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544259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1.41KB
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
使学生在书写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书写规范、工整,提高运算能力。
3.初步掌握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复习导入
1.竖式计算。
45+17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30+40+20=2+30+5=
70-30-20=17-7-5=14-9-2=
活动二:
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
19+27+26
(1)想一想,要先算什么?
你能列竖式计算吗?
(2)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3)还可以怎样计算?
(4)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和原来把两个竖式分开写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2.小结:
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
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
活动三:
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
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
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检测反馈】
想想做做1、3、4题,完成在书上。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并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口答,并说说你是如何很快知道答案的。
二、谈话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2.1.交流例1中的内容,思考:
(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3)交流书中两种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
(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你更喜欢哪种?
为什么?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汇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注意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以及试一试,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学生活动单
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活动一、复习旧知,导入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3+35+17=75-27-30=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3)交流书中两种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活动二、操作实践,沟通联系
出示例2的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
1.列式时,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列式后,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尝试计算中鼓励学生用简便的竖式算出结果。
活动三、抽象概括,提升层次
完成试一试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通过交流明确22+40,这一步可以直接用口算得出结果。
小结:
计算时,如果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检测反馈:
完成想想做做1—5
谈话:
指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活动一、复习旧知,导入练习
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并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操作实践,沟通联系
1.交流例2中的内容,思考:
(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3)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交流竖式计算。
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
(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你更喜欢哪种?
为什么?
活动三、抽象概括,提升层次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汇报。
检测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坐在探索本,并说注意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活动方案】
活动一:
专项练习,提炼内化
1.第1题
小组开火车进行口算竞赛
2.第2题
学生在数学本上书写计算(每人做一题),指4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完成后集体交流、总结。
3.第3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知道每条线上的3个数的和怎样计算。
再让学生在本子上计算。
集体交流答案。
提问:
观察左边一题,你发现每条线上的3个数相加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右边一题,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二:
应用练习,内化提升
1.第4题
指名将题目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
提问: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思考题
先看图,引导学生弄懂题意。
提问:
要使两车晕的苹果同样的,应交换哪两筐?
引导学生思考:
两车上都有一筐是26个苹果,所以只要考虑另外4筐中的2筐。
应交换28个和22个或者30个和24个。
提问: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学生列式计算。
【检测反馈】
第2题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
同学们,我们最近学了什么计算?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专项练习,提炼内化。
1.第1题
口算下面各题。
小组开火车进行口算竞赛(师再增加一些口算)
2.第2题
学生在数学本上书写计算(每人做一题),指4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完成后集体交流、总结。
3.第3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知道每条线上的3个数的和怎样计算。
再让学生在本子上计算。
集体交流答案。
提问:
观察左边一题,你发现每条线上的3个数相加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个位上相加得10)
右边一题,你发现了什么?
(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中都有43和17,因此都可以先算43+17=60,再用60加第三个数。
)
三、应用练习,内化提升。
1.第4题
学生独立读题,指名将题目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
提问: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说出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2.思考题
先看图,引导学生弄懂题意。
提问:
要使两车晕的苹果同样的,应交换哪两筐?
引导学生思考:
两车上都有一筐是26个苹果,所以只要考虑另外4筐中的2筐。
应交换28个和22个或者30个和24个。
提问: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学生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五、课堂作业
第2题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
提问:
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2.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摆法。
3.反馈交流摆法,师总结三种方法:
(1)增加法
(2)减少法(3)移多补少。
4.从刚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交流想法:
(1)动手操作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
(2)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
……
活动二:
应用练习,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2.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比较
(1)和
(2)
提问:
(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
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
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2)课件出示第3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提问:
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就同样多,其实就是求的什么问题?
(鸡比鸭多多少只或鸭比鸡少多少只?
)
(3)课件出示第3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提问:
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摆学具、画图、列式计算等)
【检测反馈】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题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2.看图回答: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二、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
提问:
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2.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摆法。
3.反馈交流摆法,师总结三种方法:
(1)增加法
(2)减少法(3)移多补少。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4.从刚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交流想法:
(1)动手操作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
(2)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
……
三、应用练习、内化提炼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2.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比较
(1)和
(2)
提问:
(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
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
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2)课件出示第3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提问:
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就同样多,其实就是求的什么问题?
(鸡比鸭多多少只或鸭比鸡少多少只?
)
(3)课件出示第3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提问:
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摆学具、画图、列式计算等)四、全课总结
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个性修改
【学习目标】
1、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并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说一说
1、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组内说一说。
活动二:
摆一摆
1、解决第1个问题。
(1)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2)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在横线上填一填。
(3)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在小组里说一说。
2、解决第2个问题。
(1)先用圆片摆一摆,再算一算,并填在横线上。
组内合作,交流展示。
(2)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3)比较: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
活动三:
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自己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2、“想想做做”第2、3题。
自己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答案。
比较两题: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4、“想想做做”第5题。
读题审题,审查出多
余的条件。
检测反馈:
《补充习题》p5。
一、复习旧知
谈话:
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
(一对一摆)
提问: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
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有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组内说一说。
选择板书:
(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
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
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
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学生列出算式后,问: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
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第2个问题。
提问:
你能先用圆片摆一摆,再算一算吗?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反馈:
你是怎样摆圆片表示小英和小平做花的朵数的?
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再问: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提问:
要知道上面的解题过程对不对可以怎样做?
指出:
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4、比较: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
5、小结并揭示课题(略)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2、“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
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4、“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小结
谁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教学反思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个性修改
【学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2、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3、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活动方案】
活动一:
算一算,填一填
1、计算。
(1)85-27-39
(2)45+29-36
2、看图填空。
☆☆☆☆☆☆
○○○○○○○○○○
(1)○比☆多()个。
(2)□比○少5个,□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说一说,做一做
1.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交流要求:
同桌轮流发言,另一个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再补充、纠正。
2.专项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3题
自己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同桌互相检查。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想一想:
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
3.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5两题。
说说知道的条件,并根据条件再提出几个问题?
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检测反馈:
《补充习题》P6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
1、计算。
(1)85-27-39
(2)45+29-36
2、看图填空。
☆☆☆☆☆☆
○○○○○○○○○○
(1)○比☆多()个。
(2)□比○少5个,□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一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