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讲话稿.docx
- 文档编号:11590394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9.65KB
转型升级讲话稿.docx
《转型升级讲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升级讲话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型升级讲话稿
转型升级讲话稿
第1篇:
转型升级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
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与低:
做精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传统产业一起,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
“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传统企业需要全面转型,而转型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体制来实现。
”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
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传统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
第一条是企业微笑,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一翘,企业微笑;第二条是产品微笑,提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两端一翘,产品微笑。
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的重点是上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
第二步有了两条微笑的产业就是先进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双轮驱动双翼齐飞。
与消费者同时同在同享。
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与产业应该分不清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总是把制造、服务、信息都能融在一块儿了。
第一个途径就是提升制造水平,国际一流的制造装备,快速响应市场的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的改进
第二个途径就是提升研发水平,这是我们浙江企业的软肋。
很多企业装备上来以后,但是研发一直跟不上,产品还是难以做到高端,所以号称是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升营销水平,核心是品牌的打造,这是最难的环节,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龙头效应’,需要在品牌、研发、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长期在纺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吐故纳新、大浪淘沙的5年。
我们将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
”
赵林中代表坚定地说。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
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
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
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
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
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从国家到地方,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
”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
胡成中委员认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警惕投资一拥而上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同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及时制止无序扩张,为部分盲目发展的产业、行业“退烧”。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吕祖善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来说,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浙江目前已经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吕祖善认为,
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路子,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筑一批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
大力建设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与小:
建设四大平台,扶持中小企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
在浙江,一张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来:
要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平台”,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认为,要大力搞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还要继续发挥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
“在四大平台建设上,建议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和技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精细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将已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扶持,还要清除各种不必要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引导企业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陆与海:
做强陆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此前,国务院已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对舟山来说,是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沿海、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做好规划布局,重视产业培育,特别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依托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船舶企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等,使舟山成为我国科学管理、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促进海岛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认为,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繁荣,还会拉动陆域经济发展。
“希望我省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0年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第四位,但资源和陆域小省的约束使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跳出有限的陆域空间,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是浙江的必然选择。
“我国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辽阔,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在我国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空间很大。
山东、广东、浙江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海洋经济的延伸将对我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早在199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此次《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需要通过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上
一条大开大合的转型升级之路。
浙江计划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港口、海水养殖等资源,舟山群岛正在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很多岛屿可以开发利用。
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还不成熟,需要全盘规划。
”肖金成对记者说。
浙江目前完成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优势,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加强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两翼齐飞”,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近岸海域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近带海域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
“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
同时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与此同时,浙江将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
目前正在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浙江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在温州、台州进行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
内与外:
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外贸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国际上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加,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
”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说,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代表、委员们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需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使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
“我国内需市场庞大,但日益高昂的物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到境外购物。
”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建议,对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降低关税,加大进口,将境外购买力转化为国内消费,让百姓购物更方便、更实惠。
,就是实现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向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并举的转化,进而使出口
导向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
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进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政府和企业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两种不同的力量。
从根本上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离开了这一微观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现产业转型又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
政府主要是创造、提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或环境。
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变化的条件。
只有两种力量结合,双方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
就浙江的情况而言,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还是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
第2篇:
茶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讲话稿茶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讲话
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在这绿遍,茶香的美好季节里,我们迎来了茶业发展的丰收季节,也迎来了我们最尊敬的客人。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倾力支持茶业发展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对茶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在第三届山杯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获奖的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对战斗在茶业生产第一线并付出辛勤劳动的乡镇领导、农业科技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表示亲切慰问!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旨在重点研究和突破新形势下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思路,加速推进我市茶业发展,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做优做强我市茶业的信心和决心。
前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县、县等对加快我市茶业转型升级作了很好发言,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我市茶产业成效显著
茶业历经“九五”恢复发展、“十五”加快发展、“十*五”优化升级三个极不平凡阶段。
十余年来,我市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紧紧依托浙合作——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口帮扶地区茶业发展这一平台,牢牢抓住科技兴茶这根主线,把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优势与我市禀赋资源、生态优势相嫁接,一大批适宜我市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技术、工艺、设备落户,直接转化为发展产业的现实生产力,加速缩短了我市与发达地区茶业发展差距,凸显产业后发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追赶型跨越式产业发展之路。
(一)树立了茶业发展新理念。
茶区涌现出上千服务茶区的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业主、大户,茶叶种植、加工、包装、营销等标准逐步与国内、国际接轨,“山”茶叶品牌已成为省著名品牌,山茶和七佛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山茶成为全国首批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
茶文化开发内容不断拓展,茶业产业链和增收链不断延伸。
生态、低碳、有机、名牌、精品、高端等现代茶业发展理念全面树立。
(二)提升了茶业科技新水平。
十多年来,通过引进、筛选推无性系良种,集成良种良法、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的绿色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机械制作名优茶技术,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8.6万亩,生态茶园面积3.6万亩,绿色、有机茶园11万亩,引进推名优茶制作机械340余台套。
全市名优茶产量已占总产量的XX%。
白堃元等专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适合茶叶生产的“低海拔、背风口、有水源、近公路”的建园方法、“选用良种、施足底肥、突出保水”的栽培方法和茶—草—畜—沼—茶、鸡—沼—茶—鸡的循环利用模式不断创新完善。
科技促进了茶叶优良的天然品质和先进技术的有机融合,并相得宜彰。
(三)奠定了茶业发展新地位。
十多年来,我市先后参加了历届国际、国家“中茶杯”、省“甘露杯”名优茶评比,共获国际名茶二支(桃园毛峰、山雪芽)、国家特等奖一支(七佛贡茶)、国家一等茶十支(山茶、贡茶、玉绿、雀舌等),省级名茶13支。
山茶和白龙玉竹茶被评为名牌产品,山商标获著名商标。
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连续举办了三届“山”杯名优茶评比活动,并在西安、成都、兰州等地成功举办了山牌茶叶大型推介活动,承办了灾后茶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春茶分析会和川东北片区茶叶研讨和名优茶技术培训会。
“山”茶业集团已成为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现代农业产业——茶业强县培育县,县被农业部列为茶叶栽培优势区域和XX个茶叶发展优势重点县之一,市被省列为名优富硒有机绿茶生产基地。
茶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在全省已占据重要地位。
(四)取得了茶业发展新效益。
由于生产技术显著提升,加之我市优越的生态条件,造就了我市名优绿茶内含物丰富、滋味醇厚、清香高长、质量安全等特点,茶叶均价高于全省茶价1倍以上。
目前,据统计全市茶园面积已达到25万亩,今年可实现名优茶产量4000多吨,产值8亿元以上,茶区农民茶叶收入已占其纯收入的XX%以上,山富硒绿茶成为“七绝”之一。
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茶文化的深度开发和茶旅游的快速发展,茶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二、提高认识,把准形势,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一)充分认识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
——茶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茶业的重要举措。
茶叶是当今世界最文明的饮料之一,位居世界三大饮品之首。
茶叶可加工性强,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涉及到一、二、三产业,可生产出许多延伸产品。
加快茶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茶业结构的优化,茶业科技的创新,茶业低碳经济发展和安全化生产,茶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茶业功能的拓展延伸,茶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加速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化。
——茶产业转型升级是打造名牌的根本保障。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名牌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
只有大规模才能支撑大企业,只有大企业才能形成大品牌,只有大品牌才能占领大市场,只有大市场才能保障茶业大发展,只有大发展才能促进茶业大跨越。
山茶业集团的成长历程和山茶业品牌的迅速兴起,充分说明了整合企业、整合品牌、打造名牌的重要性。
当前我市茶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竞争空前加剧,我们必须加快培育领军型龙头企业,着力打造茶叶知名品牌,努力提高我市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茶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资源共享和资源永续利用是茶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有加快茶业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产业化、生态化、品牌化、功能多元化建设和茶业企业整合,才能形成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茶业航母”,才能形成主导技术、主推产品、主打品牌和主攻市场,做到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宣传、分企管理、分企核算、自负盈亏,实现资源共享、节本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再生和永续利用,促进茶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茶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做强做大茶产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山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路径。
茶业既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效产业、主导产业,又是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市茶园投产11万亩,茶区农户人均收入近千元;同时茶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优势茶叶产业带和有机富硒绿茶产区的形成,提高了茶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充分认识我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转型升级现实条件基本成熟。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茶业发展规模、组织形式、品牌经营、功能拓展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规模实现了从零星、分散栽培到以业主、企业为主体的规模化、标准化开发的转变,以业主、企业为主体建设和带动发展面积达XX%以上,产量占XX%以上;生产实现了从小农生产、家庭作坊向专业化、社会化分工转变,出现了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新组织形式;品牌实现了从县域品牌逐步向区域名牌转变,山牌茶叶获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和全国首批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白龙玉竹获名牌农产品;加工实现了从手工、半手工、半机械向自动化、清洁化加工生产线转变,引进建成了加工能力较大的大宗茶清洁化自动生产线一条和名优茶清洁化生产线多条;市场实现从局部发展向全面拓展转变,茶叶已销往全国八个省、二十多个大中城市;功能实现从单一向多元转变,茶业从茶生产、发展到茶旅游观光、茶文化和茶深度开发,涵盖了一、二、三产业。
——我市茶产业现状亟待转型升级。
到目前为止,全市茶园面积、茶产值与纵向比,进步很快;横向相比,差距很大。
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技服务能力不足。
全市从事茶产业管理干部少,重点乡镇无茶叶专业技术人员,致使机制、机修、机采和有机茶生产等技术推不能有效落实。
二是品牌不响。
全市虽推出山茶叶品牌,但全市百余家企业中仅10余家企业整合和使用山品牌,山品牌虽在全省和陕西等地小有影响,但比起西湖龙井、铁观音、普洱茶、竹叶青等国内知名品牌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山茶的知名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是茶功能拓展不够。
茶叶中经济价值很高的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色素、茶皂素等未开发利用;结合我市悠久的女皇、先秦、三国、红军文化开发独具特色茶文化远远不够,结合名山、名城、名关、名湖、名泉等开发茶叶生态旅游观光远远不够。
四是效益不高。
由于我市无性系良种比例和标准化管理水平较低,效益不高,远远低于雅安、乐山等地市无性系茶园每亩5000多元和西湖龙井每亩超万元的效益。
我们说“三山(峨眉山、蒙顶山、山)鼎立”,客观而言,无论从科技、品牌、功能拓展、效益上讲,茶叶还是个“小字辈”。
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
——茶产业外部环境催逼转型升级。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总量平衡,结构矛盾突出,涨跌变化敏感的新阶段。
这个结论也基本上适用于茶产业。
一是国内需求仍呈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消费将继续快速发展。
同时,茶叶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礼品化趋势也将日益明显。
二是国外市场的基本格局不变,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风险增大。
出口茶叶继续维持量大利微的局面,但随着日本、欧盟实现更加严格的卫生标准和一些带有贸易保护性质的措施,出口茶叶不确定因素增多。
三是茶产区兴起,茶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茶叶生产发展迅速,一大批现代茶叶产业基地和现代化加工企业建成。
四是质量安全已成为茶叶能否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思增强,饮茶尤其是饮绿茶有利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特别是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职能部门和舆论的监管也越来越严。
时在催人,势在逼人,我们必须加快茶业转型升级步伐。
三、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新阶段谋划茶业的发展,要“跳出看茶业,跳出茶业看茶业”,坚持用现代农业理念谋划茶业发展,以科技为核心,产业化经营为主导,走好低碳、有机、精品、高端的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实施低碳茶业、精品茶业、有机茶业、品牌茶业和生态茶业战略,强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构建现代茶业新体系,努力促进茶业现代化发展新跨越。
到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产量1万吨,绿色名优茶产量占XX%,有机茶产量占XX%,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
20xx年,全市茶叶面积达40万亩,实现产量2万吨。
把山茶业集团打造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山茶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努力把建成国家标准化茶叶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茶业强市和全国重要的高香、有机、保健绿茶基地,形成茶业发展“三山”(峨嵋山、蒙顶山、山)鼎立的新格局。
(一)优化结构,走科技化之路
坚持优势优先、效益优先、突出重点原则,引导茶业布局向产业基础条件好、生态条件最适、交通方便的产区集中,向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型 升级 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