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1595245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77.85KB
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docx
《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题型整理
语文高考主要题型
(2003-2012)
题型一:
作家、作品、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朝代、国别、题材、体裁、韵律
(03秋)11、“摩诘”是唐朝诗人____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
(2分)
答案: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05秋)6.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目_____________(1分)(05)
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
(06春)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秋夕》中的诗句。
(2分)
答案:
杜牧
★(06秋)6.文中涉及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有(除本文提及外)__________(1分)
答案:
李大钊、茅盾、叶圣陶、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等。
(07春)5.这篇小说的结局方式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小说家____________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
(2分)
原文结尾:
此刻,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观众,郑重地宣布:
“拍卖到此结束!
按照这位老人,当然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儿子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
答案:
欧•亨利
★(07秋)6.写出高中课本鲁迅小说的一个篇名_________(1分)
答案:
《阿Q正传》(或《药》、《祝福》、《非攻》)
(09春)6.第②段中成语“钩心斗角”典出《》。
(1分)
答案:
阿房宫赋
题型二:
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题思路:
(1)词语的本义
(2)结合上下文推测语境义(勾连语言环境着重回答比喻义和引申义)
(03秋)12、第①段中“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____。
(2分)
原文:
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
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
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萧洒出尘的“一”撇。
答案:
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04春)4.“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是________(2分)
原文:
他说:
“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
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
答案:
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
(04秋)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
(2分)
原文: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答案:
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
文中指世界报纸业的滞涩、不景气状态。
(05秋)7.第一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原文:
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
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
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
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答案:
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体无完肤”指遍体鳞伤,满处伤痕,一般形容受伤害的程度很重,结合上下文,这里指的应是心灵受伤害的程度很深。
(07春)7.甲文第二自然段“巅峰之战”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原文:
长期以来,人们对人与人、一对一的争锋对抗一直津津乐道,如古罗马的角斗士,拳王阿里的三次卫冕战。
如果这种对抗发生在两位英雄之间,带有某种“巅峰之战”的意味,观众们一定更会为之如痴如醉。
答案:
最高级别的对手之间的较量(如答“英雄与英雄之间的较量’’给1分)
解析:
“最高级别”对应“巅峰”。
(08秋)2.第③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一句中“败笔”的意思是_
(2分)
原文:
夸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
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
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
答案:
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反差的(不好的)(1分)新地标(建筑或景观)(1分)。
解析:
败笔的本义是:
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不好的部分,诗文写作中不好的词句。
本题的答案隐含在“败笔”前面的两句话当中,一处是“今天的城市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另一处是“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综合这两句,再运用“词语所指的对象加上词语所指对象的特点”的方法来概括,就可以得出结论:
“败笔”所指对象是城市新地标,其特点是与城市的历史文脉不相吻合甚至形成了尖锐的反差。
(09秋)⒈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原文:
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
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
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
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
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
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
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
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
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
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
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
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答案:
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关注点1分)
解析:
“死抱”指“墨守成规”,“一隅”指“狭窄”。
题型三:
句子的含义
解题思路: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
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首先必须抓住关键的中心词(能够体现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的词语),接着弄清该关键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注意贬义褒用、双关、修辞等)。
同时,还必须结合整篇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来理解。
(04春)9.第②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答案:
(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解析:
重点在“每一小的事件”、“每一思念”
(04春)11.分析第④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
(3分)
答案:
(1)表明北平“有个边际”;
(2)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
(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
(09秋)⒏第⑸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原文:
“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
答案:
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一点1分)
解析:
“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其实是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一句告诉我们故乡对于那些游子来说早已根深蒂固的扎根于我们的脑海,即使我们有意回避它都不可能,表面上似乎我们并不思乡,而在心头一直有着挥之不去的意象。
(10秋)8.第②段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
答案:
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原文:
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解析:
这个句子倒装,调整过来是:
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
“夙愿”,又作宿愿,意为一向怀着的愿望,久已有的愿望;“仪式”,指典礼的秩序形式。
从第一段来看,作者虽然说“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但实际上不仅为了树,更是为了人。
这个人是革命先烈,牺牲于此,因某种原因作者及其家人一直没有去探望、缅怀,所以,成为夙愿,而“去天目山”的行为便也具有了某种“仪式感”。
解答文学作品词句的含义,不仅需要把握该词句概括的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剖析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题型四:
句子的表达效果(这句话好在哪里)
解题思路:
修辞、句式、语言特点+全文内容和结构
注意句子是否运用修辞手法,再勾连语言环境——或“形象生动”或“加强语势”或“赋予XXX的人格魅力”;强调语言的感染力
(07)8.第五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再哪里?
(2分)
原文:
杭州还有树.我总觉得杭州的汽车不是从马路上开来的,是从树丛里驰出的.汽车也不是开进城市,而是驰入林子.舒展的梧桐在空中搭成密密的树廊,成片的桂子把人们带进植物的天堂,真觉得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杭州市区有无数的古树名木,苍劲挺拔,风华依旧.面对这些300岁,500岁,1000岁的前辈,不能不心生感佩!
答案: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生活环境优美。
解析:
考查对语言的鉴赏。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要注意对本段乃至对全文的作用是什么,即对表现杭州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08春)10.第⑾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原文:
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答案:
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解析:
问的是“画线句的表达效果”,说明这一句表达上有特点,即用了修辞手法。
“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用了比拟,“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用了比喻。
作用都是相同的:
生动形象。
不过前者是表现“石板外表磨损”,后者的喻体是“磨损了边角的古藉”,是表现其“古韵犹存的意蕴”的。
(09)⒎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原文:
(1)我写过北国的春风。
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⑵春风告退。
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答案:
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答对一点即得2分)
解析:
文中划线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参照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10)7.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
原文:
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
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
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答案:
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眶里饱含着泪水,表达了母亲的悲伤之情。
解析:
这个比喻形神兼备,首先是形似,用海水状满含的泪水,其次是写出了内心的巨大起伏,结合前面“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及后文对故事原委的叙述,可知,内心翻动的是极度的悲痛之情。
比喻的效果是:
形象。
(11)8.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
(3分)
原文:
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答案:
(3分)“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
(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
解析:
考查传统技法:
炼字。
古代诗文炼字主要炼的也是动词,通常有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作用,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解答时应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首先是生动性,将“记忆中的鹭鸶”写得很鲜活、生动;其次是化虚为实。
虚,在文学作品里有两类,一类是记忆、想象等,相对于眼前的东西;一是指情绪、哲理等,相对于具体事物。
这里也是这样,“扑飞而出”的除了“记忆中的鹭鸶”,还有又见鹭鸶的那份激动心情。
题型五: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构思上的作用
解题思路:
过渡、开头结尾、标题、线索、文眼
文中位置:
开首:
统领全文;由头;铺垫
中间:
过渡;引发下文;转折;由……转向……
结尾:
点睛之笔;提升全文主旨;首尾呼应;集中抒发了……感情;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给人以启发
(06春)6.作者写第一次偶遇,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原文:
“我就是这样学会了不让自己自怨自艾。
而如何使自己幸福愉快却是从一位老太太那儿学来的”,“那次事件以后,我很快又陷入了烦恼,但这次我知道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于是,我便去夏日乐园漫步散心。
我顺便带了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免得空手坐在那里无所事事”……
答案:
为写第二次相遇铺垫
解析:
如果没有这第一次偶遇,就不会有后文与老太太在公园的相遇,所以,第一次偶遇在思想认识、情节发展上为第二次相遇做铺垫。
(06)12.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
请加以评析。
(4分)
原文: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
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
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
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
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答案:
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07)9.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2分)
原文:
清诗人袁牧曾有诗曰: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
答案:
(1)结构上承上启下
(2)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答对一点给1分)解析:
答题时先理解所引句子的含义,然后与上下文相联系。
句子作用往往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入手分析。
(11)7.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原文:
答案:
(2分)突出鹭鸶的美
解析:
解答文学作品阅读测试题,首先也要理清文章结构。
从散文的内在运思结构(也是作家的心理过程)来看,一般都是圆型结构,即按照“起——承——转——合”的变化形式组织文章。
该文也是如此,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层次:
①到③,起;④到⑤,承;⑥到11,转;最后一段,合。
(当然,层次的划分可以见仁见智,但大体应该是这样)在这其中,有很明显的思绪的变化:
“不见鹭鸶”——“又见鹭鸶”——“哦!
鹭鸶……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从这个结构看过去,就可以捕捉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对恢复鸟类与人类天然和谐的向往与追寻。
而把这个层次看清楚了,题目基本上也就清楚了。
★(11)9.第⑥段“又见鹭鸶!
又见鹭鸶!
”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答案:
(3分)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
(每个要点1分。
)
解析:
从答案来看,命题者自己干脆将之定位于既是手法效果题,又是段落作用题。
从手法上来看,是“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
从段落的作用上来看,如上所述,该段处于“承——转”的转折点上,由承上回忆到回到现实,所以是承上启下。
另外,点出标题(或呼应标题)。
这也是散文的基本结构技巧。
需要留神的是,解答时,不可只出现术语而缺乏分析,一定要落实到位。
从备考的角度来看,考查中间段落的衔接作用也很常见。
如2007年的第9小题:
第⑨段(“清诗人袁枚曾有诗曰: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在构思上的作用是
(1)。
不过较之本道题目,题干明确为“构思上的作用”,即“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一考点,就是段落作用题。
题型六:
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
与人物形象相关;与气氛相关;与作者情感相关;与情节相关
细节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人物情感表达,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制造悬念),塑造人物形象(烘托)
(07春)2.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露出一张纸。
他轻轻地把它展开,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的正是他那至爱的儿子。
虽然,这幅画不是出自一位天才画家之手,自然也称不上是天才之作,但是它对那个年轻人脸部的细节特征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
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
答案:
(1)渲染老人对儿子的至爱无价;
(2)与下文拍卖会众人对肖像画的冷落形成对比。
(4分)
(07春)4.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渲染气氛,制造悬念,揭示心态,突出主题(4分)
(08春)9.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3分)
1⑵
原文:
雨又下起来了。
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
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
石板也全都湿渡流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
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
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
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答案:
(1)首尾照应(l分)
(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解析:
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是“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但又因为分别出现在首尾,所以又承担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首尾照应,以让文章显得更完整、严谨。
(11春)8.简析第④段画线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
原文:
霎时老医生手中就空了,接下来是刷刷撕信,信皮的断屑萧萧而下。
答案:
(3分)“霎时”“空了”说明抢信迅捷,“刷刷”、“萧萧”说明信封口撕得多而快,突出了战士读信的急迫心情。
解析:
细节透露出的是心理,通过心理再表现人物的性格,回答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了。
这里主要是表现战士们读信的急迫心情。
课本里最精彩的心理描写是《荷花淀》里水生嫂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
题型七对关键词语(短语、词组)或句子的理解
解题思路:
重在勾连上下文语言环境,看清语境意义。
(05秋)8.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原因是(4分)
(1)
(2)
答案:
(1)宽松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谐共处。
(2)宽松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西方一切文化。
解析:
此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
解答该题必须结合上下文,找准答题区间。
原文第5段是满足解答该题的目标区间。
该段共七句话,第二句话侧重于生存环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
第三句话侧重于文化环境,“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
原文: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
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
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
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
正如茨威格所说:
"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
"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
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06春)9.本文不仅叙说了动人的故事,而且教会我们如何编织“幸福的篮子”,那就是。
(3分)
答案:
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1分),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2分)
原文:
“自从一位智者教我这样做以后。
您知道他,您一定读过他的作品。
他就是阿列克桑德拉·格林。
我们是老朋友,是他亲口告诉我的。
在他写的许多故事中也都能看到这个意思。
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
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
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之篮。
”
(07秋)5.包豪斯艺术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是因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创新精神
(2)坚持为普通民众服务(3)作品设计精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
解析:
第五小题的答案需要纵观全文。
特别是综合第四第五段的内容。
原文:
④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
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三年之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
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
在设计中重视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
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⑤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文 阅读 题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