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题附答案和解释.docx
- 文档编号:11571052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55KB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题附答案和解释.docx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题附答案和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题附答案和解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题附答案和解释
【目标导航】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意义。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及主要原因
类型 主要成因
全球气候变化 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水资源短缺 ①人口多;②污染严重
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酸雨 化学燃料的燃烧
土地荒漠化 植被的破坏
海洋污染 ①污染物质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
②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
生物多样性
锐减 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2.特点:
全球性。
3.影响:
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保护类型
(2)易地保护
①含义:
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②实例: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③意义:
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提供合理利用。
四、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含义: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采取措施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知识点一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A.①⑥ B.①⑤⑧
C.②③⑦ D.④⑧
答案 D
解析 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位置变化使月球对海水吸引力变化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由于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所致;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导致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学污染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
2.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答案 A
解析 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产生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办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
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主要手段,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
保护区一般不能有人类活动的干扰。
易地保护是对那些在原产地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加以保护,不仅仅是野生动物。
4.下列产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中,最不合理的是( )
A.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B.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的综合
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的多样性
D.自然界各种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综合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mRNA将DNA的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原材料,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当生物间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达到生殖隔离时就形成了新物种。
目前在生物学中解释生物多样性和应用性最合理的是应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
基础落实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次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次,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能片面的理解为新物种的形成。
2.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是( )
A.冰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被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答案 A
解析 温室效应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含N、P等污水的过量排放造成的;酸雨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的;臭氧层被破坏则是由于制冷剂氟利昂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3.苍蝇的后翅演化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模仿该原理,科学家研制出了用于火箭和飞机上的振动陀螺仪,这说明( )
A.某些野生生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来源
B.某些野生生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C.有的野生生物具有潜在价值
D.野生生物对人类具有间接价值
答案 B
解析 振动陀螺仪是用于火箭和飞机上的导航仪器,它的制造是科研工作者模仿苍蝇的一对哑铃形平衡棒(由后翅演变而成)研制的,利用苍蝇调节翅的运动、校正身体姿势和调整飞行方向的原理而制成的。
此事例可以说明野生生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是( )
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
B.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
答案 A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间接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本题中A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为间接价值,C为潜在价值。
5.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B.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
C.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
D.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答案 D
解析 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够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又如,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适时、适量地捕捞成鱼,不仅能够收到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这样才能长久地实现渔业的高产稳产。
6.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答案 C
解析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应做到合理的而不是掠夺式的开发,既要对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物质生产上实现无废料生产体系,使废物资源化,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的采伐量应小于生长量;在农业生产中,从土壤中收走多少矿质元素就必须补充多少矿质元素,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瘠,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农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要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选项B所述,由于“人工鱼塘”所依赖的能量来源不同于天然生态系统,因而可不完全依赖生产者供能,而由人工补充鱼类饲料的方法实现鱼塘的高产、稳产。
能力提升
7.下列有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答案 B
解析 生活污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些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会使池塘和湖泊的水质恶化,从而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的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
8.下列有关生物圈的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B.生态农业是实施生物圈保护的有益探索
C.节约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D.无废料生产体系,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人类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能量方面,一方面要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努力开发新能源。
在物质生产方面,应当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C项中的“唯一”是不正确的,故选C。
9.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
(1)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上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生活的环境多种多样,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就地保护
解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蛋白质体现的,而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
从进化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产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就是生物所生存的多样环境,对于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2)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从这三个层次上加以保护。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未来的某一天,由于接连好几个世纪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南极和北极的冰雪都融化了,水面不断升高,原先的大陆和岛屿相继被汪洋大海淹没,陆地上的生物几乎完全消失了。
”
材料二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一种蚊子日前被证实是第一种因全球气温升高而发生基因突变的动物。
自1996年至今,随着当地气温的逐年升高,这种生活在美洲东海岸的蚊子的繁殖期比以往延长了,并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时期进行繁殖,使幼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研究发现,这种蚊子感受光和热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研究人员还在实验中模拟了这种蚊子的生活环境,证实这一基因的改变与1996年以来的气温升高直接相关。
(1)材料一所揭示的是______________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试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
①对于生物来说主要是在________过程中产生CO2,其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化学反应来看,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______将大量CO2排放到大气中。
(3)大气中CO2的消耗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地球的自然温室效应,大多数的生命都将不存在
B.全球工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温室效应
C.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就可以保持在稳定的水平
D.森林大幅度地吸收CO2可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
(5)面对温室效应,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以减少CO2的排放。
②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们首先应该停止________,还应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以扩大植被,逐渐恢复________循环的平衡。
(6)材料二显示,气温升高可以导致________的发生,从而使生物产生不同的变异。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
(2)①有氧呼吸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②燃烧 (3)CO2+H2O――→光能叶绿体(CH2O)+O2
(4)C (5)①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 ②对森林乱砍滥伐 碳 (6)基因突变
解析 结合生物与环境、植物光合作用、遗传变异和进化等知识,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总结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实验拓展
11.据调查,在我国有很多城市附近的天然水体受到了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
其表现主要是水色发绿发蓝,继而发黑发臭,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很多学生认为含磷洗衣粉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请你利用下面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对学生们的上述观点加以验证。
实验材料和用具:
取自然界的清水1000mL;玻璃水槽(两只);含磷洗衣粉;发绿池水100mL;蝌蚪20只;不含磷洗衣粉。
设计实验步骤及观察并写出相应结果:
(1)第一步:
在甲、乙两只玻璃水槽中放入等量的________,再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槽中加入少许__________________,乙槽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步:
将甲、乙两槽放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每天观察________________。
结果:
①甲槽水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槽水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甲槽水质变为绿黑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观察蝌蚪的成活情况。
结果:
③甲槽中蝌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乙槽中蝌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清水 等量的发绿池水 含磷洗衣粉 等量的不含磷洗衣粉
(2)水质的变化 ①逐渐变绿变黑发臭 ②无明显变化 (3)向甲、乙两槽各放入蝌蚪10只 ③逐渐死去 ④能正常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设计能力。
设计实验应遵循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部分已给出,联系题干就可正确解答。
【目标导航】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模型。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3.类型:
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自然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又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1)生产者
①生物类群: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另外还包括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
②作用:
把太阳能转变成可被生物利用的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
①生物类群: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寄生的细菌、寄生的植物也是消费者。
②作用:
a.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如CO2、H2O、氨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
(3)分解者
①生物类群:
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②作用:
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概念
(1)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3)营养级:
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a.第一营养级:
生产者;b.第二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c.其他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不是固定不变的。
2.功能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3)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
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如下:
只有选项B含有生态系统的两大部分,而其他三个选项只含有生物。
2.森林中的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 C
解析 种群是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群落是不同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包容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该题中既包括苔藓等自养型生物,又包括白蚁、蠕虫、蜘蛛、老鼠等动物,朽木及其环境又包含了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
它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即一个生态系统。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分析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答案 B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组成是了解生态系统的前提。
现分析如下:
4.如图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
B.牧草的根增加
C.分解者数量增加
D.牧草枯死量增加
答案 B
解析 A项消费者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一般情况下应导致硝酸盐等无机物的含量升高;B项牧草可以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硝酸盐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所以随着牧草数量的增加,其从土壤中吸收的硝酸盐也增加,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就会下降;C项分解者通过自身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若分解者增加,则硝酸盐等无机物的含量会升高;D项牧草枯死后会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硝酸盐等无机物的含量也应升高。
知识点三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确定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
关键点 ②食物链中的成分及相互关系。
③食物网中的生物间数量变化的相互影响。
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
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项对。
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该食物网含有7条食物链。
多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有且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基础落实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解析 除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营养级固定以外,其他消费者的营养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A错;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即为分解者,因此B错;并不是所有细菌都为分解者,寄生细菌为消费者,腐生细菌为分解者,故D错。
2.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鱼类 ②藻类 ③水生甲虫 ④池边杂食动物 ⑤水蚤
A.④→①→②→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答案 B
解析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藻类作为池塘的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是第一营养级。
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如下食物关系:
藻类→水蚤→水生甲虫→鱼类→池边杂食动物,这样便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量是无限的
C.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生态环境 保护 作业题 答案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