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精品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11637489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57.22KB
第8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精品导学案.docx
《第8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精品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精品导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精品导学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目标导引:
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实例、实验探究、说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实验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
会分析惯性现象、会设计惯性实验。
二、探究学习:
(一)通过看书和讨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习活动1:
阅读课本16面内容,知道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观点,并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展示评价1:
用语言描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观点,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学习活动2:
阅读17面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分析实验应用的方法,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
展示评价2:
填表得出正确结论。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学习活动3:
阅读17面牛顿第一定律相关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说说你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
展示评价3:
1、学生说说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否正确
C.验证牛顿第一律定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经验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
(二)通过实验知道物体的惯性,会分析惯性现象,知道惯性的利弊。
学习活动4:
(1)阅读教材第18页,说一说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2)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2)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
(3)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
展示评价4:
我说:
学习活动5:
想想议议、做做说说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解释。
展示评价5:
我说我做
学习活动6:
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分类,利用惯性有:
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有:
展示评价6:
我说:
学习活动7: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D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最后还是停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4.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B、慢慢停下来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
5.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要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的伤害()
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突然起动D紧急刹车
展示评价7:
学生回答,集体矫正。
学习活动8:
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
展示评价8:
本节课的收获:
三、课堂达标:
(填空题每空5分,选择题每小题7分)
1.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分别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运动,小车最后都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得到的结论是: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由此可推理出:
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
2.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由于;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倾.
3.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____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前上方”)
4.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之处在于:
描写物体运动规律,描写物体本身的性质;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而是任何物体都具有。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6.今年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旅游港游玩.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上楼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楼越来越慢
D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7.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B汽车驾乘人员系安全带
C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D拍打衣服灰尘脱离衣服
8.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管道连接紧密,空气全部抽出,列车运行过程中将无空气阻力、无摩擦.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管道中运行时,不再需要任何的牵引力.列车利用自身的在真空管道中继续运行.这种列车的速度能达到6500千米/小时,这意味着环游地球一圈(40000千米)只需要小时.
小组内相互批改,教师集体矫正、评价。
第2节液体压强
教师寄语:
勇于超越自己,从学好每一堂课开始
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4、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5、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中心任务:
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大小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1.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请同学们观察右图和课本9.2—1插图,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快!
(1)容器底部的橡皮膜突出,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容器侧壁的橡皮膜突出,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对容器侧面产生压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步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如何利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方向液体的压强?
(2)如何利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
(3)如何探究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压强的大小?
(4)根据图例与生活经验,你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初步总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步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哪些公式变形?
______________
(2)水下20cm深处液体的压强有多大,试通过计算说明。
4.认识连通器
看课本相关部分,组内讨论,解决下面问题。
(1)什么是连通器?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连通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什么?
(3)认识连通器的应用,解释船闸的工作过程。
二、合作探究: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微小压强计探头的薄膜受到_____的作用时,U型玻璃管内出现高度差,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________的大小。
实验次数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水
盐水
液面高度差/cm
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2
朝下
3
朝左
4
朝右
5
10
朝上
6
朝下
7
朝左
8
朝右
(2)
(3)规律总结: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_________,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2.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推导完后交流,看哪些同学推导的既对又快。
讨论:
液体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跟所取的面积有关系吗?
3.计算课本例题。
组内同学针对例题的问题认真思考、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答案最正确!
4.甲乙两个烧杯里面装有煤油,煤油的深度都是0.2m,乙的底面积是甲的3倍,哪杯煤油对底面的压强大些?
哪杯对底面的压力大些?
(g=10N/kg)
三、梯度训练
A组
1.计算压强公式有:
p=F/s和p=ρgh,对于这两个公式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只适用于固体,后者只适用于液体
B、前者对固体、液体、气体都适用,后者一般只适用于液体
C、两者对固体、液体、气体都适用
D、后者只可用来计算气体的压强
2.有四种不同年代的潜水装置,它们潜入海水的最大深度如图所示,其中能承受海水压强最大的是()
3.往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木块,水不外溢,放入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压力与放入前相比较()
A、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B、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C、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不变
4.将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上一块橡皮膜,倒入一定量的酒精后,橡皮膜向外凸出。
然后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玻璃管下端距水面高为h1,此时酒精柱高度为h2,橡皮膜下号变平。
若水和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力分别为F1、F2,则()
A、F1=F2,h1
B、F1=F2,h1=h2
C、F1 D、F1>F2,h1 5.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三个不同形状的容器,它们本身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并装入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 (1)三个容器中液体的重力() A.相等B.GA>GC>GBC.GA>GB>GC (2)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A.相等B.FA>FC>FBC.FA (3)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A.相等B.PA>PC>PBC.PA (4)三个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A.相等B.PA>PB>PCC.PA (5)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 A、相等 B、FA C、FA>FC>FB 6.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地面的作用情况是()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7.如图所示,瓶中水从小孔A、B处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______有压强,从B孔流出的水喷得更急些,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_____增加而增大。 8.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膜封闭. (1)若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入密度相同的液体,右侧的液面比左侧的液面高,薄膜向左突起,由此说明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有关. (2)若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入密度不同的液体,右侧的液面与左侧的液面等高,薄膜发生形变,由此说明液体压强与______有关. 10.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通,中间有阀门K控制,甲、乙两容器中装有水,且两容器中水面相平。 当阀门K打开后,管中的水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11.如图,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你认为下列解题过程中有无错误,如有,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指出并加以改正。 解: (1)∵茶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水对茶壶底的压力F1=G水=m水g=0.6×10=6N; (2)茶壶的重力G壶=m壶g=0.4×10=4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2=G水+G壶=6+4=10N,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2S=10/1=10Pa, 12.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重为5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N,深40cm的水.求: (1)距容器底10cm的A处水的压强. (2)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g取10N/kg) B组 1.如图容器中盛有某液体,pA,pB,pC分别表示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则()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B 2.如图是几种不同渠堤的截面图,其中最安全可靠的设计是() 3.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 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a),(b),(c),(d)所示,(图(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盐水>ρ水) (1)根据图___________可验证: 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根据(b),(c)可验证: ____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b),(d)可验证: 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____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 (选填“(a)”、“(b)”、“(c)”、“(d)”) 4.一钢精水壶的质量为1kg,平面壶底的面积是0.04m2,壶的深度为均为20cm,容积为4×10-3m3,壶中装满水置于水平桌面上。 求: (1)水对壶底的压强是多少? (2)壶底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5.一油库装煤油的油罐中盛有4m深的煤油,在距底部0.5m处发现有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形漏油孔,求: (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多大? (2)小孔处煤油的压强多大? 要想堵住这个孔,至少需要在罐壁处施加多大的力? (煤油的密度ρ煤油=0.8×103kg/m3,取g=10N/kg) 第二节液体压强 三、梯度训练 A组 1.B 2.D 3.B 4.A 5. (1)B (2)B(3)B(4)A(5)A 6.D 7.侧面深度 8.pA 9.深度密度 10不流动连通器原理 11.4.704N2450Pa 12.2.94×103Pa5000Pa B组 1.D 2.D 3 (1)ab (2)同种液体(3)液体内部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c 4.1960Pa1225Pa 5.3.2×104Pa2.8×104Pa35.168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8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精品导学案 运动 精品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