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表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1617951
- 上传时间:2023-03-28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56.72KB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表格式.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表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表格式
第三单元测量(共计6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了解毫米、米和厘米这三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分米。
课上要通过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运用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比划比划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从而学习长度单位分米,借助已掌握的厘米、米建立分米的概念,三者之间的换算,能系统化、整体化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毫米、米和厘米这三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分米。
但对于分米由于实际生活中应用得少,学生接触的也不多,因此课上要通过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运用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比划比划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从而学习长度单位分米,让他们感到分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在测量的过程中理解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或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际测量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用分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准确进行简单单位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回顾
旧知
引发
问题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毫米。
那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生:
米、厘米、毫米
师:
看来量比较大的物体时我们应该用?
(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特别小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
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汇报
师:
如果测量操场的宽度用哪个长度单位?
如果测量数学书的厚度用哪个长度单位?
师:
同学们,看来你们对米和厘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就会闹出笑话来的,你们看:
4月10日,星期五
今天早晨,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4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地听讲。
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长度单位不对)那你能帮他改一改吗?
师:
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
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师:
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那我们的新朋友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
如果让同学们把这3个长度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谁最大?
谁最小呢?
生汇报:
米>厘米>毫米
简单复习让学生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通过简单排序让学生建立长度大小的观念。
创设
情境
引发
探究
(2)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出示小棒)
师:
这根小棒有多长呢?
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
生汇报
2、教学1分米
师:
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
(用尺子量)师:
分米用字母 dm来表示。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
dm(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师:
老师请同学们用右手的大姆指和中指轻轻地拈住小棒,像老师一样,然后再用右手慢慢地将小棒这样抽出来,现在来瞧一瞧,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
我们再来比划一下,轻轻地拈住小棒,然后右手慢慢地抽出来,瞧一瞧它的长度,同学之间互相看看,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1分米。
好,同学们,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吗?
请同学们拿出格尺来,在你的格尺上找一找,从几刻度到几刻度是1分米?
师:
对了,从0刻度到10厘米是1分米。
可是你们看李老师这把尺子0刻度看不清了,我还可以从几厘米开始看呢?
生:
还可以从1厘米开始看。
师:
从1厘米开始,到多少厘米才是1分米呢?
别着急,请你拿出尺子数一数。
生汇报:
11厘米
师:
对了,虽然我们不是从0刻度开始计算,但是只要我们数出10厘米,仍然可以看成1分米。
那如果从2厘米开始,到多少厘米是1分米?
4呢?
6呢?
师:
看来你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1dm=10cm)
师:
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在本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了吧,打开本,开画吧!
比一比看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谁愿意上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画的1分米,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
同学们,除了在格尺上我们能找到1分米的长度,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你能找到吗?
生汇报:
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
师介绍补充:
插座盒宽,铅笔盒宽等等。
(板书分米)分米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
3、教学1米=10分米。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想知道吗?
请看老师这有一把米尺,请你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1米=10分米(板书)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讲给同学们听。
生:
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师:
那2米等于多少分米?
6米呢?
40分米等于多少米?
师:
现在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了?
生:
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
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
生1:
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
生2:
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
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
师: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好吗?
生:
用小棒的一端对准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及时表扬你的测量方法真准确)
师:
同学们通过测量已经知道了我们手中小棒的长度是10厘米。
10厘米这一段的长度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1分米。
创设问题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角度让学生灵活掌握1分米的长度。
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
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这部分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应用
新知
解决
问题
师:
说的好极了,看来同学们学的非常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做几道题,有信心吗?
1.填空。
1厘米=( )毫米2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3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60分米=( )米
2.算一算
1米- 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3.判断
(1)儿童游泳池水深7毫米。
()
(2)课桌高60米。
()
(3)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
()
(4)一支钢笔长约9厘米。
()
补充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粉笔盒的高约1()。
光盘的厚大约()毫米。
电线杆高5()。
乒乓球台高约7()。
一间教室高3()。
一本书的宽14()。
巩固练习不同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回顾
总结
深化
提高
师:
到今天为止,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
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
那么,有没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呢?
在什么时候能用到呢?
它和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1.简单的单位换算。
5分米=()厘米()厘米=8分米
()米=50分米40厘米=( )分米
3米=( )厘米 1000厘米=( )米
19分米+21分米=( )米 5米-8分米=( )分米
2.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再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评估。
师:
这几个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
(都是10)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生:
在这些长度单位中,米是最大的,依次是分米、厘米和毫米
联系实际物品,练习不同的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
书P243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米>分米>厘米>毫米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测量(共计6课时)
千米的认识(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借助已掌握的厘米、米建立分米的概念,三者之间的换算,能系统化、整体化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
学情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就要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过程与方法:
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1000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回顾
旧知
引发
问题
导入,初步感知:
师:
同学们,谁来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板书:
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
它们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生比划)
师:
到底谁更准确一些呢?
你们有办法来检验吗?
师:
如果想测量天津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师:
对,当测量比较长的路程,如天津到北京的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
师:
老师要表示粉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表示书本面的长、黑板的长呢?
通过复习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创设
情境
引发
探究
师:
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让生答)
师出示有关千米的课件展示
师小结: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
(公里km))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
dm
师:
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象比划1米那样比划出1千米有多长吗?
为什么?
师:
是的。
1千米很长,你能具体说说你心中<1千米>的长度吗?
生:
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
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出示主题图
师: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就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板书)
师:
你们想一想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生汇报板书:
1千米=1000米
师: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读得如何
师:
现在你知道该怎么读了吗?
生:
在数字跟单位之间稍微停顿一下,这样别人听得很清楚。
师:
大家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
对,这样读很清楚,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说的是哪个长度单位。
师:
那3千米等于多少米?
8千米呢?
10千米?
师:
现在就请你来做小老师,考考你的同桌,你也可以问问他是怎样想的。
1.师:
我们学校的风雨操场,跑一趟是25米,一个来回是50米,两个来回是100米,同学们想一想,多少个100是1000。
(10个100是1000)也就是20个来回是1000米,
师:
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体会一下,到操场先走100米,有时间再走1000米,体会一下1000米有多长。
2.师:
许多同学的家在学校附近,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一个特殊的作业,放学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回家的途中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师:
许多同学的家在学校附近,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一个特殊的作业,放学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回家的途中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利用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
应用
新知
解决
问题
1.师:
生活中用到千米作单位的地方可多了,李老师就带来了几条信息。
读信息进行单位换算。
(1)火箭的飞行速度约为每秒5000米。
(2)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
(3)马每分钟约能跑1100米。
2.第27页做一做
师:
你能把这几条信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示吗?
千米在生活中体验的不多,让学生进行体验,有利于学生理解1千米长度。
回顾
总结
深化
提高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对千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回家后要认真完成作业,仔细体会一下1千米有多长。
改一改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
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
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
才走了3分钟。
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
“小明,上哪儿去?
”我说:
“去金湾广场放风筝。
” 丁丁说:
“金湾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完成走1千米的活动,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距离。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二第2题
2.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测量(共计6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的复习
教材分析
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
为了学生能学习的扎实有效,本节课要进行一次综合的复习,力争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能较好的掌握长度单位的使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毫米、分米和千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加上二年级时学习过的米和厘米,学生已经掌握了5种长度单位。
为了学生能学习的扎实有效,本节课要进行一次综合的复习,力争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能较好的掌握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千米”,较熟练的进行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学会有序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生动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
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难点
熟练使用5种长度单位,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回顾
旧知
引发
问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不好,看一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好。
谁来猜猜老师的身高?
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
“168( )”。
生补充“厘米”
师:
对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复习长度单位。
板书:
长度单位的复习
师:
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什么单位?
生:
长度单位。
通过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复习课不再枯燥
创设
情境
引发
探究
师:
除了厘米还有别的长度单位吗?
你还学过哪些?
生汇报
师:
你可以从大到小的排起来吗?
生汇报:
板书: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
你知道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
在这些进率里哪些进率是最特别?
生:
1千米=1000米,它的进率是1000。
其他都是10.
师:
除了这个还有哪些?
生:
1分米=100毫米,隔一个单位进率是100.
师: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种五指表示法。
师讲解:
用五只手指分别代表学过的5个长度单位,千米和米分开的最远,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其余4指离得比较近,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如果间隔一个单位,进率就是100.
生熟悉。
师,现在就让我们利用五指表示法练习几道题。
填空:
6千米=()米6000米=()千米
1分米=()厘米4米=()分米
6厘米=()毫米500毫米=()分米
3千米-1000米=()
9000米-5千米=()米
2000米+6000米=()千米
8000米-4000米=()千米
师:
对了,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进制,其它相邻单位的都是10进制。
那如果隔一个单位呢?
比如米和厘米?
生:
1米=100厘米
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使学生对所学长度单位进行梳理,进一步体会长短,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有序地思考。
五指法比较形象的梳理出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应用
新知
解决
问题
师:
我们不仅用手可以知道表示长度单位的进率,而且还可以用手势来判断题目。
1.判断
(1)1枝铅笔长15千米。
( )
(2)80km<8000m。
( )
(3)一本书长15米。
( )
(4)操场的旗杆高10米。
( )
(5)5千米30米=5030米。
( )
(6)1根粉笔长约1cm。
( )
师:
大家判断的很准确,下面老师准备带你们去旅游。
师:
看完图后,你能想到什么?
3.把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
方法有很多种,尽量让学生说全。
(1)请同学们观察上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找出相距1千米的两地的路线吗?
(3)请你说明理由。
(4)请同学们用笔画出路线。
方案1:
可以从邮局出发途经学校、医院最后到体育场(公园)是1千米。
方案2:
也可以从学校出发途经邮局、少年宫到体育场(公园)也是1千米。
4.思考题: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时间的计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方法知道8时到12时是4小时。
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过80×4308÷4等试题,可以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
师:
他们该怎样去?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汇报
生1:
植物园的距离比较近,我们可以骑车去。
生2:
黄山比较远,我们可以坐火车去。
生3:
沙湖的距离有点远,我们可以坐车去。
师小结:
同学们已经根据图中的数据帮助他们设计了出行方案,看来同学们对千米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联系实际补充练习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回顾
总结
深化
提高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机场跑道长约3( )桌子高85( ) 大头针长22( )
(2)明明绕学校操场跑两圈是400米,还差( )正好是1千米。
(3)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最好用( )作单位,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最好用( )作单位。
(4)人们测量较小的长度时常用( )作单位,测量下面线段的长度。
长( )
2.我会连(找出合适的单位用线连起来。
)
一座桥长 15米
数学书厚 125厘米
小青的身高 5千米
一幢楼房高 8毫米
3.谁是谁非(对的打√,错的打×。
)
(1)一枝铅笔长18米。
( )
(2)数学书宽约17厘米。
( )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 )
(4)新城小学到万江汽车总站约4千米。
( )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补充
1.我会画。
(1)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1分米2厘米的线段。
2.计算
7千米—5000米=( )米 8毫米+2毫米=( )厘米
82厘米—52厘米=( )分米 3厘米+2毫米=( )毫米
1米—3分米=( )分米5分米+30厘米=()分米
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能较好的掌握长度单位的使用。
布置作业
课后延伸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对照地图看一看列车时刻表,了解一些省市地区之间的距离。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复习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测量(共计6课时)
3、吨的认识(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例7、例8)
教材分析
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应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
但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克和千克”,对物体的质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
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应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建立1吨重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
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大屏幕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回顾
旧知
引发
问题
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生:
克和千克
师:
能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吗?
生: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2袋盐大约重1千克。
师:
这两个质量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生:
1千克=1000克
练习:
1.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6千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三 单元 教案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