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docx
- 文档编号:11622707
- 上传时间:2023-03-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2.85KB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docx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
浙江省2007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随意后注意:
有自觉目的,无须注意努力的注意。
2.社会刻板效应:
人们对某些人或某一类人形成固定而概括的看法,在社会认知中人们的性别、年龄、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等都能成为各种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
人们会将这种刻板印象强加于相应人群中的某一个体。
3.思维:
以人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4.智商:
智力测验的报告分数,包括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5.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稳定的外部动力特征。
6.压力:
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压力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
压力是一个过程。
7.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哪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强调心理学应该要研究意识的功能?
(B)
A.行为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
2.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被称为什么?
(B)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
C.最小可觉差D.韦伯常数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下面哪一种属性是思维的特点?
(C)
A.直观性B.直接性
C.概括性D.整体性
5.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常用什么概念来表示?
(A)
A.感受性B.刺激强度
C.知觉D.感觉
6.智力的多因素论是谁提出来的?
(B)
A.斯皮尔曼B.瑟斯顿
C.吉尔福特D.卡特尔
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
(A)
A.较高B.中等
C.较低D.任意强度
8.在信息加工时依据内在参照的认知方式,这属于下列哪种风格?
(B)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
C.沉思型D.系列型
9.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C)
A.去个体化理论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
B.当个体处于去个体化状态时,个人的行为就较少受自己的个性和意识支配,而倾向于依从整个群体的状态。
C.群体规模越小,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体化状态。
D.匿名性是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0.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准则,我们一般把这称为什么?
(B)
A.性别社会化B.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C.性别理解D.性别模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试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的观点将记忆看作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是信息识记、信息输入过程,记忆过程首先将外界输入的信息主动地进编码。
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即形成客观物理刺激的心理表征。
保持(储存)是经编码的信息在头脑中保存的过程。
提取是被保存的信息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的过程,提取有两种形式:
回忆和再认。
2.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哪些特征?
成就动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动机,它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动机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
这种人更富于创造性,他们总是力图将每件事做得尽可能的好。
(2)具有坚定信念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行为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到底,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始终对之抱有成功的期望。
(3)正确的归因方式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今后更努力地去改变自身不利于成功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
低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则会把以往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种稳定的、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而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原因(如运气等),这种归因会使他们安于现状,消极被动,过于自责,不思进取。
3.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从众的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行为参照。
群体中的他人的行为或者观点,可以作为自己行为或意见的参照,特别是当个体处于自己对情境缺乏把握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参照他人的表现。
(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
如果一个群体是具有较高凝聚力的,或者成员之间是高度信任的,那么,这个群体就会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当个体的表现与众不同时,他就会面临强大的压力乃至于制裁,他会感到自己缺乏社会支持,处于孤立状态,所以,人们一般都会避免这样的情境。
4.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系家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
1.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认为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逐渐能够把自己与物体分开,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
2~7岁的儿童处于该阶段,这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比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人、地点或事件。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不成熟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但是这些推理过程必须有形象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
在儿童11、12岁以后,就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请你举例论述问题解决中几种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一个核心是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其要点是:
(l)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问题:
如何缩小两者差距?
(2)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及操作。
(3)如果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不够成熟,则提出第二个子问题:
如何创造条件?
(4)提出创造条件的办法及操作。
(5)如果(4)中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也不成熟,则提出第三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
-------如此螺旋式地循环前进,直至问题解决。
举例:
河内塔问题
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例如,三只小山羊和她们的妈妈,准备过河去外婆过,碰巧遇到大灰狼也要过河,大灰狼一心想吃小山羊,只有一条小船,山羊妈妈该怎样安排过河,才不会被大灰狼吃了呢?
小船只能同时做二只大动物和一只小动物,或者同时做一只大动物和二只小动物。
逆向工作法。
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例如下面的几何证明题:
已知长方形ABCD,求证两条对角线相等(如图5.1)。
要证明AD=CB,从目标出发逆向推理,即首先要证明△ACD全等于△BCD。
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必须从这个子目标出发,搜索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在这个题中,可以利用边角边定理解决子目标,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子目标,把最后一个子目标解决了,整个问题即得到解决。
2.请你结合实际来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
(1)艾宾浩斯研究遗忘的实验采用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如pof、xem、qiz;
(2)他的研究范式是节省法:
要求被试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
以保持量为因变量,计算公式为:
(初学遍数—再学遍数)/初学遍数*100%。
(3)遗忘进程:
遗忘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遗忘进程是不均衡,一般规律是先快后慢。
(4)艾宾浩斯的研究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有意义的记忆材料的遗忘进程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二是长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持数十年之久。
3.试论述人在受到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提出应对挫折的一些建议。
人在受到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包括:
(1)攻击行为
(2)冷漠
(3)幻想
(4)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处于挫折情境时,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这些方法统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例如,否认、压抑、投射。
应对挫折的方法包括:
(一)正确认识挫折
(二)改变不合理观念
(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五、案例题(本大题11分)
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
她的母亲因早年患大脑炎而导致痴呆,属中度残疾;她的父亲是聋哑人。
小显凤出生后,父亲忙于每天的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小显凤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常饿得哇哇大哭。
当王显凤会爬以后,为了能够填饱肚子,便开始摸摸索索地四处找东西吃。
有一天她从炕上摔下来,不分东南西北的小显凤不知不觉爬进一窝刚出生不久的猪崽儿中间,她本能地与小猪崽儿一起拱在母猪肚皮下吃起奶来。
老母猪似乎并不讨厌这个外来的“孩子”。
小显凤吃饱喝足后,和小猪崽儿一起,偎在母猪的怀抱中睡着了。
就这样,王显凤正式开始了她与猪为伴的生活。
11年关键的生长发育期都是在与猪为伴的极为特殊的环境里度过,造成了她心理的严重畸形。
据测量表明,她的智商为39。
尽管如此,大家没有灰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师姜云香把王显凤领回自己的家中,采用特殊引导的教育方法帮助“猪孩”王显凤认字、念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7年后,经过全面科学的测定:
王显凤的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她的智商也从39的重度智残达到69;而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
试运用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1)关键期:
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行为或一组行为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出现这样的“好时机”。
因此,显凤在7岁之前没有接触人类社会,更谈不上接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因此,心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先天因素是后天教育前提与基础。
我们也到姜老师的努力终究获得成功,这一结果说明遗传因素是能力发展前提与基础,如果缺乏这样的先天因素,再好的教育也是无能为力的。
(3)后天因素是潜能得到展现的重要条件。
小显凤在7岁之前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结果说明,遗传因素只能是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只有经过良好的社会教育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所以社会教育是能力发展的现实性。
(4)总之,能力发展与人格健康发展是遗传素质与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不能忽视教育的作用而简单强调自然成熟的作用,那样会导致个人发展处于极端被动的状态;也不能忽略先天因素的影响,而过分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那样会导致教育工作丧失应有的目标和依据。
浙江省2008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心理学(中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意识流
2.双眼视差
3.有意遗忘
4.诱因
5.群体极化
6.流体智力
7.效度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哪一年?
()
A.1789年B.1879年
C.1890年D.1897年
2.催眠诱导常会使个体出现什么样的心理状况?
()
A.反应性升高B.反应性降低
C.注意范围变广D.幻觉减少
3.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
A.20—2000B.200—2000
C.20—20000D.200—20000
4.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
C.语义代码D.图式
5.什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D.常规思维
6.下面的这些智力测验中,哪一个是团体智力测验?
()
A.比纳—西蒙量表B.韦克斯勒量表
C.瑞文标准测验D.斯坦福—比纳量表
7.解释心理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是什么?
()
A.信度B.效度
C.区分度D.常模
8.手足无措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
()
A.表情B.心境
C.激情D.应激
9.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需要,它们分别是什么?
()
A.生理需要、支配需要和尊重需要B.胜任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
C.支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D.尊重需要、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
10.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压力的因素?
()
A.准备状态B.行为方式
C.经验D.性格特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注意具有哪些功能?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请你论述一下什么是知觉以及它具有哪些特性。
2.请你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3.试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五、案例题(本大题11分)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请你结合有关心理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
浙江省2008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心理学
2.韦伯定律
3.学习
4.投射法
5.去个体化
6.自我意识
7.信度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
A.相关研究法B.横断法
C.纵向法D.实验法
2.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眠?
()
A.失律性失眠B.假性失眠
C.药物性失眠D.情境性失眠
3.三原色理论中的三原色是指哪三种颜色?
()
A.红绿黄B.蓝绿红
C.蓝白绿D.红黄蓝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
A.7加减2个音节B.7加减2个单元
C.7加减2个组块D.7加减2个数字
5.布鲁纳的人工概念实验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
()
A.假设检验过程B.自然形成过程
C.分析综合过程D.样例组织过程
6.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的智商为115时,这个人在人口分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
A.中下B.中等
C.中上D.优异
7.心理测验的信度大小一般介于多少之间?
()
A.-1—0之间B.-1—1之间
C.0—1之间D.0—10之间
8.气急败坏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
()
A.表情B.激情
C.心境D.应激
9.《水浒》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什么气质类型?
()
A.粘液质B.抑郁质
C.胆汁质D.多血质
10.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有关身心健康的什么宣言?
()
A.《巴黎宣言》B.《北京宣言》
C.《开罗宣言》D.《阿拉木图宣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哪些?
2.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4.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请你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引起失眠的可能原因。
2.试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3.试比较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异同。
五、案例题(本大题11分)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发现了二个“狼孩”,这两个“狼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虽然营养不良。
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
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
然而,其中阿玛拉不幸死亡,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才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婴儿的智力水平。
试用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浙江省2009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情境性失眠
2.知觉
3.功能固着
4.自我调控系统
5.需要
6.中年危机
7.现场实验法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面哪位学者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
A.华生B.杜威
C.铁钦纳D.詹姆斯
2.沃森的四卡实验主要说明了什么?
()
A.人们倾向于证实B.人们倾向于证伪
C.人们倾向于推理D.人们倾向于选择
3.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B.二个声音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小。
C.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覆盖的频率范围也增加。
D.低频音对高频音的掩蔽作用比高频音对低频音的掩蔽作用大。
4.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5.想象要处理的信息主要是什么类的?
()
A.符号类B.字词类
C.操作类D.表象类
6.一般来说,个体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期是在什么时候?
()
A.11—13岁B.13—18岁
C.18—25岁D.30—40岁
7.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
A.繁衍后代B.获取食物
C.逃避危险D.参与交往
8.下列哪项特征不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
()
A.稳定性B.易变性
C.功能性D.复杂性
9.有关社会助长的研究最早是由谁进行的?
()
A.特瑞普里特B.谢里夫
C.费里德曼D.阿希
10.下列哪种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反应?
()
A.升华B.投射
C.退行D.幻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社会知觉具有哪些独特性?
2.简述智力发展的特征。
3.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试论述人与人之间产生人际吸引的条件。
2.试述心理测验具有哪些基本的性质?
3.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并应对焦虑的?
五、案例题(本大题11分)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觉得记忆手机号码要比记忆固定电话号码更难,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记忆手机号码的建议。
浙江省2009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第一个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人是( )。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亚里士多德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考夫卡 B.华生 C.罗杰斯 D.荣格
3.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4.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属于______意识状态。
( )
A.自动化的 B.集中的 C.可控制的 D.自觉的
5.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
这是______失眠。
( )
A.情景性 B.新奇性 C.假性 D.正常性
6.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 B.色觉 C.知觉 D.感觉
7.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______来说明的。
( )
A.强弱 B.高低 C.轻重 D.大小
8.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______决定。
( )
A.声音振动的大小 B.声波的起伏
C.声波的频率 D.声音的组成方式
9.瞬时记忆属于(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工作记忆
10.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属于(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双重干扰 D.新旧干扰
11.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 )。
A.想象 B.联想 C.表象 D.思维
12.一学生的智商是115,表示其智力( )。
A.优异 B.中上 C.中下 D.较低
13.反映智力测验准确性的是(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智商
14.流体智力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 )
A.卡特尔 B.瑟斯顿 C.加德纳 D.吉尔福特
15.激情是一种______状态。
( )
A.情感 B.表情 C.心境 D.情绪
16.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
( )
A.生理性 B.社会性 C.主导 D.成就
17.多愁善感的人一般属于______气质。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8.自觉调节自己,克服困难是属于性格的______特征。
( )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19.“人曰亦曰”属于______现象。
( )
A.沟通 B.服从 C.从众 D.暗示
20.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7~12岁儿童处于( )。
A.形式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感知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意识
2.动机
3.想像
4.从众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常见效应有哪些?
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什么方面?
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教师资格 认定 培训 考试 心理学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