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docx
- 文档编号:11558845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2.12KB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docx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
思考:
1、超越既往的主题定位,既从现实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不幸的故事,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幸福的故事在尊重儿童独特理解的基础上,让儿童体会到,我们不是一个廉价的同情者,而是一个反思者,能够在小姑娘“幸福”的死去中,我们如何面对苦难,汲取怎样活着的勇气和力量
2、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教学生如何批注,超越既往的咬文嚼字,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从而从多种角度读出故事的不同味道
3、从童话创作的角度,深入体会经典创作的内涵通过对小女孩的“小”,发觉对应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一个个的“大”,以及内心包蕴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追求的“大”,从而体会童话永恒的魅力
思路:
1、从生活现实出发: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从文化背景出发: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从童话角度出发: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引出“不幸”
师:
(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生:
(师指一名学生朗读)——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师:
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
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
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
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
师:
那么卖火柴的(板书:
小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
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生1:
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而且是非常冷的天气
生2: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小女孩因为在大年夜里别人都是一家人团聚,而她却在卖火柴
生3:
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女孩雪花落在她打着卷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她看上去非常美丽
生4:
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大年夜的时候看到了她最疼爱她的奶奶,
而且奶奶把她带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5:
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缺少疼爱的小女孩,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而且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也去世了
师:
我听到了“可怜”、“穷苦”、“美丽”、“与众不同”这些语词真好阅读同一篇文章,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这节课咱们就带着你们刚才说的那些感受再回到课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所谈到的这些感受的或许会丰富你的认识,提升你的看法,甚至改变你的观点
二、解读“不幸”
(一)寒冷
师: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放开声音读读(生齐读第一然段)
师:
再读读第一句话(重点品味第一句)
生:
(齐读)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师:
瞧,读到一个“冷”字,(课件突出“冷”)就自然会想到这个冷字背后的信息,这是告诉我们——
生:
天气冷极了,“冷”字,交代了天气
生:
再往下读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个字——“雪”呢,(课件突出“雪”)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季节
师:
这是什么季节?
(学生说冬天)
师:
那“黑”呢?
生:
这个“黑”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师:
瞧,当你细读每句话,读到重点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词后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现在,再读这句话,味道就不一样了,来读读
生:
(读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语调越来越高,一种是语气越来越深沉随着老师的手势齐读)
师:
还是这句话,我们再读读到“冷”,什么感觉?
生:
我们感觉到冷,再加上“冷极了”,说明真的很冷
师:
注意紧跟这“冷”后面又出现了一个“雪”呢?
生:
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让人感觉更冷了
师:
再注意,这两个词后面又多了一个“黑”,又是什么感觉呢?
生:
已经是三个“冷”了!
让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极了!
师:
如果我们在“冷”的前面加上一个字,才能体现这不一般的冷呢?
生:
加一个“极”,就是“极冷”
生:
不,我觉得加一个“寒”更好,“极冷”是说冷的程度,而“寒冷”的寒,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冷的程度,更让我们感到寒气逼人,令人觉得冷得可怕(板书:
寒)
师:
你看,还是这句话,我们又读到了一层意味,再读更不一样了来,我们把阅读到的滋味送到句子中去,读读
生:
(学生再一次两种形式朗读这句话,语气一种是由弱到强一种是由强到弱精彩)
师:
(课件展示教师阅读批注的文本内容)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真会阅读你看,阅读一句话的时候,抓住重点的词语反复咀嚼,不仅读出了词语背后的信息,还读出了词语内在的感受
师: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句一句也没有写小女孩,去掉可以吗?
生:
不成,这是环境描写,很重要通过细读,我们感觉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掌声)
(二)恐惧
师:
是啊,就这样慢慢地读啊,细细地品看,小女孩就这样向我们走来那就细读这段后几句话的描写,哪个词语触动了你,就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给我们(学生默读,而后发言)
生:
我觉得“光着头、赤着脚”说明了小女孩的穷苦,大冬天却是“光着头、赤着脚”
生:
是啊,小女孩从头冷到脚我还想补充,这里说是“大年夜”,“大年夜”本来是一家人快快乐乐温暖地在一起,而“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还在街上走着,我眼前仿佛看到这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光着头赤着脚向我们走来
生:
“一向是他妈妈穿的”也说明小女孩非常穷,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鞋
师:
(教师因势利导)那就是说,小女孩一向就没有鞋穿好啊,就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生:
我从课文的最后一句“小男孩说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摇篮”一词说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这是安徒生用夸张的写法
师:
你看他多会读书,安徒生多有童话趣味啊他发现了“摇篮”背后的信息和修辞方法你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摇篮”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
“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我觉得这个男孩太调皮了,也不懂事,说的话挺气人的
生:
本来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就已经很冷了,再加上我又读到的“又黑又冷”,我体会到,天简直冷到了极点
生:
小女孩已经够可怜的了,“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我从这个“吓”字看出小女孩当时一定很害怕,所以她拼命地跑,把鞋都跑掉了
生:
我还想补充,“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这“吓”是因为“冲”,可以想象小女孩心里恐惧的程度(板书:
“恐惧”)
师:
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没有办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
(引读)这一整天,谁也——(学生接读:
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学生接读:
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
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
(沉静一会儿,不让学生答)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一定浮想联翩那么、我们把你们想象的这些“谁”去掉,看看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去掉“谁”的句子)
生:
我认为用上两个“谁”,我眼前就浮现了那些形形色色的、衣冠楚楚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这个小女孩,可见,课文的句子体现是是大人们的冷漠
生:
“谁”指每一个人,“没有人”指一批人,范围很广泛,没有第一句的程度严重“谁”字特别强调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给一个人给过她一个钱更能看出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师:
还是这句话,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课件出示变换了角度的句子,引导学生完成:
这一整天,小女孩,小女孩)
生:
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师:
不是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吗?
既然如此,安徒生为什么偏偏不从女孩的角度来写?
生:
“谁”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说没有人买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而第二句话是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来说的我觉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比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更有强调的力量
生:
也就是说,第二句话只交代了结果,你不知道小女孩做了怎样的努力,就好像小女孩很笨,努力了一天也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可是,课文的这句中是说,小女孩辛辛苦卖了一整天,也没有一个人同情她,这样更加强调了这个人世间的冷漠无情!
师:
好一个冷漠无情!
回过头来再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
生:
我觉得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了,还有社会环境的冷漠可以说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
(掌声)
师:
此刻,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生:
(齐说)雪上加霜!
师:
(屏幕出示教师的批注)你看,刚才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个重点的句子,反复推敲、比较,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不也一样像你们这样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吗?
(三)饥饿
师:
阅读的时候,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把你阅读的信息或者感受写在文字的旁边,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批注吗?
批注就这么简单——下面就请你也试着从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哪个词哪句话触动你,就把你读到的信息、感受,以及其他批注在旁边
(学生充分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并批注之后分享)
生: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我觉得小女孩“哆哆嗦嗦”就是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光着头,赤着脚”走,“又冷又饿”
师:
你很会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这一整天,那可是从早到晚,这里的“饿”是我们平常说的饿吗?
生:
小女孩是饿极了,那叫“饥饿”!
(板书:
饥饿)
师:
好啊,不仅读到了寒冷,还读到了“饥饿”
生:
要说寒冷,再加上饥饿,可以说,小女孩整个是“饥寒交迫”
师:
好!
把这个成语批注在句子的旁边谁来读读,体会女孩此刻的饥寒交迫!
(学生在文章中批注:
饥寒交迫)
生:
我读到了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我觉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美丽而且课文还写道,“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说明富人家很有钱,而小女孩却在这个大年夜在街上走着,冷着、饿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师:
这个对比说得好!
是啊,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你们注意了(课件突出:
“她可没有注意这些”,“她可没有忘记这个”)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
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没有人和她一起过大年夜,可是她却忘不了,我觉得这个对比,更让我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
师:
其实,对比阅读批注也是一种方法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小女孩该注意的顾及不了,不用记住自然来到的大年夜她却忘不了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作家的匠心之处
生:
所以这段中的第一句话说“可怜的小女孩!
”
师:
注意这句,这是谁站出来说话了?
生:
我觉得是作者在说,是安徒生在说是作者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就写下了这句话我发现这里用到的是“!
”,这也说明作者内心的这种情感很强烈
师:
按理,作家应该躲在故事的后面冷静客观地描述也许作家或者翻译者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情不自禁写上了这句话瞧,这就相当于批注!
其实刚才你们批注的,生成的感受,已经超越了这个“可怜”这怎么是一个“可怜”了得的呢!
(四)孤独
师:
就这样慢慢地读啊,细细地品
生:
我在第四自然段中,读到这句话“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可她觉得更冷了”我觉得这个冷首先指天气非常寒冷恶劣,第二我觉得她的内心非常寒冷从下面的一句可以看出来——“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爸爸又会打她”
生:
小女孩在外面受了这么多的苦却不能回家,心里就觉得更冷了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她家里是多么贫穷!
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风还是能灌进来这里“灌”可以感受到风的威力,因为我们平常说风刮进来、吹进来说“灌”,那是说风像水一样倒进来,可以想象她家该怎样的冷!
生:
我还想补充,我发现,从开始读到现在,哪儿都是一个冷字这里写她家的冷淡比如“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我觉得这里的冷有两个意思,一是她们家本身很冷,二是她们家没有关爱,“她爸爸会打她的”,我想如果她爸爸能给她一点温暖,他也不会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在墙角呆着,一定会回家呆一会儿的,此刻,她是心灰意冷!
师:
你们很会注意整个段的联系与把握如果说读到自然环境的寒冷,社会环境的冷漠,我们还读到了家庭环境的冷淡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的看,(屏幕出示小女孩配字画像)茫茫黑夜,小女孩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想象小女孩什么心情,为这幅画像题词吧
生:
若题词的话,就是刚才同学说的心灰意冷
生:
我觉得她的神情是悲伤
生:
我觉得最准确的是她此刻有家不能回的那份孤独,无助(学生板书“孤独”)
生:
读到此处,看到小女孩蜷缩在墙角的样子,我想流泪,她怎么这么不幸啊
(五)痛苦
师:
无助的小女孩!
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她一共点燃了几次?
生:
5次(师引导说出)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和第五次看到了奶奶
师:
(屏幕出示文中体现女孩可怜的部分语句,师配乐梳理,增强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整体感受)尽管如此,可每一次,火柴都灭了要知道这可是令人们欢乐无比的大年夜啊,可小女孩呢——
生:
(齐读)小女孩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
尽管小女孩穿着那双没有多大用的大拖鞋,然而她穿过马路的时候
生:
(齐读)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师: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呢——
生:
(齐读)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
师:
本来应当赢得人们的同情与帮助,但是—
生:
(齐读)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
本来应当受到父母的那些深深的关爱,但她却——
生:
(齐读)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他的……
师:
小女孩本来想点燃火柴,获得温暖与快乐,然而——
生:
(齐读)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高的墙……
师:
这寒冷,这饥饿,这恐惧,这孤独,当我们把这些散乱四处的句子规整一起,整体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
生:
是无奈、是无比的悲伤
生:
用书上的词,就,是痛苦!
(板书“痛苦”)
师:
饱受这样苦难的小女孩,可以想象,当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呼喊?
生:
“奶奶!
”(学生带着惊喜的语气朗读)
师:
她那么饥寒交迫,这回终于看见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她又会怎样的呼喊?
生:
“奶奶!
”(学生带着快乐的语气)
师:
她要驱散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该怎么请求奶奶?
生:
“奶奶,请把我带走吧!
”(学生带着急切的语气)
师:
她必须请求奶奶带走她,因为——
生: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读出了恳求的语气)
师:
此刻她的脸上一定还留着伤心无助的泪花,声音哽咽,谁再来呼喊?
生:
“奶奶!
啊!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
师:
哽咽的她,这个“啊”一定是内心抽泣的声音那声音里就是哀求啊
生:
(多种朗读形式体验“啊”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啊”的处理读出抽泣的声音,或者哽咽无声,即不读“啊”,而是含在嗓子里)
师:
这是怎样的童话场景啊,这哪里是恳求,分明是在哀求,此刻她仰望奶奶,把双手伸过头顶,祈求奶奶——
生:
(学生把双手伸向天空)“奶奶!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
师:
小女孩也许像图中的画面一样,双腿跪地,祈求奶奶!
(生再次朗读,体会)
师:
尽管如此,火柴还是熄灭了随火柴一起熄灭的还有——
生:
小女孩的生命
师: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出示这句话,句子的空白处为下一步让学生加标点)
师:
如果请你为小女孩的死加上你心中的标点,你会怎么加?
生:
可以加上两个感叹号,小女孩没有得到关爱,在大年夜里死了,没有人关心同情,我非常愤恨,我觉得可以加上感叹号(该生朗读出语气,略)
生:
我觉得中间可以加上逗号和句号逗号表示没有说完,后面的句号表示小女孩的死跟别人没有关系,就这样死了,句号就是故事沉痛的结局,表现人们的冷漠无情
师:
你和课文的一样,生命的戛然而止,如此脆弱,小小的句号也就是生命的终结更是在表明一个残酷的现实,惊醒那些冷漠的人们(指导朗读)
生:
这句话让我觉得非常沉闷、沉痛,我会给它加上逗号和省略号,小女孩会到哪里去了呢?
生命就这样死去了吗?
有一种忧愁的感觉没有诉说完,给我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掌声)
生:
我也是,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中有一种忧伤、有一种回味、有一种思考、有一种难过没有停止,所以,我也用了省略号,我读给你们听——“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生:
我觉得中间的还可以用破折号,我觉得这样更突出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死去的,更突出了大年夜,正说明了小女孩的凄惨(该生朗读,略)
师:
你和叶君健爷爷用的一样,他也用的破折号呢
生:
我也认为中间加破折号更突出小女孩的凄惨因为悲惨的死去和本是充满快乐的大年夜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
看来,批注的时候,不仅是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理解,这就创造了教材因你们的创造,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美丽的天使死去,嘴角还挂着微笑原来,弱小生命定格于狂欢的圣诞夜,定格于绝望的呼喊,定格于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三、梳理“不幸”
师:
故事结束了回过头来再梳理阅读的内容再看课题我们发现,在这矮小、瘦小、弱小的女孩的生命里,对应着我们读到的,却是那些看得见的“大”——
生:
那双可以用来做摇篮的大鞋
生:
那两辆冲过来的大马车
生:
那些不肯买火柴的大人
生:
还有那堵高大的墙
师:
这都代表着小女孩所生活的是一个强大的冷酷的世界透过这个强大的世界,我们还读到了那些看不见的大——
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板书)不尽的寒冷,无边的饥饿,不尽的恐惧,难掩的孤独和无限的痛苦
生:
这小女孩真的是太不幸了!
这简直就是人间的地狱!
师:
这强烈的感受,不就是同学们透过文字后面批注出来的“大”吗?
你们看,当你们把题目和全文联系起来进行批注的时候,你获得的就是整体的更大的认识
师:
我不禁要问,你们为什么能读到这么多的信息和感受呢?
生:
因为我们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了这篇课文,才读到了这么多感受
师:
是的,这是因为你们内心有着对文字的敏感我还发现,之所以你们阅读到这么多,也是因为在阅读文字后面,还藏着你们那颗富于同情、怜悯的心
第二课时
一、引出“幸福”
生:
(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
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
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
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
为什么?
……
师:
你们看,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
生:
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已忘却了同情,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
为什么?
师:
面对这一个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
生:
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怜悯?
(语气富有诗意与追问)
生:
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
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
为什么?
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
为什么?
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
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
这是为什么?
!
(掌声)
师: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
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
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
是啊,虽然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那些美丽的东西,看到了她的奶奶,摆脱了人世间的寒冷、饥饿、痛苦,(随着学生的发言指板书)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其实就是死了,为什么死对女孩来说就是幸福的呢?
生:
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
师:
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
二、解读“幸福”
(一)满足(第二次憧憬)
生: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瞧,烤鹅正从盘子里跳下来,太有意思了
师:
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女孩那么饥饿,可烤鹅是主动走上来的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啊,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摇摇摆摆地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呢?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吧!
(学生朗读,配以形体的动作,体会“摇摇摆摆”的样子)
师:
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
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
(直接问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
这只烤鹅要让小女孩把自己吃下去
生:
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并板书“满足”)
师:
小女孩尽管不再饥饿,也是烤鹅主动奉献自己的身体呀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此时的幸福一刻她好满足哦继续交流
(二)温暖(第一次憧憬)
生: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一定感到很温暖
师:
谢谢你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让我们再来读读吧!
(板书:
温暖)瞧,这一段特别有意思,前后有这样一个巧妙的对应,你发现了吗?
生:
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
生:
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照应后面的“多么舒服”
师:
多美的对称语言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再来读出这温暖的感受吧!
(女生读第一句话,老师读中间的部分,男生读最后一句话,师生合作完成)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生: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颗圣诞树太大了,太美了
师:
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那是怎么个大,怎么个美呢?
用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
生:
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
(朗读得很美)
生: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朗读得很美)
师:
圣诞树上那许许多多美丽的画片,不就是圣诞节时候我们送给别人祝福的贺卡吗?
瞧!
它们正向小女孩眨眼睛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每张画片都写满了祝福,你们就是那一张张的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著名 语文 特级 教师 窦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