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A卷.docx
- 文档编号:11609094
- 上传时间:2023-03-2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60.87KB
精校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A卷.docx
《精校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A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校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A卷
2017年重庆市中考真题化学(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酒
B.炸药开路
C.石头雕刻
D.牛奶发酵
解析:
A、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炸药开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头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牛奶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C
2.(2分)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解析:
A、酸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A错;
B、玉米糊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
C、冰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可乐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答案:
D
3.(2分)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78%
B.21%
C.11%
D.58%
解析: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也为78%。
答案:
A
4.(2分)人体缺碘易引发的病症是( )
A.贫血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解析: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错误。
B、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所以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钙会使人患骨质疏松,所以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所以正确。
答案:
D
5.(2分)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CO
B.Fe2O3
C.CO2
D.Fe
解析: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答案:
B
6.(2分)重庆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B.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C.水通电在正极获得氧气
D.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解析:
A、硬水被加热后,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下来,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所以煮沸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分解,而降低水的硬度,答案项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的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可以使用肥皂水区分硬水或软水,答案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答案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不能将自来水转化为纯净水,答案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7.(2分)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 )
A.
B.
C.
D.
解析:
过滤需要的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酒精灯.过滤一般在常温下进行,无需加热,故不必使用酒精灯。
答案:
A
8.(2分)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自带布袋购物
B.垃圾野外焚烧
C.共享单车出行
D.多使用太阳能
解析: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A、自带布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错;
B、垃圾野外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正确;
C、共享单车出行可以减少使用私家车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错;
D、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空气,利于环境保护,故D错。
答案:
B
9.(2分)妈妈烘培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间间隔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解析:
蛋糕散发阵阵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蛋糕香味。
答案:
C
10.(2分)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
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离子
B.分子
C.原子
D.中子
解析:
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答案项正确。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分子,答案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原子,答案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中子,答案项错误。
答案:
A
11.(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所以它们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氧化铝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答案:
D
12.(2分)实验方法多种多样.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灼热的CuO区别CO和CO2
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C.用AgNO3溶液鉴别食盐水和稀盐酸
D.用带火星的木条对氧气验满
解析:
A、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能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而二氧化碳不和氧化铜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用灼热的CuO可区别CO和CO2,故能达到目的;
B、实验室中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故能达到目的;
C、硝酸银和食盐水、稀盐酸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达到目的;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用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故能达到目的。
答案:
C
13.(2分)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生成甲烷和水.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纳米镍粒子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二氧化碳的排放易引起温室效应
解析:
根据“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生成甲烷和水“可知反应为CO2+4H2
CH4+2H2O.
A、该反应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正确;
C、反应中,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是正确的。
D、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所以二氧化碳的排放易引起温室效应,正确。
答案:
A
14.(2分)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解析:
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A.a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的氢氧化钡溶液还不足,没有将硫酸完全中和,此时溶液显酸性,故正确;
B.b点表示氢氧化钡与硫酸恰好完全中和,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此时所得液体中只有水,故正确;
C.c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中和后,滴加的氢氧化钡过量,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钡,故错误;
D.因为在b点时,硫酸已完全参与反应,所以由b点到c点,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
答案:
C
15.(2分)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序号
错误实例
错误分析
A
铁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
反应产物不正确
B
FeCl3+3NaOH═Fe(OH)3+NaCl
只缺少沉淀符号
C
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条件不正确
D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或纯碱
俗名中的纯碱不正确
A.A
B.B
C.C
D.D
解析:
A、铁与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不是硫酸铁,反应产物不正确,答案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氢氧化铁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答案项说法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答案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答案项说法正确。
答案:
B
16.(2分)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解析: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Y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所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故A错误;
B、通过推导可知,X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b,所以升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故B错误;
C、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t3℃时,Y物质的溶解度大于X物质的溶解度,所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故D正确。
答案:
D
二.填空题
17.(4分)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低钠盐能预防高血压,碘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碘元素,工业上盐使用不当易使人中毒。
(1)氯化钠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名称)元素。
解析:
在NaCl中,钠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23,氯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35.5,故在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答案:
氯
(2)硫酸镁可以改变钠盐的“口味”,硫酸镁的化学式为 。
解析:
硫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MgSO4
答案:
MgSO4
(3)碘盐中加了碘酸钾(KIO3),则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
答案:
+5
(4)工业用盐含NaNO2,NaNO2的名称为 (填序号)。
A.磷酸钠
B.硝酸钠
C.亚硝酸钠
解析:
NaNO2的名称为亚硝酸钠。
答案:
C
18.(4分)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在浦东机场成功起飞。
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客机大规模使用,其中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中的用量达到8.8%。
(1)下列客机上使用的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A.合金门把手
B.真皮椅套
C.塑料快餐盒
D.羊毛毯子
解析: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
C
(2)客机上常提供以下食物:
瘦肉、青菜、面包、米饭等,其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是 。
解析:
青菜中富含维生素。
答案:
青菜
(3)金属铍(Be)与铝化学性质相似,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相对原子质量为9。
①铍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填序号).
②在空气中,铍的表面易形成一层氧化铍的保护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故核外电子数为4,故铍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故填:
A;
铍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铍,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生成的氧化铍的化学式为BeO。
答案:
2Be+O2=2BeO
19.(4分)常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在工业上可通过如下转化制得.
(1)实验室用KClO3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实验室用KClO3制取氧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答案:
2KClO3
2KCl+3O2↑
(2)反应Ⅰ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3X
NaClO3+3H2↑,则X的化学式为 。
解析:
反应Ⅰ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3X
NaClO3+3H2↑,反应后现有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氧原子3个,氢原子6个;而反应前现有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缺少氧原子3个,氢原子6个,而这些原子分布在3个X分子中,所以每个X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O
答案:
H2O
(3)反应Ⅱ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解析:
反应Ⅱ是氯酸钠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固体和氯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3+KCl=KClO3↓+NaCl,为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答案:
复分解反应
(4)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名称)
解析:
由于开始时氯化钠是反应物,而结束时氯化钠是生成物,所以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
答案:
氯化钠
20.(4分)如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干电池中含有较多的碳粉和石墨,依据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石墨具有导电性
B.碳纳米管是化合物
C.金刚石与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冬天用木炭烤火容易产生 (填化学式)使人中毒。
解析:
A、用碳棒做电极主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故正确;
B、碳纳米管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错误;
C、金刚石与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
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有毒气体,使人中毒
答案:
BCO
(2)把NH4Cl配制成溶液,并结合下表填空
溶液
K2SO4溶液
NH4Cl
氨水
K2CO3溶液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
红色
蓝色
蓝色
①通过观察上表可知,NH4Cl溶液的pH (填“>”“<”或者“=”)7。
②上表中属于碱性氮肥的是 。
解析: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过观察上表可知,NH4Cl溶液的pH<7;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氨水呈碱性,属于碱性氮肥。
答案:
<氨水
21.(4分)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小李在实验室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1)操作②的名称是 。
解析:
操作②是由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得到对应的固体,所以直接蒸发就可以得到其固体,所以该操作为蒸发。
答案:
蒸发
(2)该流程中有两个反应,产物中均出现碳酸钙,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解析:
该流程中有两个反应,产物中均出现碳酸钙,第一个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第二个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OH)2+CO2=Ca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答案:
Ca(OH)2+CO2=Ca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3)为验证加入Na2CO3溶液后,溶液M中的溶质是否反应完全,可取上层清液加入 (填序号)进行检验
A.碳酸钠溶液
B.铁粉
C.无色酚酞.
解析:
为验证加入Na2CO3溶液后,溶液M中的溶质是否反应完全,也就是确定是否有氢氧化钙剩余。
A.碳酸钠溶液:
加入碳酸钠时,如果继续生成沉淀则说明溶质没有完全反应,没有沉淀则证明溶质已经完全反应,确;
B.铁粉:
铁粉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法正确是否存在氢氧化钙,错误;
C.无色酚酞:
由于反应前后都存在碱性物质,所以加入无色酚酞无法判定是否氢氧化钙有剩余,错误。
答案:
A
三.实验题
22.(5分)“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 (填序号)。
A.可燃物
B.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
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C
(2)实验2中,把干燥的紫色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解析:
把干燥的紫色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可以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D正确。
答案:
AD
(3)实验3是探究铁钉条件的实验,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说明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 发生反应.
解析:
Ⅰ中有水、有氧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Ⅱ中无氧气,不能生锈;
Ⅲ中无水,不能生锈;
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Ⅰ;
说明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答案:
Ⅰ水和氧气
2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
(1)小组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答案:
Zn+2HCl═ZnCl2+H2↑
(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了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起促进作用的是硫酸根离子
猜想二:
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
猜想三:
生成物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①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小明得出猜想 不正确。
②小明提出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小刘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加入硫酸铜固体后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发生后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刘得出猜想 正确。
解析:
向反应物锌与稀盐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反应速率加快,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在反应中起促进作用的不是硫酸根离子,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在反应中起促进作用的不是硫酸根离子,硫酸铜中的阳离子是铜离子,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由此反应发生后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则该反应的现象为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uSO4═ZnSO4+Cu.此反应发生后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说明是生成物起到促进作用,故小刘得出猜想三成立。
答案:
一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反应速率加快Zn+CuSO4═ZnSO4+Cu三
(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 。
解析:
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会使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而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
答案:
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可以得到纯净的氢气
四.计算题
24.(7分)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碳酸钾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CO2+H2O═2KHCO3.现向碳酸钾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试计算。
(1)碳酸钾中钾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解析:
碳酸钾(K2CO3)中钾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39×2):
12:
(16×3)=39:
6:
24
答案:
碳酸钾中钾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
6:
24
(2)若把该50g该溶液,稀释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解析:
若把该50g10%该溶液,稀释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设加入的水的质量为x.
50g×10%=(50g+x)×4%
x=75g
答案:
若把该50g该溶液,稀释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75g
(3)原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
设碳酸钾的质量为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中碳酸氢钾的质量为10%×50g=5g
K2CO3+CO2+H2O═2KHCO3.
13844200
yz5g
y=3.45g
z=1.1g
原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7.1%
答案:
原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7.1%
考试考高分的小窍门
1、提高课堂注意力
2、记好课堂笔记
3、做家庭作业
4、消除焦虑、精中精力、
5、不忙答题,先摸卷情、不要畏惧考试。
6、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持之以恒。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
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
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
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
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
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
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
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知识定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像最后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如果你没有很大把握一次性完成,就要先学会暂时“放一放”,把那些简单题和中等题先解决,再回过头去解决剩下的难题。
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前,每位考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面对考试内容,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进而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
像压轴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总是比较难,目的是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是一般只有4分左右,很多考生都可以把前面两小题都做对,特别是第一小题。
二是认真审题,理清题意
每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发现很多明明自己会做的题目都解错了,非常可惜。
做错的原因让人既气愤又无奈,如算错、看错、抄错等,其中审题不仔细是大部分的通病。
要想把题目做对,首先就要学会把题目看懂看明白,认真审题这是最基本的学习素养。
像数学考试,就一定要看清楚,如“两圆相切”,就包括外切和内切,缺一不可;ABC是等腰三角形,就要搞清楚哪两条是腰;二次函数与坐标轴存在交点,就要分清楚x轴和y轴;或是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熟悉的题目,绝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熟悉并不代表一模一样。
三是要活用草稿纸
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些学生一场考试下来,几乎可以不用草稿纸,但最终成绩也并不一定见得有多好。
不过,我们查看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中考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