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测试题 带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547802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85.47KB
必修三测试题 带答案.docx
《必修三测试题 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测试题 带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2. 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3.有关三大经济地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了港澳台外,其他沿海省区全部属东部经济地带
B.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水平最高
C.近年来东西部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D.自然差异是导致东西部经济差异的主导因素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4~5题。
4.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植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C区域气候比较湿润,平原面积最大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图5)。
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适的是()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7.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回答8~9题。
8.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9.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部地区工农业发达地区。
图甲、乙、丙为我国三大三角洲地区。
读图回答10~12题
10.乙三角洲发展的不利条件( )
A.交通不便 B.矿产短缺 C.市场狭小 D.水资源短缺
11.甲三角洲的工业发展主向为( )
A.发展重化工基地 B.发展加工工业,产品以内需为主
C.发展制造业、轻工业、出口加工、高技术工业 D.我国能源基地
12.丙三角洲面临的气候灾害为( )
A.台风 B.伏旱 C.春旱 D.热带气旋
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资源开采而兴、资源枯竭而衰。
最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
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据此回答13~14题。
13.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下列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B.开发可替代能源
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14.“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原因可能有( )
①矿区有大量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区布局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质量优越B高等院校密集
C有大量廉价劳动D靠近高速公路和航空港
16、③所示国家在工业社会阶段成为世界重要工业区,主要不是凭借( )
A优越的地理位置B丰富的自然资源
C发达的海运D先进的科技
右图是我国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7—18题。
17.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
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18.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发源于落基山脉
B.田纳西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
C.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加勒比海
D.田纳西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下游为冲积平原
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读图,完成22~23题。
22.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工业
23.综合开发后,有关田纳西河航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坝修建后,河流径流量变得稳定
B.修建了大量的大坝船闸,使通航里程增加
C.航道加宽加深,通航能力增强
D.水运通航成本已经和陆路成本相差不多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结合右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5.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7.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
28. 关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就业人口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降后增,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B.一般而言,从一个区域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C.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已经实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D.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29~30题。
29.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30.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改善环境D.丁地适合发展混合农业
31.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下列选项中与表中所示现象发生无关的是( )
总面积/km2
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数/个
20世纪50年代
83400
2848
20世纪80年代
70988
2305
减少数量
12412
543
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
32.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千米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这块湿地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这说明( )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发生的范围呈正相关
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据此回答33~35题。
33.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34.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 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5.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 )
A.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
B.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C.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D.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
36.南京市建国以来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显著
B.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37.目前,南京市属于( )
A.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城市B.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重工业城市
C.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市D.农工贸并重的中心城市
38.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806.54
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根据图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07年相比,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29~30题。
39.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辆跟踪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D.提高运营成本
40.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综合题
1.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某地
材料二: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9—80
80
75—60—50
98—89—80
≥90
70
100—95—90
(1)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问题是。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2)从材料二表中可得知:
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B.使侵蚀增加
C.使含沙量减少D.使径流量大幅度减少
(4)黄土高原的治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至少3点)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
山东省与日本一衣带水,和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这两个国家最近的省份,具有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
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就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
最近,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材料二
(1)日、韩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A.接近市场B.接近劳动力C.接近廉价的土地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山东成为日、韩产业转移基地的优势在哪里?
(3)产业转移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意义?
(4)山东在吸引产业转移时应该在环境方面注意哪些问题?
3.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
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_。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_____________工业迅速衰退。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多项选择)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一、选择题
1.D2.B3.D4.A5.B6.A7.B8.D9.A10.B11.C12.C13.D14.B15.C16.B17.D18.B19.C20.C21.B22.D23.D24.C25.D26.D27.C28.A29.C30.C31.C32.B33.B34.D35.D36.B37.B38.B39.D40.A
二、综合题
41.
(1)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2)正相关植被覆盖率高,径流减少率高
(3)CD
(4)略
42.
(1)煤田、水源、交通、市场
(2)石油、煤炭、煤炭
(3)CD
(5)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
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
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
43.
(1)D
(2)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日、韩;工业基础好,而且工业联系较为紧密;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土地廉价;内部交易成本低等。
(任答4项即可得满分,缺一项扣一分)
(3)有利于山东地区工业的发展,加速山东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山东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同时有利于山东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工业,带动山东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山东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任答3项即可得满分)
(4)注意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吸收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4.
(1)煤田、水源、交通、市场
(2)石油、煤炭、煤炭
(3)CD
(5)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
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
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三测试题 带答案 必修 测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