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II文综卷.docx
- 文档编号:11609504
- 上传时间:2023-03-2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08.63KB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II文综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II文综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II文综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II文综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课标文综Ⅱ)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共16页。
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图1
1.(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该图展示的是迁入和迁出的人口比重,没有各省市人口总量的信息,迁入和迁出的人口数量无法比较,A、B项不选;图中没有人口自然增长的信息,D项不选;浙江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远大于江苏,浙江和江苏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所以浙江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C项正确。
第2题,皖赣黔以人口迁出为主,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三省青壮年人口比重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加速,A项错误;沪京津以人口迁入为主,青壮年人口比重增加,延缓了老龄化进程,B项正确;人口迁移以乡村青壮年进城打工为主,人口由皖赣黔的乡村地区迁入沪京津等地的城市地区,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城市人口比重均有所上升,C、D项错误。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3~5题。
3.(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5.(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3.A 4.D 5.A
解析:
第3题,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的作用,我国以北方和西北为主的大部分地区春季易出现低温、干旱、大风等天气,适宜使用地膜覆盖,A项正确。
第4题,西北地区低温、干旱、风沙等问题严重,地膜覆盖的功能最显著。
第5题,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透水,降解慢,会阻挡根系的伸展生长和地下水的运动,影响养分的搬运,①③正确;土壤中的地膜较破碎,对土壤温度的传导影响不大,②错误;废弃地膜与表土流失速度关系不大,④错误。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2,完成6~8题。
图2
6.(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7.(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8.(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答案:
6.C 7.A 8.B
解析:
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可知,图示岛屿为台湾岛。
第6题,该区域气温由中东部向东西两侧递增,是台湾山脉影响的结果,C项正确。
第7题,①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第8题,①④两地位于平原,为农耕区,种植樟树少,A、D两项错误;③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樟树生长,C项错误;②地位于山坡下部,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热量丰富,利于大面积种植樟树,B项正确。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10.(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11.(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1)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
9.D 10.C 11.D
解析:
雾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空气暖湿,二是下垫面寒冷,与空气温差较大。
由图知,S市位于30°N~40°N北美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
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光照强,气温高;该地水域面积大,水汽丰富。
暖湿空气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易形成雾,第9题D项正确;夏季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气流较弱,风力小,不利于雾消散,第10题C项正确。
S市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第11题D项正确。
12.(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2)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财政相关知识的理解。
财政赤字形成的是社会总需求,而不是社会总供给,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A项正确,D项错误;财政赤字有可能增加企业的税负,B项不选;政府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是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公共收支计划,C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为A项。
13.(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3)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除传统手机制造商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纷纷斥巨资研发智能手机,并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手机推向市场。
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网络公司造手机”原因的是( )
A.生产智能手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
B.网络公司的业务创新速度不断加快
C.传统手机制造商生产智能手机能力不足
D.网络公司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公司经营的知识。
网络公司造手机肯定是为了获取利润,但利润率的高低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A项不选;网络公司的业务创新速度的快或慢,不是其是否造手机的原因,B项不选;“传统手机制造商生产智能手机能力不足”与事实不符,C项错误。
正确选项为D项。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
回答14~15题。
14.(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4)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
①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 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 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农业补贴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说明国家侧重于对生产环节的支持与倾斜。
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与题意无直接关系,②③不选。
正确选项为B项。
15.(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5)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
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4所示。
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
图4
A.P0,Q0B.P1,Q2
C.P1,Q4D.P2,Q1
答案:
C
解析:
所谓支持价格,是政府通过稳定价格来支持生产者的一种手段。
为了稳定生产和保证生产者的收入,政府设立一个由市场供求变动确定的“支持价格”或“保证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保证价格,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卖出高价,自然不用政府操心。
如果市场均衡价格下跌到低于这一保证价格时,生产者则从政府手中得到两种价格的差额,产品产量和生产者的收入都不会因为价格的下跌而受到多大影响。
因此,图4中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应当是高于均衡点的P1价格,对应的供给量为Q4。
正确选项为C项。
16.(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6)为了使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沟通日常化,Q市开展了“网络在线问政”活动。
2011年前9个月,共有19个政府部门组织了287次在线访谈,受理建议及咨询9482件(次),网民在线参与43657人次。
Q市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是( )
①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 ②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的基础 ③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键 ④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的举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的相关知识。
Q市政府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成效显著,但不是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的基础,也不是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键,②③不选。
正确选项为B项。
17.(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7)2012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进行界别分组讨论时,政协委员就如何管理政府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展开激烈辩论。
这种辩论是( )
①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体现 ②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表现 ③政协委员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表现 ④政协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民政协相关知识的理解。
政协委员就如何管理政府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展开激烈辩论是人民政协监督政府工作和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表现,①②当选,正确选项为A项。
政协委员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种辩论不是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③④错误。
18.(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8)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
这表明( )
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
我国积极发展同东盟的关系,表明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①当选;题干材料中的三个“第一个”表明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④正确;中国与东盟之间既是战略伙伴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竞争,②错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观点错误,排除③。
正确选项为B项。
19.(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为背景,考查了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是台湾的“清明上河图”,并在海峡两岸交流中,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也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①②符合题意。
台湾的“清明上河图”与大陆的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在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上各有特色,③观点错误;海峡两岸文化也不能就此走向同一,④观点错误。
正确选项为A项。
20.(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有关知识。
无论什么时候认识都不能决定实践,①观点错误;没有认识的主体,认识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发展,③观点错误。
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为C项。
21.(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1)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群众路线相关知识的理解。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成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也不能把宣传某些观点作为根本目的,①④观点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为C项。
22.(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2)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说:
“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
”子罕回答:
“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
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
”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有关知识。
献玉和拒玉的两个人在不同价值观的指导下,作出了各自不同的价值选择,③④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为D项。
①②观点错误。
23.(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创作为背景,考查了意识的相关知识。
意识的形式不能决定客观存在,①观点错误;反映者的想象能力也不能决定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③观点错误。
②④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为C项。
24.(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答案:
B
解析:
史书的记载是否可信需经过考古等其他方式验证,A项错误。
历史文献对历史的记录详尽,但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考古文物对历史的记录客观,但是很模糊,历史文献记录应与考古文物相印证,C项错误;完整与真实是两个概念,D项错误。
传说虽然掺杂了人们很多想象的因素,却是历史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B项的“在一定程度上”表述是准确的,B项正确。
25.(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
D
解析:
宋代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强化的重要时期,A项与史实不符。
宋代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所以C项错误。
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大部分成为佃农,没有成为流民,B项错误,D项正确。
26.(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
“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明朝时期,岭南经济发展程度低于北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A项错误。
B项不符合史实。
明朝白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货币,货币经济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商贸方式,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北货”与“南货”的差异,说明了D项正确。
27.(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C
解析:
小说是世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少涉及传播宗教,因此A项错误。
大部分小说宣扬忠君、孝道等儒家思想,B项错误。
社会价值观念具有很强的阶级属性,世俗文化(市民文化)不可能整合社会的价值观念,D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说的影响巨大,体现了世俗文化的发展,这是市民阶层扩大引起的,C项正确。
28.(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解析:
脸谱反映了剧中历史人物的性格,蓝脸代表着刚直、红脸代表着忠义、黄脸代表着暴躁、白脸代表着奸诈、黑脸代表着猛智,这是对历史人物的艺术化认知,A、C、D三项错误。
剧中人物的性格通过固定的脸谱表现出来,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B项正确。
29.(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
C
解析:
清朝外交的制度性变化开始于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外交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设置驻外领事馆是这一趋势的反映,因此,C项正确。
B项错在“开始”,A、D两项与史实不符。
30.(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国民党中央对湖北省政府做法的态度。
湖北的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说明国民党中央并未“阻止”土地改革,说明B项错误。
但是没有“肯定”说明了国民党中央对此项改革措施并不支持,A项错误、D项正确。
C项与史实不符。
31.(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
材料中所述做法本质上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构建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A项正确。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属于社会学文献,与破除封建迷信无关,排除C项。
材料中的做法是宣传舆论工作的常见形式,并非“全新”,D项错误。
32.(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考生一般会从消极的一面来寻找答案,误选D项,其实,从材料的信息看,审判程序是严格的、民主的,关键的问题在于陪审团成员用感情代替法律,导致这一误判,A项正确,D项错误。
B项与史实不符。
妇女不是因为是“下层”而是因为“漂亮”被判无罪,因此,C项错误。
33.(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1787年宪法颁布的背景,松散的邦联体制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故选D项。
根据时间信息,此时联邦体制尚未建立,排除A项。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已建立共和体制,B项不符合“彻底变革”限制,故排除。
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C项不符合史实。
34.(2013·课标全国文综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晚期,掌握德国政权的是容克地主,民主改革会削弱他们的政治特权,这是他们极力反对政治改革的原因所在,因此,答案为A项。
19世纪70年代,德国实现统一,B项不符合史实。
经济发展会推动人们的政治改革诉求,C项错误。
19世纪晚期,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II 文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