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 文档编号:11566977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71.39KB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19江苏卷】清末《卖宁波脚带》:
“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2.【2019全国卷Ⅱ】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
”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
由此可知( )
A.自行车已普遍使用 B.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D.民众抵制西方文明
3.【2019江苏无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1930年5月中旬《大公报》为陕西某事连续配发了以下社评。
这反映出()
5月12日
《为陕灾致最后之呼吁》
5月13日
《各尽我之救命责任》
5月14日
《各竭其力,各尽其心》
5月15日
《陕灾之造因及目前之转机》
A.众多报纸媒介密切关注灾情B.官方赈灾力量十分有限
C.大众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D.媒体关注政府救灾力度
4.【2019邯郸市一模】观察下列图片,完成要求。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选取三幅相互关联的图片,指出共同反映的一条历史信息,并简要说明和评价。
(要求:
写出图片名称和一条历史信息,说明和评价简明扼要。
)
5.【2019江西赣州高三摸底】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
“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
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6.【2019长沙高三模拟】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传统年节、进香、游春等活动外,开始有入戏园书场看戏听书、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的现象。
这表明近代上海( )
A.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B.成为西方文化传播中心
C.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D.社会习俗日益文明开化
7.【2019重庆高三模拟】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
“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
”这说明当时()
A.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 B.交通管理急需解决
C.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 D.西方科技传播快速
8、。
【2019河南十所名校联考】 1928年3月,国民党内政部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1929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1936年2月,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
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这一过程说明( )
A.革命观念风靡一时 B.服饰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C.人身控制日益严重 D.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
9.【2019陕西商南高三二模】1912年2月l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
图为1912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Petit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
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 )
A.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B.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D.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10.【2019山东曲阜高三联考】1917年,某报登了一个17岁的北京高等女学毕业生的招亲广告:
凡有年龄相当、身家清洁、欲娶妻妾者,请至趵突泉内宝文斋书画店面议可也,每日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过时不候。
这说明()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俗受到冲击
B.“征婚”已成为当时青年男女主要的求偶方式
C.受西方影响,追求个性的婚嫁习俗已趋向简约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11.【2019湖南永州一模】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12.【2019安徽黄山八校联考】近代某诗人写道: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反映了( )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B.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C.有轨电车便捷了人们的生活D.近代以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
13.【2019杭州高三一模】1879年,李鸿章鉴于“各国以至上海莫不设立 ,瞬息之间,可以互相问答”,深感该物“实为防务必需之物”,当即雇佣丹麦技师,自大沽口北塘海口炮台至天律架设,试通军报,结果“号令各营、顷刻响应”。
横线处应该为( )
A.电话 B.邮局 C.民信局 D.电报
14.【2019长沙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收回路矿权的反帝声浪中,官办铁路也有了较大发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詹天佑于1905至1909年主持设计修筑的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1公里,地形复杂,有相当长的地段需劈山、架桥、挖洞才能通过。
当听说这条路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时,外国报刊就公然讥讽说:
“中国造此路的工程师尚未诞生。
”詹天佑不畏艰险,亲自勘查线路,设计线路图纸,制定施工方案,终于以四年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工款比预计的节省了4%,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
京张铁路共开凿了总长为1645米的隧道,架设了125座桥梁,开挖了200多个涵洞,动用的土石方约200万立方。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评论说:
“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深受侮辱的当时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
”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15.【2019辽宁瓦房店市高三模拟】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
人次)数据的变化说明(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脚踏车
机器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89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A.等级观念的根本变化 B.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C.交通工具的进步显著 D.民众消费水平悬殊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四乡八镇销场远”可知当时宁波脚带销售良好,由此证明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故选C项;“无人问津”的说法明显与“四乡八镇销场远”的材料内容相悖,故排除A项;《卖宁波脚带》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排除B项;“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可知政府通过规范自行车检验登记以加强对城市交通秩序的管理,故C项正确。
A项,题干无法体现自行车普遍使用,排除。
B项,使用自行车不等同于崇洋媚外,排除。
D项,题干未反映民众对西方文明进行抑制,排除。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只反映了《大公报》的社评,并不能说明众多报纸媒介都密切关注灾情,故A排除;仅凭材料也不能体现官方赈灾力量十分有限,故B排除;材料“为陕灾致最后之呼呼……各竭其力,各尽其心”反映了大众传媒与社会在陕灾问题上的互动关系,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媒体关注政府的救灾力度,而是呼吁社会各界救灾,故D排除。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示例一图片:
《天朝田亩制度》、1912年剪辫子、《青年杂志》
信息:
近代中国的反封建斗争
说明和评价: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定程度调动了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但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行。
随着辛亥革命形势不断发展,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了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剪辫子成为反封建的象征,一定程度冲击了封建统治。
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扬民主和科学,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反封建斗争的喉舌,但存在一定的偏激倾向。
示例二图片:
1891年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同盟会、1919年周恩来创办觉悟社
信息:
近代中国的思想演变
说明和评价:
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培养变法人才,1891年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开展政治活动,成为戊戌变法的策源地。
为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明确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宏伟目标,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1919年9月,周恩来等人创办青年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示例三图片:
1900年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国共合作北伐、1937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信息:
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说明和评价:
示例四图片:
1861年同文馆、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1906年奉天女子师范学堂
信息:
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说明和评价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设问要求从图中选取三幅图片得出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进行说明和评价,首先应当分析图片信息,然后将相关的图片列为一组,确定论题。
如选取“《天朝田亩制度》、1912年剪辫子、《青年杂志》”,可以确定“近代中国的反封建斗争”的论题;选取“1891年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同盟会、1919年周恩来创办觉悟社”,可以确定“近代中国的思想演变”的论题;选取“1900年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国共合作北伐、1937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可以确定“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的论题;选取“1861年同文馆、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1906年奉天女子师范学堂”,可以确定“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的论题。
然后选择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说明。
论述过程要联系所学有关史实,做到论从史出,逻辑清晰合理。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都是西方娱乐的方式,说明此时上海的社会习俗逐渐文明化,故D项正确;娱乐方式不能反映出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故A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充分说明上海是西方文化传播中心,故B项错误;晚清时期妇女地位并不是普遍提高,故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可知,城市设施建设的阻碍重重,建设艰难,故选A。
材料是“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涉及的是公司的经济行为,没有涉及政府管理行为,故B与材料无关,排除B。
材料是“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涉及的是公司的经济行为,没有涉及城市社会问题,故C与材料无关,排除C。
材料没有提到“西方科技传播快速”的信息,故排除D。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材料“统一制服”具有政治认同意义,不能说明革命观念风靡一时,排除A项。
社会进步推动服饰变革,排除B项。
“统一制服”不等于人身控制,排除C项。
根据材料“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可知,中山装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说明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答案为D项。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历史解释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
“剪辫”在当时是支持革命的体现,但“袁世凯剪辫”是在特定条件和特殊时机下进行的,既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B项。
“袁世凯剪辫”是单个历史事件,不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不适合用“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等原理来解释,故A、D项不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问题,故C项不正确。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婚俗变迁。
根据“1917年”“招亲广告”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新文化运动提倡自由、平等、民主,促进了思想解放,使传统婚俗观念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个例,不能体现“征婚”已成为当时青年男女主要的求偶方式,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婚嫁习俗“简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只是个例,无法体现“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排除D项。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婚礼仪式上既有传统的“喜字纱灯”,又有“钢琴曲”“白纱”,这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婚礼仪式,并未涉及婚姻自主和新郎新娘的出身信息,排除A、C;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体现的是政府的引导,并非主导,D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1879年”“自大沽口北塘海口炮台至天津架设,试通军报”表明,李鸿章架设的应为1871年传入中国的电报,故D项正确。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明代民间创立的民信局为古代中国的通信邮递机构,这些与题干中“1879年”不符,故A,B,C项错误。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要求:
启示(论题)明确,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学生可以从政治层面分析提炼:
收回路权的反帝斗争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证(主权与现代化的角度);学生也可以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分析提炼:
既要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又注重自主创新;学生还可以从思想(精神)文化层面分析提炼:
如不要崇洋媚外,要自力更生(观念的现代化);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此外,从人物角度(人的现代化等)等方面谈启示。
进行分析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和中国近现代铁路发展或经济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和新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具体说明。
解析:
本题共包含2个步骤。
步骤一,写出有关现代化的启示。
从材料中“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深受侮辱的当时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
”可以得出的启示是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步骤二,说明有关现代化的启示。
按照问题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首先,材料优先使用。
从材料中“当听说这条路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时,外国报刊就公然讥讽说:
‘中国造此路的工程师尚未诞生。
’詹天佑不畏艰险,亲自勘查线路,设计线路图纸,制定施工方案,终于以四年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工款比预计的节省了4%,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
”可以得出:
清末,面对外国媒体的讥讽,詹天佑等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发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克服技术封锁和地形复杂等不利条件,顽强拼搏,以极强的毅力,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京张铁路的建设工程,为国争光,为中国交通现代化做出重大贡献。
其次,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和军事威胁,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发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和如期实现三大改造。
鹰厦铁路等一批交通项目相继建成,为中国交通现代化奠基;最后,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共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交通建设成就显著,高铁自主研发和技术领先世界,成为中国名片之一,进一步推进中国交通现代化。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开放型综合题(求证类)。
其备考启示如下:
其一,强化材料意识,并从材料信息中提炼和说明启示。
其二,关注问题要求,并遵照执行。
例如,提炼的启示要紧扣“现代化”,所学知识限于“中国近现代史”;其三,坚持解题步骤流程意识。
步骤一是提炼启示,步骤二是说明启示。
说明启示可以采用分期说明启示,史论结合。
例如,分清末、建国初期和新时期说明其启示。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没有涉及社会等级关系,故A项错误;“人力车”的普遍存在,得知生活方式不可能“普遍西化”,故B项错误;从“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体现了交通工具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表格中各种交通工具不能说明消费人群,故D项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 历史 模拟 试题 专项 汇编 专题 17 中国 现代社会 生活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