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期末试题有答案简版.docx
- 文档编号:11661646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3.36KB
天然药化期末试题有答案简版.docx
《天然药化期末试题有答案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化期末试题有答案简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药化期末试题有答案简版
判断题
(×)1、多数黄酮苷元具有旋光活性,而黄酮苷则没有。
(√)2、在糖苷化合物中有S,N,C,O苷,其中最难水解的是C苷。
3、花色素比一般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解度要小。
(×)
4、I型强心苷分子中与苷元相连的糖为2,6-二去氧糖。
(√)
5、植物挥发油是一种油脂。
(×)
6、氧化铝为吸附剂是比较适宜醌类化合物分离的层析介质。
(×)
7、黄酮类化合物一般不能升华也无挥发性。
(√)
8、生物碱一般是以游离碱的状态存在于植物体。
(×)
9、凝胶过滤色谱分离作用原理是分子筛作用原理。
(√)
10、对热不稳定的天然产物的提取多采用溶剂回流提取的方法。
(×)
11、中和1克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挥发油的碱值。
(√)
12、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
13、游离醌类化合物大多数不具有升华性。
(×)
14、甾体类化合物B/C环的稠和方式一般为顺式。
(×)
15、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7,4’-二OH>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
16、游离香豆素室温下不能够升华。
(×)
17、季铵型生物碱是各类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生物碱之一。
(√)
18、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生物碱成分的分离。
(√)
19、C-NMR全氢去偶谱中,化合物分子中有几个碳就出现几个峰
(×)
20、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络合后,原来中性的可以变成酸性,因此可进行酸碱中和滴定。
(√)
21、D-甘露糖苷,可以用1H-NMR中偶合常数的大小确定苷键构型。
(√)
22、反相柱层析分离皂苷,以甲醇—水为洗脱剂时,甲醇的比例增大,洗脱能力增强。
(√)
23、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均有两个羰基吸收峰。
(×)
24、挥发油系指能被水蒸气蒸馏出来,具有香味液体的总称。
(√)
25、卓酚酮类成分的特点是属中性物、无酸碱性、不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多有毒性。
(×)
26判断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可采用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有无明确、尖锐的熔点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展开系统,在TLC或PC上样品呈现单一斑点时,即可确认为单一化合物。
(×)
27、有少数生物碱如麻黄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反应。
(√)
28、三萜皂苷与甾醇形成的分子复合物不及甾体皂苷稳定。
(√)
填空题
1、利用物质在两种不能完全互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别进行分离的称为分配层析。
2、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类型有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类等化合物。
3、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桂皮酸途径。
4、香豆素的分子结构含有异戊二烯母核。
5、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C/D环稠合方式为α-苯并吡喃酮。
6、一般地,甾体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含有环戊烷氢化菲黄酮类母核。
7、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度(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
8、羟基蒽醌遇碱显红色或紫红色。
9、木脂素多由两个苯丙素通过beta-碳原子(8-8’)位相连聚合而成。
10、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桂皮酸/莽草酸途径。
11、萜类化合物常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的数目进行分类。
12、I型强心苷分子中与苷元相连的糖为2,6-去氧糖。
13、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氢键,适用于分离醌、黄酮类等化合物。
14、植物体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是氨基酸。
15、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含一个或多个C6-C3单位的天然化合物。
单项选择题
1、醌类化合物取代基酸性强弱的顺序是(B)。
A.β-OH>α-OH>-COOHB.-COOH>β-OH>α-OH
C.α-OH>β-OH>-COOHD.-COOH>α-OH>β-OH
2、D-果糖属于(B)类单糖。
A.五碳醛糖B.甲基五碳糖
C.六碳醛糖D.六碳酮糖
3、中和1克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挥发油(C)。
A.酯值B.皂化值
C.酸值D.碱值
4、四氢硼酸钠试剂反应是用于鉴别(A)。
A.二氢黄酮(醇)B.查耳酮
C.黄酮醇D.花色素
5、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D)。
A.有羟基B.有羧基
C.C环为平面型D.C环为非平面型
6、进行生物碱沉淀反应的一般介质是(B)。
A.水B酸水
C.碱水D.乙醇
7、常见溶剂石油醚、苯、乙腈、乙酸乙酯的极性由弱到强顺序正确的是(B)。
A.石油醚<乙腈<苯<乙酸乙酯B.石油醚<苯<乙酸乙酯<乙腈
C.苯<石油醚<乙酸乙酯<乙腈D.石油醚<乙腈<乙酸乙酯<苯
8、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D)。
A.黄酮苷B.生物碱
C.萜类D.7-羟基香豆素
9、将混合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中,以酸液pH由大→小(酸性由弱到强)顺次萃取,可依次萃取出(A)。
A.碱性由强→弱的生物碱B.碱性由弱→强的生物碱
C.极性由弱→强的生物碱D.极性由强→弱的生物碱
10、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常用(C)试剂。
A无色亚甲蓝B5%盐酸水溶液
C5%NaOH水溶液D甲醛
11、分馏法分离适用于(D)天然产物的分离。
A.极性大成分B.极性小成分
C.升华性成分D.挥发性成分
12、某化合物用氯仿在缓冲纸层析上展开,其Rf值随pH增大而减少,说明它可能是(A)。
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
C.中性化合物D.不能判断
13、对水溶解度小,且难于断裂的苷键是(D)。
A.氧苷B.硫苷
C.氮苷D.碳苷
14、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属于花色素类的是(A)。
A.
B.
C.
D.
15、下列物质中C/D环为顺式稠合的是(C)
A.甾体皂苷B.三萜皂苷
C.强心苷D.蜕皮激素
16、植物体萜类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是(B)
A.醋酸-丙二酸途径B.甲戊二羟酸途径
C.桂皮酸途径D.氨基酸途径
17、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中,除了(D)。
A.乙醚B.氯仿
C.乙酸乙酯D.水
18、不能升华也无挥发性的成分是(A)。
A.黄酮类B.蒽醌类
C.樟脑D.游离香豆素
19、挥发油是一种(C)
A萜类B芳香醇
C混合物D油脂
20、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B)类化合物的分离。
A、萜类B、生物碱
C、淀粉D、甾体类
21.在5%NaHCO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为(D)
A:
3,5,7-三羟基黄酮B:
2′-OH查耳酮
C:
3,6-二羟基花色素D:
7,4′-二羟基黄酮
22具有螺缩酮基本骨架的皂苷元,其中25S和25R相比(B)
A:
25S型比25R型稳定B:
25R型比25S型稳定
C:
25S型与25R型都稳定D:
25S型与25R型都不稳定
23定下列化合物的双键在Δ1
(2)还是Δ3(4)位最好选用(B)
A:
UVB:
1H-NMRC:
MSD:
13C-NMRE:
IR
24多生物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是在(A)条件下进行的。
A.酸性水溶液B.碱性水溶液C.中性水溶液D.亲脂性有机溶剂
25成青蒿素的衍生物,主要是解决了在(A)中溶解度问题,使其发挥治疗作用。
A.水和油B.乙醇C.乙醚D.酸或碱
名词解释
1、木质素:
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
通常是指其二聚物,少数是三聚物和四聚物;二聚物碳架多数是由β-碳原子(8-8’)连接而成的。
2、强心苷:
强心苷(cardiacglycosides)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强心苷是由甾体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天然界存在的强心苷元B/C环是反式,C/D环是顺式,A/B环大多数为顺式。
3、纸色谱法:
用纸为载体,在纸上均匀地吸附着液体固定相(如水、甲酰胺等),与固定液不互溶的溶剂作为展开相。
试样滴在纸一端在展开罐中展开,由于各组分在纸上移动的距离不同,最终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色谱法
4、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接而成具有不饱和度的烃及其含氧衍生物。
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来的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5、pH梯度萃取法:
pH梯度萃取法是分离酸性、碱性、两性成分常用的手段。
其原理是由于溶剂系统pH变化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了它们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
pH梯度萃取方法适合于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物质的分离。
6、生物碱:
(1)生物碱是天然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但不包括:
低分子胺类(如甲胺、乙胺等)、氨基酸、氨基糖、肽类(除肽类生物碱如麦角克碱ergocristine等)、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卟啉类(porphyrines)和维生素等。
(2)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但不包括小分子的环状胺类。
7、黄酮类化合物:
是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8、二次代产物:
是从某些一次代产物,如糖、氨基酸、核酸等,作为起始原料,(1分)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生成的不直接涉及到生命正常生长、发育或繁殖的有机化合物,如萜类、甾体、生物碱、多酚类等
9、挥发油酸值:
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接而成具有不饱和度的烃及其含氧衍生物。
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来的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简述题
1、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各写三种)及其特点和应用。
答:
a.提取方法:
溶剂法:
根据中目标成分的溶解性,选择适当的溶剂将其从组织中提取出目标天然产物。
水蒸气蒸馏法:
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
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药材成分的浸提。
升华法:
固体物质受热直接气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称为升华。
主要应该用于具有升华性的天然药物的分离,如:
香豆素,醌类化合物等。
b.分离方法:
溶剂萃取: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pH梯度萃取: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色谱分离:
根据物质吸附性能的差别进行分离
2、聚酰胺柱色谱用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苷、苷元)的原理、方法及洗脱规律。
如何理解黄酮类化合物聚酰胺色谱分离的“双重色谱”性能。
答:
原理: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氢键吸附。
洗脱顺序:
氢键多寡与洗脱顺序有关(母核上羟基越多,洗脱速度减慢);位置相关与洗脱顺序相关(羟基数目相同时,聚酰胺对处于C=O间位或对位的-OH吸引力大于邻位-OH,洗脱顺序;邻位羟基黄酮>对位(间位)羟基黄酮);
“双重色谱”性能:
同时具备氢键吸附作用和静电吸附作用,洗脱顺序与溶剂极性相关(分子中既有非极性的脂肪链,又有极性的酰胺基团,当用极性移动相(如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色谱行为类似反相分配色谱,因黄酮苷比游离黄酮苷元极性大,所以黄酮苷比游离黄酮苷元容易洗脱。
当用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洗脱时,聚酰胺作为极性固定相,其色谱行为类似正相分配色谱,因游离黄酮苷元的极性比黄酮苷小,所以游离黄酮苷元比黄酮苷容易洗脱。
)
3、用两类不同展开系统(醇性展开系统、水性展开系统)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纸色谱的原理及Rf值规律。
答:
依据黄酮类化合物羟基取代多寡及位置与极性强弱的关系,不同展开溶剂系统中Rf不同。
纸色谱(PPC)适用于分离各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混合物。
。
对黄酮类化合物来说,一般采用第一向醇性溶剂展开剂、第二相水性展开剂双向展开。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苷化后,极性即随之增大,在醇性展开剂中Rf值相应降低。
同一类型苷元,Rf值依次为: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在水或2%~8%HOAC,3%NaCl或1%HCl展开中,则上列顺序将会颠倒,苷元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苷类的Rf值可在0.5以上,糖链越长,则Rf值越大。
4、结合实际,说一说研究传统中草药的基本过程。
(可以以某一种类天然产物为例说明)。
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然 期末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