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创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1561591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21KB
基于自主创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ocx
《基于自主创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自主创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自主创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基于自主创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摘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实施的深入,深入挖掘和整合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活动,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发挥不同技术之间的关联效应,加速主导产业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自主创新;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引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其实现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的前提和保障。
回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特定时期国家的倾斜性投入和政策导向作用于具备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势的东北地区时,造就出了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实现工业化时间最早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工业经济大本营。
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东北地区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林立,科技人才和产业技术人员数量众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
可以说,正是由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塑造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
同样,对于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落后,我们除了可以从地理位置、思想观念、市场发育程度、所有制结构等视角进行剖析之外,不能忽视的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并没有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科技实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科技对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水平发展的助推作用,没有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能力来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指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落后的境地。
可以看出,自主创新能力始终是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未来发展中,立足于自身的科技实力,发挥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分析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
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东北地区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
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由于受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地拉大,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等资源的持续开采和粗放经营所导致的资源枯竭和开采成本上升,使建立在这些资源基础上的东北地区原材料工业日益陷入困境。
目前东北地区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这三个行业外,其余行业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均在10%以下,不少工业产品品种和品质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出口趋缓的形势下,东北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产品很少,由于产品品种和品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东北工业一些曾经颇有优势的产品也正在失去市场。
同时,在国内许多行业都已经出现的生产相对过剩、存结构性需求矛盾凸显的竞争形势,使得本来就比较缺乏具有较高竞争力工业产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处境更加艰难。
按照工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以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化产业结构应当向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产业结构演进。
然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企业科技含量低,相当部分企业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老化,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靠传统产业推动,新兴电子、通讯及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缓慢、比重较低,无法成为主导力量。
东北地区增长速度较高的行业仅有4个,且均为传统行业即石油天然气采业、黑色金属采选业、电力工业、木材加工业。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发展大型工业和规模经济为主,与此同时,还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重视发展服务业之路。
为了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关键是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使老工业基地在更短的时间内缩短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缩短与国内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之间的距离。
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加强自主创新活动,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将能使东北老工业基地获得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能力分析东北地区借助早期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支持,沉淀了大量的优质科技资源,积累了雄厚的科研能力。
截止到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共有中直、部属和省属科研开发机构约502家,其中中直院所34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9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26家,这些科研机构中的不少科研院所在所属研究领域内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例如,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在新型纳米材料、金属功能材料等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是中国科学院最大的下属研究所,在光电子材料和仪器仪表等领域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信息产业部49所是全国最大的传感器技术研究基地;航空工业集团627所是我国第一个拥有风洞试验室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基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3所是我国最大的舰船燃气轮机及新型动力研究基地;中国机械研究院哈尔滨焊接技术研究所是我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焊接技术研究基地。
东北三省还有182所高等院校,可为东北制造业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化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
据科技部《2010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分别为57.97、45.41和45.21,分别排在第6、第13和第14位,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
上述统计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整体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较高,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具有较强的基础和实力,在某些领域的科研能力甚至居于国内前列。
同时,东北地区所拥有的沈阳、长春、大连等七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到了很大提高。
东北地区七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全国的增长速度,营业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均高于全国国家高新区的平均增幅水平,而与东北三省的同期增长水平相比更是高出了近2倍。
东北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此外,从区域内地理位置上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理位置相近,有利于区域内科技人员非正式关系的流动和新知识传播,从而有助于区域内科技能力的协同培养和科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
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以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通过东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巩固和自身增强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自主创新对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分析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技术改造、技术升级的情况下,相对于技术引进方式所需要的巨额资金而言,充分利用东北现有的丰富的科技资源和较强的研发实力,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显然更具现实意义。
虽然国内对于自主创新的定义尚无统一的界定,但笔者认为,在熊彼特等学者提出的以“创造性破坏”为核心的创新概念基础上,自主创新更加强调不依赖外部的技术引进,而是依靠本国自身力量独立开发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的相关活动,即立足于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需要,通过本国自身的学习与r&d活动,探索技术前沿、突破技术难关,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技术,形成自主开发的能力,从而寻求完全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从这一意义上说,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和科技实力,寻求对自身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技术适用性的最大化,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自主创新通过影响技术结构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技术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总体技术体系中各种水平、等级和不同形态的技术所占比重及相互关系(交叉性的、综合性的),即使彼此分割的技术也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技术“家族”。
但实际上,无论是量的方面还是质的方面,产业结构都是由技术结构决定的,而技术结构的变动离不开自主创新的因素。
自主创新将会促进产业技术进步,而一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可能又会为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奠定基础,从而形成“技术进步群”。
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通过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装备、石化、钢铁、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等优势产业,能够进一步发挥不同产业质检的关联和带动作用,有利于装备制造、大型冶金和石化生产基地的建设。
同时,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促进东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能够通过信息、生物和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等优势产业与数控系统、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融合和促进,从而提高东北地区的产业增长质量,促进东北地区新经济增长点的出现。
另一方面,自主创新可以通过发挥不同技术之间的关联效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关联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所存在的上下游关系。
区域内产业关联程度高,则说明区域经济凝聚力强,经济综合实力高,可以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区域内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产业经济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割裂状态,区域内始终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种产业关联的不紧密也直接导致了较低的产业集聚能力。
例如,吉林省的汽车业作为支柱产业,工业产值在本世纪初就超过了700亿元,根据国际经验,汽车产业对上游产业的带动力大体为1∶1,对汽车服务业等下游产业的带动力为1∶2。
照此计算,汽车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力应该达到千亿元以上,可吉林省远远没有发挥出汽车产业巨大的带动能力。
例如,吉林省内的钢铁企业产品主要以建筑用钢为主,没有汽车用钢;作为吉林省内的另一优势产业,吉林省石化工业也几乎不能生产出能用于汽车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立足于区域优势产业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打通不同产业之间内在的技术关联,发挥不同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效应,才能打造出一种基于产业技术关联的工业关联结构,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自主创新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分析1.自主创新加速主导产业的升级。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生产、研发和人才优势;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仪器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其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在全国机械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但是,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和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肯定不会完全相同,有些产业处于逐渐衰退的过程中,而有些产业则在不断发展壮大甚至逐步占领或主导市场。
立足于自身科技实力和生产需要的自主创新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区域各产形成更为合理的比例关系,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人才、科研及资源、市场优势,从而推动产业链的自我完善和升级,逐步改进和更新现有产业部门,并依照产品生命周期规律淘汰不适合于社会需要、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的部门;在自主创新活动的催动下,进一步丰富产业内容的技术含量,推动产业技术效率的效率的提升,从而推动东北地区主导产业向更高层次的结构发展。
2.自主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
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传统产业是建立在一般技术基础上的原有产业部门,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钢铁、汽车、制造等产业。
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支持为重要推动力量、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技术学习与技术创新活动,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质量。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两大重点产业上,应当牢牢抓住当前世界产业技术走向,通过自主创新着重解决重大关键技术,搭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合作平台,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借助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运用,使传统制造技术得以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得到升级。
同时,随着信息、生物、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已逐渐融入到传统制造技术,使制造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导致制造业传统生产方式变革,进而提高传统工业的知识技术含量和效率,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了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竞争力的形成。
此外,通过自主创新,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集成创新、融合创新,在培育和衍生新的战略性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同时,也能对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3.自主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
老工业目前所开展的项目多半是冶金、石化、机械制造为主的等传统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经过技术改造和升级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
但是,相对于传统工业来说,新型制造业具有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和投资周期短等特点,其市场潜力则更为可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并不等于只注重传统工业项目的升级改造。
实际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北新型制造业的崛起。
自主创新,特别是突破性的自主创新往往能够打破原有的生产技术体系,催生出新的工业部门,从而改变工业部门的构成,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自主创新活动中,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能够扩大社会分工范围,拓宽生产活动空间,从而形成新的生产门类和部门。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业已存在的前向或后向关联关系,使得自主创新活动的运行能够通过改变产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推动上下游产业之间互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局面的形成,从而使原有的工业项目和工业部门依次向其前、后关联产业扩散,在促使其发展创新的同时,也能导致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崛起。
六、结束语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倾斜政策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具备了一批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
应该说,这种科研与研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发展。
然而,改革开发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自主创新能力并被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发展水平持续下滑的局面。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逐步深入实施,应当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整合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强化自主创新活动,优化技术结构、发挥不同技术之间的关联效应来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施加影响,最终通过加速主导产业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甘曦之.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问题及其调整.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11):
53-55.2.张曙霄,孙莉.东北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论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5(3):
74-79.3.赵树宽,刘战礼,陈丹.基于产业集群的东北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
(2):
118-123.4.易军,汤姿.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状况评价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
94-96.5.彭建娟,李建华.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科技能力特征浅议.东北亚论坛,2006,15
(1):
53-56.6.沈宏超,洪功翔.苏淅沪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1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自主 创新 东北 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 优化 升级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