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习题集.docx
- 文档编号:11624965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94.33KB
计算机网络习题集.docx
《计算机网络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习题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习题集
第1章
算机之间有明确的主从关系?
答:
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之后就有主从的关系了.一个网络设备如果做服务器,其他电脑依靠网络设备来访问设备中指定的服务器,这就有主从之分了.
一台带有多个远程打印机的计算机系统是否为计算机网络?
答:
判断计算机是否是计算机网络方法:
计算机是否能相互共享资源,各个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独立的“自治”(自治就是不存在主从关系,各自独立)功能,是否全网遵循统一的网络协议。
提干中,远程打印机是受计算机控制的,存在主从关系。
故不是一个计算机网络。
Internet、互联网的区别?
internet:
网络互联技术与应用的产物,一种覆盖世界范围的大型网际网。
互联网:
由路由器将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的网络连接起来的系统。
internet更大,包括了互联网。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发送时延:
t=107/100000=
传播时延:
t=1000000/(2x108)=5m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传输距离和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同上。
发送延迟=103/(1024x1024x1024)?
?
?
?
?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长2km、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试计算:
1000比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
处理时间?
?
?
第2章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接口的例子?
?
?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协议的例子?
?
?
层数多少要适当?
?
?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分层的例子?
?
?
面向连接与确认服务;面向连接与不确认服务;无连接与确认服务;无连接与不确认服务
哪一个给网络带来更大的流量负担?
哪一个给处于通信中的计算机带来更大的处理负担?
答:
面向连接与确认服务和无连接与确认服务给网络带来更大的流量负担。
面向连接与确认服务和面向连接与不确认服务给处于通信中的计算机带来更大的处理负担。
请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
协议可简单理解为“规则”。
如:
在中国写信要遵守中国通信规则——信封左上标明收信者邮编地址姓名,右下角则为发信者信息,右上角贴邮票。
如邮局传递信件。
请简单写明“报头”的作用?
答:
报头的作用:
数据传输双方有对应的功能相同的层次,每层的功能由该层的报头决定。
每一层只处理带有该层报头的数据单元。
占据两个山顶的蓝军与驻扎在这两个山之间的山谷的红军作战。
其力量对比是:
一个山顶上的蓝军打不过红军,但两个山顶的蓝军协同作战则可胜过红军。
一个山顶上的蓝军拟于次日正午向红军发起攻击。
于是发送电文给另一个山顶上的友军。
但通信线路不好,电文出错或丢失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此要求收到电文的友军必须送回一个确认报文。
但此确认报文也可能丢失或出错。
试问能否设计出一种协议使得蓝军能够实现协同作战而一定(即100%)取得胜利?
答:
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协议,因为要求的是100%的胜利。
最后一次传送的报文也需要确认,那么哪一个报文是最后的报文呢?
第3章
有一带宽为4kHz的理想信道,若传输的为2进制码元,求其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若为8进制码元呢?
答:
R=BI=2f×log2n=2x4000xlog22=8kb/s
R=BI=2f×log2n=24kb/s
求信噪比为30分贝,带宽为4kHz的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信道容量)。
答:
Rmax=flog2(1+S/N)=4kxlog2(1+30)=
假定在进行异步通信时,发送端每发送一个字符就要发送10个等宽的比特(一个起始比特,8个比特的ASCII码字符,最后一个结束比特)。
试问当接收端的时钟频率和发送端的时钟频率相差5%时,双方能否正常通信?
(接收端采样的时候是在每个周期的中间时间。
)
答:
在异步通信时,当接收端的时钟不太准确时,只要能够保证正确接收这10个比特就行了。
5%×9=45%,采样点的移动没有超过半个比特的宽度,答:
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周期分别为X和Y。
若接收端时钟稍慢(Y>X),则最后一个采样必须发生在停止比特结束之前。
即9.5Y<10X。
若接收端时钟稍快,则最后一个采样必须发生在停止比特开始之后。
即9.5Y>9X。
解出:
|(Y-X)/X|<1/19=5.26%
因此收发双方频率相差5%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但最好不要这样,因为太临界了)
长2km、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试计算:
1000比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
答:
1000bit/10Mbps+2000m/200(m/µs)=100µs+10µs=110µs
声音数据通常限于4000Hz以下的频率,声音数字化时常采用128个量化级。
问题:
每秒采样多少次可完整地表示声音信号的特征?
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多少?
如果每个样本增加1位冗余,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多少?
声音数据通常限于4000Hz以下的频率,声音数字化时常采用128个量化级。
问题:
每秒采样多少次可完整地表示声音信号的特征?
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多少?
如果每个样本增加1位冗余,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多少?
答:
采样速率大于等于2f即8000样本每秒,数据传输苏打绿应达到7*8000=56Kbps。
第4章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
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
添加的检验序列为1110(11010110110000除以10011)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01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10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数据链路层几乎总是将CRC放在尾部,而不是头部?
为什么?
答:
CRC是在发送期间进行计算的。
一旦把最后一位数据送上外出线路,就立即把CRC编码附加在输出流的后面发出。
如果把CRC放在帧的头部,那么就要在发送之前把整个帧先检查一遍再来计算CRC。
这样每个字节都要处理两遍,第一遍是为了计算检验码,第二遍是为了发送。
把CRC放在尾部就可以把处理时间减半。
第5章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
(1)10个站共享10Mbit/s;
(2)10个站共享100Mbit/s;
(3)每一个站独占10Mbit/s。
透明网桥的基本功能有学习、帧过滤和帧转发及生成树算法等功能,因此它可以决定网络中的路由,而网络中的各个站点均不负责路由选择。
网桥从其某一端口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后,在其地址转发表中查找该帧要到达的目的站,若查找不到,则会__B__;
A.向除该端口以外的桥的所有端口转发此帧
B.向桥的所有端口转发此帧
C.仅向该端口转发此帧
D.不转发此帧,而由桥保存起来
若要到达的目的站仍然在该端口上,则会___C__。
A.向该端口转发此帧
B.丢弃此帧
C.将此帧作为地址探测帧
D.利用此帧建立该端口的地址转换表
下图为两个局域网LAN1和LAN2通过网桥1和网桥2互连后形成的网络结构。
设站A发送一个帧,但其目的地址均不在这两个网桥的地址转发表中,这样结果会是该帧__C__。
A.经桥1(或桥2)后被站B接收
B.被桥1(或桥2)丢弃
C.在整个网络中无限次地循环下去
D.经桥1(或桥2)到达LAN2,再经桥2(或桥1)返回LAN1后被站A吸收
为了有效地解决该类问题,可以在每个网桥中引入生成树算法,这样一来__D__。
A网络资源也会得到充分利用
B.网络的最佳路由也会得到确定
C.也限制了网络规模
D.也增加了网络延时
现有五个站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两个网桥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网桥的两个端口号都标明在图上。
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
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即H1发送给H5,H3发送给H2,H4发送给H3,H2发送给H1。
试将有关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解:
发送的帧
网桥1的转发表
网桥2的转发表
网桥1的处理
(转发?
丢弃?
登记?
)
网桥2的处理
(转发?
丢弃?
登记?
)
站地址
端口
站地址
端口
H1àH5
MAC1
1
MAC1
1
转发,登记
转发,登记
H3àH2
MAC3
2
MAC3
1
转发,登记
丢弃(和书上答案不同?
),登记
H4àH3
MAC4
2
MAC4
2
丢弃,登记
转发,登记
H2àH1
MAC2
1
登记,登记
4-24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在无线局域网中不能使用CSMA/CD
第6章
在一幢11层的大楼内组建一个局域网,该局域网的连接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指出如图的解决方案存在什么问题?
需要增加什么设备?
如何连接?
答:
答:
这种方案的问题:
缺少主交换设备。
第11层解决方法是加入一台主交换机。
交换机...pc连接的方法为:
各楼层交换机分别连接到主交换机,服务器均连接到主交换机,主交换机连接到路由器。
第2层。
或如图1所示。
交换机...pc
交换机第1层路由器...server
案例1192.168.1.10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求此IP的网络地址和直接广播地址。
案例2学院新建4个机房,每个房间有25台机器,给定一个网络地址空间:
211.134.12.0,现在需要将其划分为4个子网。
请给出对应的子网掩码和每个子网段的IP地址范围。
第一步:
题目给出需要划分的子网个数为sub_netnum(为“4”),求子网掩码。
设子网号占了n位。
通过sub_netnum+2=4+2=6<=2n,求得n的最小值为3,即子网号所占的位数。
求得需要划分子网号的这个字节中(C类网络为最后一个字节)子网掩码所对应的十进制。
第二步:
求每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
实际能划分的子网数b=2n-2=6(去掉子网号全0(0-31)和全1(224-255)的特殊情况)。
每个子网中的可分配IP地址又有首、尾两个不能使用(一个是子网网络地址,一个是子网广播地址)。
所以IP地址范围分别为:
33-62、65-94、97-126、129-158、161-190、193-222
每个网段的实际IP地址范围都隔了两个值,第一个为上一个网段的广播地址,第二个为下一个网段中的子网地址。
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每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和子网号分别为:
211.134.12.33--211.134.12.62(211.134.12.32)211.134.12.65--211.134.12.94(211.134.12.64)211.134.12.97--211.134.12.12(211.134.12.96)211.134.12.129--211.134.12.15(211.134.12.128)211.134.12.161--211.134.12.19(211.134.12.160)211.134.12.193--211.134.12.222(211.134.12.192)
案例3:
设有A,B,C,D四台主机,A主机的IP地址是192.155.12.112,B主机的IP地址是192.155.12.120,C主机的IP地址是192.155.12.176,D主机的IP地址是192.155.12.222。
共同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
(1)A,B,C,D四台主机之间哪些可以直接通信?
哪些需要通过设置路由器才能通信?
注明各个主机的子网地址。
(2)若要加入第五台主机E,使它能与D主机直接通信,其IP地址的设定范围应是多少?
案例分析4
(1)把这四个IP地址分别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得到的“网络号+子网号”一样的IP地址,则能直接通信,否则需要路由器才能通信。
(2)要使加入的新主机能与D直接通信,那么新主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必须和D与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样。
需要计算出D所在的子网的IP地址范围。
已有一个C类地址,想把它分为5个子网,每个子网18台主机,请选择子网掩码:
A255.255.255.128
B255.255.255.192
C255.255.255.224
D255.255.255.240
一个公司有10个部门,要求给每个部门划分不同的网段,但是都在192.168.1.0这个大网内,并且每个部门要容纳20台计算机。
请为这个公司选择子网掩码。
A255.255.255.192
B255.255.255.224
C255.255.255.240
D不能实现
分析:
首先看关键数据,10个部门共要10个网段的子网,也就是说采用的子网掩码要支持10个有效的子网,而且还要求每个子网容纳100个有效的主机地址。
根据2的N次方减2的公式,10介于2的3次方和2的4次方之间,因此应该从主机位借4位来作为子网位,二进制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即255.255.255.240。
有些人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255.255.255.240地子网掩码。
但是真的就这样计算结束了吗?
其实不然。
我们知道,C类地址主机位本来就只有8位,现在已经借去4位,剩下4位,因此每个子网能够允许的主机数量为2的4次方减2,即14台计算机。
而题目要求每个子网容纳主机20台,看来是无法达到目的。
同样如果我们先从主机数量着手计算,应该采用255.255.255.224的子网掩码,但是这个掩码只能允许有6个有效的子网,因此同样无法满足10个子网的要求。
因此计算这种题目千万要多留一个心眼,否则一不留神就被欺骗了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网段,其net-id为129.250.0.0。
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平均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一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计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
答:
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
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
地点:
子网号(subnet-id)子网网络号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
00000001129.250.1.0129.250.1.1---129.250.1.254
2:
00000010129.250.2.0129.250.2.1---129.250.2.254
3:
00000011129.250.3.0129.250.3.1---129.250.3.254
4:
00000100129.250.4.0129.250.4.1---129.250.4.254
5:
00000101129.250.5.0129.250.5.1---129.250.5.254
6:
00000110129.250.6.0129.250.6.1---129.250.6.254
7:
00000111129.250.7.0129.250.7.1---129.250.7.254
8:
00001000129.250.8.0129.250.8.1---129.250.8.254
9:
00001001129.250.9.0129.250.9.1---129.250.9.254
10:
00001010129.250.10.0129.250.10.1---129.250.10.254
11:
00001011129.250.11.0129.250.11.1---129.250.11.254
12:
00001100129.250.12.0129.250.12.1---129.250.12.254
13:
00001101129.250.13.0129.250.13.1---129.250.13.254
14:
00001110129.250.14.0129.250.14.1---129.250.14.254
15:
00001111129.250.15.0129.250.15.1---129.250.15.254
16:
00010000129.250.16.0129.250.16.1---129.250.16.254
有人认为:
“ARP协议向网络层提供了转换地址的服务,因此ARP应当属于数据链路层。
”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
ARP不是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它本身就是网络层的一部分,帮助向传输层提供服务。
在数据链路层不存在IP地址的问题。
(因为ARP本身是网络层的一部分,ARP协议为IP协议提供了转换地址的服务,数据链路层使用硬件地址而不使用IP地址,无需ARP协议数据链路层本身即可正常运行。
因此ARP不再数据链路层。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 习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