源と日本の茶道歴史的発展を紹介する。
それから台湾功夫茶と日本の茶道の精神性を分析した。
闽南功夫茶と日本の茶道は、飲茶の方式や飲茶の環境、また茶の精神性のいくつかの方面では異なっている。
第三章では、闽南功夫茶と日本の茶道の具体的な異同点をまとめた。
第四章では両者の異同点の根本を分析した。
闽南功夫茶は中国茶道の一派であり、その精神性は“儒、道、仏”からの影響を受けていたからである。
キーワード:
日本の茶道、台湾カンフーの紅茶、差
目录
要旨……………………………………………………………………Ⅰ
摘要……………………………………………………………………Ⅱ
1.引言……………………………………………………………………1
2.总结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2
2.1日本茶道的起源………………………………………………………………2
2.2日本茶道的发展………………………………………………………………2
2.2.1平安时代…………………………………………………………………2
2.2.2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2
2.2.3江户时代…………………………………………………………………3
2.3闽南功夫茶的起源与发展……………………………………………………3
3、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4
3.1闽南功夫茶的精神内涵………………………………………………………4
3.1.1“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4
3.1.2“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4
3.1.3“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5
3.1.4“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5
3.2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5
3.2.1和敬清寂…………………………………………………………………5
3.2.2一期一会…………………………………………………………………6
3.2.3独坐观念…………………………………………………………………6
4、分析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异同点…………………………………7
4.1不同点…………………………………………………………………………7
4.1.1在茶艺的诠释上的差异…………………………………………………7
4.1.2在品茶的环境上的不同…………………………………………………7
4.1.3在品饮观念上的差别……………………………………………………8
4.1.4闽南功夫茶是一种大众化的品饮艺术…………………………………8
4.2相同点………………………………………………………………………8
5、探求闽南功夫茶和日本茶道的差异之根源……………………………9
5.1不同的民族特性………………………………………………………………9
5.2不同的国民意识与思想特性………………………………………………9
参考文献………………………………………………………………11
谢辞……………………………………………………………………12
1.引言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无论是形式还是实质都烧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经过珠光、千利修等茶人的努力最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
而今日的闽南功夫茶也是中国古代饮茶文化发展的一个支流。
二者虽同源,但在各自的文化社会背景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发现二者的差异与差异的根源。
2.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起源和发展。
唐朝时期茶叶传入日本随著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並日益兴盛。
其后,日本茶道经武野绍鸥的进一步推进而达到“茶中有禅”“茶禅一体”的意境。
而千利休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闽南功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闽南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2.1日本茶道的起源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中国是茶最早的栽培国,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西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到了唐代饮茶的风俗空前兴盛。
宋元明清到现在,饮茶的风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茶艺’”。
茶从中国南部传到全国,再由国内通过内陆交通或海上航运传播到世界各国。
中国茶文化入“经”成“道”,有多批日僧前来留学,给日本带回了中国的佛与茶,始展日本茶文化“东方第一枝”。
2.2日本茶道的发展
在中国唐朝时代扎根的茶文化,在日本的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谴唐使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并发展出属于日本形貌的“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2.2.1平安时代。
这一时期受中国唐朝的茶饼煮饮法影响的。
第一时期还没有形成目前的这种日本茶道的形式,喝茶不过是天皇、贵族、高级僧侣等上层社会的一种模范唐风的先进文化的先进之事。
2.2.2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受中国宋朝的末茶冲饮法影响,这一时期的寺院茶、门茶、书院茶里,茶文化的内容丰富起来。
在镰仓新佛教的刺激下,茶与禅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加上日本艺道成立的影响,日本茶道完成了它的草创期,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2.2.3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受明朝的叶茶泡饮法影响,日本的饮茶文化与禅宗、神道等宗教理念相结合,形成了日本文化特有的茶道。
其集大成者千利休开创了茶道独特的形式、在东方独树一帜,成为东方艺术园中一支盛开的花朵。
2.3闽南功夫茶的起源与发展
在宋朝中国闽南地区,茶也逐渐吸取了地方特色发展成为有独特讲究的功夫茶,贵族茶就是源于闽南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
闽南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
“苏轼诗中曾说‘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对闽人饮茶评价甚高,说明功夫茶由来已久。
”
3.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道受到儒家、道教、佛教的影响,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
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叶传到日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以及禅宗的影响,日本茶道具有日本民族味,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3.1闽南功夫茶的精神内涵
“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
3.1.1“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3.1.2“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
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
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
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
答案只有一个——静。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3.1.3“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
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
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成佛。
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
普通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3.1.4“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3.2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
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独坐观念。
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3.2.1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
是日本茶道思想上最重要的理念。
一提这四个字,人们马上就会和茶道联系起来。
“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正是佛教禅宗精神之所在。
“和”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也指讲究本来面目,不造作,与茶事的自然融合。
“敬”指敬爱之心,这与禅宗教义“二部四众、平等互重”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互重的精神是一致的。
“清”指清净,它源于禅宗“六根清净”。
“寂”即“无”,强调“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这正是源于佛教“空无”观。
茶道思想的主旨为:
主体的“元”即主体的绝对否定。
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
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
它们是“无”泊出生的四种现象。
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诸形式。
3.2.2一期一会
茶道不是艺能,也不是纯粹的艺术行为。
“它是日常生活中崇尚美的一种仪式。
它首先建立了人与人的关系,尔后,产生出了伦理思想。
茶道中的“一期一会”的精神就是来自于这种伦理思想。
”井伊著有《茶汤一会集》,主张每一次茶会在变幻无常的时间、空间里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茶会,主客都要珍惜每一次相遇。
这个道理被称为“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中“一期”指“一期一命”、“一生”、“一辈子”的意思。
一期一会是说一生只见一次,再不会有第二次的相会,这是日本茶人们在举行茶事时所应抱的心态。
这种观点来自佛教的无常观。
只要还原自我,怀着只此一次的信念,无造作、无杂念地投入,就能从紧促短暂的茶事中获得无限的自由。茶道中还有数寄屋、石缸、茶碗等许多不规则物体,这是因为茶道界以“不对称、不重复、绝无仅有、变化等”为美,如事物太过于正规匀称,则会变得索然无味,只有不完整、富有变化(无常)才更有情趣。佛教的无常观督促茶人们尊重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
当举行茶事时,要抱有“一生一世只一次”的信念。
时至今日,日本茶人仍忠实地遵守着一期一会的信念,十分珍惜每一次茶事,从每一次紧张的茶事中获得生命的充实感。
3.2.3独坐观念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直弼的《茶汤一会集》。
“独坐”指客人走后,独自坐在茶室里,“观念”是“熟思”、“静思”的意思。
面对茶釜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日不会重演。
茶人的心里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涌起一股充实感。
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作“主体的无”。
4.分析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异同点
闽南功夫茶一开始就是一种民间习俗,平民百姓就可享用的,而日本开始时茶纯粹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大人物才能品尝得到,后来才慢慢地世俗化,是一种文化下移。
虽然日本茶道与闽南功夫茶都归为茶艺,但是二者不管在茶艺的诠释上还是品茶的环境或者是品茶的观念上都是不同的。
日本茶道属“末茶”道,功夫茶则是“瀹茶”道,这是其最根本的差异。
4.1不同点
4.1.1在茶艺的诠释上的差异。
日本茶道依然采用唐宋时代的点茶法。
唐宋时代,中国仍处于“抹茶时代”,那时日本僧人就是带着这时候的煮茶方法回到日本,所以日本至今仍然引用的是抹茶。
而闽南功夫茶则是中国茶艺文化发展中不断变化衍生的茶文化的一个分支。
从唐宋时期的煎茶道、点茶道到明清时期的泡茶道,功夫茶就是明清时期出现新的茶道形式。
4.1.2在品茶的环境上的不同。
日本茶道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和一个复杂的程序和仪式。
与中国茶道相比,日本仪式的规则更严格,这是经过精心提炼后形成的最周到、最简练的动作。
日本茶道有专用茶室,茶室附设茶厨、茶庭。
茶室前有一个茅屋形式的“山门”,入门后是一小庭园,步过花径即达茶室。
茶人们信奉佛家的无常观,认为世界总是在变化的,所以在盖茶室时叶不求永存,一个茶室的寿命以60年为准。
“茶室的标准面积为四张半榻榻米,茶室虽小,但它的外表要设计得富有变化不单调,又不能只顾外形,外形必须服务于茶室内部的格局。
内部与外部、实用与美学,这自古以来就是茶室建筑中的矛盾。
”
“茶道中的茶庭,不是供人们欣赏的,而是修行的道场,人们进入茶庭以后就要忘却俗世中的烦恼、私欲,洗清心中的尘埃,露出自由的佛心。
”室门偏矮,成人入屋一般都要低头弯腰,以示恭敬。
茶室中只有:
地上的炉子,炉上的铁壶,一支夹炭的火钳,一幅简单的字画,一瓶造型奇逸的插花,此外再无摆设。
茶室中不能高声说话,更不能谈笑喧哗。
总之,日本茶道所要求的是“清、寂”的气氛。
如此严肃、拘谨的环境,比起工夫茶的随遇而安,应时而设;可厅可房、可立可坐,可动可静,可唱可歌……正成鲜明对照。
4.1.3在品饮观念上的差别
日本茶道形成之始,便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今仍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德寺、由宋代中国高僧佛果勒禅师书写的“茶禅一味”的条幅,颇能代表日本茶道的精神追求。
十五世纪奈良僧人珠光首创茶道,初名“茶之汤”,这与中国禅寺的“茶汤会”可谓一脉相承。
其后,珠光的第三代弟子千利休(1521—1591)又创立了“陀茶道”。
他根据《法华经.信解品》“犹外门外,止宿草庵”的启示,提出了“茶道的真谛在于草庵”的主张,并在禅院主房外搭建庵式的小茶室,这一形式遂流传至今。
千利休生活在一个群雄争霸、战乱不休的时代,他希望通过茶道营造一种和平、礼敬、清醒、寂静的环境,使人们随时反省、自律,以期消弥纷争。
这种禅宗式的苦修,需要的是苦寂,惟有苦寂方能求得精神的解脱,因而非但诗词、音乐、花鸟等,连多余的言语都与这一宗旨不相适宜。
而相应的礼仪却十分刻板繁复。
体验茶道的人进入茶室时,推门、跪坐、寒暄有一定的礼节;主人煎水、冲茶、献茶有一定规范;其它如擦碗、接物、品茶、说话等也有细致的程序和规矩。
可以这样说,日本茶道讲究的是内在的精神修养,追求的是极度专注、宁静、肃穆的气氛和情绪,使人进入一种类似“禅定”的奇特境界。
因此,有人把它称为“美学宗教”。
4.1.4闽南功夫茶是一种大众化的品饮艺术。
饮功夫茶,是生理卫生的需要,它“喝”茶,但又不以解渴为唯一的目的,而是艺术化的品饮;它也包涵理趣,但更多的是生活情趣;它讲究烹茶的技艺、程序,但又不是为形式而形式,而是通过形式去更加充分地发挥茶的物质功能和品茶过程中的精神功能,从而使人得到感性和理性的愉悦和享受。
4.2相同点
中日两国人都喜欢品茶,都把喝茶当作一门艺术认为茶能够净化心灵,暂时革除俗物杂念,这与佛教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这种超脱的思想一致。
日本茶道有“和、敬、清、寂”四规;功夫茶道则是“和、敬、精、乐”而且它不应称为“四规”,而应称为“四趣”。
5.探求闽南功夫茶和日本茶道的差异之根源。
5.1不同的民族特性。
任何文化都是由特定地域、特定历史背景的国民所创造,因而,任何民族的文化必定具有特定的民族特性。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故而起发展的特点是:
在广度上,以求博大,所谓之:
茶文化,并与儒家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以讲,把中国茶文化从儒家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研究是不现实的,也正是这一点,因为中国文人的洒脱不羁,中国茶文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
同时,又由于在中国文化中,“道”是一种非常神圣、非常严肃的事情。
所以中国对于茶,只是笼统的称之为“茶文化”或“茶艺”,而不敢奢谈“茶道”。
反观日本,日本的思想文化和典章制度乃至于文字创造都从中国借鉴和输入了不少内容,然而,它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吸收,而是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改造、融合于日本本土文化,而最终形成了深含日本民族特性的文化。
日本茶道正是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
从一开始,茶的传播就是自上而下的,上层社会将茶上升为一种莫名其妙的宗教,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某种需求,将茶套入一个神圣的光环中,务精务细,不能不说拘泥于表象而沦落为形式了。
在茶道中,人已经沦为茶的奴仆,似乎是有本末倒置的嫌疑,总的来说,日本因其独特的岛国背景及特殊的文化背景促使了日本茶道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5.2不同的国民意识与思想特性
中国茶文化是由重视现实人生的中国国民所创造,因而,中国茶文化必然反映中国国民重视现实人生的特性。
“国众多的茶诗、茶著作记述的大量的品茶体验,其中的表述的审美境界,就是这么一种境界,最具代表性的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
品茶竟能羽化成仙,进入蓬莱仙境!
也正是这么一种境界,使中国的文人如痴如醉,沉湎其中,求得心灵的安慰与满足。
”而日本茶道受到禅宗影响,“禅宗认为‘生为梦幻,死为常住’。
这种‘死生如一’的思想自然会迎合武士‘勇武’、‘无畏而死’的心理,视生死如草芥的化境。
”在日本茶道中,提倡的“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独坐观念”,刻意地淡化了人的存在,而一味地强求对茶的突出。
这正是两国茶文化上最大的差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国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别。
参考文献
1.褚艳.浅析中日茶文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N],2005年第7卷,第04期.
2.林睦芳.茶叶通讯.漫谈功夫茶[J],2001年02期.
3.茶文化——中国茶道(和、静、怡、真)[Z].
4.边冬梅.谈日本的茶道文化.南都学坛[J],2001年04期.
5.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上海:
东方出版社1996.
6.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上海:
东方出版社1996.
7.施由明.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比较略论.农业考古[J],2002年02期.
8.无悉.吃茶说茶——中日茶道异同[Z].
谢辞
首先,我谨此向我的导师舒敏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舒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舒老师以她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今后我无论在学习科研,工作态度,以及为人处事上,都受益匪浅并将影响我终身。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最后,我要感谢评审本论文的老师、教授和专家,感谢他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本文,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闽南 功夫茶 日本 茶道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