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589198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49.34KB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山界(节选)
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③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
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④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
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⑤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
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
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⑥这很陡的山爬完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⑦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
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⑧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我忽然想起:
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
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
B. 选文第①段作者调动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三种感官来写景。
C. 第二段的“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D. 《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作者还能如此享受美景,体现出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不畏艰苦的英雄气概。
B. 第一段四个排比式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特点,化具体为无形,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增强语势,使人的感受更加强烈。
C. 第四段写出了雷公岩地形的陡、窄、险的特点。
D. 第六段写了更远的、更陡的路还在后面,表现出翻越之艰,反映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3)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
“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
【答案】
(1)B
(2)B
(3)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
【解析】【分析】
(1)B对课文的分析错误。
“嗅觉”改为“触觉”。
即选文第1段作者调动了人的听觉、视觉、触觉三种感官来写景。
(2)B“化具体为无形”说法有误。
应是“化无形为具体”。
(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一问,“坚强的意志”:
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面对困难不低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问,“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中“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也就是用翻越老山界的那股英雄气概来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
具体方式可以是标语、喊口号、演说等,由此进行宣传鼓动来激发斗志。
故答案为:
⑴B;⑵B;
⑶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阅读记叙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把题目认真分析题目中各个选项,并把它们与原文进行比较,从而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样的题,可用排除法答题,先把能确定对错的排除在外,然后重点分析拿不准的选项,就会大大降低难度。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答这样的题,要求对文章从语言、结构、内容、主旨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当然也不必要全面分析,只要抓住选项内容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理解语句内涵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根据题目锁定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关键内容并概括作答。
而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容则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深入分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愚蠢的争斗
从前,有一群人坐着一艘巨大的帆船去远洋旅行。
船上有十个船员、五个富人和二十个穷人。
船舱一共分了三层,最底层装的是燃料、粮食和用作食物的少量牲畜。
第二层住的是穷人们,环境恶劣而肮脏,终年见不到阳光,也不允许到上层和甲板上去呼吸新鲜空气。
除非是遇上风暴,需要他们出手挂帆或帮忙修复桅杆,他们才能上来。
头等舱住着船员和富人们。
风和日丽的时候,他们平静地驾驶着船,并轮班喝着香槟吃着美味。
特别是富人们,吸着雪茄坐在船尾钓鱼或看日出日落,优雅而愉快地旅行着。
他们脚下,二等舱里浊臭而沉闷的空气中,穷人们越来越烦恼的情绪,他们根本没有感觉。
好日子没过多久,灾难来了。
船上的罗盘坏了,而船又恰好进入无风地带。
像被定在海中央一样,一呆就是几天。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船员和富人们最初隐瞒实情,穷人们对外面发生的事也全然不知。
但很快,他们发现,每天的淡水和食物供应量在减少,他们察觉出有什么异样,想到甲板上问个明白时,面对他们的,却是一杆杆黑森森的枪口。
船员和富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但对于解脱困境都没有什么实质用处。
最后,他们决定采用最古老但也最实用的应急方法——启用桨,二等船里二十名穷人,不是最好的劳力么?
他们于是派人到二等舱去通知穷人。
穷人们正为一天比一天减少的食物分发量而窝火呢,他们说:
这点食物,让我们活下去都难,还要划桨,不可能!
我们已很久没有呼吸到新鲜空气了,要上甲板通通风。
代表把话传回到上层。
船员和富人们听了很生气,说:
当初带他们上路,就考虑有一天会用上他们,优惠了他们不少船钱。
如今,他们居然提出这些要求,我们给他们准备的黑面包本来就很有限,难道他们还想像我们这样,吃牛排、喝香槟?
双方于是僵持起来,①______(A互不相让/B争先恐后)。
富人们停发了穷人们原本就不多的食物;而穷人们则直接下到底舱,近水楼台地杀猪宰牛,拆下船舱板,烧烤起来。
富人们最初没有察觉,以为让那些穷人们饿上几天,自然会乖乖就范。
但当他们到底舱去取食物时,迎来的是一阵乱棍,并闻到了浓烈的烤肉香时,他们才知道事态的严重。
他们派出一位②______(A老谋深算/B能说会道)的使者,来向穷人讲拆船烧烤的危害。
穷人们此前多次听过这位先生的演讲,比如他说少吃脂肪多吃黑面包有益身体健康;刮暴风雨时的空气最新鲜,如果到桅杆上挂挂帆有益身心健康;香槟酒危害健康,尤其危害穷人的身体健康!
等等。
穷人们最初相信他,但听得多了,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对他的话坚决不信,用一阵乱棍,将他赶出去。
富人们决定采用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武力强冲,但就在他们磨刀霍霍的时候,底舱舱板因为承重力减弱而发生泄漏。
船很快进了水,他们想去抢修,但穷人们认为他们是来武装镇压的,于是拼死反抗。
船,在他们的战斗中静静地沉入海底。
(1)从文中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船员和富人们为什么要最初隐瞒实情?
(4)请你为文章选择最为恰当的题目( )
A. 一次特殊的旅行 B. 穷人和富人 C. 愚蠢的争斗 D. 始终没有滑动的船桨
【答案】
(1)A;B
(2)一群人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旅行,当遇到危险时,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较劲,最终航行的船沉入水底。
(3)船员和富人们觉得自己不能向穷人求助,表现出社会严重的等级观念。
(4)C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在这里应该选择带有贬义的词语,而争相恐后表示的意思是:
争着往前走,唯恐落后,有褒义的情感。
(2)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
一类是概括事件:
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题思路:
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据此可以概括为:
一群人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旅行,当遇到危险时,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较劲,最终航行的船沉入水底。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
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船员和富人们不向穷人求助,表现社会上等级观念思想的影响十分严重。
(4)此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题的能力。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
A、B、D都只是文中的某一部分事件。
所以应该拟题为“愚蠢的争斗”,故选C。
故答案为:
(1)①A ②B
(2)一群人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旅行,当遇到危险时,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较劲,最终航行的船沉入水底。
(3)船员和富人们觉得自己不能向穷人求助,表现出社会严重的等级观念。
(4)C
【点评】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思,在百草园
刘宗棠
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
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②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
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为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
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
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
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③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
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
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
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儿,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
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
呵,先生写得多好:
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是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
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⑤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
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
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
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
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因生命结束而消逝,反而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
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
⑦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踏着早春的阳光。
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儿振兴起来,高高地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⑧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
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
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⑨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
(1)第②段描写的百草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对后文描写百草园中的草起什么作用?
(2)第③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第⑧段中“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
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请说说这两句话的含意。
(5)本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百草园的景物,由于表达的目的不同,描写重点也不同。
本文详写了什么?
为什么详写这些?
【答案】
(1)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
描写了草生长的环境,对草起到烘托的作用。
(2)承上启下(或“过渡”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3)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颂之情。
(4)“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
(5)本文详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
因为本文是借缅怀鲁迅先生,抒发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情怀,而草的精神,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自强、自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
【解析】【分析】
(1)①细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
”即可概括出百草园的景物特征是:
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
②写小草的艰苦生长环境是用来烘托草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
(2)本题考查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子或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是承上启下、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等。
第6段承接上文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开启下文对作者对草的讴歌,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细读课文可知:
百草园象征希望与力量的源泉,作者旨在赞美百草园里的小草,以草喻人,要人有草一样的品质:
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革命前辈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作者不仅赞扬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颂之情;
(4)“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此中的“阳光和雨露”象征着祖国美好的现在,所以,第一层含义是:
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第二层含义是: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尽事业!
(5)本文详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
因为本文是借缅怀鲁迅先生,抒发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情怀,而草的精神,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自强自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
这样的描写随处可见,比如“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这是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又比如“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这里最明显,直接将小草与鲁迅先生放到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二者融合在了一起,显示出对未来的自信,对中华民族的自信。
故答案为:
⑴苍翠葱茏(或“生机勃勃”)。
描写了草生长的环境,对草起到烘托的作用;
⑵承上启下(或“过渡”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⑶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私奉献和顽强奋斗精神的赞颂之情;
⑷“我”如同园中小草被祖国培养长大。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精神的承载,“我”被这种精神洗礼了,要走出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
⑸本文详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
因为本文是借缅怀鲁迅先生,抒发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情怀,而草的精神,承载了鲁迅先生的精神——自强、自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
【点评】⑴散文阅读分析关键是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
先阅读全文然后筛选关键信息,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
⑵指出画线语句或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题技巧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结尾的段落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间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则有预设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回答此类问题时,要对事件进行简要概括,并体会人物的情感,可关注涉及人物情感的关键词;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和全文内容分析其内在含义;
⑸本文考查了散文的写法,内容多的为详写,字数少的为略写,结合语段详写了百草园里的草以及草的精神。
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在身后二十米
郝金红
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
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
“你起来干什么?
”我问他。
“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
”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
“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
”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
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
”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
小栓已在村口等我。
我望着外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害怕。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
“你怕不怕?
”我问小栓。
“怕?
有啥怕的?
我们有两个人呢。
”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我们出发了。
黑漆漆的夜,天边悬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
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
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只想尽快走完这段低凹不平又特别漫长的山路。
“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程就好了!
”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
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
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
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
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
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
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
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地刺眼。
“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
”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
“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
”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
“你爹有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给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
”“送我?
爹送过我?
”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
“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怕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
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
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
”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
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
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地跟着,他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的那一颗慈爱的心。
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五月上)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大意。
(2)下面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哪句符合人物的身份?
试做分析。
①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
②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
(3)根据提示,品读下面的语句。
①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
“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
”(面对“我”的追问,父亲为何“呵呵一笑”?
)
②“送我?
爹送过我?
”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
(“我”为何“惊讶”?
)
(4)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认为,应将文章标题“爱在身后二十米”改为“父亲的谎言”,你认为好吗?
为什么?
【答案】
(1)“我”上初中时,每天要早起赶十几里的山路去上学。
起初,父亲要送我,被“我”拒绝了。
直到“我”考上师范后,才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被“我”拒绝后,仍坚持每天在离“我”二十米后的山路上偷偷地护送“我”上学。
有一次,竟意外地负了伤。
“我”听后,倍受感动。
(2)②句符合人物身份,父亲怕儿子识破真相,以朴实的语言来掩饰自己的“谎言”。
①句不符合人物身份,身为农民的父亲在儿子面前不会说出这样文绉绉的话来。
(3)①父亲生怕儿子为他担心,特意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以此来打消儿子的顾虑。
②父亲为了护送“我”上学,路上负了伤,而“我”竟全然不知。
(4)不好。
“爱在身后二十米”,不仅形象地点明了文章所描述的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同时,文题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父亲的谎言”,虽然也切合题意,但显得平淡直露,缺少韵味。
【解析】【分析】
(1)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故事的情节以及本文所表达的主旨。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读初中时,父亲三年都暗地里送“我”上学的故事,这三年中,父亲受过伤但是仍然默默地保护着我,赞美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也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①句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见父亲是个无私奉献,爱护孩子的好父亲,从文中“他一直在送你,为了怕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
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木会被你发现。
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
”可以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升初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