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七单元.docx
- 文档编号:11588821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3.38KB
四下七单元.docx
《四下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七单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七单元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内容:
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3、《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单元教材分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写爱因斯坦和一个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反映了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介绍了樟树许多可贵之处,要求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黄河的主人》一文依次写了黄河、黄河中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赞扬了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习作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
在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护蛋行动的同时,还写了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
在鼓励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练习7共有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处处留心这项练习是把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象棋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共三部分,都和象棋有关。
口语交际是要引导学生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段内容具体的“小烦恼热线”节目,然后将“小烦恼热线”的形式引入课堂,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同时也要提醒做“小主持人”的学生,当别人真诚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应该以诚相待,尽力帮助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2、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3、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课时安排: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2课时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课时
23、《黄河的主人》2课时习作七4课时
练习七3课时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模块导学案”设计
年级
四
单元
七
课题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教师
李惠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一面……一面……”和“只好……”造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格魅力,并体会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
可开发利
用的资源
制作PPT课件
教学方法
1.质疑激趣法2.提炼词语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一、导入
1、出示爱因斯坦像:
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
能说说对他的了解吗?
教师出示补充的材料:
2、(板书:
爱因斯坦)今天我们不去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伟大的科学成就,只是去了解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去读他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板书:
和小女孩)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至少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出示词语:
蓄着裹在踱步纳闷
一撮趿拉两手一摊温柔
蓬乱穿戴肩膀一耸鬼脸
2、读句子
1、词语只有放到句子里读,才会更加鲜活、灵动起来,翻开书,把这些词语放到相关句子里读一读。
2、出示第一句: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
学生简单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在读一读加收补充的资料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指名读横着读,提示竖着读,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提示发现:
第列描写爱因斯坦的面貌,第二列描写爱因斯坦的穿戴,第三列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第四列描写
互动·研讨
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3、出示第二句: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嘿!
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
4、出示第三句:
女孩直纳闷: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5、出示第四句: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6、出示第五句: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
7、出示第六句:
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三、读课文
1、过渡:
词语放到句子中读,那句子该放到——生齐:
课文中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四、再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1、默读,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2、对照板书,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人物神态(在“写人”下相机板书:
外貌、动作、神态,渗透写法)
学生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说说理由。
自由读,提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你感受到一位怎样的爱因斯坦。
学生谈感受,读句子
读后师生评价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巩固·练习
一、辨音小能手
蓬乱纳闷踱步蓄着温柔穿戴衣衫不整一塌糊涂
二、辨音再组词。
埋()逢()裹()理()蓬()衷()
拓展·延伸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面对不同的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你有自己的疑问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评价呢?
)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模块导学案”设计
年级
四
单元
七
课题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教师
李惠
教学内容
仔细品味,阅读感悟。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学重点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可开发利
用的资源
制作PPT课件
教学方法
1.质疑激趣法2.提炼词语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一、复习导入。
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二、精读训练
(一):
交流课前预习:
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
天下午”说明什么?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外貌的句子。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3)提问:
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的”?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
学生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学生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学生自由提问
说说自己的体会
齐读
互动·研讨
3、什么叫“纳闷”?
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讨论: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
5小结:
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
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
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4、引发讨论: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引发讨论:
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
三、总结全文
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分角色读第三段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为什么?
拓展·延伸
请大家 以《伟大与平凡》为题,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可以结合爱因斯坦谈谈,也可以结合身边的人谈谈。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一次相遇撞
第二次相遇遇
第三次相遇等待
领导审核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模块导学案”设计
年级
四
单元
七
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教师
李惠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可开发利
用的资源
图片、投影
教学方法
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它的“可贵之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二、交流预习导学
1.小组交流:
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三、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四、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交流知道的资料
(1)理解词语:
故居、樟树。
(2)讨论:
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
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互动·研讨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五、小结
学生交流学习结果
根据教师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巩固·练习
1、辨音组词
稠( ) 般( ) 纪( ) 做( )绸( )
搬( ) 记( ) 作(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 深刻( ) 成功( )拒绝( )
稠密( ) 永久( )
拓展·延伸
请课后收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模块导学案”设计
年级
四
单元
七
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教师
李惠
导学内容
仔细品味,阅读感悟
导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体会关联词的表达效果。
2、懂得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导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设计朗读形式等方法,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的特点和“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导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宋庆龄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
可开发利
用的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本人先通过抓重点字词,重点句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它的“可贵之处”,再通过交流合作,在出示大量宋庆龄的资料让孩子阅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感受宋庆龄的品质,来感受樟树的象征意义。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一、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
二、走近樟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
一起读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了位于上海的宋庆龄故居,在庭院里我们看到了两棵樟树。
走进宋庆龄故居,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两棵樟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这故居的主人更对这两棵樟树怀有难以割舍的感情。
你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3、课件出示:
宋庆龄的照片,旁边是“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
三、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
1、能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来形容你所看到的樟树吗?
2、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樟树呢?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4、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
5、无论是_____还是,它
认读词语
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对象(主要指樟树)
学生读课文中有关的内容: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
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互动·研讨
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三、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1、但宋庆龄奶奶仅仅不舍外形美的樟树吗?
樟树还有那些可贵之处呢?
。
交流“本身”什么意思?
2、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其它树木呢?
3、樟树还可贵在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永久保持”,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4、读一读这四句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5小结:
樟树蓬蓬勃勃,充满了生命力,它与生俱来的香气永久保持。
可是天下的樟树何其多,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
这树与人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四、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1、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关于宋庆龄的资料,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体会,你能联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吗?
像课文这样,表面写一个事物的,实际上却是通过这个事物来写人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生接读齐读
学生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再来读读这句话。
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____; 宋奶奶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____; 宋奶奶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课文借 抒 ,以 喻 ,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 ,以及可贵之处,表达了
2. ,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3.人们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拓展·延伸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阅读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进一步体会她高尚的品质、崇高的人格。
2、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事物外在的特点和内在品质的方法,写写你欣赏的一种事物。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永久保持
领导签字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模块导学案”设计
年级
四
单元
七
课题
23、黄河的主人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教学重点
学生正确、流利并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可开发利
用的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教学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自悟交流、说写结合、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在学法上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写”等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
(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2、师:
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师:
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
学生交流自己对黄河的印象
出示:
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湍急汹涌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如履平地
互动·研讨
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
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桌互读。
3、个别朗读。
4、交流初步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人是谁?
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
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
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
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
三、小结课文
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
2、质疑问难:
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同桌互读,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
个别朗读
学生评价
学生上台介绍,而后,教师可以出示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的课件并加以简要说明
指名读
领读
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
巩固·练习
一、多音字组词。
è( ) jì( )piāo( )
恶 系 漂
wù( ) xì( )piào(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梢( )篙( )滔( )孩()
艄()稿()涛( )骇( )
拓展·延伸
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模块导学案”设计
年级
四
单元
七
课题
23、黄河的主人
课时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仔细品味,阅读感悟
导学目标
1、中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以及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高超的驾驶技术。
2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明白:
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即人定胜天的道理,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同时,树立成为生活的主人的信心。
导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导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使学生领会到:
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可开发利
用的资源
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以及羊皮筏子的特点。
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教学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自悟交流、说写结合、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在学法上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写”等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
黄河的主人
2、师:
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下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