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 备份.docx
- 文档编号:11661769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7.95KB
卫生事业管理 备份.docx
《卫生事业管理 备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管理 备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事业管理备份
第一章绪论
1.卫生事业管理学:
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卫生事业管理研究任务与对象:
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即研究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
【任务: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3.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是什么?
卫生管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机构管理学
4.卫生事业管理学相关学科: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
5.简述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及经验
成就①建立了完整的卫生体系
②医学教育和科研长足发展
③大大降低了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危害
④取得了妇幼卫生工作的远大成绩
⑤形成了一批能基本满足群众需求的卫生技术队伍
⑥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⑦城乡群众的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⑧开展了城镇卫生改革
⑨卫生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经验: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2.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卫生工作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3.明确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性质,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
调并纳入总体规划,党和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协作配合,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4.坚持预防为主。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增强每个社会成员的卫生保健意识和参与社会卫生活动的自觉性。
5.重视中医药在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中西医结合,鼓励中医药走向世界。
6.培养高学历与培养面向农村和基层的短学制适宜人才相结合,努力造就一支爱国敬业、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卫生队伍。
6.我国卫生性质、宗旨及奋斗目标是什么?
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奋斗目标:
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7.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8.试述卫生事业改革的目的、原则和重点
目的:
(1)总体目标:
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国家行列。
到2010年在全国普遍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民看病就医问题。
到2010年在全国城市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到2010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有效降低药品价格。
到2010年基本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
健康服务的方向。
(2)主要健康指标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到2010年达到72.5岁,比2005年增加0.5岁。
婴儿死亡率:
到2010年,控制在14.9‰以内,比2005年下降21.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到2010年,控制在17.7‰以内,比2005年下降21.3%。
孕产妇死亡率:
到2010年,控制在40/10万以内,比2005年下降16.1%。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城市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90%以上,分别比2005年提高10%。
(3)主要疾病控制指标
到201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性病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0%以上,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有效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00万人以上;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以内,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血吸虫病疫区流行得到基本控制,95%以上的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原则①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②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③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重,
④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重点,
⑤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重点
(一)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
(四)加强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五)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六)大力加强城乡卫生适宜人才培养和卫生队伍建设,开展医学科技研究。
(七)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重要作用。
(八)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九)加强卫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好医疗援外工作。
9、中国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卫生投入不足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合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卫生服务体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城乡差别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10、卫生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实态性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第二章卫生政策
1.何为卫生政策主体?
卫生政策主体主要包括哪些?
卫生政策主体:
卫生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决策者、参议者和参与者的总称。
主要包括:
立法机关——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行政机关——各级卫生行政机关是卫生政策执行主体
政党——政策主体的一种核心力量
利益团体——最重要的非官方政策主体之一
公民(选民)——政策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卫生政策:
3、卫生政策问题确认条件:
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4、卫生政策分析方法:
可行性分析法德尔菲法投入产出分析
5、
第三章卫生保健制度
1.卫生保健制度: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保健基金,为居民提供各种卫生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和制度,包括卫生保健费用的筹集方式、分配方式和提供方式等内容。
它是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政府对国家卫生事业实行宏观管理的一种形式。
2.卫生保健制度的分类:
(1)根据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发达国家卫生保健制度、发展中国家卫生保健制度、不发达国家的卫生保健制度
(2)根据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对卫生保健服务的管理程度分类
(3)根据国家对卫生服务的组织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低组织型、中间型、高组织型
(4)根据卫生费用筹集方式和卫生费用的支付方式分类:
自费医疗模式、集资医疗模式、免费医疗模式
3.简述国外卫生保健制度主要模式及其优缺点
(一)国家保障型卫生保健制度
优点:
(1)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强(保障向全社会公民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2)计划性较好
(3)有利于控制卫生保健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缺点:
(1)服务效率低下
(2)卫生保健需求极高,供需矛盾突出
(3)筹资方式较单一,国家财政负担极大
(二)社会保险型卫生保健制度
优点:
(1)重视每个人饿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强化社会保障意识
(2)实行个人收入的横向转移,具有共担风险的职能,体现社会公平原则
缺点:
(1)使基金没有结累,无法解决费用的“代际转移”,不能应对老年化社会带来卫生费用的持续增长
(2)供方诱导需求
(3)双方缺乏费用意识,不合理卫生费用的快速增加
(三)商业保险型卫生保健制度
优点:
(1)政府负担轻;
(2)能加快医疗科技进步和发展,满足人们对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缺点:
(1)公平性差
(2)费用上涨过快
(3)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
(四)储蓄保险与社会保险结合型卫生保健制度
优点:
(1)强调了个人对健康的责任,通过储蓄,一代人解决了一代人的问题,有效地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2)大病保险,互助共济体现了社会公平
(3)体现政府对卫生的职责,在满足不同层次卫生需求的同时,能保障居民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有效控制卫生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五)自费医疗为主的卫生保健制度。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5.与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新农合有哪些特点?
(1)在保障对象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标是到2010年,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2)在筹资机制上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面筹资
(3)在保障内容上强调大病统筹和贫困救助
(4)在监管机制上以县(市)为资金统筹单位,加大监管的力度
6、完善新型合作医疗的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职能,加快立法进程加大督察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机制
第四章中国卫生组织管理
1.组织结构:
是表现组织内部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2.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精简的原则、效能的原则、统一的原则
3.试述卫生组织的种类及管理
种类:
卫生行政组织卫生业务组织群众性卫生组织
管理:
4、卫生专业组织分类: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医学研究机构
5、学会协会
第五章卫生计划与评价
1.计划工作:
广义上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
狭义上指制定计划,集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设立组织的未来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法,从而最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有效地把握未来发展,获得最大的组织绩效。
2.计划工作的意义:
①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②弥补不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③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④有利于控制
3.制定计划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前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滚动调节原则
4.卫生计划:
是指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以及卫生资源为基础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案
5.卫生计划的原则:
①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②科学安排卫生事业内部各项比例的原则
③以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为原则
④科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原则
⑤成本与效果相统一原则
6、卫生计划管理的职能:
6.卫生计划步骤:
(1)环境分析
(2)确立目标(3)制定策略和方案
(4)确定实施活动预算(5)编制活动预算(6)监督和评价
卫生计划评价内容:
适宜程度足够程度进度效率效果影响
7.区域卫生规划:
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对区域内的卫生机构、床位、卫生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8.区域卫生规划原则①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②以优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为重点
③要对区域内的卫生事业实行统筹管理,全面监督
④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⑤因地制宜,兼顾公平与效率
⑥应重视对区域卫生规划的宣传
区域卫生规划的特征:
区域性综合性战略性科学性
9.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有何重要意义(必要性)?
①是卫生事业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符合国际卫生发展的大趋势。
②是卫生事业改革、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
③是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实行对卫生事业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手段。
④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需要和解决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的主要途径。
⑤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
10、区域卫生规划制定的程序:
形势分析—确定问题与重点—制定目标与指标—选择策略(即活动项目)--制定实施计划—编制预算—评价与计划的调整
第六章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1.卫生人力资源:
是指经过卫生职业培训,能够根据群众健康需要而提供卫生服务和相关服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总和。
2.卫生人力资源特点
知识密集型、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开发过程的连续性
3.卫生人力资科学配置原则:
因岗设人,责、权、利一致,扬长避短,合理流动
卫生人力资科学配置的途径和方法:
计划配置自动配置市场配置
4.卫生人才选拔的方法
1.传统方法:
领导发现、他人举荐、组织考察、考试选拔
2.现代方法:
能力测验、面谈、综合选拔、试用、其他方法
第七章卫生经费管理
1.卫生费用:
是指以促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所花费的资金。
具体包括健康促进与预防、诊断、护理、治疗、残疾与伤病的康复及医学教育和科研等费用,还包括军队、企业所属卫生机构的费用。
2.卫生总费用:
是一个全社会的概念,它不仅反映卫生部门内部的资金运动,而且反映全社会的卫生资金运动,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部门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3.简述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变化趋势
1.卫生总费用保持持续增长
2.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公共支出卫生费用比重逐年降低,个人支出卫生费用比重增长过快
4.卫生总费用中用于医疗服务和医药的费用比例过大
5.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卫生费用的消耗水平差距较大
6.卫生总费用的成本效果分析评价较好
4.控制卫生总费用上涨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
1.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对国民经济形成了较大压力
2.低水平的医疗保障要求进行费用控制
3.健康的卫生消费具有一定的刚性
4.提高卫生服务供方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
措施:
1.开展区域卫生规划
2.制定适宜的卫生经济政策,控制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3.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工作,降低患病率
4.推行社区卫生服务,鼓励患者利用基层卫生服务设施和适宜的医疗技术
5、卫生筹资:
来源:
6卫生费用评价的三大指标
第八章卫生信息管理
1.卫生信息:
广义上是指与卫生事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所有信息,它宏观地反映了卫生事业的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狭义上是指各种卫生工作中产生、收集、处理的信息。
2.卫生信息的特点:
①来源广,标准不一,收集不易
②类别多,关联复杂
③收集量大,存储要求时限长
④质量、应用的水平,影响重大
⑤信息具有公共性、公益性
3.什么是“金卫工程”?
它包括哪些方面?
金卫工程:
将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集中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高科技产业,是国家信息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
(1)国家卫生信息系统(国家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疗科技信息系统)
(2)网络系统
(3)卫生信息数据库
第九章医政管理
1.医政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医政管理:
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医疗服务及其相关领域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工作内容: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
(2)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的管理
(3)各项医疗工作的管理
(4)与医疗相关的各种卫生组织及其活动的行政管理(包括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及医疗市场)
2.试述医疗事故的定义和分级及防范措施。
医疗事故: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的分级:
一级:
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根据损害程度分甲、乙两等;
二级:
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分甲、乙、丙、丁四等;
三级:
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分甲、乙、丙、丁、戊五等
四级:
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
防范措施:
自觉依法执业;加强教育和监督;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建立医疗纠纷、事故的防范、处理机制;加强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
3.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医疗服务行为不当
(2)医疗技术水平不高(3)药物配伍使用不当(4)医疗机构管理不善(5)社会及其他因素
第十章药品监督管理
1.什么是药品监督管理?
药品监督管理的特点原则及意义?
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主要有哪些?
药品监督管理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价格、广告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它的实质是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特点:
(1)专业性;
(2)政策性;(3)实践性;(4)综合性。
原则:
(1)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
(2)质量第一的原则;
(3)法制化与科学化高度统一的原则;
(4)专业的监督与群众性的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药品监督管理的意义:
(1)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2)保证药品使用的合理性;
(3)保证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
(4)保证药品市场的法制化、科学化。
药品监督与管理的组织机构:
一、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SFDA)
(2)地方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市)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二、药品技术监督机构
(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地方药品检验所
三、SFDA以外的药政组织机构与学术
(1)中医药管理机构
(2)药事管理组织机构(3)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
?
2.在我国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有哪几类?
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措施是什么?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
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五日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3.我国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应具备的条件各是什么?
生产企业管理制度:
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
《药品生产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生产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生产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品技术人员
(2)相应厂房,设施,环境
(3)进行质量管理,人员必要仪器设备
(4)具备保障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
经营企业管理制度:
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凭《药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
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
经营企业具备条件:
(1)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药学技术人员
(2)有相应营业场所,设备,存储设施
(3)具有与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
(4)具有保障经营药品的规章制度
第十一章中医药管理
1.中医药事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问题和对策)
①中医医药内涵建设薄弱,管理水平普通不高
②医疗市场尚不规范,医疗服务体系和不同单位之间激烈,中医药行业处于劣势
③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给中医院发展带来新的考验
④加入WTO,中医药遇到世界范围内植物药等“洋中药”的冲击
2.简述目前我国中医药管理的主要任务。
1)巩固中医药发展成果,科学合理地配置中医药资源,实现全国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异,鼓励和促进中医药资源向农村流动,优化区域及中医药机构内部中医药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经济的增长。
3)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构架中医药学科体系,推动中医药学术水平发展。
4)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5)加速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
6)加强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
7)完善中医药涉外法规,逐步建立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格局,努力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3.简述中西医结合意义及措施
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国医疗水平
推动中医药学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丰富现代医学内容
措施:
必须多途径地开展中西医结合
切实加强中西医结合基地建设
大力加速人才队伍建设
脚踏实地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科学研究
第十二章公共卫生管理
1.简述公共卫生改革的原则。
(1)公共卫生必须参与信息技术革命
(2)必须重视预防
(3)必须保证持续而有效的学术研究(4)必须消除卫生服务的不平等性
(5)必须重视培养明天的人才(6)应该超越的职业界限
(7)生命伦理学必须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8)公共卫生必须有所作为
2.简述公共卫生发展的方向
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成为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建立政府领导重视、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SARS、艾滋病、鼠疫、霍乱、肝炎、血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建立政事分开、高效、统一的公共卫生监督管理体制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新闻宣传
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科研工作,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及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是指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民营和志愿组织的总体。
4.有效公共卫生系统应包括哪些部分?
①政府公共卫生的管理部门②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③公共卫生学术机构以及其他主要从事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
5.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子系统有哪些?
卫生行政管理体系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③卫生监督执法体系④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⑤医疗救治体系⑥妇幼保健体系⑦爱国卫生运动
6.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方针和工作内容是什么?
第十三章妇幼卫生管理
1.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生事业管理 备份 卫生事业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