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544188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8.50KB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北新小学数学学科教案
二年级
第四单元
课题:
平均分
(一)
第课时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教案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
的概念。
教学
难点
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教具
学具
小黑板、小棒、投影仪
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
1.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先学提纲:
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怎样分?
学情预判: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
(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
(3)每只小猴分3个。
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试想一下,不是分均分的两种情况,是否能让好朋友高兴,这样再引出平均分,就比较好了。
后教预设:
1.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
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
为什么?
2.小结:
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3.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1)出示两幅图:
第一幅图9颗草莓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颗;第二幅图10颗草莓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颗,另一盘放4颗。
(2)提问:
第一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
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几颗?
(3)第二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4.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1.出示小兔搬萝卜的画面。
小兔提出问题:
我可以把8个萝卜平均分几次搬呢?
(1)说一说:
“平均分几次搬”是什么意思?
(2)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汇报:
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①每次2个,搬4次。
②每次1个,搬8次。
③每次4个,搬2次。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①○○ ○○ ○○ ○○
②○ ○ ○ ○ ○ ○ ○ ○
③○○○○ ○○○○
师:
同学们真聪明!
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搬法。
请大家说一说,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萝卜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几个?
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题目要我们回答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小猴)
小组合作,再集体交流:
2只2只一拿,分4次。
把8个桃子,每
(2)个一份,分成了(4)份。
3.教学第31页“试一试”
教师口述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再指名回答,集体评讲。
(1)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组织交流。
(2)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要求说说这几次分小棒的操作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3)启发:
像刚才这样,还可以每几根分一份?
把12根小棒分成几份?
反馈拓展
1.“想想做做”1
判断平均分。
说理由。
2.“想想做做”2
先圈一圈,使每份同样多,再说一说,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1)出示10个苹果图(每组1张),要求:
把10个苹果,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2)出示15个青椒图(每组1张),要求:
15个青椒,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3.“想想做做”3
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得出结果。
14个气球,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北新小学数学学科教案
二年级
第四单元
课题:
平均分
(二)
第课时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教案
教学
重点
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具
学具
投影仪、小棒、挂图
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先学提纲:
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情预判:
这一课有上节课的铺垫,学生应该会学得更好些,能更熟悉份的过程和步骤,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试一试。
反馈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分得结果怎样。
如果学生中有出现错误的结果,要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错误原因,并通过调整得到正确的结果。
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分法,只要结果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并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最优化的方法。
后教预设:
1.出示情境图:
指导看图后问:
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2.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3.提问:
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
引导学生说出:
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
再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说出:
每只猴子能分得几个桃子?
4.想一想,分一分
用圆片代替桃子,分组活动。
教师行间巡视,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5.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6.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4个。
7、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填一填,交流分法和分的结果。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
反馈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1”。
⑴题目要求是什么?
你准备怎样分呢?
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⑵你能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出平均分的过程并填空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4”。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交流。
5.师拿出14根铅笔,指名平均分进两个文具盒。
6.动手做
教给学生拼长方形的方法,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
北新小学数学学科教案
二年级
第四单元
课题:
平均分(三)
第课时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教案
教学
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
难点
沟通和整合两者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
学具
投影仪、小棒、挂图
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沟通和整合两者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
先学提纲:
把2枝铅笔平均分2人,大家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4支呢?
6支?
学情预判:
这节课的内容,比上两课有所提高,题目中没有告知要份几份,也没有说份几组,那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比较多,需要学生在小组里好好讨论,并能找出全部的方法。
反馈时,既要充分展示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分法,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分法进行比较,说一说每一种分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平均分的含义
后教预设:
1.在黑板上展示6个圆片
(1)出示操作要求
①每3个圆片一份,分成几份?
②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2)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两名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方法在黑板上展示。
(3)提问:
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个同学分的结果。
(4)小结:
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2.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操作,交流指导,初步整合两种分法
(1)出示12枝铅笔,把12枝铅笔平均分,大家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分,同桌互相说说这两种分法。
(3)交流。
进一步沟通两种分法。
12枝铅笔,每份3枝,分成了4份,
12枝铅笔,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3枝
…………
3.总结:
(结合演示的四种分的结果)为什么它们都是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对于每一种平均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作由不同的方法得来的,但不论用哪种方法,最后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反馈拓展
1.依次完成“想想做做”上的习题。
⑴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⑵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的角度说说分的过程。
⑶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⑷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6题。
⑴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⑵兔子是怎样分的呢?
自己先说一说。
⑶和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北新小学数学学科教案
二年级
第四单元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课时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教案
教学
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感知除法的含义。
教学
难点
体验两种不同的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具
学具
投影仪、小棒、挂图
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平均分问题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景写出除法算式,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先学提纲:
1.请同学们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一分。
⑴学生分完后提问:
你是怎样分的?
分成了几份?
⑵8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份?
求能分几份,就是求8里面有()个2。
2.请同学们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学生分完后提问,你是怎么样分的?
每份有几根?
求每份有几根,就是求8里面有4个()。
学情预判:
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还要从平均分的角度,把平均分抽象成除法算式比较难,可能学生一时不能很好掌握,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思维过程。
后教预设:
一.自主探索例题
⑴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书上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板书:
6个人,每辆车坐2人,要坐()辆)
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
你是怎么样想到的?
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学生拿出6个圆片,分一分,每堆2个,分成了3堆。
3个2人是6人,所以坐了3辆缆车。
⑶教学除法算式
有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几辆车?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样写算式呢?
共有6个人,先写6,再写÷,指出:
这个符号(指÷)叫除号,并指导除号的写法,在除号后边写字。
(板书:
6÷2=3)
⑷在6÷2这个算式里,6表示什么数?
2表示什么数?
请同学们说一说,6÷2=3表示什么?
6÷2=3表示6里面有3个2。
2.学生练习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12里面有(4)个3。
练习后请学生说出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把物体每几个一份,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学习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例题
⑴让学生观察和读题。
提问:
从这题中你们知道什么?
(板书:
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
⑵小组合作学习
⑶列除法算式
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⑷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6÷3=2。
2.练习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什么?
8÷4=215÷3=524÷6=4
3.教本第49页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交流。
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
4.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反馈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交流:
10里面有()个2。
把9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交流:
15里面有()个3。
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体会:
除法的2种形式。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学生说。
北新小学数学学科教案
二年级
第四单元
课题:
练习八
第课时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教案
教学
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正确列除法算式。
教学
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
学具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
1、初步弄清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2、通过看图写算式,渗透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先学提纲:
1、读出下面各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8÷4=220÷4=535÷7=5
2、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分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一写。
()比一比:
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预判:
通过练习,让学生会看图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教预设:
1、练习八第1、2题
先让学生用学具进行平均分的操作,在操作中巩固把物体按不同要求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方法。
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
10里面有()个5。
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按照图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谁能说一说每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2、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根据图意从不同角度说说把12个棉桃平均分的过程,再完成填空。
学生口答算式,教者板书
12÷3=4是把棉桃怎么样分的,表示什么意思。
3、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共同讨论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萝卜,是怎样看出来的,再让学生根据平均分的含义分别完成填空。
集体详讲,提问谁能结合这两道除法算式,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4、练习八第5题
先让学生看一看,填一填,要求学生联系图意说说每道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5、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交流。
反馈拓展
1、课本第52页7题
出示图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
(2)小组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思考题
学生尝试动手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画法。
北新小学数学学科教案
二年级
第四单元
课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课时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教案
教学
重点
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口算。
教学
难点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
学具
小黑板、小棒、挂图、10个圆片
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
经历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口算被除数不大于12的除法算式的商。
先学提纲:
20÷4=6+2=5×5=
18÷3=24÷6=6×4=
10÷2=9÷3=12÷3=
学情预判:
这节课,由除法的意义迁移到想乘法口诀,解决除法算式。
刚开始时,学生肯定有些不习惯,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逐步过渡,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一步步体会用惩罚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慢慢形成习惯。
后教预设:
1、教学例题。
(1)出示插图。
提问:
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
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
把8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
(平均分)
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
(板书:
8÷2=4)
提问:
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
2呢?
(3)提出要求:
你能用准备好的8个圆片分一分,再算出8÷2的得数吗?
启发:
如果不操作,还可以怎样想8÷2的得数?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
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最简便?
小结。
8÷2可先想8可以分成几个2?
也可以想几个2是8,可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计算除法时每次都借助图或学具怎么分,计算比较麻烦,也比较慢。
除法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要学会用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
口诀求商)
在计算8÷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八,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
(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2÷3、10÷5
请学生们读一读。
(2)计算10÷5的商时,先想什么?
用哪句乘法口诀?
商是几?
(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4)学生们填写课本。
3、小结:
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反馈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
用一句乘法口诀,你最多会算几道题
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2)提问:
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先请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桃树上有12个桃子,小猴2天就吃完了她们,平均每天吃几个?
)
想一想:
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
为什么?
(板书:
12÷2= )
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意思。
(2)小结:
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答的?
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北新小学数学学科教案
二年级
第四单元
课题:
练习九
(1)
第课时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教案
教学
重点
掌握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熟练地计算除法算式。
教学
难点
培养提高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熟练地计算除法算式,进步理解乘除法之间关系。
2、通过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激发进一步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先学提纲:
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把6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说说用了那一句乘法口诀。
学情预判:
对于有乘法又有除法的题目,有部分学生可能看题不清楚,乘法除法混淆了。
后教预设:
1、跟小猴比比谁算得快,说得好
想想说说
8÷2=45因为二四得八,所以8÷4=2
15÷3=5 因为三五十五,所以15÷5=3
24÷4=6 因为四六二十四,所以24÷6=4
小结: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4题.
其中第二题,可以让那个学生先观察第一棵花生身上的三个数,并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后再解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时,如果学生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以及写出的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4.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第一小题。
(1)出示插图及左边题目。
提问:
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通过这句话的叙述,它是把20个萝卜怎样去分的?
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就是求什么?
(2)学生列式。
(板书:
20÷5)
提问:
算式中20表示什么?
5呢?
20÷5得多少?
你是怎样计算得到的?
(板书:
=4)
提问:
算式中4表示什么?
算式20÷5=4表示什么?
(3)想一想:
这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决?
2、教学第二小题。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
从题中可以知道20个萝卜是怎样分的?
(2)提问:
要求每只兔子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板书:
20÷4=5)
(3)说说这题是怎样解答的?
提问:
算式中20、4、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20÷4=5又表示什么意思?
说一说这题为什么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3、比一比: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
每道题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小结:
这两题都在平均分一些萝卜,由于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所求的问题就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比一比:
这两题在计算时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小结:
虽然这两题的被除数比较大,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反馈拓展
《补充习题》P30
北新小学数学学科教案
二年级
第四单元
课题:
练习九
(2)
第课时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教案
教学
重点
掌握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熟练地计算除法算式。
教学
难点
培养提高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熟练地计算除法算式,进步理解乘除法之间关系。
2、通过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激发进一步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先学提纲:
1、填上合适的数。
()×5=20()×2=126×()=30
4×()=12()×4=163×()=18
2、根据“三五十五”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学情预判:
在练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
为什么用除法?
后教预设:
1、教学“想想做做”第7题
(1)出示插图,先请学生一起来读读题目。
(2)请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想一想:
这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决?
2、教学“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
(2)说说每组3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强调:
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填完整表格
(1)学生一组一组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组算式的联系,它们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提问:
口算除法的商,一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
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几道有联系的除法算式?
(4)请学生说出每一组算式中另一道有联系的除法算式。
(5)小结。
5.完成“想想做做”第11、12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再进行集体交流。
(2)第11题,要求学生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不能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二 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