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x
- 文档编号:11597816
- 上传时间:2023-03-2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84.57KB
历史卷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x
《历史卷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卷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卷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
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48分。
)
1.
朝代
县制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层级
秦
郡县制
郡——县
二级制
汉
西汉和东汉前期:
郡——县
东汉末期:
州——郡——县
二级制
三级制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2.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银”;康熙三年(1664)规定班匠银(班匠银,手工业者缴纳的徭役替代税)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
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
这表明
A.国家对民众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B.社会各阶层取得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C.国家不再经办官营手工业 D.人头税正式废除
3.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
A.国有土地B.君主私有土地C.地主私有土地D.自耕农私有土地
4.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
如元稹《织女词》: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
③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④
5.
中国书法到明清时出现了一种新的书体——馆阁体,如图所示。
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在科举考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馆阁体体现了文人的个性
B.馆阁体反映了文人受压抑的社会现实
C.馆阁体反映了科举制度走向僵化的特点
D.馆阁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制主义的加强
6.中世纪的西方人信仰上帝,明清时代的中国人推崇理学,这两种信仰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B.都约束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
C.都属于宗教信仰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7.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8.曾担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曾说:
“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
”这个运动应当是
A.义和团运动B.禁烟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9.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10.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国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11.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
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2处B.3处C.4处D.5处
12.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
“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
”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
“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
……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
书此以留纪念。
”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
这则广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
A.近代民族企业B.八年抗战
C.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D.实业救国思想
13.1872年《申报》报道:
“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14.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5.“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16.1921年,有人谈到:
“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17.“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
”据此孙中山强调通过一次革命完成
A.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B.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C.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D.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
18.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记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
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
”这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经确立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C.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D.新中国诞生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19.
一届人大
二届人大
三届人大
四届人大
五届人大
1954~
1958年
1959~
1963年
1964~
1975年
1975~
1977年
1978~
1982年
5
4
1
1
5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
以下各项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一届人大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全部职能B.二届人大决定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D.五届人大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20.周恩来总理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
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这种历史条件,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选择了共产党。
”材料中“客观的历史发展”是指
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正确领导
21.
省(自治区)等
市(自治州)
县(旗)
乡镇
民族地区
5
50
1636
1092
汉族地区
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83
2862
41636
看下面资料(中国行政的不完全的统计资料)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县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对政治一统有着长远的历史意义
B.民族县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
C.新中国历史上乡镇管理机制曾经被否定过
D.人民民主专政下的民主新气象是出现在四大经济特区建立的年代
22.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一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
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为平凡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
C.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D.为改革开放造势
23.1972年4月,北京市新华书店开始发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北京市各门市部都出现了排长队购书的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开始拨乱反正
B.周恩来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潮
C.邓小平主持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D.中美关系改善后,“双百”方针得以贯彻执行
24.“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根本不能同德国和朝鲜问题相提并论。
”我国政府强调台湾问题与德国和朝鲜问题不同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外国干涉台湾问题B.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不同
B.阻止台独势力的发展D.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
25.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
“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6.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
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27.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
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对苏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B.因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28.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教授指出:
“所谓‘多边外交’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
……在建国之初,虽然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些多边外交活动,但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多边外交活动的范围有限,影响也不大。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中国的综合国力有限
C.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恶劣D.中国受“左”倾思潮影响
29.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
“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
30.下列资料中,最确切的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A.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9%
C.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9%,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总数的87.8%
D.共有人民公社233973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0.4%
31.
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该股票有利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2.下图是1958年发表于某家大报的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画的《跃!
跃!
跃!
》。
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出现“左”的错误
C.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前景D.当时经济上各行各业全面快速发展
33.《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4.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
《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
这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5.右图所示票证曾经是百姓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粮票。
这种粮票的发行与使用反映了当时
A.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B.浙江省粮食销售秩序井然
C.“文革”对经济发展的破坏D.国家因为天灾而粮食短缺
36.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
“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37.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38.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投资总额
28.2
38.8
18.7
16.5
23.5
国家投资
23.9
–3.1
8.1
7.9
–15.3
国内贷款
47.3
97.4
25.1
31.0
9.4
利用外资
6.2
29.5
44.5
32.7
45.1
自筹及其他
27.6
41.6
17.9
19.1
33.5
下表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39.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40.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1.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
“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42.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43.
姓名
李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男
家庭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十多年
年龄
32
家庭出身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李军在整理其父亲书房时,发现了他父亲保存下来的一张颜色发黄的高校入学履历表(见下图),他父亲当年能进入大学学习主要得益于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B.《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
44.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
这最能说明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45.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
“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
”对此,陈毅元帅也说:
“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46.下列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47.“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能说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48.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
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49题27分,第50题10分,第51题各15,共52分。
49.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抉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
……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色彩。
……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是生产的中坚份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中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
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拥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一一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
一一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
期间
迁出入
农村(县)
市、镇
农村迁向市镇人口
万人
%
万人
%
万人
%
1982—1987
迁出
2076.02
67.99
977.24
32.00
1545.19
74.43
迁入
721.50
23.63
2331.69
76.37
1985—1990
迁出
2310.11
62.48
1279.00
37.52
1671.82
78.48
迁入
590.47
17.30
2822.29
82.70
1990—1995
迁出
1985.55
59.75
1337.43
40.25
1194.71
60.17
迁入
948.55
28.56
2374.02
71.44
1995—2000
迁出
7316.24
58.70
5148.17
41.30
55065.50
68.96
迁入
1710.94
11.85
12728.14
88.15
——据1987年、1990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
材料三:
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5分)
⑵结合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居城市的原因。
联系所学知识,从原因上分析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的迁移有何本质的不同。
(12分)
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10分)
50.阅读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立法,回答问题。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税收征收管理法》
1993年1月起施行
规定税种、税率、税金的计算和征纳。
《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颁布
对经营活动中,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或可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
《劳动法》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对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价格法》
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规定经营者自由定价的基本原则、价格主管机关的职责、价格的总水平控制等内容。
《合同法》
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终止,违反合同的责任及各类有名合同等问题。
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材料中的经济立法。
(10分)
5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
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
材料二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上学 期中考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