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特征.docx
- 文档编号:11676450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06KB
政府绩效审计特征.docx
《政府绩效审计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绩效审计特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绩效审计特征
政府绩效审计特征
政府绩效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是机关效能建设,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公民满意为标准,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基本导向,包括对政府部门事前、事中、事后行为的监督评价。
而绩效审计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政府及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及评价,它是对政府部门事中、事后经济行为的监督评价,能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政府科学管理、提高绩效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特征
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审计活动,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1、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绩效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含义比较广泛,它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而且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
由于政府部门的业务活动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操作起来具有很广的辐射面,故而审计时需同时涉及诸多单位。
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还有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等;应用范围也宽广得多,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
它除了通常的政府机构财政收支和公共工程审计之外,还包括对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必要的审查。
2、审计标准的多样性。
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
非盈利机构业务活动的绩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衡量可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难以从数量上概括,需运用定性标准。
这就需要考虑分析各个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审计过程的延续性。
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绩效,有些可以马上体现出来,有些业务活动的绩效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特别是公共工程项目,尤其是有些公共投入,如治理生态失衡,难以在短期内见到可以数字描述的效益。
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只对当期业务活动的直接绩效进行审查,难以在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来全面评价其绩效。
所以要进行追踪审计,即对业务活动的滞后性效益进行审查。
4、审计方法的多样性。
审计内容的变化性决定了审计方法的灵活性。
政府绩效审计不仅采用传统的、通用的财务审计的方法,而且更多的是采用分析法、系统论、论证法、评价法,有的甚至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目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审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5、审计结论的建设性。
政府绩效审计已扩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它通过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经济”和“有效”程度,揭示影响绩效高低的问题所在,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建设性作用尤为突出。
审计的全过程始终着眼于指出问题所在、挖掘潜力这一中心,着眼于提高效率和增强效果。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与作用
开展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升政府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
1、开展绩效审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审计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保证政治经济制度的正常运转,促进政治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政府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型政府要求其公共物质资财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消耗都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府部门和机构工作效率的高低、为人民服务责任履行的好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有利于广大人民对公共收支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人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2、开展绩效审计是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的需要。
实施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从政府开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而这些内容直接反映了政府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政府公务员是否负责,能力与责任是否匹配,是否存在贪污、浪费问题,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腐败现象,以促进党风和政风的好转,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同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能够揭示由于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不力,而导致决策不当,错误决策、盲目决策、轻率决策,以至于出现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脱离客观实际,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开展绩效审计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确保国家职能正常发挥的需要。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要求我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源。
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在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财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这样我国财政支出一方面可以维持国家职能部门自身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从而确保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职能的正常发挥。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然而,我国绩效审计还只是刚刚起步,要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体系,尚需相当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尝试,不仅要在整个政府审计界注入绩效审计观,还应在理论上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给以充实和澄清。
目前,在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观念较落后。
由于在我国审计界,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局限于一个比较小的范围,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只是对这个名词有一些初步印象,至于它的实际内容是什么、具体该如何操作,还知之甚少。
从目前仅有的一些文献资料来看,大多数还停留在对国外有关情况的介绍。
甚至有些人认为,绩效审计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现有的审计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再去搞这种花俏的东西,似乎意义不大。
加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旧的观念被打破,新的观念尚未树立;社会上存在着不良的道德风气,审计的社会地位与其所发挥的职能不相称;财政、经济活动透明度不高;法制的不完善导致假账盛行;许多预算支出单位的负责人责任心不强、观念陈旧、对审计工作不甚了解甚至有抵触心理。
这些因素无一不影响着绩效审计的发展。
2、政府体制不够顺。
虽然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化,许多机构仍在大范围大力度的配置社会资源;缺乏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政府部门的职权交叉,管理效率低下;政务活动的公开透明度不高;另外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存在官僚主义、腐败现象。
作为绩效审计主体的政府审计机关也存在同样缺陷,而在更深层次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3、公共财政不健全。
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仍然存在,人们对公共财政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实践中存在偏差。
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公众对政府审计的要求不再只停留于对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上面,他们更关心的是财政支出的效果。
但是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将使得政府审计对财政收支的效果性审计力度不够,重点
仍集中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上面,这也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4、审计范围较窄。
目前,在我国政府审计实务中,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并不太多,主要表现在:
对于主要的公共部门也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现在还很少开展绩效审计。
国有企业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最早的领域,但最近一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得以改革和完善,注重企业绩效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这些企业的绩效似乎已不再是政府审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有向内部审计倾斜的趋势。
财政是公共资金的最初源头,目前的财政审计把主要力量放在真实和合法上,出去的资金只要符合规定的开支渠道、对方也确实收到就可以了,至于资金是否用于原定的目标、其效用如何,则往往不太深究。
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兴起,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审计已经开展了好几年,目前主要关注的仍是真实、合法和合规,对于整个采购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考虑不多。
5、审计标准缺乏。
1999年以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制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为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规范企业效绩评价行为、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性质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导致政府绩效审计难以深入。
6、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现有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审计师实务知识较多,而理论基础薄弱。
目前的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公共管理、行政法规、财政财务和现代审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对政府管理知识不甚了解。
对传统审计技术较熟悉,而对现代审计技术较陌生。
现场作业经验丰富,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部分人员的政策理解水平、业务技能较低。
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四、促进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绩效审计的观念在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中已经初见端倪,而且已经具备了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已经到了非开展不可的程度。
但是,我们不能以原有的工作定式和知识结构来勾勒绩效审计,而应在新的审计环境和现代技术方法的平台上构造绩效审计。
具体地说,笔者认为应突出以下对策:
1、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
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主流,并非是因为发达国家开展的多,我们才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是客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审计使命所决定的。
尽管在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不能让这些困难束缚人们的思想,羁绊人们前进的步伐。
只有破除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
这样不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从审计工作人员或理论研究者角度来讲,都会加强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施也会更具成效。
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宣传是树立绩效审计观念的方式之一,绩效审计的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领导在重要工作会议上提出、开展专业培训班、通过媒体宣传等,通过宣传,让绩效审计的理念深入人心。
2、深化我国政府体制改革。
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关系,优化政府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府部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有利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经济,促进政府审计由纯粹的监督机制向完善的公共财产激励约束机制转变,从而解决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问题。
政府部门效率的提高可以促使其致力于公共财产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良,进而也会更加重视审计部门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效益性、效率性的审计。
这样,政府绩效审计也会得到深入发展。
3、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关键的一环,因为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
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在政府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取得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经验,结合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准则,制定比较系统、操作性较强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在准则中要对绩效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基本形式等作出规定。
鉴于政府绩效审计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可分门别类制定出具有各个部门特点的准则。
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也是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刻不容缓的措施之一。
指标的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
绩效审计指标内容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
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参考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而定,对于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性质的内容而定。
由于社会效益是一个很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的,而定性指标有时难以保证公平。
因此,在制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时,可以给出一些原则性较强的定性规定。
另外,针对弹性较大的、容易使公平性受到损害的项目或领域,要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再作一些补充性质的规定,来不断的完善。
4、处理好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
审计人员如何处理好政府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是关系到绩效审计在我国能否得到顺利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国外绩效审计从某种程度上独立于传统审计。
因为,国外传统审计开展的时间较早,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了一定的保证。
我国则情况不同,目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法、违规现象仍十分严重,在这种基础下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则不能脱离传统的审计。
要在绩效审计实践中,克服受旧习惯和定式的制约,将绩效审计导入传统审计,使绩效审计缺乏实质的内容,跳不出传统审计的圈子的问题。
在具体实践中,审计人员要制定好审计计划,作好审计调查。
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严重不实,则不能再进行绩效审计程序而应进行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
如果只发现一部分资料不实或小范围的违规,要看其是否影响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而定。
5、作好政府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
政府绩效审计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审计的方式方法又与传统审计有很大的区别。
在当前情况下不宜在所有领域全面开展绩效审计,首要是搞好试点工作。
选择公共财政、投资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对资金投入、占用较大,政策性强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等项目,积极开展绩效审计。
如财政支出的重点是行政管理、国家安全、政权建设等政府运转和维护国家利益领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社会保障、民政等国家救济领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宏观经济调控等弥补市场缺陷领域。
因此,可从中选出一些具有典型的行业、单位或项目进行绩效审计。
加强投资领域的绩效审计刻不容缓。
据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1990至2003年的投资审计表明,我国的投资绩效很不明显。
还出现了不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了巨额的浪费,绩效审计已经到了非搞不行的时候了。
所以可将投资领域内的绩效审计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保、公共服务设施上。
6、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绩效审计需要较高要求,如需掌握公共管理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而现有审计人员大都缺乏这方面知识。
因此,应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政府绩效审计能力;考虑到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情况,还可以借用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以优化审计人员结构。
另外,要实行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工作稽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进一步明确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绩效。
政府绩效审计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府 绩效 审计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