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 文档编号:11555943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51.07KB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虽然处在起步期但发展迅速,并且表现出投资行业涉及广泛,投资区域遍布较广,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化,跨国并购趋势加强,成为当前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等特点。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
投资主体格局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方式需要优化;投资规模小;缺少跨国管理人才;缺乏总体发展战略;政府宏观规划和管理不够完善;缺乏权威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引导企业科学地制定自己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建立支持体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产品。
关键词对外投资;对外投资的问题;对策
ChineseEnterpriseforeigninvestmentcurrentsit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Presently,ChineseEnterpriseforeigninvestment,althoughoccupiesthestarttimebuttodeveloprapidly,anddemonstratedawiderangeofinvestmentsectors,investmentacrossthebroaderregion,themaininvestmentinanincreasinglydiverse,growingformofinvestmentdiversification,cross-borderM&Atrendtostrengthenandbecomethecurrentforeigninvestmentcharacteristicsofthemainways.Butatthesametimetherearemanyissuesneedtobeaddressedurgently.Suchas:
investmentinthemainpatternofunreasonable;unreasonableinvestmentstructure;investmentneedsoptimization;investmentinsmallscale;thelackofcross-bordermanagementpersonnel;thelackofoveralldevelopmentstrategies;thegovernment'smacroeconomicplanningandmanagementisnotperfect;thelackofauthorityoftheforeigninvestmentadvisoryservicesinformationsystemandsoon.Inlightoftheseproblemscantakethefollowingcountermeasures:
ascientificguideenterprisestoforeigninvestmenttodevelopitsownlong-termdevelopmentstrategy;theestablishmentofsupportsystems;activelycarryouttechnologicalinnovationtoformthecoreoftheirtechnology;vigorouslythedevelopmentandtrainingrequirementsinlinewithinternationalcross-bordermanagementofpersonnel;tochoiceofmarket-oriented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industriesandproducts.
KeywordFDI;TheproblemsofFDI;Countermeasures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本文的研究背景
一个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举,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将自己融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体系中。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下属的“全球投资前景评估机构”,2008年初对全球335家最大的跨国公司、158个国家投资促进机构和87位投资区位专家进行的关于未来几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前景预测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普遍被认为是未来几年内有可能进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大国行列,而且很多国家都将中国列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境外直接投资来源国。
实际上,截至2004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只有3602亿美元,还不到吸引外资的1/15,这与中国当前的经济规模实在无法相配。
在中国加入WTO和外汇储备充足的种种有利条件下,中国已经到了向外投资的成熟阶段。
当前中国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生存空间的可能。
同时,就业的压力,资源的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比以往更为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企业更需要以积极的态度“走出去”。
1.2国内外对外投资的研究现状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曾用经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之间的关系,发现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人均GNP低于400美元,此时吸收外资很少,几乎完全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第二个阶段是人均GNP位于400—1500美元,引进外资增长,而且开始有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但投资净流出为负数;第三个阶段是人均GNP位于2000—4750美元,净投资流出仍然为负数,但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快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第四个阶段是人均GNP在4750美元以上,其净投资流出已转为正数,成为主要的国际资本输出国。
根据这个一般性规律,若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中国内地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均GNP至少应当划入邓宁所划分的第三个阶段;即使按照现行汇率折算,目前也已经可以列入邓宁所划分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从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在经过长期大幅度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鼎盛期之后,将逐步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
实际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目前,国内家电、纺织、重化工和轻工等行业已普遍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技术设备闲置等问题,这些行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
通过对外投资,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在国外投资建厂,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就可以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出口,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
其次,“入世”在给中国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为“入世”后中国企业面临的义务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国内,所获得的权利和机遇则主要体现在国外,即体现在外国向中国的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和实行国民待遇方面。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要想享受“入世”后的权利和机遇,就要尽可能地向海外进军。
最后,从企业国际化道路的一般进程来说,首先是发展间接出口,如通过专业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进出口商品或服务,而后是直接出口,如企业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或进出口部门来处理相应的业务,最终再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企业进一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3研究方法及内容
首先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研究做了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围绕所得观点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行概述、分析。
其次通过搜集资料等途径准确精练的概括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
势头正强但存在挑战。
接着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有条理的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作了对策研究。
具体方法主要有通过访问、查阅综述文献以及统计资料等方法,初步获得资料并弄清资料的基本分布状况。
根据研究框架的需要,从各种国内外数据库、年鉴、书籍、杂志、报纸、政府内部文件、海关统计、企业内部文件和内部统计资料、展览会资料以及其他公开出版物中,获得二手数据资料,把这些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
利用所学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关于对外投资
国际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其中二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占国际投资的主要地位且发展最为迅速。
而跨国公司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通过灵活而多样的直接投资方式不仅在国际投资运行过程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而又其影响力正日益渗入到世界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
故本文对国际投资发展趋势的分析主要侧重与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新变化的分析。
2.1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国际直接投资有时也称境外直接投资,是指已过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为了取得长期投资利益而在国外才创立公司并控制其经营管理权的投资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在国外创立弟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增加对原外国企业的投资、收购或兼并东道国现存企业的方式来实现。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不同,它不是单纯的货币资本的流动,而是多种生产经营要素的移动,并且还要与东道国的生产经营要素进行有效组合,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获得投资收益。
2.2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
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是投资者对其所投资的企业拥有有效的控制权,控制权包括对所有权的控制或对经营管理权的控制。
所谓有效的控制权,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规定,投资者在其投资的企业中必须拥有不少于25%的股权,也就是说,在东道国的企业里,外国投资者的股权达到了25%,能够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中行使表决权,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即属于国际直接投资。
一般情况下,有效控制权的多少与投资者在企业中所拥有的股份是相对应的。
然而,在国际直接投资实践中,有效控制权的行使并非完全按照股份多少而定。
股份多的投资者不一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活动,股份少的投资者则有可能实际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这种现象的出现,既与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有关,如股权比较分散,又与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关。
例如,在契约式的企业,投资者有效控制权的多少就不取决于其股份的多少,而取决于契约的相关规定。
2.3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根据母公司和子公司和生产关系,可以将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
(1)横向型投资。
横向型投资也称水平型投资,即母公司将国内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扩展到境外子公司,使其进行相同或相似的生产。
这种类型的投资旨在获得资源整合后的协同效果,即资产的联合价值大于这些企业独立时的资产总和。
横向型投资适用于机械制造业、石油、汽车和服务业。
(2)纵向型投资。
纵向型投资也称垂直型投资,即母公司到境外建立与其国内的产品生产有关联的子公司,使母子公司间形成产业链和专业化协作。
纵向型投资可以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子公司和母公司从事同一行业产品的生产,但分别承担同一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如机械制造业、电子行业;二是子公司和母公司从事不同行业产品的生产,但业务上又互相关联,如资源开采业、原料或半成品加工业。
(3)非关联型投资。
非关联型投资即母公司到境外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完全不同的子公司。
这种投资基本上属于母公司新开拓的经营领域,虽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又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将其作为多元化经营的一种模式而加以采用,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例如,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不仅投资于石油开采、精炼和销售业,还投资于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商业和旅游业等。
第三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
3.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概况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1984-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年均增长13.9%。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同比增长93%。
中国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
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22.6亿美元,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572亿美元。
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11.6亿美元,位于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13位。
2008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61亿美元,占我国同期投资总额的32.6%。
3.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特点表现
3.2.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起步相对较晚
相对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对外投资整整晚了10~20年,但是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
特别是最近几年对外投资额和海外企业数量的增长率都达到了50%,大大超过了一些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速度。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韩国1959——1979年的整整20年间对外投资额累计1亿美元,年均增长为700万美元。
而中国从1998——2004年的6年间,对外投资从2.64亿美元增加到36.2亿美元,6年增长近12.5倍。
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61.3亿美元,2006年中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2005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13位。
3.2.2投资行业涉及面广但集中于少数产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对外投资已从过去以贸易领域为主,逐步拓宽到资源开发、工业生产、农业及农产品开发、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研发中心等更广泛的产业领域。
2005年和2006年,采矿、制造、批发零售和商务服务四大行业的投资分别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2.6%和74.4%。
从存量上看,截至2007年底,采矿、制造、批发和零售、商务服务等行业的累积投资额占中国累积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7.5%。
这说明中国对外投资中资源开发和贸易性投资居重要地位,反映了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战略主要是采取供应战略和市场销售战略,这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经营战略。
3.2.3投资区域较广,但大多数分布在亚洲地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起步时先进入香港地区,到目前已遍及世界五大洲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2006年,中国队亚洲地区的投资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一半以上,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占30%多。
亚洲地区、拉丁美洲地区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聚集了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81.5%。
3.2.4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化
从投资主体来看,所有制类型日益多样化,国有企业比重有所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各种经济实体,国内形势多种形式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
中国政府同时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
各种所有制企业也纷纷尝试对外直接投资,逐步改变了国有企业占据绝对多数的格局,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黑马”。
以2004年为例,国有企业占境内投资主体比重的35%,比上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所占比重为30%和12%,分别上升了8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对外投资企业还包括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集体企业及联营企业等类型。
3.2.5跨国并购成为当前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中,绿地投资占48%,研发或战略联盟站34%,跨国并购占16%。
由此可见,绿地投资仍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但这种方式风险太大,而且近年来比重不断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并购投资的发展。
2004年以来,实施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并购金额巨大,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多方面关注。
这些并购案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都表明中国企业已初步具备“走出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到2006年,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实现的境外直接投资达82.5亿美元,占当年流量的39%。
第四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问题分析
4.1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格局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主要有四类。
一是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如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
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等;二是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
如首钢集团、海尔集团、赛格集团、春兰集团等;三是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包括中国银行等五大专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公司等;四是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
从我国对外投资经营主体结构看,既有国内大型生产企业,也有高科技企业、服务性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既有境外上市的股份制公司,也有以行业优势组建的企业集团。
从而形成了对外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从投资企业素质来看,初步转换了经营机制和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能根据国际市场变化自主经营,具有一定的生机活力。
但是,在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而对外投资经营主体中的民营企业则发展缓慢,不能在跨国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因在于体制障碍没有彻底消除,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贷款、信息交流、境外投资保险、审批制度等方面的不同程度上的歧视仍然存在。
4.2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最近10年来,中国不仅一跃成为吸收外资的大国,也成为投资的大国。
尽管中国在对外投资方面得到了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外投资的结构却不尽合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4.2.1投资地点相对集中
中国境外投资分布在近170个国家和地区,但相当一部分企业投资地区却集中在投资环境好、政局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在港澳地区、美国、泰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0来个国家和地区集中了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数的55%和投资总额的78%。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新兴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战场,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尚未顾及。
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虽有所增多,但依然不够理想。
投资过分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但使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投资成本高和投入资金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常常导致海外企业经营失败;而且往往造成自家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得企业的投资效益不理想。
4.2.2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上,我国对外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投资,相对忽视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重消费品投资,忽视生产资料投资;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忽视对国内连锁正向效应强的产业投资。
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对外投资的风险加大,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目前,中国海外企业中盈利的站55%,盈亏持平的占28%,亏损的占17%。
而在55%的盈利企业中,盈利客观的仍为少数,大多仅为略微盈利。
所以,中国海外企业实际上处于“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
因此无论是长远利益还是规模效益,中国海外企业的效益都没有达到与投资动机相适应的结果。
4.3投资方式仍需进一步优化
中国公司对外投资初期,大多采用合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以降低海外经营的风险成本,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如此,中国企业初期的海外投资也是如此。
随着对当地经营环境的不断熟悉,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手段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成为主要的方式。
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速度和规模都在大幅度增长。
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1988年到2003年,中国企业累计跨国并购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以后。
1988年到1996年,跨国并购年平均只有2.6l亿美元,2003年则达到16.47亿美元,且分布行业广泛。
反映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水平在不断提高。
此外,近年来中国有些企业集团分别在美国和日本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境外产品开发来推动国内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尽管我国的对外投资方式趋于多样,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对外投资的方式结构上,中国80%以上的海外企业属于新建企业,且合资方式占绝大比重,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跨国收购、兼并方式利用较少。
二是需要逐步完善跨国购并方式,更好地解决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资金不足的难题,并更好地发挥在加快建立海外市场营销网络、迅速扩张生产规模、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4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小
这几年我国对外投资经营无论是海外企业的数目,还是实际投入的资金额,都有明显增加,对外投资和各种经济合作业务保持着较快增长势头,大大超过了同样情况的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和东欧国家的增长速度。
但与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我国对外投资的整体规模和单项规模都偏小,差距是明显的。
从整体规模看,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过低。
据《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出总额为6470亿美元,存量为68660亿美元,以此为基期测算,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FDI流量和存量的0.45%和0.48%。
2003年中国FDI流入535亿美元,流出29亿美元,仅相当于流入量的5.4%,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利用外资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我国经济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从单项规模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除在美国的炼油厂等少数项目外,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发达国家单一目的跨国投资的平均金额是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而我国境外企业中方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下的占90%,500万美元以上的只占23%。
投资规模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融资渠道上看,大多数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低效率运行,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对外投资的能力。
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资本市场很不完善,虽然有超过10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但并没有将企业海外投资纳入国家外汇储备战略管理的视野。
而对外中国的境外投资企业很少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又没有对外担保权与对外融资权。
因此,它们很难通过直接或间接融资渠道在境外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由于对外投资经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小,实力有限,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优势和发展后劲,既难以与国际大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也无法与当地的企业抗衡,不但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投资效益也不够理想。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境外企业中盈利的只占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收支平衡的占28%,亏损企业占17%,而且以生产性企业居多。
4.5对外投资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不够完善
4.5.1缺乏宏观管理和规划
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发展起来的,政府相关部门业业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但是仍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安排,没有明确的的产业发展方向,没有与中国外贸市场相适应的对外投资的国别政策,这造成了企业对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发展、一哄而上的现象。
4.5.2当前政府对境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业需进一步改善
当前对境外直接投资的管理分工是由商务部牵头,国家计委、海关总署、财政部等协助管理。
这就造成实际管理中出现有些地方大家都管,互不协调,而另一些地方谁不管,管理遗漏。
这样低效率的管理,很难适应以后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但没有法律保障,还在管理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4.5.3缺乏权威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其他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供需情况,行业竞争程度以及政府政策等等方面。
如果我们没有深入了解,考虑全面,那必将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许多麻烦。
目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企业 对外投资 现状 问题 对策 研究 本科 毕业设计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