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考前模拟密卷语文试题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1644050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42.23KB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考前模拟密卷语文试题解析.docx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考前模拟密卷语文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考前模拟密卷语文试题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考前模拟密卷语文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哲学的一种新定义
老子认为,“自然”的状态和趋势就是我们本然存在的态势。
这在文中明确地反映出来,如: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希,言自然”;“道法自然”;“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根据这些章句的意思,道、德本身,人和万物所遵循的都是“自然”。
现在要看,自然的恰当内涵是什么?
换句话说,自然指的是何种态势?
《庄子·天下篇》里说老子思想“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句中的“常”字,历代注疏家很看重,但是意见纷呈。
“常”字乃是老子哲学独立概念之一,应该沿着老子总的哲学思想同时参照《老子》通书细加辨析。
《老子》中“常”字屡次出现,有重要的独立概念意义的如“常德”、“习常”、“复命曰常”、“知和曰常”。
这里的“常”字一定程度上含有“常理”、“律则”、“规律”诸种意思,但是从整体上看,释为“正常”则更加贴切,以便沟通古今语境变迁的障碍。
基于这样的看法,老子许多思想命题都可以转换为关于可能性、必然性等模态性的哲学表述,老子是在讨论万事万物在整体上的关联状态与转化的态势,并且他试图掌握的是这些态势中正常的态势。
在老子眼里,世界是运动的,运动体现为过程,过程有多种可能趋势和状态,不论“变”与“不变”、存在抑或超越,凡事态都是有“常”、有“正”,即有稳恒、平衡、正常态的。
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和演变必有最佳状态,这个最佳状态是“道”的规定的实质。
与这个最佳状态最接近的,就是具有动态自演化、自组织、自平衡的稳定态,也就是自然常态。
自然常态具有自发的秩序生成和修复功能,但是,须知它不等于秩序,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能是混沌状态,这是后来的规律论的解释者所始料未及的。
失去常态,事物就会转向异化、衰亡。
所以,老子哲学不但是状态哲学,而且是有关最佳状态,即稳定平衡态的哲学。
老子以“道”作为统一“天道”和“人道”对立的范畴,提倡“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为了捍卫正常态势,因为只有这种态势是正面成功最大、创造性成就最高而负面作用最小的态势。
“自然”可以阐释为:
事物自身如其自身,即如其自身存在和变化的逻辑,事物保持或恢复自如的态势等,这是指事物对其自身存在与变化的内在逻辑的自我肯定趋势。
《庄子》中有个“浑沌”的说法,正是老子自然即最佳态势的最好的隐喻性说法。
采用我们时代的知识和思维质料来进行阐释的话,从实质性上看,老子“自然”的本意是指常态,而不自然就是不正常、反常、异常等。
所谓老子哲学,就是关于事态或态势的哲学,或者称之为掌握变化趋势的哲学。
老子的旨趣在于研究万事万物,包括社会历史的可能态势,他的归趋落实在认识最佳态势、绵延稳衡的态势的哲学上。
这种最佳态势既是事物变化的最优进化趋势,也是存在的最优条件。
“最佳”指的就是“正常态”,简言之为“常态”,常态的本质就是自然态,这是老子“道”的根本意旨所在。
老子的“自然”不等于大自然、规律、事物、实体、元素、自然现象等等,而是指这种正常、稳恒、优化、动态平衡的态势,这也是老子“道”论的重要实践价值所在。
“道法自然”的实践导向,就是要求人类捍卫常态的原则。
“自然”即所有可能态势中不可打破的最佳竞争态势。
在老子眼里,不论变与不变、存在抑或超越,凡是事态都有“常”、有“正”。
也就是说,必有最佳状态,与这个最佳状态最接近的,也就是自然常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庄子“常”字的解读受历代注疏家看重,因为“常”为老子哲学独立概念的重要构成,但注疏家的观点往往有所不同。
B.老子的“常”若释为“正常”则更有利于突破古今语境变迁的障碍,相应可以了解到老子在掌握万事万物中所指出的正常态势。
C.老子的哲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状态哲学,而是稳定平衡的哲学,以“道”为统一与“天道”“人道”对立的范畴中,捍卫正常的态势。
D.老子“道”的根本意旨说的是,追求事物变化的最优进化的趋势,并进而能因此推导出存在的最优条件所在,亦即能够探究“正常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对于“自然”状态和趋势的态度,其文中就有明确反映,我们可以从章句意思,推论出“道”、“德”、“人和万物”与“自然”的关系。
B.《老子》中“常”字的独立概念意蕴十分的丰富,但大体上含有“常理、律则、规律”的意思,都是对于可能性、必然性等模态性的哲学性表述。
C.老子认为,世界是运动的,运动体现为过程,过程有多种可能趋势和状态,但事物的存在和演变一定有一个最佳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道”所规定的实质。
D.老子对于“自然”与“不自然”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合理的解读,如果要去区分两者,那么关键在于是否指的是“常态”,若是常态即为自然,反之,则为不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老子哲学新的一种定义是,对于自然的内涵解读,以及对于其存在态势的考究。
B.自然常态与最佳状态虽最为接近,但相比而言,最佳状态更具有稳定性,且能避免走向混沌状态。
C.“浑沌”是了解老子所述“最佳态势”的重点所在,对于这一隐喻性说法的解读中,能更深的认识“最佳态势”。
D.老子“道”论的重要实践价值是指对于“自然”中万事万物的“正常、稳恒、优化、动态平衡态势”的合理考量。
【答案】1.C2.B3.C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原文讲的是“不但是状态哲学”,而选项扭曲了原文意思。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原文讲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含有,而非选项所说“大体上含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吴三钱
马犇
吴鞠通是中医学界避不开的代表性人物,就像曹雪芹不会从文学史中消失一样。
当淮城人得知吴氏在京城医界声名鹊起时,很多淮城人入了学习中医的大潮。
尤其是孩童,多朝读儒经、暮诵医典,淮城代有名医出,均承继吴氏的理论和医术,该群体史称“山阳医派”。
吴三钱是吴鞠通的后人,他没去京城,甚至从未离开淮城一步,一生救死扶伤。
医铺总要有堂号,先人的堂号叫问心堂,问心堂早已毁于兵燹,有人建议吴三钱恢复问心堂,吴三钱婉拒。
他为人谦逊,为避免问诊有误砸了先人的牌子,遂另立医铺,名之养心堂。
一字之差,其志尽显,他是要尽己所能,养护好自己和病患的心,养护好先人传下来的医术与医道。
吴三钱擅长食疗,或单取食材当药,或将食材配上中药为方。
止咳,多数人用冰糖雪梨,吴三钱有他方,他会让病人将一个鸡蛋打在瓷碗里,放入数粒冰糖,不搅拌,上锅蒸至固状,吃上两至三次,白天夜里,咳声全无。
夏季,淮水泛滥,城区内涝稀松平常,大水过后多有疫情。
有一年,水势太大,很多民房被淹,疫情肆虐,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皆有人撒手人寰。
直觉使然,吴三钱背起药箱,领着徒弟们,自西到南,再由东向北,绕城一圈,一路上救活很多危重病患,连续数夜没睡一个完整觉,吴三钱的鞋、裤脚破了,腿脚也烂了,脚指甲掉了几个。
他被徒弟们抬回养心堂,徒弟们替他继续走街串巷,妙手回春。
一日,有个病人,任凭徒弟们怎么使药,也不见其效,病者似已昏死,家人已经备好寿衣、棺材等丧葬用品。
病者家早年对吴家多有恩惠,徒弟们刚入养心堂就听师傅郑重其事地说过,他们一来不敢怠慢,二来“不试不罢休”,果断将病者抬至养心堂。
吴三钱一瘸一拐地走到病者面前,强睁起极度困倦的双眼,继而闭目思之,拿起毛笔,蘸了蘸墨,颤抖地写好药方。
徒弟按方抓药,药量精确到钱。
堂有堂规,疫病期间,无论何人求医,分文不收。
病者家属刚欲下跪,吴三钱用尽全身的气力示意他们赶紧回去。
三天后,病者可下地干活,与常人无二,他做了块称赞吴三钱医术的匾,领着全家送至养心堂。
四邻围过来看热闹,有几人自发拿出鼓和唢呐,配合送匾的人给吴三钱致谢。
养心堂大门紧闭,仔细听,能听到后院有妇人、小子哭泣,大伙儿忙敲门,一个徒弟拉开门缝,探出脑袋,请大伙儿安静。
原来吴三钱积劳成疾,已先走一步。
送匾的人和众街坊大声哭号,欲将匾放在棺材旁,且集体为吴三钱守灵。
徒弟们都出来了,他们坚决拒收致谢匾,并谢过街坊,央求他们回家。
送匾的一家人大为不解,场面陷入僵局。
就在此时,有个小徒弟与那康复的病者耳语,眨眼的工夫,这家人扛匾离去。
他们照着小徒弟的指示,在自家户对内侧挪开一块青砖,砖下有封信,信中写道:
“我知你此刻已痊愈,请莫谢我,因我开方有误,有一味药多写了三钱,虽结果无碍,但方子有错谬,此病并非我所医好的。
致歉。
”信笺上有血痕。
正如小徒弟所述,信是吴三钱回光返照时所写。
此事传遍淮城,吴三钱这个称呼是这时诞生的,淮城中医皆以其为楷模,淮城人每有病痛,多会想起这个响亮的名字。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吴三钱”这个名字的来历颇具旨趣,且作为标题耐人寻味,既是对于吴三钱事迹的赞扬,又是对于这类人的客观评述。
B.文章开头,以曹雪芹喻吴鞠通的医道盛名,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联想,并形成人物的最初认识。
C.吴三钱为人至善且不迂腐,在灾难面前甚至牺己利人,走街串巷,以一己之力拯救病危之人,具有医德之心。
D.全文巧设伏笔,以伏笔升华文章主旨,让读者在伏笔的刻画中认识吴三钱这号人的身份特质,且在伏笔而上更具有赞扬之声。
5.简要从不同角度对吴三钱的身份特点进行分析。
6.根据文本内容及提示,试推断出小徒弟与病者耳语的内容,并说明这样安排的用意所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答案】4.D5.身份:
是一个有医德、善心、原则且医术高明的人
角度:
(从徒弟、同行、病者、自身等分析,一点两分,合理即可。
6.内容:
师傅临走前跟我说,若你已病愈,并极力致谢的话,请你回去找一封压在青砖下的信,那样你便会明白。
学#
作用:
①合理衔接下文,提高文章旨趣②为下文升华文章主旨作铺垫
【解析】
点睛:
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
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
如本题需要结合上下文内容,人物的身份,当时的情景等方面推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著名作家墨白的138封退稿信
舒晋瑜
1981年初,墨白师范毕业后回到故乡的小学任教。
在寂寞的夜空下,他无法面对前途的渺茫与内心的孤独,文学成了表达情感的方式。
1982年4月间,墨白和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教师成立了“南地文学社”,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他创作了十几篇小说,写了三十多首诗,同时也开始自己的投稿生涯。
“那些幼稚的习作被我一篇接一篇寄出去。
在那充满期盼的岁月里,每天下午学校放学之后,我都会到大哥家去,如果大哥外出,即便是天空飘着秋雨或者雪花,在傍晚时刻我也会踏着泥泞到镇上的邮局,去那里拿我们订阅的报刊杂志,而我更盼望得到的是我寄出去的那些稿子的回音。
”而墨白收到却是一封接一封的退稿。
退稿信大多是用钢笔和圆珠笔写的;也有毛笔,像《广州文艺》的李树政先生的来信,李先生的信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布局也十分讲究,简直就是书法艺术;也有铅笔,比如徐光耀先生那封写在印有“河北省文联”十六开稿纸背面的信。
在墨白的记忆里,他收到的退稿信大多都落有编辑部的印章,而落款印章的形状各不相同。
像《清明》、《东海》、《星火》、《四川文学》的印章都是圆形的,或许是兵团的缘故,《绿洲》的圆章最大,显示出一种霸气;长方形的落款最多,《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山东文学》、《山西文学》等等,或许是因了西泠印社,《西湖》的印章显得最有“学问”,那枚呈长方形的没有边际的“西湖月刊小说散文组”印章,是很有功底的隶书篆刻;也有菱形的,像《洛神》。
印章的内容也不相同,像《长安》,最简单:
“长安编辑部”;或许是产生法律条文的地方,《当代》最具体:
“当代编辑部处理来信来稿专用”。
他甚至留意到印章的颜色也不同,有红色、有蓝色、有紫色,最有特色的是《梁园》杂志社,罗锐老师给他的十封退稿信上,除去他的亲笔签名,放在信纸最后一页右下角的印章是绿色的。
绿色的印象,在孤独而寂寞的冬日夜间,墨白就着飘忽不定的煤油灯光去辨认那枚印章上的颜色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在漫长的期盼里,墨白的小说和诗歌习作又陆陆续续回到他所居住的乡村,在修改之后,他又装进信封重新寄出去,就这样往往复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竟收到了48种文学期刊的138封退稿信。
退稿信的数量也大不相同,有的刊物只有一封,像《奔流》、《长江文艺》;编辑个人最多的是《百花园》的责任编辑王保民给他的退稿信,前后共11通;总数量最多的是《鸭绿江》,总共33通,那是因为他连续参加了他们在1982.1983年举办的文学函授。
第一届他被编在函授班的第24组,辅导墨白的那位大学老师给他七通信,信中还给墨白推荐过《乡场上》、《大车店一夜》这样的小说。
这位老师中途因公辞去,接替他的是辽宁大学中文系的武戈先生,武先生有一通信是写在16开信纸上,总共五个页码,这是墨白收到的退稿信中最长的。
在那些漫长而暗淡的时光里,那些充满鼓励的信给了墨白信心和温暖,这样的情境一直持续到1983年最后一个月份。
这个月份里,他连续收到了两封用稿通知,一封来自《个旧文艺》,一封来自《广州文艺》:
“……来稿《画像》我已阅。
《广州文艺》不打算采用了,我推荐给了同属我编辑部的文学双周大报《南风》,他们决定留用,特此通知你。
此稿请勿再投别处(如近几个月中其他刊物已采用,望速告之。
)……”信是吴幼坚老师写的,后来她曾经出版过一个具有个人自传性质的画册,邀请了国内许多作家、诗人为画册里的每一幅照片配诗。
而她信中说到的这篇《画像》,最终发表在1984年1月15日的《南风》上,这就是墨白的处女作。
而那些被他投出去又被退回来的小说习作,后来也都陆续变成了铅字。
学%
至今还记得大哥写在祝词的话: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文学要靠激情,靠主观努力,坚持五年,定会有收获。
那么要坚持20年,坚持30年呢……”30年,对当年那帮文学青年来说真的是遥不可及,可眼下屈指间一算,30年已成过去。
而现在能证明墨白曾经存在过的,就是他写下的这些文字了。
【相关链接】
思想者墨白以叛逆的姿态在二十世纪末期的文学营盘站成了一处独异的风景,而墨白的前行会依然孤独,灵魂的挣扎与思想的独立依然将是他文本的“顽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墨白是一只倔强的让人敬佩的文学之狼!
(黄轶《“形”的执著与“思”的独立)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墨白的内心彷徨与孤寂,促成了其早期的文学探索,最主要表现在“南地文学社”的创立。
B.墨白收到的138封退稿信,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水准,并起到修养身心的重要作用。
C.墨白对于退稿的现实从不屈从,因为文学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所以退稿与否全然不是那么重要。
D.墨白的文学坚守体现出了当代文化学者的可敬气质,对于理想的追求永远要高于失意的短暂风波。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墨白初试动笔的回报几乎为零,但自己的投稿生涯并未终止,并在失败与尝试的周而复始中得以提升。
B.墨白对于退稿信的内容及印章有自己的侧重,失意只是伴奏,满足以及从中得到的收获反而成为了主场。
C.退稿信印章构成的差异反映出了时代特点及象征性,不同印章相应代表着各编辑部的不同文学理念与主张。
D.文学函授的举办给予了墨白更多成长历练的机会,虽在此期间,退稿信更多,但他全然不以为意,更加坚定信念。
E.30多年的倾心等待,成就了墨白的文学写作生涯,也为其文学创作历程赋予了一种让人仰慕,且敬重的特殊意义。
9.在创作历程中,墨白的“叛逆姿态”有哪些体现?
并简要分析这位“文学之狼”的人性光辉所在。
【答案】7.B8.CE
9.体现:
①不断在受到退稿信后继续投稿②在漫长、黯淡、渺茫的时代背景下坚守自己的信仰表现:
①拥有不屈服的精神②对于等待永不言悔。
【解析】
7.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材料的理解与分析。
B项,并非因为退稿信而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水准。
点睛:
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
“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
人主熟知其然,但溺于私爱,故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
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
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
且帝子何患不富贵,身食大国,封户不少,好衣美食之外,更何所须?
而每年别加优赐,曾无纪极。
俚语曰: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言自然也。
今陛下以大圣创业,岂惟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须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
”疏奏,太宗甚嘉之,赐物百段。
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给魏王泰府料物,有逾于皇太子,上疏谏曰:
“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
谓之储君,道亚霄极,甚为崇重,用物不计,泉货财帛,与王者共之。
庶子体卑,不得为例,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
而先王必本于人情,然后制法,知有国家,必有嫡庶。
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
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伏惟陛下功超万古,道冠百王,发施号令,为世作法。
一日万机,或未尽美,臣职谏诤,无容静默。
伏见储君料物,翻少魏王,朝野见闻,不以为是。
《传》曰:
‘臣闻爱子教以义方。
’忠、孝、恭、俭,义方之谓。
昔汉窦太后及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复道弥望,积财镪巨万计,出警入跸,小不得意,发病而死。
宣帝亦骄恣淮阳王,几至于败,赖其辅以退让之臣,仅乃获免。
且魏王既新出閤,伏愿恒存礼训,妙择师傅,示其成败。
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
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
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
”太宗深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B.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C.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D.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御史,设于秦时,职在御史大夫之下,行使举劾非法的职能。
B.封户,指的是皇帝给予立功者的殊荣,如千户侯,即享有千户的食邑,粮食与财产。
C.储君,分为王储与皇储两种,但在此指的是皇储,即皇位的继承人。
D.《传》,虽常代指《左传》,但本文指的是《论语》、《孝经》的合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周关于封侯权利分配问题叙述详尽,贯穿古今,向皇帝直陈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太宗的赞赏。
B.谏议大夫认为应厘清“权利”与“等级”,不能使名分都相等,而应该确立好各人的名分区别。
C.谏议大夫以“义”的道理,阐发出对于权利无限膨胀所致后果的感慨,并以此劝勉太宗,赏赐不能过度。
D.马周与谏议大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对于权利的任用与分配问题,给予了太宗皇帝不同的思考,都相应得到了赞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
(2)宣帝亦骄恣淮阳王,几至于败,赖其辅以退让之臣,仅乃获免。
【答案】10.A11.D12.A
13.
(1)从前魏武帝宠幸扶植陈思王,等到文帝即位后,对陈思王采取了监视禁闭的措施,让他进监狱当囚犯,这是因为先皇给他的恩赐太多,所以继位的君主惧怕于他。
(2)宣帝也娇惯淮阳王,差点造成汉的衰败,最后仰赖退让之臣的辅佐,才获得幸免。
【解析】
10.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
本题主要结合句意断句,句意:
现在诸王当中,有的过于受宠,我担心的不仅是他们倚仗宠爱而骄奢自大。
&网
13.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1)“宠树”译为宠幸扶植,“加恩”译为恩赐太多,“畏”译为惧怕。
(2)“骄恣”译为娇惯,“几至”译为差点造成,“仅乃”译为才。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文言文译文: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说:
“汉、晋以来,所分封的诸王都因为所给的权势不合适,没有预先定好各自的地位,才会有灭亡的灾祸。
君主大都很清楚这种情况,但沉溺于私爱,因而没有借鉴‘前车之鉴,后车之覆’的教训。
现在诸王当中,有的过于受宠,我担心的不仅是他们倚仗宠爱而骄奢自大。
从前魏武帝曹操宠爱陈思王曹植,到文帝曹丕即位后,对陈思王监视禁闭,把他当成监狱里的囚犯,这是由于先皇加恩太多,继位的君主加倍提防他的缘故。
这说明魏武帝宠爱陈思王,反而害了他啊!
而且皇帝的儿子何愁不富贵,身封大国,食邑户数不少,衣食无愁,还需要什么呢?
而且陛下每年还另外给予他们优厚的赏赐,全无规定限制。
俗话说:
‘穷了不用学节俭,富了不用学奢侈。
’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如今陛下创业的目的,难道仅仅是处理安置现在的子弟吗?
陛下现在应该制定长远的规章,让万世遵照执行。
”疏奏呈上后,太宗相当赞赏,于是赏赐马周绢帛百段。
都觉得做得不妥。
《左传》上说:
“我听说爱孩子要用礼义来教导他。
‘忠、孝、恭、俭’,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过去汉代窦太后和汉景帝不知道‘义’中所蕴涵的道理,于是娇宠梁孝王,封给他四十余座城池,封地达到方圆三百余里。
梁孝王骄纵奢侈,大肆修建宫室,他的宫室四处可见,所费钱财更是数以万计,他出入都城威风凛凛,不可一世;谁知他遇上不得意的事情,竟然发病而死。
宣帝也娇惯淮阳王,差点造成汉的败落,最后仰赖退让之臣的辅佐,才获得幸免。
何况魏王年龄还小,涉世未深,我希望皇上经常用礼义加以训导,选择良师教他兴亡成败的道理,既接受礼义方面的教导,又接受文学方面的熏陶。
这样既通过忠孝进行教育,又用道德礼义加以约束,必然能使他成为有用的人才。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圣人的教化方法。
”太宗听了他的话,十分赞许。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垓下①怀古
【唐】栖一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②归何处?
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注释】①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
②八千子弟: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悼古伤今,以咸阳旧事入手,生发出楚歌悲思之事,令人慨叹。
B.颈联化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项羽兵败的惋惜,让人沉思。
C.颔联描绘战事,既反映出战事的残酷,又流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怆之情。
D.尾联充满激情,有荡气回肠之意,却又令人感叹世事多变的无奈。
E.全诗一唱三叹,体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哲思,文笔深沉悲壮。
15.结合全诗讨论,本文是否是在怀古伤今?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4.AD15.没有。
理由:
①从诗题可知,本诗只是对垓下之围这一战事的怀古之情,而非伤今;②从全诗气势及诗意可知,诗人仅是对英雄陌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一中 届高三 考前 模拟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