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高拱 病榻遗言.docx
- 文档编号:11653087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1.61KB
明 高拱 病榻遗言.docx
《明 高拱 病榻遗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 高拱 病榻遗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高拱病榻遗言
《病榻遗言》--高拱
病榻遗言(全一卷)
隆庆六年正月下旬,上有疾,且有腕疮在理。
越月稍平,以闰二月十二日出视朝。
既鸣钟,百官入班,臣拱暨张居正自阁出北上过会极门,望见御路中乘舆在焉,疑曰:
“上不御座,竟往文华殿耶?
”亟趋赴,乃有内使数辈飞驰而来,传呼宣阁下。
于是二臣疾趋至乘舆所,则上已下金台,怒色立欲就乘舆,诸内使环跪于侧。
上见臣至,色稍平,以手执臣衽甚固,有欲告语意。
臣即奏曰:
“皇上为何发怒?
今将何往?
”上曰:
“吾不还宫矣。
”臣曰:
“皇上不还宫当何之?
望皇上还宫为是。
”上稍沉思曰:
“你送我。
”臣对曰:
“臣送皇上。
”上于是释衣衽而执臣手,露腕以疮示臣曰:
“看吾疮尚未落痂也。
”随上金台立,上愤恨语臣曰:
“我祖宗二百年天下以至今日,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争奈东宫小里?
”连语数次,一语一顿足一握臣手。
臣对曰:
“皇上万寿无疆,何为出此言?
”上曰:
“有人欺负我。
”臣对曰:
“是何人无礼,祖宗自有重法,皇上说与臣,当依法处治。
皇上病新愈,何乃发怒?
恐伤圣怀。
”上不答,良久叹语臣曰:
“甚事不是内官坏了,先生你怎知道?
”于是执臣手行,入皇极门,下丹墀,上呼茶。
于是内侍设倚北向,不坐,乃移南向,始坐,而执臣手不释如故。
茶至,乃以左手饮数口,顾臣曰:
“我心稍宁。
”遂起由东角门入,至乾清宫门,臣不敢入,上牵臣手曰:
“送我。
”既得旨乃敢入,随至寝殿,上升榻坐,犹执臣手。
盖自御路前至此,皆执手未释,而颜色相顾,眷恋之情蔼然,言之流涕,不忍言也。
时张居正、朱希忠皆榻前叩头,上犹执臣手,臣鞠躬膝侧不得下,叩头リ霾话仓甚。
上见如此,乃释手,臣始得下叩头,又与二臣同叩头,辞出乾清宫门外候旨。
须臾,内侍传宣阁下,二臣复入,候立寝殿丹墀。
有旨:
“上来。
”遂上殿至榻前,上已升座,二臣跪承旨。
上从容曰:
“朕一时恍忽。
”又曰:
“自古帝王后事(下此二句听不真,意是豫备后事),卿等详虑而行。
”臣等叩头出,仍在乾清宫门外候旨。
须臾,内侍传旨:
“着高阁老在宫门外莫去。
”拱即语张居正曰:
“我留公出,形迹轻重难为公矣。
公当同留,吾为奏之。
”随语内诗曰:
“奏知皇上,二臣都不敢去。
”薄暮,内侍传旨:
“阁下着在乾清宫门外宿。
”臣拱即内侍奏上曰:
“祖宗法度甚严,乾清宫系大内,外臣不得入,昼且不可,况夜宿乎?
臣等不敢宿此。
然不敢去,当出端门,宿于西阙内臣房。
有召即至,有传示即以上对,举足便到,非远也。
”上允之。
于是二臣乃就西阙内臣房宿。
臣夜不能寐,披衣坐,候掖门开即入。
候起居日数次,明日亦如之。
既传圣体稍安,臣即上札子曰:
“臣闻圣体稍安,不胜庆幸。
今府部大臣皆尚朝,宿不散,宜降旨令各回辨事,以安人心。
而臣等仍昼夜在内,不敢去。
”即拟旨上请,上以为然,即时降旨,百官皆散,人心稍定,而臣等日问安如初。
又四日,上觉益平愈,臣问安札子有御批字:
“心稍安。
”上遣内侍慰劳,命还家,于是乃还。
上付托之意乃在执手告语之时,此乃顾命也。
恸哉!
至受顾命时,已不能言,无所告语矣。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上大渐。
未申间,有命召内阁臣拱暨张居正、高仪亟趋入乾清宫,遂入寝殿东偏室,见上已昏沉不省,皇后、皇贵妃拥于榻,皇太子立榻右,拱等跪榻前。
于是太监冯保以白纸揭帖授皇太子称遗诏,又以白纸揭帖授拱。
内曰:
“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
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
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拱读既恸不能胜,即哭奏曰:
“臣受皇上厚恩,誓以死报。
东宫虽幼,祖宗法度有在,臣务竭尽忠力辅佐东宫,如有不得行者,臣不敢爱其死,望皇上无以后事为忧。
”且奏且哭,已大恸长号不能止。
两宫亦皆失声哭。
于是二内臣扶拱起,遂长号以出。
呜呼!
痛哉!
盖拱见得居正与保内外盘结已固,事势必不可为,故有誓死之奏,不复有其身矣。
至二十六日卯初刻,上崩。
拱等闻报,哭于阁中,而居正虽哭,乃面有喜色,扬扬得意。
仪私谓拱曰:
“不见张公意态耶?
是诚何心?
国家之祸,不知所终矣。
”是日巳刻传遗旨:
“着冯保掌司礼监印。
”盖先帝不省人事已二三日,今又于卯时升遐矣,而巳时传旨,是谁为之?
乃保矫诏,而居正为之谋也。
旨出,百官骇愕,相顾失色,闾巷小民亦皆惊惶奔走不宁,而独居正喜动颜色不能自禁,阁中官僚吏卒无不见之。
至二十七日,冯保打出一报,内开遗诏与皇太子:
“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阁臣并司礼监辅导。
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怠荒,保守帝业。
”报出,人心大骇,以为宦官安得受顾命?
且此诏今上领受之矣,保安得取而打报?
盖欲专权乱政,故以此示天下,以为吾乃受顾命之人,先帝有托,乃可以任其所为,而莫敢谁何也?
然不知二遗诏者,皆居正所为。
前三月十六日,忽报:
“上疾重,阁下宜赴宫门候宣。
”拱与居正即趋入,至恭默室迤北,有居正心腹吏姚旷手持红纸套,内有揭帖半寸许厚,封缄完固,自后飞走而过。
拱问送与何人?
旷答云:
“与冯公。
”公即疾驰而入,盖不知其主人瞒我而遂直言之也。
拱即问居正是何所言?
居正面赤惶怖,遽答云:
“乃遗诏事宜耳。
”拱默然,以为我当国,凡事当自我同众而处,独奈何于斯际而有私言于保乎?
此中必有播弄之事,故瞒我而私言之也。
待看,待看。
至是拱奉遗诏,又得皇太子遗诏,皆有同司礼监之说,乃知居正盖为冯保谋也。
嗟乎!
自古有国以来,曾未有宦官受顾命之事,居正欲凭藉冯保,内外盘据,窥伺朝廷,盗窃国柄,故以顾命与司礼监。
而次日即传冯保掌司礼监印,大权悉以归之,而托其为主,于内以蔽主,上威百僚,使人莫敢我何?
其欺先皇之既崩,欺今上之在幼,乱祖宗二百年之法度,为国家自古以来未有之大事。
嘻,亦忍心哉!
亦大胆哉!
天地鬼神有灵,祖宗先帝有知,必然鉴察。
保粗识三二字,言不能成文,居正凡欲有所为,必捏旨写与保,瞒皇上不知,只说是司礼监所拟,当行者乃即以为圣旨而传行之。
欲要宠则要宠,欲害人则害人。
惟其所为,无不立遂者,而又佯为不知,以为出自上意,我无可奈何也,此事以为常。
指鹿为马,无敢不言马者,朝臣被其威劫,不复敢言矣。
○矛盾原由
荆人为编修时,年少聪明,孜孜向学,与之语多所领悟。
予爱重之,渠于予特加礼敬,以予一日之长处在乎师友之间,日相与讲析理义,商确治道,至忘形骸。
予尝与相期约,他日苟得用,当为君父共成化理。
渠曰:
“若拨乱世,反之正,创立规模,合下便有条理。
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即时摆出,此公之事,吾不能也。
然公才敏而性稍急,若使吾赞助,在旁效韦弦之义,亦不可无闻者。
”以为确论。
且每向人云:
“自交玄老,长多少学问见识。
”其相称许,谓不在皋夔下,此皆其初心也。
暨予为司成,渠为司业;予总校《永乐大典》,渠为分校;予在政府,渠亦继入,盖久而益加厚焉。
至予为徐氏挤排以归,凡三载,亦各相望不忘。
庚午予蒙召还阁,至京时,则渠与赵大洲相构,日在元危О。
见予至,喜曰:
“公来吾可有倚仗,若再一二月不至,吾不能存矣。
”而赵亦语予曰:
“世所谓妖精者,张子其人也。
”乃备告以相构故。
予为解释,乃各稍宁息。
既乃见渠,顷异往昔,全以诈术驭人,言语反覆无实。
人有不合者必两利而俱存之,怒甲则使乙制甲,怒乙则使甲制乙;欲其斗则嗾之使斗,欲其息则愚之使息。
使其柄常在,我惟其所为,而人皆囿于其中,不能自觉回互,隐伏不可。
方物纵横颠倒,机变甚巧。
予乃叹曰:
“张别吾三载,乃不能进德,遂成斯人乎?
”时予摄铨务进退人才,而渠乃专假借。
凡予进一人,必曰:
“此吾荐之高老者也。
”既已收恩,退一人则又曰:
“吾曾劝止之,奈高老不听何?
”而又以收恩焉。
盖欲笼络一世之人,使之归己,而因以众树党也。
而就中纳贿无筹,此事人所共知。
予亦闻之,然惟自慎,不复与言部事而已,而安能止其假借乎?
昔徐氏之去,实渠嗾李芳为之,既以示德于我,既则又交通徐氏受其重贿,而谓调停于我。
在徐处则曰:
“高实未忘情也。
”在我则曰:
“徐可恶甚。
”若在他人,孰能堪之?
盖以两利俱存,独持其柄之意。
辛未秋,徐因一通判送银三千、玉带宝玩等物于渠,渠受之。
有松江人顾绍者知其事,揭告于予,证据明白,渠惶甚,莫[1234]为居。
予为解慰,以为小人告讦,不信,而执绍付法司解回,渠始稍宁,而称我曰:
“毕竟是公光明也。
”然虽眼底支吾,而本情既露,相对甚难为颜面。
于是遂造言讪谤,发意谋去我矣。
荆人卖众,别走路径,专交通内臣,阴行事于内。
而司礼太监冯保者,狡黠阴狠,敢于为恶而不顾者也。
荆人倾身结之,拜为兄弟,谄事无所不至。
保有慧仆徐爵,极所信任,即阴事无不与谋。
荆人深结之,每招致于家,引入书房共卓(桌)而食,啖以重利,惟其所为,皆倾意为之成就,爵深德之,为之斡旋于内,益固其交。
于是,三人者遂成一人,而爵五日不在,荆人所喘息相通。
荆人每有意指,即捏旨付保,从中批出,以为出自上意,而荆人袖手旁观佯为不知。
此事已久,予甚患之,而莫可奈何。
至是则遂与保谋害我,而又令其密党嗾言官攻我,赖上信任我甚,保计莫施,而外亦无应之者。
会殷阁老去任,予具疏请内阁添人,荆人即捏旨付保,诳奏上批出曰:
“卿二人同心辅政,不必添人。
”朝臣皆以为上之信任辅臣如此,二老之见知于上如此,而不知荆人之为也。
荆人之意,予则知之。
盖彼方与保谋我,又嗾言官攻我,使再有阁老在,则旁观有人不便。
今只二人在阁,则吾一被言,即当回避,而彼独在阁,则可与保内外为计,以制吾之命,此其谋至深,然已有旨,将奈之何?
辛未正月,上有疾,不视朝。
会福建巡按御史杜化中参论福建将官金科、朱珏,则赃罪重大。
先该巡按论劾,兵部覆行巡抚衙门勘问。
国朝二百年来,曾未有巡按所劾行巡抚勘问之理,而巡抚何宽受二犯贿,乃不属按察司而属运使问,亦曾未有运使问刑之理。
二犯遂得轻纵,然尚未结,又各持金送总兵戚继光接受,遂为奏行取赴京听用。
随准兵部咨行福建巡抚衙门,将金科、朱珏督发赴浙江,听副将胡守仁督同选兵完日,统领往边,纳贿招权,支吾卖法,情罪甚重。
荆人见奏,面如死灰,颡有Г郁郁咨嗟不已曰:
“戚总兵已站不住了,南兵不必选罢。
”连日皆然,予不知所谓,因访之,则此事乃荆人之为也。
荆人久招纳戚继光,受其四时馈献,金银宝玩不啻数万计,皆取诸军饷为之者。
又差心腹头目钱蔚人奈迦耍日在荆人宅听用,喘息相通,倏忽而至,荆人极力庇护。
凡朝廷机密动静,与士夫向背,一言一动,当时即知之,此人所共知者。
金科、朱珏富甚,久以贿投戚继光门下,前被论时即纳贿求解,而继光遂引入荆人家,各馈千金。
荆人特令兵部覆行巡抚勘问,而又作书何宽令其出脱,而继光仍复取用,实皆荆人展转为之。
及见化中奏,以为化中知其底蕴也,故皇急如此。
然化中河南人,荆人疑我知之,而不知此乃隆庆二年事,吾尚家居,则何由知也。
又恐有人因而大发其事,日夜不宁,既力嘱兵部题覆将继光开豁不问,二犯胡乱了事。
而何宽则当吏部题覆,荆人不得已,先饣舌予曰:
“化中事公不知耶?
”予曰:
“此事在予家居时,化中在万里外,吾何以知?
”荆人曰:
“吾始以为公知也。
连日熟观公动静,公夭恢矣。
今乃敢以情告二将,皆可用,吾故扶持之欲得用也。
前兵部覆巡抚勘乃吾意,吾亦曾有书与何宽,今若如化中言,吾何颜面?
愿公曲处。
”予曰:
“彼既有言,何以竟不问?
今只令听勘,勘来便好也。
”遂如此处。
荆人虽幸了此事,而踪迹已露,心愈不安,而谋我又愈甚。
令其密党布散流言于南北,欲趁上病不理事,好嗾保下毒手陷我,其计无所不至矣。
东宫出阁讲学,故事:
阁臣止看视三日,以后更不复入。
予以为东宫幼,而讲官亦皆新人,无惯熟者,今只委之讲官,而吾更不在侧,于心未安。
乃上疏请东宫讲学:
“故事,阁臣止看视三日,后不复入。
臣窃惟东宫在幼,讲官皆新从事,恐有事未妥者,何人处之?
臣切愿入侍,而故典未有未奉明旨,既不敢以擅入,而哮现心又甚不容己。
为此谨题,望皇上容臣等五日一叩讲筵看视,少尽愚臣劝进之忠,盖旧日所无之事而特起者也。
上允之。
乃荆人遂捏一旨,嗾保奏上曰:
“东宫幼小,还着阁臣每日轮流一员看视才好。
”上曰:
“也罢。
”保遂出旨行之。
上止知为保所拟,而不知乃荆人之为。
盖荆人为此有二意:
一则欲于上前见得我五日之请为疏慢,一则欲外人见我请五日,而上乃欲每日如此,是我疏慢,是上意不然,我做此模样,使人疑望揣摩,好动手我也。
而又日轮一人,不是通往,则彼得以独与保为谋计更为便也。
于是,凡荆人入看之日,则保必出,在文华殿东小房与荆人密语,屏左右,远立不得听闻,直至东宫出乃已,日为常,各讲官无不见之。
荆人既使徒党造言,招邀南北言官论我,然迄无应者。
而楚人少卿曾省吾者,荆人幕宾用事者也,为力更甚。
省吾有门人曹大俏给事中,省吾乃以荆人意嗾大窃唬骸吧喜∩酰不省人事,事皆冯太监主行。
而冯太监者,即张相公也。
张望君举事甚切,君诚以此时劾高老,事必济。
张秉政,必大用,君可永享富贵。
”又尚宝刘奋庸者,躁急孟浪人也,俸浅而求速化甚力,屡托乡人为言,予甚薄之,以是有怨言,而省吾亦遂收与共举事。
于是,三人日相聚为谋。
会当外补科官,而荆人即传示大野曰:
“闻高老欲升君佥事矣。
”于是,奋庸即上疏陈事,暗论我而不明言,以引其端。
大羌慈丈媳聚牢沂大不忠,谓比秦桧、严嵩更甚,而五日一叩之说,即为首件,应荆人之谋也。
时上病甚,见疏大怒,命处治大恰K纠窦嗄庵迹骸安艽蟓钦庳伺畔莞ǔ迹着降调外任。
”而保驰与荆人商量,荆人遂抹去“这厮排陷辅臣及降”字,而改曰:
“曹大峭言,调外任。
”盖既不能护庇,则姑为轻缓之辞,且以示人,谓上不甚为我怒也。
拟上,上颔之,遂发行。
而荆人则封一帖告我曰:
“曹大鞘钦源笾尴缛耍闻此事是大洲所为。
”盖欲掩己而推以与人,为先入之说惑我也。
又曰:
“闻大洲布散流言于南北,今北果有矣。
恐南亦有之,公不可不防。
”盖渠既散言南北,不止北者推与大洲,倘南亦有言者,则遂以为果大洲为之,有言在先也。
又忽差人报我曰:
“闻大理寺有一官上本论高爷矣。
”盖乱我也,而竟无之。
乃予则只上疏力求去,而人情骇愕,汹汹愤激,不平之甚。
乃是日六科公本一,独本三十三,道公本一,九卿公本一,太常寺等衙门公本一,一日并上,劾大俏芟菰辅,而恐我必不肯留劝,上特加信任,勿令去。
上曰:
“说的是。
”而我本两上,上恳留不允。
予自念曰:
“上病甚,我求去非宜,且屡言不止,徒苦圣怀,更非宜。
吾今当以君父为急,乃何有于此辈哉!
”遂出视事。
而言官有两疏劾刘奋庸、曹大桥竽蔽芟菡撸事甚悉,乞重处。
予当吏部覆本,予乃即上疏救之,乞留大嵌免究奋庸。
上不允,大侨缘魍馊危而奋庸降一级调外任。
于是大野既为人所嗾所卖,失意怏怏甚,遂向人说:
“是省吾所谋,乃致我如此。
”而又自诣吾门洗雪曰:
“此事非大潜疽猓有人令我为者,公当自知也。
”而其事遂明,缙绅无不知矣。
于是御史张集独本劾曹大乔阆莞ǔ迹内有曰:
“昔赵高矫杀李斯,而贻秦祸甚烈。
又先帝时,严嵩纳天下之贿,厚结中官为心腹,俾彰己之忠,而媒蘖夏言之傲,遂使夏言受诛而已。
独蒙眷中外蒙蔽离间者二十余年,而后事发,则天下困穷已甚。
”盖指荆人冯保之事言也。
荆人见本面赤气促,良久奋起大言曰:
“这御史如何比皇上为秦二世?
予遂拟票该衙门知道。
”以上荆人恐本出,则交通冯保害我之事。
有话说起,引惹事端,必有乘其后而大发之者。
何以收拾,且又欲借以威众,乃嗾保收本不发,而令散本内官至阁曰:
“万岁爷爷说张集如何比我为秦二世?
”予顾荆人曰:
“公昨日有此言。
”荆人默然,而又使保宣言曰:
“上怒本在御前意叵测,将欲廷杖为民矣。
”又曰:
“廷杖时我便问他,今日谁是赵高?
喧传内外,而张集则日在朝房听拿,买南蛇胆,买棺木,分付后事,谓必死矣。
”有荆人门客问曰:
“这事如何了”。
荆人曰:
“再困他几日,使他尝此滋味也。
”予知其诈,乃令中书官入文书房问张集本安在?
文书官曰:
“在此收贮,上通未见。
”问如何下落?
曰:
“留不发矣。
冯公公说再困他几日,使他尝此滋味也。
”而内外之言,若合符节然。
集既朝房听处,而人情汹汹益甚,且其本虽未发,而其揭帖已流传各衙门,皆知其说矣。
而曹大窃乖省吾之说,又日腾播于是,言官皆攘臂切齿,欲论荆人,发其奸谋。
乃荆人密党郎中王篆谓荆人曰:
“张集一日不了,则添一日说话。
”见今人情如此,而尚可激之乎?
于是,荆人即使篆入朝房谓集曰:
“张相公致意君第归家,本已不下无事矣。
”集始归,然踪迹大露不可掩,人情愤恨愈甚。
科道各相约,具本劾荆人交通冯保,嗾使言官诬陷首相,旦夕且上,荆人窘甚,惶急无以为计。
予闻之,乃茫然曰:
“上病甚,若闻荆人害我事必盛怒。
兹时也,安可以怒圣怀?
且他人事,有阁臣处之。
荆人害我,则何人为处?
必上自处也。
今水浆不入口而能处乎?
安可以苦圣心?
人臣杀身以成其君,则为之今,宁吾受人害,事不得白,何足言者?
而安可以戚我君?
”于是,约科官吴文佳、周良臣、刘浑成、王璇至朝房谕之曰:
“闻台省将欲有言,此必不可。
上病甚,一闻此说,将何如处?
愿诸君当以君父为重,吾宁受害,宁事不白,特鸿毛耳,而安可以此时苦圣心乎?
且此说为我白也,如但有一言,则吾即日去之矣。
”说甚丁宁恳侧,四人遂编告省台,使寝其事,而荆人不知也。
乃是日薄暮,荆人亵衣至吾前园中,请见予,问公可言,荆人嗫嚅数四,始言曰:
“曹大鞘挛轿也挥胫,亦不敢如此说,今事已如此,愿公赦吾之罪。
”予举手曰:
“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灵在上,我平日如何厚公,公今日乃如此,为何负心如此?
”荆人曰:
“以此责我,我将何辞?
但愿公赦吾之罪,吾必痛自惩改,若再敢负心,吾有七子,当一日而死。
”予曰:
“昨姚旷封送秘帖与冯保,不图吾见,问之则曰:
‘遗诏耳’,我当国事当我行,公奈何瞒我,而自送遗诏与保乎?
且封帖厚且半寸,皆何所言,安知中非谋我之事乎?
”荆人亻免首曰:
“公以此责我,我何地自容?
今但愿赦罪容改过耳。
”予曰:
“公不须困心,兹科道啧啧有言,吾已托四科官遍告力止之矣。
吴文佳、周良臣皆楚人,用此二人者,欲其告公知也。
乃未告公知耶已矣,何言吴周皆其幕宾?
”二人闻予言,吴往告周曰:
“未知止得众言官否?
若止不住而吾先言之,恐是非弄在吾身上,不必告罢遂已。
”既荆人闻吾言,则憾二人。
于是,吴又卖周而自造荆人诉曰:
“吾欲言而周止之,吾二人共闻不敢独告耳。
”遂大恨周,吾去后即出周为南昌知府。
荆人虽幸目前风波暂止,然事既败露,终有发时,必去我而后可。
于是,稍收敛形迹,而为谋则愈深矣。
予见得事势如此,窃自计曰:
“上病甚,二人内外为奸,而阁中止吾与彼赖天之灵,上得安平,幸也。
万一不然,吾必持正与争,死生去就不复顾矣。
吾去或死,则彼一人专政,国家必受其祸。
吾既受先君之托,苟可为处者,不可不尽其谋也。
”乃上疏力请内阁添人,盖欲有人旁视,而彼或尚少有顾忌也。
上允之,于是乃推尚书高仪入阁办事。
高正直,然非荆人敌,一时仓卒无可奈何,只得用此人也。
而高入阁数日,私语予曰:
“荆人谲狠乃一至此哉,不入此安得见其情态?
”于是阁中稍宁静,而各以其心运用于{宀具}背之中。
为正为邪,为国为利,天水违行矣。
荆人、宦保交结盘据,内援外应,既密既久。
及先皇晏驾,愈益甚,彼此或遣使,或密帖相传,日数次,旁若无人。
拱实不胜恸愤,乃谋诸太学士高仪曰:
“今新主在幼,而二人所为若此,必为社稷忧。
吾当国,必不能行事,欲去则先皇之托在焉。
委而不顾不忠,欲依违取容,则更负先皇之托,更不忠,其将若之何?
”仪曰:
“天道六十年一周,昔正德初刘瑾弄权,其时内阁刘晦庵河南人,谢木齐浙人,李西涯楚人,乃西涯通瑾取容,而二公遂去。
今六十年矣,事又相符,岂非天哉?
”予曰:
“吾安得为刘晦庵?
彼时武庙已十有五,西涯只暗通瑾取容,尚顾忌形迹,故晦庵止于去。
今上才十龄,荆人阴狠更甚而不止,与保交通不顾形迹。
凡吾一言,当即报保,知行一事即为计授保,使从中假旨梗我,而彼袖手旁观,佯为不知。
凡荆人之谋,皆保为之也。
凡保之为,皆荆人为之谋也。
明欺主幼,以为得计如此,吾尚可以济国家之事哉!
”仪曰:
“然则,何如?
”拱曰:
昨受顾命时,公不听吾奏言乎?
其曰:
‘誓死者,盖已见势不可为,业以死许,先皇不复有其身也。
’今惟有死而已。
吾只据正理正法而行。
其济国之福也,不济则得正而毙,犹可以见先皇于地下。
且上登极后,即当行事,彼朋谋从中相左,则争之费力,不如豫以言之。
吾今即于登极日且先疏上五事,明正事体,使君父作主,政有所归,盖不惟止权阉之假借,而亦以防彼之串通捏上,假内批以行私害人也。
若得行,则再陈致治保邦之策;若不得行,则任彼朋谋倾陷,死生不复顾矣。
”仪长叹曰:
“公言允当,自是大丈夫事,然祸福未可逆视,吾固不敢赞公行,亦不敢劝公止也。
”
至上登极之日,拱乃即上疏曰:
“大学士高拱等谨题:
为特陈紧切事宜,以仰裨新政事。
兹者恭遇皇上初登宝位,实总览万几之初,所有紧切事宜,臣等谨开件上进,伏愿圣览,特赐施行,臣等不胜仰望之至,谨具题以闻。
一、祖宗旧规,御门听政。
凡各衙门奏事,俱是玉音亲答,以见政令出自主上,臣下不敢预也。
隆庆初,阁臣拟令代答,以致人生玩忄曷,甚非事体。
昨皇上于劝进时,荷蒙谕答,天语庄严,玉音清亮,诸臣无不忭仰。
当日即传遍京城小民,亦无不饮悦,其所关系可知也。
若临时不一亲答,臣下必以为上不省理政令,皆他人之口,岂不解体?
合无今后令司礼监每日将该衙门应奏事件,开一小揭帖,明写“某件不该答,某件该答,某件该某衙门知道,及是知道了”之类,皇上御门时收拾袖中,待各官奏事,取出一览,照件亲答。
至于临时裁决,如朝官数少,奏请查究,则答曰:
‘着该衙门查点。
’其纠奏失仪者,重则锦衣卫拿了,次则法司提了,问轻则饶他,亦须亲答。
如此则政令自然精彩,可以系属人心。
伏乞圣裁。
一、祖宗旧规,视朝回宫之后,即奏事一次。
至申时,又奏事一次。
内侍官先设御案,请上文书,即出门外,待御览毕,发内阁拟票,此其常也。
至隆庆初年,不知何故不设览本、御案,司礼监官奏文书,先帝止接在手中,略览一二,亦有全不览者。
夫人君乃天下之主,若不用心详览章奏,则天下事务何由得知?
中间如有奸究欺罔情弊,何以昭察?
已后乞命该监官查复旧规,将内外一应章奏,除通政司民本外,其余尽数呈览,览毕送票,票后再行呈览,果系停当,然后发行。
庶下情得通,奸弊可烛,而皇上亦得以通晓天下之事。
臣等又思得各衙门题奏甚多,难以通篇逐句细览,其中自有节要之法。
如各衙门题覆除前一段系原本之词不必详览,其拟议处分全在。
案呈到部以后一段,乞命该监官每日将各本案呈到部去处夹一小红纸签,皇上就此览起,则其中情理,及处议当与不当,自然明白。
至于科道及各衙门条陈论劾本,则又须全览,乃得其情。
伏乞圣裁。
一、事必面奏,乃得尽其情理。
况皇上新政,尤宜讲究,天下之事始得周知。
伏望于每二、七日临朝之后,御文华殿令臣等随入叩见,有当奏者就便陈奏,无则叩头而出。
此外若有紧切事情,容臣等不时请见,其开讲之时,臣皆日侍左右,有当奏者,即于讲后奏之。
如此,则事精详,情无壅蔽。
不惟睿聪日启,亦且权不下移,而诸司之奉行者,当自谨畏,不敢草率塞责矣。
伏乞圣裁。
一、事必议处停当,乃可以有济而服天下之心。
若不经议处,必有差错。
国朝设内阁之官,看详章奏拟旨,盖所以议处也。
今后伏乞皇上一应章奏,俱发内阁看详,拟票上进。
若不当上意,仍发内阁再详拟上。
若或有未经发拟径自内批者,容臣等执奏明白方可施行。
庶事得停当,而亦可免假借之弊。
其推升庶官,及各项陈乞,与一应杂本,近年以来司礼监径行批出,以其不费处分而可径行也。
然不知推升不当,还当驳正。
与或事理有欺,诡理法有违犯字,语有垂错者,还当惩处。
且内阁系看详章奏之官,而章奏乃有不至内阁者。
使该部不覆,则内阁全然不知,岂不失职?
今后伏望皇上命司礼监除民本外,其余一应章奏俱发内阁看详,庶事体归一,而奸弊亦无所逃矣。
伏乞圣裁。
一、凡官民本词其有理者自当行,其无理者自当止,其有奸欺情弊者自当惩治,未有留中不出之理。
且本既留中,莫可稽考,则不知果经御览而留之乎?
抑亦未经御览而留之者乎?
是示人以疑也。
又或事系紧急密切而有留中者,及至再陈,岂不有误?
今后伏望皇上干凡一切本辞,尽行发下,倘有未发者,容原具本之人仍具原本请乞明旨。
其通政司进封外来一应本辞,每当日将封进数目,开送该科备照,倘有未下者,科臣奏讨明白,如此庶事无间隔,而亦可远内臣之嫌,释外臣之惑。
其于治所关非细,伏乞圣裁。
”疏上,保果不怿,乃不送阁,而从中票出曰:
“知道了,遵祖制。
”盖不纳之辞也。
拱以为今日新政之始,辅臣百官之首,此疏第一之疏,而保即作梗如此。
若不明正其事,则自兹以后必任期所为,不复可与争矣。
拱于是又上疏曰:
“臣高拱、高仪谨题:
臣等先於本月初十日恭上紧切事宜五件,仰裨新政。
今日伏奉御批:
‘朕知道了,遵祖制。
’臣等窃惟五事所陈,皆是祖宗已行故事。
而内中尚有节目条件,如命司礼监开揭夹签,尽发章奏,如五日一请见,如未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拱 病榻遗言 病榻 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