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考热点 积极备考冲刺.docx
- 文档编号:11549349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8.81KB
关注中考热点 积极备考冲刺.docx
《关注中考热点 积极备考冲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中考热点 积极备考冲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中考热点积极备考冲刺
关注中考热点积极备考冲刺
近年来的各地中考命题,突出的特点就是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精神,紧跟新课改步伐。
命题有很多亮点,可谓花样翻新,异彩纷呈。
但共性的问题还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对今年的中考备考将会有所帮助。
1.重视学科渗透“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通过学科内的综合,学科之间的渗透,体现知识与技能,物理与生活,科学与技术,科学与人文的综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现象和图像的结合。
图像表示物理规律具有简单明了,形象直观的优点。
在教材中,固体的熔化图像,液体的沸腾图像以及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等都可以用图像形式表达。
把这种能力应用到其他规律的表达上就是知识和能力迁移,同时也体现了“学科渗透”。
因此,在中考命题中,判断图像对规律的表达是否正确,从图像中寻找条件解决问题就成了具体的考试方式。
如:
摩擦力和运动速度的关系;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包裹有含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弹簧秤读数与物体浸入水中深度关系等就属于这一类。
另外,诗歌、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历史文物、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的整合,广告图片、新闻报道中有悖物理知识的不当呈现等都是值得关注的。
题1.下列图像表达的物理规律正确的是( )
A表示从近地空中自由落下的物体的下落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B表示受力面积为S的物体受到的压强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C表示热水在空中自然冷却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D表示在力F所做的功为W,F和物体在理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A
点评:
虽然A所表述的规律学生不是很熟悉,但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
因为其他三个规律学生比较熟悉。
B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和压力成正比;C热水在自然冷却时,温度是逐渐下降的,下降到室温时保持不变;D力所做的功一定时,拉力大小和通过的距离成反比。
所以A正确。
2.科学研究方法“过程和方法”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之一
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过程和方法则是实现知识学习的具体过程,经历“学习过程”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使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过程和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基础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来源。
在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有:
①控制变量法;②等效法;③模型法;④类比法;⑤科学推理法。
⑥假想法。
⑦图示法。
⑧转换法等。
题2.学习物理,不仅只是掌握知识,还要了解各种探究方法和过程。
卢瑟福用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答案:
A。
提示:
该知识点除了日常学习中重视之外,在综合复习时,不妨用一课时进行专题复习,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关爱生命
进行安全环保教育,增强节能降耗意识。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是全人类的责任。
节水、节电意识,噪声控制的意识,对各种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光污染、电磁污染等)的防治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联系实际对现实生活中不环保、不节能的事实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或解决对策等都应该成为学习和复习的重点。
题3.水是生命之源。
随着工业化进度的加快,工业用水量激增,同时异常的气候和地球环境使得许多地方严重缺水。
“节约用水”是大家的共同呼声。
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节水经验:
────────────────────────。
点评:
本题不是仅停留在考查学生的节约理念上,而是考查学生在生活中是否真正做到了节约用水。
4.关注时事和生活热点关心时事和生活,深化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
知识紧密联系生活,知识才有价值和意义。
在科技领域的新进展或新闻事件中,有许多是和物理知识相关的,它们就成了命题的热点。
如:
新能源领域的风力发电,光伏电源,电动汽车等。
航天科技,日本地震引发的核事故等都是值得关注的。
题4.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大地震,并导致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严重核泄漏,使得一定范围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核污染。
在我国国内引发了“抢购碘盐抗击核辐射”的现象,一度导致碘盐断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地震引发的海啸产生10米高的巨浪越过日本号称世界第一的防波堤,并卷走了大量船只和集装箱,这说明巨浪具有很大的 能。
核电站中的核能是利用原子核 释放的能量。
答案:
应相信国家政府,不听信和传播小道消息,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应对。
机械;裂变。
点评:
现在网络、通信发达,小道消息很容易传播,误导民众,造成社会恐慌和混乱。
如前些年有人造谣“海南西瓜注有色素”、“香蕉致癌”等,曾给海南种植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对非官方消息,正确的态度就是相信政府,相信科学,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信谣,不传谣。
5.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意在使学生摆脱接受性学习,以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
近年来,对实验设计的评价,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所占比重呈逐渐提高的态势。
综合应用,考查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整体驾驭知识的能力。
题5.小花在进行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时,不慎将把电路中一个灯泡的玻璃打碎了。
此时她却惊喜的发现,该灯泡几乎不发光,与之串联的另一灯泡却更亮了。
小花产生了疑问:
(1)玻璃碎了,灯丝仍有电流通过却不发光,那么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请说出你的看法?
(2)引起完好的灯泡亮度变亮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你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一种验证你猜想的实验方案
参考答案:
(1)灯泡玻璃除了绝缘、透光以外,很重要的作用是减少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热量的散失,从而保持灯泡温度很高,使灯泡发出耀眼的光。
(2)完好的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了。
组成如图电路,保持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测出L2两端电压U1和通过的电流I1,算出功率P1。
再把L1的玻璃外壳敲碎,但灯丝连接完好,闭合开关后,测出L2两端电压U2和通过的电流I2,算出功率P2.比较P1、P2大小,得出结论。
点评:
本题和学生知识背景实际接近,但解答起来又不太容易。
考查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题6.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符合交通、安全法规等优点,其前景广发看好。
某品牌纯电动汽车,快充两小时可充电57度,能行驶300公里,按目前商业电价计算,每度1元,行驶300公里只需57元;传统燃油汽车,以每升汽油7.57元,每百公里油耗8升计算,行驶300公里需要180.96元,约相当于充电费用的3倍多。
(1)电动汽车的工作过程可概括为:
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请指出上述过程中的两个能量转化过程:
① 。
② 。
(2)电动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它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3)若此电动汽车正常行驶中的牵引力为600N,请计算电动汽车匀速行驶时的效率。
(4)实验表明,电动汽车的确有节能环保等一系列优点,但还明显存在着一些不足。
请你提出一点并提出对应的改进办法。
不足之处:
。
改进办法:
。
参考答案: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3)行驶过程中电动汽车克服阻力做的有用功为:
W有=Fs=600N×300km=1.8×108J
消耗的总能量(电能):
W总=57kwh=57×3.6×106J=2.052×108J
其效率为:
?
=W有/W总=1.8×108J/2.052×108J=88%
(4)电池储蓄电能量少,续航里程短;发明高能量电池代替。
或“成本高;技术改进,降低成本”。
点评:
本题以新能源汽车为背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对该问题不关注的学生,最后一问的问题是很难回答的。
6.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要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物理量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这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的体现,也是提高学生物理素养,学以致用以及形成生活中的估测估算能力所必需的。
教材要求对生活中的长度、时间、质量、速度、重力、功率等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
题7.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100g
B.教室中通过一只日光灯的电流是180mA
C.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2cm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是10km/h
答案:
B
点评:
知识脱离实际没有任何意义。
该类题的作用就是导向性,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关注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重视利用估测和估算解决生活问题。
7.想象能力想象是人类的翅膀,想象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学生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创造力生长的基石
我们可以就下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假若磁体没有了磁性,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假若没有了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假若没有了摩擦力,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题8.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假若导体没有电阻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假如导体没有电阻,给我们带来有利的一面是: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将不会产生热量,电器就不需要散热装置,电能的利用率将会大大提高,电动机、电风扇就可以小型化。
不利的一面是:
电热器、白炽灯将不存在,因为它们是利用的是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
方法提炼: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假如某种现象不存在,与该种现象相关的对人类有利的应用、发明都将不存在,对人们不利的现象也将同时消失。
8.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维的独创性,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能有效避免千人一面,人云亦云。
开放性问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中考实验题中有多种实验器材,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综合应用中,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等形式。
题9.从下列给定的实验器材中选取你所需要的器材,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并用测得的物理量表达实验结果。
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两个、细线、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水、滴管、小塑料瓶、抹布。
分析:
本题可以用
(1)天平、量筒法;
(2)等体积法;(3)阿基米德原理法。
这三种办法都只需三个步骤即可完成。
方法
(1)来自课本,学生熟悉。
方法
(2)利用了密度公式。
方法(3)利用了浮力与体积,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答案:
(1)等体积法。
①用天平测出空塑料瓶的质量m1;②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水和塑料瓶的质量m2;③瓶中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水和塑料瓶的质量m3。
ρ=(m3-m1)ρ水/(m2-m1)
(2)天平量筒法:
①用天平测出牛奶和杯子的质量m1;②将杯子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一些测出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剩下牛奶和杯子的质量m2;牛奶密度ρ=(m1-m2)/V
(3)阿基米德原理法: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重力G;②将小石块浸没水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1;③将小石块浸没牛奶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2。
牛奶的密度ρ=(G-F2)ρ水/(G-F1)
方法提示:
对于开放性问题,要从知识体系中寻找自己最熟悉而又相对简单的方法。
原理正确,方法简单可行,人们熟悉的最好。
不可标新立,导致费了心机和时间,又没有获得圆满的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注中考热点 积极备考冲刺 关注 中考 热点 积极 备考 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