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625535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8.30KB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1乡下人家
教时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积累好词佳句.
3.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重点
掌握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课前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音乐情景体验导入
师:
听过这首歌没有?
生:
没有。
师:
这首歌呀,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让我们随着作家陈醉云细腻、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
(师板书:
21、乡下人家)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五、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六、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
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guān)(shuài)(mì)(cháo)
鸡冠花率领觅食归巢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1乡下人家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课文的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法方法。
3、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重点
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初读课文后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幻灯片填空。
乡下人家的房屋虽然(),但是()。
(1)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
师随机板书:
独特迷人
(2)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小结:
“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特别的,很吸引人的美。
真是这样吗?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从作者的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美吧!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划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
2、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以下面两句为例: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2)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品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四、拓展延伸
1、你到乡下人家去住过吗?
把你见到的人家给大家介绍介绍。
2、画一画你最喜欢的乡下人家,并按画面内容介绍给同学。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房前花果香
房后竹成林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鸡-----大踏步走奇特、迷人
鸭-----见人不惊
吃晚饭---搬到门前
纺织娘----催人入梦乡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2牧场之国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认识8个生字,理解词语。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
导引法读议感悟法
教具准备
课文图片件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多媒体出示图片(这样哪儿?
你们知道吗?
这就是牧场之国----荷兰)
同学们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些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
(板书课题)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
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自学生字词,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需注意的字音
镶嵌(xiāngqiàn)骏马(jùn)公爵(jué)
牲畜(chù)模样(mú)
三、整体感知、交流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2、想一想作者写了牧场之国的哪些景物,又是怎么写的?
(1)作者怎么描写牧场之国的牛马、猪、羊、牧民的?
(2)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第一次:
是对第一自然段的一个总结性的议论。
第二次:
引出下文写荷兰草原上马的描述。
第三次、第四次:
又分别是对第3、4自然段的总结性的议论。
四、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指名读,其它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之美。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大家相互评议)
五、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请以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介绍荷兰.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3《乡村四月》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词,
3.理解《乡村四月》诗意、体会情感。
重点
理解《乡村四月》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导入:
(播放图片)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1、四月是什么季节?
读了课题,让你想到了什么?
2、简单了解诗人。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师指导朗读
3、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三、品读美景、理解诗意
过渡语: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1、品读”绿遍山原白满川“
谁来读读这句诗?
读完这句诗,你看到了什么?
理解”绿遍“,体会绿的世界。
理解”白满川“,感受绿白相间的乡村美景。
2、倾听“子规声里雨如烟”
(1)乡村的四月美极了,是鸟儿的乐园,请听(播放子规声),这是什么鸟儿在叫呢?
(2)聆听声音,发挥想象:
子规在呼唤什么?
(3)四月的乡村,你除了听到子规鸟的呼唤,你还听到了什么?
你能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雨吗?
你能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雨吗?
3、品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田又插田”
(1)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你想想,四月里,乡村的人们在干些什么呢?
理解“闲人少”,体会乡村人们的繁忙。
理解“才了....又”,体会乡村人们的勤劳。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
(相机板书:
才又)
(3.)怪不得诗人写道:
乡村四月?
(板书:
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
请你读。
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答
四、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
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板书:
景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
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
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
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乡村四月
板书设计: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3《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词,
3.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诗意、体会情感。
重点
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揭趣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
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板书题目)
2、释题:
⑴ 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 “兴”是什么意思?
“四时”又指什么?
3、杂兴:
各种兴致。
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二、简介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1) 想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2)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
(天真、勤劳、好学、可爱)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
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
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
耕田夜:
绩麻朴实
儿女:
各当家童孙:
学种瓜勤劳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3《渔歌子》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了解作者,揭示课题
1、介绍张志和。
2、揭题,读准词牌“渔歌子”。
3、看到“渔歌子”这个词牌,想到什么?
二、诵读词文,初感词义。
1、生自由读词,要求把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有层次地指名诵读,点评,齐读。
随机渗透词和诗的区别。
三、想像意境,读出词中画。
1、你看到了词中哪些绚丽的色彩?
2、带上缤纷的色彩再读词。
四、走进西塞山,走进让张志和流连忘返的白鹭谷。
(课件播放西塞山风景)
1、说说现在的感受。
2、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汇成了《渔歌子》中这样的词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五、贴近词人,品位“钓”之意。
1、师配乐范读《渔歌子》,生想像词人的神情。
(1)用快乐、惬意等神情指名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2)感受情景,齐读整首词。
2、讨论:
张志和为何不归?
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2)拓展延伸:
补充张志和弃官归隐资料。
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
3、张志和鱼钩上不放鱼饵,不为钓鱼。
他钓到了什么?
感受张志和清闲飘逸的心境。
(板书:
心志平和)
六、结语:
读出了词中的画,还读出了词中的人。
古代的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还可以演唱。
播放歌曲《渔歌子》。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渔歌子桃花流水斜风细雨不须归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语文园地六》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
2.开展与“田园”有关的展示活动。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重点
学习拟人句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了解拟人句
教学方法
练习法导学法
教具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
(如:
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
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4、学习展示台
1、看看课本上的插图,读读旁边介绍性的文字。
2、画上的“农村风光”图片漂不漂亮?
麦秸编的蝈蝈笼子精不精致?
你能想象出小姑娘讲的是有关农村儿童生活动故事吗?
小男孩正在朗诵他自己写的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你会写吗?
3、学了本单元后,你有哪些成果要向同学们展示呢?
4、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5、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一定又有新的收获吧?
是什么呢?
写一写吧!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0
使用人
课题
24麦哨
教学时间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描写乡村风光的方法
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的生活,能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方法
导学法读议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身处农村,每一个人都有乡村生活的经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4课《麦哨》讲的就是乡村孩子的生活情况,学习之后,相信大家会有更美好的感受。
(板书:
麦哨)麦哨是什么呢?
(麦秆做的哨子)课文所介绍的乡村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3、开火车朗读课文。
(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听的同学要专心)
三、感悟文章
1、在文中找两个词“欢快、柔美”
《麦哨》这篇课文有两个词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了并真正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理解这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请同学们用浏览的方式在书中找一找,猜一猜。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
欢快、柔美。
然后问学生:
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
(欢快:
欢乐、轻快。
柔美:
柔和、优美。
)文中是谁在什么地方欢快、柔美的干什么?
(小孩子在乡间田野上做游戏。
)
(2)请你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欢快、柔美”?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欢快、柔美的生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随便都可以的,必须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环境中才可以的。
)
3、感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欢快、柔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2)你喜欢在这样的生活吗?
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读出感受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写在句子的旁边。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①学生汇报喜欢的理由。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句子形象、生动。
)
②句子中的比喻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①学生汇报喜欢的理由。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仔细,语言中蕴含的丰收的喜悦。
)
②续写句子。
(西瓜花谢了,结出了又大又圆的西瓜;桃花谢了,结出了白里透红的桃子……)
③指导朗读。
(3)乡村生活为什么柔美呢?
(孩子聪明可爱,生活环境优美,活动丰富多彩)仅仅是这些吗?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麦哨的声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二次)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突出了乡村孩子生活的“欢快、柔美”。
)
(5)让我们再欢快、柔美的自由朗读这篇课文。
四、板书设计
24.麦哨
割草
麦哨玩乐麦哨又吹响
吃“茅茅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