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1563694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35.27KB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4分)
1.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
“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
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
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
”这番话的实质是
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B.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
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D.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
【答案】D
【解析】材料“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的德国正在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企图成为“世界帝国”,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错在“商业竞争”;材料“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说明C项错误。
点睛:
材料“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2.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唱出变革的“莎琳”之歌。
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前面的叙述都在铺垫后面的设问。
前面的叙述强调了科学技术对于战争的影响,说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前提,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前提;B选项是一战爆发的基础,但是不够具体;D选项材料没有强调。
点睛:
解答本题一定要做到忠实材料,忠实原文。
我们要注意材料中前面的叙述和铺垫是有理由,有根据的,我们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回答,不能凭借自己的判断来进行断定,得出答案。
3.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
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答案】C
【解析】索姆河战役时期使用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C正确;A、B和D不符合事实,排除。
4.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的主旨是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而非德日矛盾的激化,排除A;日本种种参战的借口,都是意在掩盖参战意图,故选B;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C;力图保护东亚和平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D。
故选D。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对德宣战
5.“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方各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B与题意相符,排除ACD。
故选B。
6.观察下图漫画,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的关键因素是( )
《山东:
日本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
A.中国的五四运动激怒了帝国主义列强B.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
C.日本在和会上不插手欧洲的事务D.德国主动请求和会把山东交给日本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漫画可知,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列强主动分给日本“蛋糕”,A项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并无此效果,应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主宰国家是美、英、法三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是因为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故B项正确;C项不是关键因素,应排除;德国虽是战败国,但绝不可能主动把山东交给日本,故D项与史实不符,应排除。
7.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
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
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材料及联系已学史实可知福煦的话表明《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它建立的是一个不稳定的世界秩序,隐含着各种矛盾。
巴黎和会中对德国的削弱,为战争埋下复仇的种子,导致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故选A。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
“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共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
”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影的是
A.<四国条约》的签订B.《五国条约》的签订
C.《九国公约》的签订D.《中日协定》的签订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海军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乔治的言论旨在保持英国海军的世界地位;但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五国海军条约》,使得美国在海军军备上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地位,使劳合·乔治的愿望化为泡影。
故B正确。
【名师点睛】
《四国条约》,1921年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它不仅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而且成功地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使美国无需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
《五国条约》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五国条约》,是大国间订立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美国外交的胜利,意味着美国与英国处于同等地位,英国海上优势丧失,同时日本海军的扩大被限制。
《九国公约》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
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
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9.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代表的要求收回山东的主权。
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高涨B.中国是国联的参与者
C.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答案】D
【解析】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代表的要求收回山东的主权主要是支持中国,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D正确;A、B和C错误。
10.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③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④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只适合凡尔赛体系而不适合华盛顿体系,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1.一战前,一战期间、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侵略态势大致是
A.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美日争夺
B.英美争夺-美日争夺-日本独霸
C.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D.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狂潮-美日共同侵略-美国独霸
【答案】C
【解析】一战前,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一战中日本独霸中国;华盛顿会议,美国再次重申“门户开放”政策,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C正确。
12.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误的有()
A.银行纷纷倒闭B.市场萧条,工商企业破产
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D.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困难
【答案】C
【解析】经济大危机期间是农业不是减耕减产,是生产过剩,C错误,符合题意,A、B和D均正确。
13.有人说:
“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纳粹的暴政是德国人自己选择的结果,因为德国人选举纳粹党为第一大党,而纳粹党开始了暴政,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错在“普遍”支持,事实是并未“普遍”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迎合了少多数德国人的心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的战败说明了法西斯主义未给德国人带来实际利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纳粹的暴政是德国人自己“选举”的结果。
14.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一事实
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题干材料可得出当时的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且反映了操纵国联的英国、法国的绥靖意图,进一步纵容了意大利的侵略,这就是国联的本质特点的体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32年2月、3月,德国和日本先后退出国联,因此①不符合史实,故选B。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
15.1936广田弘毅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
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进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
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B.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C.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D.日本军部出现了“北进派”“南进派”的分歧
【答案】B
【解析】注意关键词“最主要”,B项是直接影响;C项是最主要的影响;A项与时间信息不符;D项从属于C项。
16.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招牌结盟的主要目的是
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
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
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给出了一种历史现象——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招牌结盟。
此结盟反映了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C项“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比题干事件要晚,排除,而D项给出的目的太宏大,并且法西斯国家和西方英法等大国之间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不可能结成联盟,排除D,而A、B两项很难区别,都是反共,是为了侵略还是为了使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这要比较哪一个更根本,侵略是其根本目的,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A。
考点: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点评:
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尤其是A、B两项很难区别,需要进行最优选择,看哪一个目的更根本。
17.下图是一幅讽刺1938年慕尼黑会议中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的漫画。
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
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抬着空担架问狼:
“打扰,请问你们是否听见一声尖叫?
”狼前面的地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字样。
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C.大国推行强权政治D.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这违背国际惯例,D项正确。
A项不能说明违背国际惯例,排除。
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没有体现推行种族歧视政策,排除B。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并不是强权政治的体现,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
“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会东侵苏联。
三个“小孩”分别指
A.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C.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D.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绥靖政策。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法两国牺牲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弱小民族的利益而纵容德国侵略推行绥靖政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个“小孩”不是指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三个“小孩”不是指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三个“小孩”不是指卢森堡、荷兰、比利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
19.丘吉尔说:
“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
”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敦刻尔克大撤退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所以C正确;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敦刻尔克大撤退
20.读图。
图中这些在红场上接受了大元帅斯大林检阅的坦克将直接开上前线作战,它们的对手将是()
A.协约国干涉军B.叛乱的白匪军
C.德国法西斯军队D.日本关东军
【答案】C
【解析】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材料显示红场上接受了大元帅斯大林检阅的坦克将直接开上前线作战,正是苏联对德国的战役,C正确;A、B属于十月革命时期;D主要入侵的是中国。
21.以下资料是1941年12月,美日之间一场海上战役的伤亡对比情况。
对于这次战役后各方的反应,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山本五十六“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
B.丘吉尔: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
C.蒋介石:
“愚蠢的日本人!
他们打乱了我全部的部署!
”
D.罗斯福:
“我要求国会宣布:
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
【答案】C
【解析】“1941年12月、美日之间一场海上战役”等字眼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会打乱蒋介石的全部的部署,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日本人山本五十六对偷袭珍珠港的看法,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英国人丘吉尔对偷袭珍珠港的看法,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偷袭珍珠港的看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日本、美国、英国对偷袭珍珠港的态度。
22.罗斯福说:
“日德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路线。
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答案】D
【解析】“日德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路线。
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说明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对抗法西斯国家,就是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排除。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
A.北非、太平洋、苏德战场B.苏德、太平洋、北非战场
C.苏德、北非、太平洋战场D.太平洋、北非、苏德战场
【答案】D
24.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
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
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答案】B
【解析】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主要是苏德战场失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故B正确;诺曼底登陆成功是1944年,排除④。
25.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军民浴血奋战,逐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下列各次重要战役,按其开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中途岛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战 ④柏林战役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
【答案】A
【解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柏林战役是1945年4月16日,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故选②①③④组合,故选A。
26.1944年6月,盟军实施了“霸王行动”作战计划,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
这次行动
A.加速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B.导致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溃灭
C.使法西斯德国处于夹击之中D.改变了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答案】C
【解析】“霸王作战计划”的实施就是诺曼底登陆,这次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武装力量处于两面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溃灭。
故选C。
27.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②都是
在大战结束之后召开的③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④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产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雅尔塔会议召开于二战结束之前,不属于都是在大战结束之后召开的,排除②,其余均是二者相同之处,选择B正确。
28.二战后期,盟国曾召开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指
A.德黑兰会议B.开罗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
【答案】C
【解析】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因此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2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选择D正确;其余两个文献没有参与,排除。
30.1940年纳粹德国在奥斯威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一体的集中营群。
现在该遗址已被辟为纪念馆,目的是向人们警示①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后果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危害 ③犹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 ④恐怖主义造成的惨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奥斯威辛集中营群。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威辛集中营群是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后果,同时也是犹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的历史见证,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奥斯威辛集中营群和绥靖政策无关,选项A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奥斯威辛集中营群和恐怖主义无关,选项D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奥斯威辛集中营群
3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包括( )
①对法西斯恐怖势力绝不能姑息养奸 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共处 ③团结对敌是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④世界大战是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表述,本题考查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思考——有益启示。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有益启示,可知①对法西斯恐怖势力绝不能姑息养奸,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共处,③团结对敌是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而④世界大战是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表述明显错误,而且与题意无关,所有带④的选项都不正确,即BCD三项均排除;只有A项正确。
故选A。
32.“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D.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原子弹并用于实战……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科技发明都与二战的需求有关,说明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故D项正确;科技革命不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往往是重大的或突发性的政治军事事件,故A项错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战争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对比,故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二战末期,故C项错误。
故选D。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势均力敌。
两国根据力量对比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这是当时国际形势的最大变化。
故选D。
考点:
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乌鲁木齐市 第四 中学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