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docx
- 文档编号:11676046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74KB
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docx
《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
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
一、前言
英语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国际通用语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使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地位更显突出。
据统计当今世界上超过70%的学术成果用英语呈现,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
英语还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
世界上综合实力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中约有70%是英语国家或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国家或地区的大学(TheTimesHigherEducationSupplement,2004)。
许多非英语国家将英语作为其教育体系中一门主要的外语课程——EFL(英语作为外语),并都在不断强化和改革其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
1.1教改趋势
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
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设计重视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作用,强调外语在加强各国人民间理解和沟通中的作用,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教学资源的扩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
丰富的教学资源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与检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加重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力求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全面和公正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促进教学改革。
1.2存在问题
专业水平
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专业水平
语言知识随教学年限的增加而下降
缺乏英语教学中的社会语言学知识
缺乏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能力
模式单一,缺乏个性
经验至上,缺乏理论支撑
设计不规范,因果关系不清楚
作业简单化,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科研能力
缺乏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论文格式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不能对教学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
1.3课程目的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国家课程标准中为初中生设置的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较高英语水平、优秀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的教师。
本课程目的:
通过一定时间的集中学习和在职自学与实践,主要使受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与时俱进,使他们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1.4课程结构
课程与课程标准
交际能力与学习能力
语言习得的理论
常用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教案、作业设计)
教学实施(组织教学、学法指导、课外指导、作业批改)
教学科研(说课、评课、案例分析)
测试大纲
注:
本课程第二章至第第五章为教师应知知识,第六章至第八章涉及教师应会的教学技能。
二、课程与课程标准
2.1课程
课程(Curriculum)来自拉丁语,原意为“流淌的河流”或“跑道”。
今天“课程”意为:
1所有学科的总合
2某一门具体的学科,如:
外语
2.2课程标准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教育部,2001)的研制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在前期理论研究、现状调查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多次全国范围的征求意见和反复的研讨和不断的修改后形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2.3课程标准的结构
《标准》包括四部分及附录:
一、前言:
前言部分简要阐述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概括地阐明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课程目标:
《标准》通过采用直观的课程目标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明确指出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
以此为出发点,《标准》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九个级别描述了各个级别的目标总要求。
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详细地列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分级目标。
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列出了以行为表现为特征的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
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分别提出了二、五、八级的分级目标要求。
四、实施建议:
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了确保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实施中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课程的评价、教材的选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在教学和评价建议中还提供了参考案例。
五、附录:
《标准》共有七个附录。
主要收录了语言知识部分的学习项目,如:
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
此外,还收录了技能教学参考表和常用的课堂教学用语供教师参考。
2.3课程标准的特点
一、英语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九个级别。
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
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三、四、五级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六、七、八级为高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和其他学校外语特长学生的教学参考目标。
《标准》规定,二级、五级和八级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同时,《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
分级的设定,对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三、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提倡“任务型”教学,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
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六、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2.4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教育部,2001,p.1),是我省中小学的主要外语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申明: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pp.1-2)”
三、交际能力与学习能力
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
学习能力
3.1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
交际能力是1970年代初由Hymes(1972)及Campbell和Wales(1970)等学者提出。
Hymes等人针对Chomsky(1965)的“能力(Competence)”只涉及语法知识,“表现(performance)”才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有关的论点,指出:
“与实际使用无关的语法规则是无用的语法规则”(Hymes,1965,p.278),进而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
Canale和Swain(1980)等人进一步完善了交际能力的理论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及表述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构成。
从此,使ESL/EFL学习者获得由这四种能力组成交际能力成了本领域普遍接受的ESL/EFL课程的教学目标。
但在ESL/EFL背景下,交际能力中的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里面还包括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3.2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
交际能力理论中的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现还与他们的语言策略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及他们的表述能力有关。
这些基础能力构成了他们内隐的语言素质,即:
语言能力。
缺少由这些基础能力的语言素质,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
然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通过他们在英语交际活动中以听、说、读、写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外显的语言表现。
3.3学习能力
根据Krashen和Terrell(1988)的理论:
学生获得英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主要由两条:
一是“学会”,二是“习得”。
“学会语言就是‘知晓其规则’,了解其语法规则”(Krashen和Terrell,1988,pp18-19)。
由于在EFL学习中缺乏ESL学习所具有的语言环境,在我国,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他们的英语学习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独立学习技能和独立学习的意识。
独立学习的技能主要包括独立读出生词的能力、使用各种工具书的能力、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独立学习的意识: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尝试自行解决。
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技能并不能,而使学生拥有独立学习的意识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语言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的理论
重要概念
第一语言(firstlanguage):
母语,即:
地方方言
第二语言(secondlanguage):
母语以外用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语言,即:
普通话
外语(foreignlanguage):
英语
4.1第一语言的习得
第一语言的习得指没有生理言语疾病的儿童学会母语的过程。
两种著名论点:
先天论(nativism)和发展论(developmentaltheory)。
第一语言(母语)的习得过程:
单个单词习得阶段
两个和多个单词习得阶段
简单句习得阶段
4.2第二语言的习得
第二语言从广义角度说:
任何不同于母语的语言。
包括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的语言,如:
在我国的普通话或在英语国家的ESL,和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会的语言,如:
在我国的英语。
第二语言包括外语习得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学派(Thebehavioristapproach):
语言习得与学习都是通过模仿、巩固与重复对刺激的反应而形成的(stimulusandresponse)。
生成转换语言学派(Thegenerativeapproach):
语言习得是人脑的创造性活动,语言习得机制中含有的普遍语法规则能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语言习得。
认知学派(Thecognitiveapproach):
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时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部分;语言习得不是人类生来固有的机制,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尤其如此。
心理语言学派(Thepsycholinguisticapproach):
与认知学派基本一致,但强调第二语言习得的属性及依据。
社会语言学派(Thesociolinguisticapproach):
与第一语言习得的互动性,语用论:
必须掌握语用学,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等。
第二语言/外语习得与学习的模式
文化适应模式:
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的成败取决于学习者的动机,即:
现实需求和文化适应需求。
监控模式:
1通过无意式习得与有意学习两种方式获得第二语言,2通过无意学习得知是启动但受到有意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的监控(流畅程度与准确性),3语言习得是一个遵循固有顺序的过程,4有足够的语言输入,语言习得才会按自然顺序发展,5学习者应在情感上对第二语言开放。
普遍语法模式:
建立在申城转换与法的基础上,各种语言的语法规则拥有共同点。
竞争模式:
语言迁移。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的因素
语言因素(languagefactor):
语言输入(input),语言输入与吸收(intake)的差异,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英语人士交流(foreignertalk)
第一语言的干涉(firstlanguageinterference)
年龄因素(agefactor)
智力因素(intelligencefactor)
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factor)
动机、态度、兴趣(motivation,attitudeandinterest)
自信心(self-confidence)
学习策略与风格(learningstrategiesandstyles):
学习策略:
认知、记忆、补偿、元认知、情感、社交等策略。
学习风格:
视觉型、听觉性、经验型和制作型;外向型、冒险型、主导型和社交性。
五、外语教学方法
详见Session6-7。
六、教学设计
6.1教学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
分析课程标准中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条件,包括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学习能力、习惯,学校的硬件设施等
分析所用教材(是否帮助实现教学目标、是否有欠缺,是否需要输入跨文化交际意识、社会语言知识)
6.2编制教案
确定教学目标(objective(s))
却定教学重点(focus(es))
预测教学难点(difficult(ies))
准备教学用具(teachingaid(s))
设计教学过程(learningandteachingarrangement)
设计作业(homework/assignment)
具体教案模板详见附件:
教案。
七、教学实施
组织教学
由孙如媛老师主讲
学法指导
详见案例
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是诊断检测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批改的形式与覆盖面应根据作业是性质来选择,如果是用于诊断目的的作业,建议全批全改;如果是用于直接辅助教学目的的,如:
写作作业,建议有计划地分批详改并给出建议。
作业批改后的评价建议使用等级制。
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
有效
整体设计能有效地帮助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包括:
内容有效和结构有效,其中结构有效和可靠性设计有密切关系
可靠
教学活动包括作业设计能可靠地帮助实现教学目标
可操作
在可靠与可操作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八、教学科研
说课
评课
案例分析
说课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和训练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活动形式。
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较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
与上课不同,说课的对象是老师。
说课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设计的说明。
英语说课讲稿一般包括7个要素:
1.背景介绍,2.说教材,3.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难点,4.说所使用辅助性教学设备,5.说教学程序、教法和学法,6.说作业设计,7.说板书设计。
说课通常要准备两份材料:
教案和说课稿。
说课稿实际上是一篇解说稿,其附件是:
教案。
教案通常印发给听课老师(如果是当场备课,将手写稿交给有关负责人)。
说课稿通常要做成power-point演示文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多媒体平台一边演示,一边解说。
说课稿撰写文体结构和说课步骤如下:
1背景介绍
1.介绍学生情况:
年级、学生数、男女生比例、英语基础、学习态度和习惯(为确定教学目标、发现教学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提高、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2.介绍教师:
自己的教学专长和不足:
专业水平、教学组织(为设计教学过程提高、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3.学校教学条件,主要介绍教学设备:
多媒体平台、教具等(为设计教学过程提高、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背景介绍要简单明了,力争2-3分钟内完成。
2说教材
教材名称、第…册、第…课、课型(说明可用于训练学生何种能力)、简述课文编写特点(与国家课程标准中相应教学目标的关联程度,如果有欠缺的话,说明需要补充的内容)。
力争2分钟内完成。
3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参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应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的特点、相关教学条件,阐明:
1.本课的教学目标,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综合语言能力的变化,2.教学内容:
语言知识(词、词组和短语、词法、句法知识)、可能涉及的社会语言知识、可能涉及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可能涉及的德育内容和可能涉及学习方法指导,3.重点,即:
为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内容,4.难点,即:
你班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涉及:
语音、书写、词法、句法、社会语言知识、文化差异。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说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变化及其他可能的变化,并(可能的话)说明做如此要求的理论依据何在。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评定,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测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即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一般来说,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包括四大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条件及表现水平或标准。
这部分内容是用以展示说课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结构要求逻辑严密、简单明了,力争5分钟内完成。
4说辅助性教学设备的使用
只叙述用什么,不说在什么地方用、为什么用。
在说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时再详细说明为什么用。
5说教学程序、教法、学法及辅助性教学设备的使用
说教学程序,要简要说出该课的各个教学步骤的具体教学环节名称及相关教学内容、步骤、教学活动组织和安排;即在哪个教学环节教哪个(些)知识点,提出哪些问题,做哪些练习(教什么),组织哪些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怎么教)等等。
在叙述教学程序时,要按照教学步骤说清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活动,包括讲授的知识内容、练习、小结、反馈、矫正及作业布置等安排。
要说明如何通过教学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突破难点。
说教学程序要求既有具体步骤的安排,又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法理论阐述。
说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涉及具体教学步骤时应说说明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并说明为什么采用这一方法(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并说明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说教法时最好能说明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并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如果巳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最好单独列出。
说学法:
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或学会使用什么学习方法,如:
比较归纳、分析概括规律、循环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发现学习等。
如前面列有学法指导一项,要说明结合本课教学的具体步骤说明培养学生哪种学习能力,如:
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自学能力等。
说学法可以与说教法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该怎么教,教师怎么教就应该指导学生怎么学。
因此,说学法可以在说明如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即说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教学活动学生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处于学习困境时,教师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应采取的对策。
说辅助性教学设备的使用:
教学中教师应恰当地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已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如:
利用图片、投影仪、录音机等设备,辅助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表达和思维的能力,辅助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6说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掌握的技能,克服遗忘(主要是语言知识的遗忘)。
教师应说明每项作业内容的设计目的。
所设计的作业如果有2-3个难度层次(第一层次是超越难度层次、第二位普通层次、第三层次供学习困难学生完成),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7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要求语言精练,说明板书的整体布局即可。
例如,JEFCBlL37的板书设计可表述如下。
左侧列出体育运动名称(复习阶段的词汇)。
右侧列出重点句型,如表一所示。
说板书时,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初中英语 教学 设计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