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673946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0MB
教案.docx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教案
课程名称:
色彩构成
年级专业:
13级服装设计(6)班
授课教师:
姚瑞端
学时数
总学时32;课堂讲授12学时;实践20学时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教材
《色彩构成》
于国瑞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
参考书目
《色彩基础》
马也仇永波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
马克斯.多奈尔著
重庆出版社
1993
《新美术》
周刚主编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4
《设计色彩教学》
林家阳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07.9
教学进度表
序号
周数
教学内容(章节名称或实验、实训名称)
备注
1
一
介绍中西方色彩表现及类别
色彩构成表现训练
2
二
变换环境和物体的写实色彩训练
3
三
概括和提炼色彩创作
4
四
装饰化色彩创作
设计色彩教案(第一周)
章节名称
介绍中西方色彩表现及类别(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西方各绘画流派的用色特点。
2.增加对绘画色彩史的直观了解与认识,有助于后期色彩创作的知识积累。
3.通过对相关作品的欣赏,增强学生对装饰色彩知识的了解和提高学生对装饰色彩审美的能力。
要求:
1.观察方法的训练
2.整体观念的养成
3.色彩观念的培养
4.构图结构的认识
5.钩边的处理
6.明暗的表达
7.艺术表现的把握
8.色彩搭配的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绘画色彩——古典派、印象派、波普艺术、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少主义等作品介绍;
2、装饰色彩——中国敦煌壁画、年画、唐卡、少数民族染织装饰图案艺术、丁绍光装饰艺术、日本浮世绘、非洲壁画、克里姆特绘画等作品介绍;
3、构成色彩——抽象艺术、波普艺术、抽象表现艺术、未来派、极简主义均有涉及。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件)、范例讲解、作品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等方法相互穿插结合进行教学。
课堂类型
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师生问答、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互动讨论相互结合。
教学课件名称
图片赏析
讲授内容
时间分配
一.基本知识
1、绘画色彩——古典派、印象派、波普艺术、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少主义等作品介绍;
2、装饰色彩——中国敦煌壁画、年画、唐卡、少数民族染织装饰图案艺术、丁绍光装饰艺术、日本浮世绘、非洲壁画、克里姆特绘画等作品介绍;
3、构成色彩——抽象艺术、波普艺术、抽象表现艺术、未来派、极简主义均有涉及。
二. 概念认识
结构:
构成物体形体特征的面与面之间的转折关系。
素描关系:
是指画面中物体的形体结构与明暗相结合所形成的关系。
关系即指联系和对比。
三.认识色彩关系的规律:
(1)色彩规律:
任何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固有色、体积特征、管线变化构成它的结构关系,而这种结构关系又是以不同的面的转折衔接来呈现(如几何体、水果、坛罐、头像等)。
(2)明暗规律;在光线作用下,任何物体都呈现亮部和暗部,而亮部分高光(光线直接照射点)、亮面(光线直射的高光周围部分)、灰部(光线侧射部分),暗部分明暗交接线(亮暗部交接处,也是物体调子对比最强处)、反光(周围物体对该物体的反射,也即环境调)、投影(对其它物体的遮光部分)。
光线越强,明暗对比就越强,反光也越强但灰面变弱;物体质地越光滑,明暗反差就越大,反光也越强(如金属器皿、玻璃器皿)。
反之则相反。
(3)空间、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画面物体摆放的平台透视的原则产生画面整体空间,物体的体积结构产生局部空间(有体积感便产生局部空间感)。
视平线下的物体(俯视),画面平台往上走,视平线上的物体(仰视),画面平台往下走。
高考画面多选择不强的俯视,但应舍弃绝对的平视,否则物体的空间、透视会由于相互过于重叠而变弱。
(4)切记明暗关系是建立在物体结构基础之上的,脱离了结构便谈不上明暗,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明暗的变化特点。
结合作品赏析45分钟
45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作业
思考:
1、设计专业色彩与写实写生色彩的区别是什么?
表现方式的不同?
2、课后了解油画、水粉、水彩、丙烯、色粉笔、彩铅、油画棒、蜡笔、马克笔等工具和材料的质感和效果。
3、寻找和准备自己喜爱和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的颜料。
4、试分析自己喜欢的某个风格画派。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要准备好大量的作品幻灯片,让学生通过作品照片寻找直观的感受,和感知。
设计色彩教案(第一周)
章节名称
色彩构成表现训练(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
通过对传统画种的学习,巩固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应用规律和对工具的使用把握。
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色彩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体的色彩倾向。
要求:
进行简单的静物色彩水粉写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注意远近与虚实、冷暖、比例、构图等关系。
难点:
色彩情感的捕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件)相关高中所学知识、范例讲解、优秀作业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辅导、学生相互评价等方法相互穿插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课件名称
优秀图片赏析
讲授内容
时间分配
教师摆两组静物写生。
要求:
重点是以点出现,色彩变化微妙。
主要解决近似同等色相的微妙色彩变化,要做到淡而不粉。
步骤:
第一步:
先画若干张小构图,找出最佳方案。
在选定的水粉纸上用单色薄画法起好稿图并组织调整整体色调、色彩关系。
第二步:
接着画大面积的衬布。
注意衬布和暗部投影的衔接,衬布尽可能一次画完。
水粉的干湿变化大,干了以后再反复涂改色彩时,衔接不易掌握,也容易破坏鲜明的感觉。
第三步:
刻画细节,调整静物与衬布间的协调,把物体从暗部到亮部的外轮廓线和衬布之间的虚实关系处理好,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作画过程中,注重远近和虚实;冷色调与暖色调的训练。
技法教授10分钟
演示20分钟
剩余时间
分别辅导学生
作业
课堂训练:
用水粉或丙烯颜料不限,要求基本写实,注意形象的把握能力。
画幅为校画板大小。
课后作业:
临摹两张优秀色彩静物作业,构图得当,注重色彩的纯度和明度的控制。
纸张要求四开水粉纸。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用笔不够大胆;水粉干湿控制不太熟练;表现力较弱。
设计色彩教案(第二周)
章节名称
变换环境和物体的写实色彩训练(8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局部色彩变化多带来的整体色彩变化,这种变化的程度可能有大有小,但必然会产生微妙和直观的结果。
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命脉关系,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为日后的设计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色彩属性的理解。
难点:
合理运用色彩原理,理解把握对象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课件名称
优秀图片赏析
讲授内容
时间分配
一、复习之前学科《色彩构成》课程中的色彩属性等理论知识:
知识要点:
1、色彩的属性:
暖色系:
指的是包括一切黄、红、褐色的所有色彩,他们给人以热烈、欢快、温暖、奔放的感觉。
2、冷色系:
指的是包括一切绿色,蓝色,紫色的所有色彩,它们给人以清净,宁静、凉爽的感觉。
3、补色对比:
补色是在色相环中通过直径相对的颜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一种特定的颜色只有一种补色。
一对补色放置一起能产生最强烈的对比。
4、同类色:
相同类别的色彩称为同类色。
如:
淡黄、中黄、土黄、都是属于同类色。
5、近似色:
同类别色彩或相近的不同类别色彩称为近似色。
如桔黄与桔红,朱红与大红就是近似色。
6、协调色:
指的是所使用的色彩在形式,内容,表现手段上都处于相互帮衬,相互制约,协同一致的搭配。
7、环境色:
物体周边环境的色彩称为环境色。
8、写实色彩:
真实的表现对象的色彩感受。
9、变换环境的不同色彩:
不同环境下真实色彩的变化。
10、教师示范作品,根据现场所摆静物,举例说明。
二、课堂实践环节:
该环节要求学生先常规地面对一组静物进行写实色彩写生,然后再将该组静物中某些少量物体更换,或同时配合部分衬布的更换或撤除,使该组静物产生局部的色彩变化。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色彩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把握以及自由运用色彩语言的能力,还可以继续进行色彩组合默写训练,随意变换部分色彩内容和因素的默写训练。
15分钟
15分钟
余下时间课堂实践
作业
1、色彩的写实写生一幅;
2、变换局部色彩一幅(可写生也可默写)。
3、课后让学生对课堂绘画作品互相进行试评析。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写生基础不扎实,技法不成熟,速度较慢。
故变换物体色彩只能在之后4课时中完成。
设计色彩教案(第三周)
章节名称
概括和提炼色彩创作(8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掌握对自然色彩的分析、概括与提炼,从中了解如何将画面由三维向二维方向转化的方法,了解由写实表现形式向设计表现形式转化的过程。
也便于更加理性地用色,为日后走向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分析色彩,概括和提炼色彩。
难点:
概括和提炼色彩的过程。
教学课件名称
优秀图片赏析
讲授内容
时间分配
一、导入新课:
点评上次课程内容,导入今日课程。
知识要点:
在写实的基础上,对同一景物、风景、花卉进行色彩归纳,并进行概括和提炼的实践。
由于客观物象的色彩千变万化,因此在做这一练习时,先画一幅写实性色彩作业,然后再完成几种不同处理方法的色彩归纳写生作业。
色彩归纳训练,是沟通写实与装饰色彩画法的有效途径。
归纳色彩写生同样重视色彩感受中的第一印象,只是更进一步地突出甚至夸大对象色彩的本质特征。
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是,归纳色彩写生是在排除了光色影响下的色彩作去伪存真的处理,有意识地追求平面化的画面效果。
归纳色彩写生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保持原有光色关系的基础上,将几种邻近距离范围内的近似色都转化成它们的平均值色,以平均值来代替它们,尽量以平涂式处理,但并不是将对象单纯地用固有色来代替。
二是在保持写生物象色调特征下,加强对色彩的主观处理,作必要而适度的夸张,如加强色线的曲直对比、色彩分布的疏密对比等。
丰富的景物组合适宜作为写生对象,处理画面的方法除以平涂色块,还可以勾线填色,或对局部进行有意识的繁化处理等。
同时还应注意色块之间的着色边线必须肯定、明确,颜色在色块内一般不能进行渐变、渗化等变化。
特殊情况除外。
二、优秀作品赏析
三、课堂训练:
摆设两组色彩丰富造型与肌理对比强烈的静物,进行色彩的概括和提炼。
教师适当时间总结学生作品并讲评。
10分钟点评
10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作业
每四个课时分别完成以概括为主题和提炼色彩为主题作品。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相对于写实性色彩表达,学生的想象空间加大了,用色也较大胆,不少作品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不断有推陈出新的作品。
设计色彩教案(第四周)
章节名称
装饰化色彩创作(8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相关作品的欣赏和相对应的训练,增强学生虽装饰色彩知识的了解和提高学生对装饰色彩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懂得参考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的装饰元素,并加以归纳。
难点:
融会贯通
教学课件名称
大师作品赏析
讲授内容
时间分配
一、让学生在课前分别收集一些中国民间的装饰画和西方装饰艺术,通过比较,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以及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
二、参考资料:
中国丁绍光装饰艺术,中国敦煌壁画艺术,山东潍坊,陕西宝鸡木版年画和少数民族染织装饰艺术等。
三、装饰化:
1、色彩的装饰性表现:
要求这一环节是继“色彩的归纳训练”之后的又一个培养具备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手段的重要命题,它分别以风景、花卉、人物为对象进行装饰色彩的技法练习。
以主观性为主,以美化画面为核心,运用归纳、变色、象征等表现手法,讲究色彩自身的韵律效果。
2、装饰性色彩表现是印象派和现代画派画家常用的手法,如高更、劳特里克等。
练习应循序渐进,由归纳写生开始过渡,在色彩归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强调其装饰性,将形体与色块较大程度地整化。
第二步可以尝试“限制用色”的方法,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只用数种色彩根据不同搭配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彩样式。
第三步“借用色彩”,吸收古今中外优秀装饰作品的手法,尤其是装饰绘画和图案设计的主要手法。
与色彩同样重要的还有体现色彩效应的描绘手法如色点缀,勾线描边、渐变、间隔色块等可以增强画面色彩的丰富性与装饰性,使画面色彩呈现出循序感,从而色彩效果达到调和。
3、色彩抽象化表现。
要求摆脱视觉对形象直接识别的依赖性,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是设计表达手段的重要环节。
使形象与色彩取之自然,逐渐脱离自然,最终又作用于自然。
使色彩与形式具有暗示、象征、传递意念的功能。
通过一些命题设计(如:
激越、和谐、生命等进行锻炼)来完成。
学生由于自己的经历、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等因素导致命题对其有着不同的心理响应,在进行抽象练习时,根据个人的理解不以任何具体形象为装饰的对象,而运用单纯的点、线、面作为表现的形象,来组成作品的面貌。
4、色彩肌理效果表现。
要求选择归纳、装饰、抽象中的一幅作品,在不改变其形的前提下,进行肌理效果的处理。
如将水粉纸更换为木板,颜料中加入沙子、木屑、碎玻璃粒、石膏粉等方法以取得很好的质感效果,用油画在画面上运用拓印、渲染、磨擦等技法,使画面达到新的境地。
总结:
1.装饰化的审美理论在形式上讲究对称、均衡、秩序等法则,在色彩上也追求协调、主观化、简练、以少胜多、常常采用概括、限制用色、借用色彩等手法来实现色彩的装饰之美。
2.掌握装饰化手法与用色点缀、勾绘描边、渐变、间隔色块等、以及强调画面的色彩对比,实现预期的色彩形式和效果
教师示范:
教师运用装饰化手法表现造型辅导学生作品。
课堂训练:
一:
摆设两组以花卉、瓶罐、水果为主题的静物,配以装饰味较浓的布匹;
二:
临摹克里姆特、马蒂斯等大师偏向装饰化的作品。
作业讲评
20分钟
举例
结合提问10分钟
30分钟
余下时间实践辅导
20分钟
作业
每四个课时完成一张装饰化表现作品。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学生装饰化表现的手法不够成熟,需要多注意装饰造型的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