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上教学计划.docx
- 文档编号:11576326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0.15KB
五年级品德上教学计划.docx
《五年级品德上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品德上教学计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品德上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
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
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
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
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
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
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
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
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
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
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
“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
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
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
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第二周 父母对我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的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2、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体会父母的关爱与期望,从而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真实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2、激发学生感激父母长辈,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感激父母长辈,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1、师:
同学们,今天大家先听一个小故事,《母牛和小牛》,听了这个故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听故事。
3、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
4、小结:
母子之情是最深厚的,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所有动物的本能,更何况我们人类。
我们每个人的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广博的、深厚的,我们是在父母的爱心陪伴下成长起来的。
那么,父母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希望呢?
(板书课题:
父母对我的希望) 活动二:
深入调查、体验亲情。
每一个做父母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希望和要求,你的父母对你有那些希望呢?
1、学生分组讨论,填写3页的表格,并由各小组推选成员发言。
2、师:
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
3、师:
看来,我们的父母、长辈对我们提出的希望真不少,你知道父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希望吗?
老师在上节课已经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我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对我有这样那样的希望,我要问问他们。
”同学们做了吗?
4、学生互相交换课本,看第4页下方填写的表格:
爸爸妈妈的回答。
5、读故事:
自古以来,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优秀的人才,他们为了使子女成才,费尽心血,创造条件,做出了很多的牺牲。
让我们先读一读“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吧。
6、学生仔细观看。
7、教师提问:
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不断地搬家呢?
8、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给与肯定。
9、小结:
今天的父母,同样采取了各种措施,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或省吃俭用,或不辞辛劳,或好言相劝,但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子女早日成才。
我们的父母、长辈真是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也许我们平时并没有注意到,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长辈为我们无私地奉献着,他们把世界上最真挚的爱都倾注在我们幼小的心田。
第二课时
活动三:
回忆往事,感受真情
1、师:
在我们的记忆中父母和长辈点点滴滴的爱滋润着我们成长。
其间一定发生了很多真实、温馨、感人的故事,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2、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的难忘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3、师:
同学们讲了这么多的事情老师真的特别的感动,也想请大家欣赏几组图片,PPT出示课件(边欣赏边说说图片所反映的事情)
4、刚刚咱们讲了这么多难忘的事,这些事说明了什么?
5、父母的爱有很多,当我们生病时,他们细心照顾我们是爱;当我们学习时他们耐心辅导是爱;当我们出门时,他们叮咛我们是爱;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帮助鼓励是爱。
可是,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当我们有错误时,他们批评我们是爱吗?
为什么呢?
6、小结:
父母无论对我们提出任何的要求都体现父母和长辈对我们的无限希望,也是为了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有关心、帮助、鼓励,也有批评。
7、师: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还有谁付出了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
8、师:
生活中有很多令我们难忘的事,我们不可能都把他们记住,但是有一些生活片段是被记录下来了的,那就是照片,希望同学们回家后注意收集父母、长辈的照片,制成一个爱心相册。
活动四:
联系生活 课外延展
1、师:
这些爱都发生在我们各自的小家庭中,在我们班集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
谁愿意讲给大家听听?
2、师:
其实,在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中也有许许多多温馨、感人、令人难忘事,请同学门看大屏幕。
(生看四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并边看图片边说说图片中的故事) 3、师:
了解了这么多的事情,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无处不在,有了爱我们才会更加幸福,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活力多彩,有了爱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活动五:
歌曲激情,情感升华
爱的献礼 :
播放音乐:
《感恩的心》 [多媒体显示:
爱的献礼 ──我的“孝心”要让您感受到 ]
让我们共同来设计和制作出一份能表达我们心意的母亲节礼物,可以是一张贺卡、一幅画、一束花、一封短信、一首诗、一件手工制品、甚至唱一首歌、说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活动六:
师生献花---忘忧草
同学们,时间太短暂了,很多同学做出的珍贵礼物还没来得及展示,但是我相信在母亲节那一天,当我们亲手把我们的礼物交给自己的妈妈时,相信她会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里,我也准备了一件母亲节的礼物,它叫“忘忧草”,是中国的母亲花。
我想把这件礼物送给天下所有的父母亲,我希望他们永远忘却忧愁,永远健康、幸福!
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和感动,请同学们在爱的旋律中再次回味,享受这美好的时刻吧!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活动七:
作业安排:
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为父母做一顿饭,为父母洗一次衣服,或者为父母洗一次脚,并写一篇感想。
第三周
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过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
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二、教学重点:
1、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2、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父母的行为去理解他们对儿女所做的无私的奉献,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获奖证书;
2、教师录制故事《揠苗助长》;
3、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以启示性的语言,对本课学习活动的主旨进行了了概括,重点揭示了促进孩子进步的前提是“父母的希望和孩子的愿望相一致”,那就是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使孩子们产生动力,不断进步;过分的希望和要求,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烦恼,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图文分析
通过看图及文字分析,使学生了解父母在学习上、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的帮助,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自己知道,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如果自己坚持着去做,同样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联系实际讨论交流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获奖证书,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分析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及付出的辛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⑴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愿意做县父母给予了支持、给予了巨大帮助的?
⑵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要做且父母作出了牺牲,促使自己成功的?
⑶在自己为取得成绩而努力的过程中,有没有父母“逼迫”的成分?
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当时自己是如何接受的?
如果以后还有这种“逼迫”,自己会如何看待和接受?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对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对父母的理解及感谢的话语。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听故事明道理
听录音故事《揠苗助长》,讨论“助长”这样目的和“揠苗”这种手段之间的矛盾。
然后让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父母提出不符合实际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而且要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由“希望”带来的“烦恼”。
三、本课总结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如此。
让我们把爱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进步”与“烦恼”的问题,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吧。
四、作业布置
1、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并写上感谢父母的话语送给自己的父母,来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激之情。
2、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填写课本中的表格并与同学交流。
第四周 我有上学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情况,并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2、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二、教学重点:
简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学习运用法律来保护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揭题。
讲述刘玉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说说听后感,激发学生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从而揭题——《我有上学的权利》
(二)讲授新知。
1、看图说一说,了解导致儿童失学的其他原因。
2、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法制小天地:
(1)学生自由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法律知识竞赛。
①国家实行 九年义务教育。
②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学费 、杂费 。
③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 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
④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
⑤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大家说法。
图一:
在一个小饭馆里,吃饭的客人特别多,一个小女孩和妈妈正忙着给客人端菜,小女孩说:
“妈妈,我想接着读初中?
”妈妈说:
“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了,还是帮我赚钱吧!
”
图二:
一个工厂门口粘贴招收启事,父亲让孩子去打工赚钱,父亲说:
“老板,我家的孩子可以来这里干活吗?
|”老板说:
“行,不过他人小,一个月我只给两百元。
”小孩哭着说:
“爸爸,我才十三岁,我想读书。
”
(1)小组讨论:
这些大人做得对吗?
为什么?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
(2)全班交流。
(3)学到这里,你觉的课题中的“我”是指谁?
七嘴八舌
(1)假如你是图中这两位孩子,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该怎么办呢?
(2)小玉芬的妈妈也想让她的孩子上学,你想怎样帮助那些像小玉芬一样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呢?
三、归纳引伸
收获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周 我们的班干部选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
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
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
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活动二 怎样选干部
1.谁来选干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选举班队干部的基本方法,画出干部选举流程图。
大体了解一下,班队干部该怎样选出,由谁来选。
说说在选举中,我们都有哪些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
2.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根据教材第24页提供的安全,或联系班上实际说一说应当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
案例1可以让学生思考:
用给好处的方法拉选票,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同学会怎么看自己?
这样的选举对其他同学公平吗?
案例可以让学生思考:
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是不是就适合当干部?
如果大家都以是不是自己的好朋友为标准选干部,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思考:
如果认为自己能胜任干部工作,又愿意为大家服务,可不可以投自己一票?
这样是不违反选举规则?
在研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公平、公正在民主选举中的意义。
3.干部轮岗制大家谈 结合教材第25页所示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教室里按照不同的观点分出“赞同轮流当干部”“赞同选举产生干部”和“说不清楚”三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分别加入某一个区域的讨论。
在讨论中,如果有同学改变自己的看法,可以变换区域。
教师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轮流当干部”与“选举产生干部”两种方式的利与敝。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1.调查一些同学当上干部的想法和做法。
2.调查汇报:
我了解到的一些干部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不涉及人,只说事。
)
3.文本对话:
看看教材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想法和做法,这些想法和做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体现吗?
4.讨论交流:
我对这些想法和做法的看法。
分析每种想法或做法是不对集体、对大家有利。
5.班级总结;当干部是为什么?
干部该怎样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每人给自己班级干部写一句话。
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
活动二 假如我是班干部
第七周 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小学生乐于、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 教师活动:
谈话引入,
1、请问同学们是哪个国籍?
2、从我们一出生,就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就有责任关注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生活动:
请学生去调查身边的一些问题。
活动二:
情景表演,凸现问题。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活动:
情景小品表演
(一)游客到此地游玩后,白色垃圾随风飘扬,果皮纸屑处处皆是,年迈老人不慎踩香蕉皮摔倒在地,谁之过也?
情景小品表演
(二)春天悄然来到,大地渐渐一片新绿,暖风微微吹过,却时而传来一股异味,闻味寻去,发现一条留着污水的小河蜿蜒而去,殊不知这些污水尽四处流淌,致使不知名的疾病大面积传播,这又怪谁呢?
教师活动:
交流个人感受。
引语——当你观看了以上两个生活中的片段,你最想说什么呢?
下面就亲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吗?
学生活动:
交流内心的感受以及此时此刻心中的滋味。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再现问题,交流解决之办法。
教师活动:
引语——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就以上两个社会问题,而是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去关注。
视频播放身边的一些社会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社会问题。
教师活动:
请学生交流“我”发现的一些社会问题。
1、填写“我发现的问题”卡。
2、班内交流“我”发现的社会问题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教师活动:
引语——没想到,在我们的身边竟有如此多的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了,那么,身为一个小公民我们有没有责任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
你有哪些好办法呢?
学生活动:
1、小组内交流解决的办法。
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活动二:
拓展延伸,增强社会责任能力。
请学生就针对的社会问题给相关部门写一份建议书并邮寄。
第八周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衣食对人生存的重要。
2、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3、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
二、 教学重点:
感受衣食的重要
三、教学难点:
懂得“衣食之源在农村”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我们的食物
谜语导入,体会食物的重要性
1、出示谜语:
身子白又胖,肚脐眼朝上。
喜欢蒸汽浴,时常当早 饭。
――打一食品。
学生发言
2、交流:
那你们早上都吃了什么?
教师出示早餐图片
3、体验:
如果早上没有吃早餐或者早餐没有吃饱就赶来上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发言 小结:
营养丰富的早餐,为我们在上午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供着保障,它们是多么重要啊!
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本身就是农产品,有的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加工制成的。
教师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组:
可以直接吃的食品有:
----------------------------------------------。
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有:
-------------------------------------------。
(二)、说说我们的衣物
你和你的家人在一年四季里,都穿戴过哪些衣物?
在你们家里,都有哪些床上用品?
你知道这些衣物及床上用品与农业有什么关系吗?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课堂练习闯关游戏:
第一关 认一认
出示:
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小麦、水稻。
这儿有几种农产品,你认识他们吗?
第二关 互相出题
将你收集的商标亮出来。
挑难的,考考对方。
小结:
比赛的结果不分上下,明白的道理却清清楚楚,衣食之源在――农村。
三、情感体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1、放“馒头的诉苦”
2、《锄禾诗》;馒头诞生记:
耕地、播种、施肥、收 割、脱粒、翻晒、磨面、发酵、制作、蒸熟、出售)
3、讨论:
你们有什么感想?
4、总结:
出示国徽图片。
麦穗是国徽图案的一部分,民以食为天,我们要自觉爱惜粮食
四、作业安排
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对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第九周 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品德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