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614571
- 上传时间:2023-03-28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59.32KB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健康综述(3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与交流,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知道大学生具有哪些心理特征,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增进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有效的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1、[实例]
■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为试试“黑熊嗅觉是否灵敏”,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接连几次向黑熊泼去浓硫酸,造成五只黑熊严重烧伤的恶劣后果。
■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
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
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今年不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
警方发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
我心谁懂——专家点评大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
■别人分手,我心里就乐
近日,华农一女生被同寝室5位女孩齐发“逐客令”。
原因很简单,她常常偷看室友私人信件,窥视别人情感秘密。
有一次,一位室友的男友从北京打来长途,寝室里就她一人,于是,找了一封“虚拟”情书,对着电话详细描述室友与“新欢”的发展动态。
结果,“北京那边”与室友分手了。
她已经让几乎所有室友的情感都出现裂痕。
她说:
“一看到寝友与男友出双入对,甜言蜜语地煲‘电话粥’,心里就不爽,感觉快要发疯了。
”
华中师范大学严正教授点评:
这是典型的情感失落,导致心理失衡,该女生家教甚严,所受关爱太少,过分关注自我。
同学宜多与其沟通,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学会关心他人。
■车轮吓哭求职者
收到广州一公司面试通知,某高校毕业生陆远坐上南下列车。
晚上,周围变得寂静起来,只剩下铁轮与车轨磨擦的声音,“轰隆,轰隆,轰隆隆……”
陆远抱紧脑袋,想把这声音挤压出去,他怕,怕得哭了,哆嗦着反复念叨,“别打我,别过来……”
工作没了,回汉后,陆远还是恍恍忽忽。
武科大文法学院李锐锋教授点评:
陆远父母离婚,读大学期间,与他相依为命的爷爷去世,使其产生无依靠的感觉,此类同学宜多参加社会活动,尤其是体育运动,在运动中释放不良心病。
■怕人下药三天不吃饭
被人送进医院时,某高校大二学生小敏已三天没吃过饭了,她打翻同学们打来的饭菜,“你们在饭里下了药,吃了后,我就都听你们的,把什么秘密都说出来,我不吃。
”
武科大心理咨询室万颖硕士点评:
小敏毕业于一所重点中学,学习竞争激烈,大家只顾埋头苦读,从不愿将学习心得与他人分享,现在很多在高校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均与中学阶段有关,忽视心理教育,后患无穷。
■我是外星人
某高校大一学生小刘,今年18岁,进入大学刚两月,就怎么也不肯认自己亲生母亲,他进入省人民医院精神科治疗时,一口咬定,自己是外星人,怎么会有地球上的母亲呢。
省人民医院白雪光点评:
就诊患者中,有近1/3为大学生,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不能仅是口头发感慨的事,应有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
这些事件提醒人们: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2、健康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又具体规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无炎症;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病菌、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于弹性,走路轻松自然。
3.健康的“核心”——心理健康
健康至少包括四大要素——生理平衡(没有身体疾患)、心理稳定(没有心理障碍)、社会成熟(具有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良好的品质)。
心理: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组成。
心理过程即人们心理活动的过程,具体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及注意等。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会持有一定的态度和倾向,产生某种主观体验,如喜、怒、哀、乐、爱、憎、惧等,这些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就是情绪情感过程。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为达到预期目的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称之为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的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制约。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过程,而且具体到每个人时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差异,即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倾向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以及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倾向。
它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向。
个性心理倾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等。
世界观在个性心理倾向中居首要地位,决定着人的总的意识倾向。
个性心理倾向的各个方面随着人生发展阶段的不同其地位也不同。
在儿童期,支配心理活动的主要个性心理倾向是兴趣;在青少年期,理想上升为主导地位;到了成年期,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支配整个心理与行为的主导性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气质主要是指高级神经系统的特征(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等)在心理活动动力上的表现;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在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与心理过程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条件和表现;个性心理特征又可以影响和制约个性心理过程的形成,并在个性心理过程中得到表现。
.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以实现。
世界卫生组织同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具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高效率地生活。
【问题讨论】请你谈谈对健康新概念的看法,自我评价一下心理健康的程度。
二、大学生具有哪些心理特点
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在身体的成长与心理的发展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
人从出生到成熟,生长发育要经历两次高峰。
第一次是一岁左右,第二次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的青春期。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的后期。
这一时期骨骼趋于定型,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日趋成熟,身体形态日趋稳定。
具体地说,这一大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主要表现是:
由未完全成熟向成熟迅速过渡。
一方面,大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成人感”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具体地说,这一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下述特点:
1.智能发展达到高峰
人的智能是先天因素、教育影响、个人努力等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
大学的环境为智能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又决定了大学期间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大学生能否使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力及注意力等基本心理特征获得应有的正常发展,对于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奠定未来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与中小学生相比较,中小学生情绪的变化主要来自外部刺激,而大学生的情绪变化主要源于内部需求结构的变化;与成年人相比较,成年人情绪较稳定,大学生则由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而经常表现出波动性较大的不稳定性特点。
大学生的多方面需要的产生,使得其情绪日益丰富而激烈。
随着大学生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情感也在迅速走向成熟。
3.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大学生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及父母的呵护,生活空间骤然扩大,独立感、成人感迅速增强,自我意识也随之增强;开始重视自我评价与自我表现,同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4.性意识迅速发展并渐趋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生理发育已基本完成,性意识逐渐增强并明朗化。
性意识的发展使大学生开始按照性别特征来塑造个性形象,并开始了对异性的关注与追求。
此时,恋爱过程也构成了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大学生所具备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智力正常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它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心理保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大学生智力正常表现在:
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能积极协调地发挥作用;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能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2.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指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一种态度体验,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们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能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心境,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挫折时,情绪反应适度并能泰然处之。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与调节其行动,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主要体现在行动上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
对于大学生来讲,就应该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坚定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在各项活动中具有坚韧性、果断性、独立性和较高的自制力;具有充分的自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克服不良习惯与克制不良欲望,抵御不正当诱惑。
4.意识清醒
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体验,也是人们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大学生是在现实环境与他人相互关系中认识自己的。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有“自知之明”,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自信、乐观,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在自我体验方面,自尊自爱,自我肯定而不是自轻自贱;在自我控制方面,自主、自强、自律,能促进自我全面发展与完善。
5.人格统一
人格通常也指个性,人格统一是指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和谐地表现出来。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
大学生人格统一的标志是:
有正确的信念体系和世界观、人生观并以此为核心把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及气质、性格、能力统一起来,和谐发展;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表里如一;能够抵制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等人格分裂的不良倾向,更不能出现双重人格与多重人格。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敢于交往,乐于交往,善于交往;有着广泛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用真诚、宽容、理解、信任的态度与人相处;能理智地接受和给予爱;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能正确处理人际冲突,化解矛盾,处理好竞争与互助的关系。
7.行为反应适度
人的心理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都应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
心理健康的人,认识、情感、意志、行为都是符合其所处年龄阶段的基本特征的。
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年阶段,因此,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是精力充沛、勤学多问、反应敏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而不应老成迂腐、保守落后或天真幼稚及过于依赖。
8.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
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在社会环境改变时,面对现实,对环境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主动调整自我以积极地适应环境;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及态度,使自己的思想、目标、行为和社会协调一致;当社会环境出现负面变化时,不是被动消极地去适应,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影响周围的环境,保持头脑清醒,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等等。
★★★在判断大学生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不能等同。
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心理状态,偶然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认同为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或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在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之间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带(包括心理健康状态);
(3)心理健康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及人们自身的成长,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都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一种相对衡量尺度,它只反映了大学生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而不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心理健康有三个层次:
预防心理障碍的出现,即不患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低要求;能够有效地学习、生活、交往是心理健康的第二境界;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我价值实现、追求自身全面发展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应努力追求心理健康的更高境界,不断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症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第一,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呈上升趋势。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约有20%一2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天津市统计:
该市约有1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主要有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等。
杭州市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成正比例增长的趋势。
其中,初中生为15%,高中生为18%,而大学生为25.4%。
同时,研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女生明显比男生严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严重;非重点院校学生比重点院校学生严重。
第二,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据北京市16所院校调查分析表明:
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在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学生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1%和54.8%,而神经症中又以神经衰弱症为主。
一般地说,重症心理疾病不仅会严重地妨碍正常学习,还会导致不良社会后果甚至轻生。
至于在许多大学生中出现的偶然的、轻微的、局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和干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学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刚人大学的新生中较为常见。
对于绝大多数新生来讲,面临的都是陌生的校园、生疏的面孔和全新的生活、学习方式。
这对首次远离家乡、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通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即对于将来如何独立生活,怎样适应新的环境,内心或多或少地会感到担忧与不安,并伴有焦虑、苦闷和孤独等现象发生。
这在一些自身适应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且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烦躁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个别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坚持学习或提出退学要求。
2.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人的所有行为无不受意识左右。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条件,但由于自我意识认知过程相对漫长等特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使人出现意识偏差,甚至陷入认知矛盾的状态。
如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满足感和空虚感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智和情感的矛盾;等等。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影响其心理状态。
3.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与高中有明显的差异。
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改变高中的学习模式和方法,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科学用脑,掌握自学方法,以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生活。
但很多大学生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或对专业缺乏兴趣等原因,导致成绩不佳,同时引发考试焦虑,甚至厌学、弃学等问题。
4.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
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更具社会性,大学生对人际交往也更加重视,并希望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但由于认识、情绪和个性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与技巧,在交往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从而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5.恋爱与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由于性生理逐渐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与性心理的发展,促使其渴望了解异性,向往爱情。
很多大学生都开始谈恋爱,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指导,有些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了单相思问题,或者陷入被动恋爱或失恋等苦恼之中,从而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也有一些大学生因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恰当的理解与认识,造成诸多心理压力,如因性压抑、性自慰而产生羞耻感、极度自责和恐惧感等。
6.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
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应以稳定、乐观的心态为主,对于不良情绪应具有调节、控制能力。
但由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矛盾性的特点,情绪易波动起伏、好冲动、自制力不强。
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紧张、妒忌等不良情绪,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7.个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个性发展不良导致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如在性格方面,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猜疑、偏激、孤僻、抑郁、自私和任性等,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人格障碍。
8.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毕业前夕,最大的心理压力可能来自于求职择业。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与准备,往往会导致择业渠道不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等问题:
有的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盲目择业;有的过高地估计自己,造成就业困难等等。
这些问题往往会引发毕业生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神经症、人格障碍和适应障碍等。
需要指出的是神经症并不是神经上有病,而是心理疾病。
1.神经衰弱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
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冲突、家庭负担沉重和恋爱出现危机等都是发病诱因。
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
患神经衰弱的学生,应合理安排作息,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
一般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状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明显的运动性不安等,此症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事件很不相称。
它包括急性焦虑(惊恐发作)和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两种表现形式。
急性焦虑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仿佛窒息将至、疯狂将至、死亡将至。
患者如大祸临头、惊恐万状、四处奔走,并常伴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症状:
①心脏症状:
胸闷、胸痛、心跳过速且不规则;②呼吸症状:
呼吸困难,有透不过气的感觉;③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眩晕和感觉障碍。
急性焦虑发作急促,终止也迅速。
一般持续数十分钟便自发缓解,代之以虚弱无力,数天后逐渐恢复。
慢性焦虑是焦虑症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患者长期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的紧张和不安;经常会提心吊胆,而又说不出具体原因;经常呈现高度警觉状态,如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遭遇突发事件时惊惶失措,极易往坏处想等。
对于焦虑症,一方面可进行药物治疗,另一方面可进行自我松弛训练,一般会收到较好效果。
3.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自我强迫为突出症状的神经症。
所谓自我强迫是指患者在主观上反复出现一些没有意义的观念、情绪、意向行为,明知其不合理但又无法摆脱,从而导致精神焦虑和痛苦。
常见的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如有的人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如为什么人要分男女?
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些人并非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也无研究这些问题的实际需要,但却无休止地思考,欲罢不能;有的人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上,煤气是否关紧;有的人害怕不沽而不厌其烦地反复洗手或洗衣服;有的人为减轻焦虑经常会出现某些强迫性行为,稍有差错便从头做起。
患有强迫症的人通常无安全感,无完善感,无确定感。
他们的行为与生活习惯刻板,墨守成规,享乐能力低下,活动能力差,工作与学习效率很低,性格上往往有缺陷,如缺乏自信、过于谨慎、保守、主动性差等。
强迫症一方面是由于患者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以往的生活经历、精神打击和幼年时期的遭遇有关。
强迫症根治比较困难,它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相互配合,其中行为治疗对强迫症有一定效果,心理治疗对增强患者自信心、缓解症状也有重要意义。
4.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悲伤、压抑、绝望、沮丧、孤独、自卑和自责等,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等。
患此症状者,总是愁眉苦脸并且容易哭泣,其表现可概括为四个“失去”:
①失去兴趣:
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包括以往的特长爱好;②失去希望:
对前途悲观失望,感到生活无意义并且常有失望与无助感;③失去精力:
自觉精神不振,全身疲乏,脑力迟钝,既不能进行剧烈活动,又不能持续思考,因而萎靡不振,力不从心;④失去自信:
自我评价过低,夸大缺点,妄自菲薄,不愿与人交往,见人退避三舍,遇事踟躇不前,常自责、后悔、内疚,虽厌倦生活,却又恐惧死亡,因而陷人痛苦两难的境地。
大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
抑郁症一般都源于青少年时期,该症的发生与个人性格和挫折有一定关系。
自尊心强的人在受挫折后一般会因失望、自卑而诱发此症;性格内向、多愁善感、敏感性强、依赖性强的人,在精神因素的作用下,也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应学会宣泄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
如倾诉、哭泣、写日记等。
另外,还要多与人交往,尝试从另一角度看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
最后,要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活动,如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5.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恐惧,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
它分为物体恐惧、处境恐惧和社交恐惧。
大学生中较常见的是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
如有的大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有的大学生不敢与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形成社交恐怖症;有的大学生不敢到人多的广场去,一到广场就紧张、盗汗、心跳过速,形成广场恐怖症;有的学生见到特定的人就感到恐惧,形成恐人症,恐怖症的产生往往与患者以前在某一特定场景受到的惊吓或痛苦经历有关。
恐怖症的形成也与认知和个性有关。
【问题讨论】
你所认识的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有了问题该怎么办?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1.社会环境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积极、最敏感和最富有活力的人,但由于其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2.学校文化环境因素
第一,教育思想贯彻的片面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长期以来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出现失衡
第二,不良的校风、班风与学风。
其中,学风的影响至关重要。
所谓学风,是指学习风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
第三,单调的业余文化生活。
3.家庭环境因素
心理学研究证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会产生很大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包括家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心理健康 教育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