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1538672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59KB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别扭(bié)赡养(shàn)大排档(dànɡ)封妻荫子(yìn)
B.揩油(kāi)旋转(xuán)冠名权(ɡuàn)诘屈聱牙(jié)
C.鸭肫(zhūn)铁锹(qiāo)撂挑子(liào)恹恹欲睡(yǎn)
D.撒网(sā)汤匙(chí)黄澄澄(dēnɡ)涸辙之鲋(f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别扭biè;B项诘屈聱牙jí;C项恹恹欲睡yān。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层级为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李娜退役仪式催人泪下,球迷在极为煽情的音乐声中开起手机照明,全场一起舞动,随后还有世界顶尖网球高手前来致辞和祝福。
B.比起中国女队以催枯拉朽之势晋级决赛来,福原爱的新闻看点更多,其受欢迎程度在仁川亚运会最吸引眼球的新闻中绝对可以名列前茅。
C.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个寓教于乐的传播创意,一场风靡全国的知识游戏,它唤醒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真情,也激活了传统在当下的生机。
D.相同的一句话,不同的听者能够演绎出不同的板本,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听者都能够了解你说话时的心境和你的经历,这就很容易断章取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开起”应为“开启”;B项“催枯拉朽”应为“摧枯拉朽”;D项“板”应为“版”。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
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
B.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选择正确的道路,关系根本、牵动全局。
哪怕只有聚焦“道路”,人们才能真正把握解密中国奇迹之门的那把钥匙。
C.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有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统是一件大好事,但评论里的皮里阳秋却实在令人疑惑,有一些问题我们也许应该扪心自问。
D.有机物质从恒星形成的早期阶段开始需要历经怎样的变迁才形成今日纷繁密集的地球生命,我们等待科学家用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发现开启我们对生命起源的认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频仍:
连续不断(多用于坏的方面)。
使用正确。
B项哪怕:
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即使。
此处不合语境,应改用“因而”。
C项皮里阳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
此处不合语境,可以改用“冷嘲热讽”。
D项叹为观止:
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此处用来形容“发现”不够恰当,可改为“惊喜不已”或“震惊”等。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目前一线城市今年放松限购的概率几乎为零,市场对限购放松的关注度也在下降,限贷是否放松被认为是楼市回暖的关键。
B.台湾警方通报,经査发现不法厂家用回收的馊水油和皮脂油等混制食用油,强冠公司则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购进并制成“全统香猪油”贩售。
C.从“升官发财”到“封妻荫子”,再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这些人们常见的成语中,我们便可以轻松觅得其踪迹。
D.是不是感觉科学离你很远?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就有着很多有趣的科学想法,只是我们会觉得这些想法多少有点疯狂,甚至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太能够体会得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成分赘余,“目前”与“今年”保留其一即可;“限贷是否放松被认为是楼市回暖的关键”,两面对一面。
C项指代不明。
代词“其”指代不明,从句意推断应该是“社会价值观”,应写出。
D项语序不当。
应为“只是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太能够体会得到,甚至会觉得这些想法多少有点疯狂”。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
要求语意连贯,简明得当,字数不超过15字。
(3分)
总的说来,。
老的不去,新的不来。
然而,我们在张开双臂热烈欢迎新事物的降临时,也要理智对待“老东西”,不能只着眼于精巧与便捷而忽略了为这种新旧交替付出的代价。
新的与老的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新事物”的不断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而在“不断完善”之中,应当包含对于“老东西”之合理成分的充分吸取。
□□□□□□□□□□□□□□
【答案】新的取代老的无疑有其合理性(或:
新老交替无疑有着某种必然性)
【解析】
试题分析:
概括画横线处后的文字大意即可。
提炼出中心意思。
考点: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根据下面的情境,请你为志愿者小金拟写一段话。
要求表达简明、得体。
字数不超过90字。
(4分)
节假日期间,某大城市火车站人头攒动,拥挤杂乱。
志愿者小金和同伴一起穿梭于人群中,来来往往地忙碌着。
突然,小金看见一位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旅客,点燃了香烟,打算在候车大厅吸烟。
于是,小金便马上走上前劝阻。
小金很有礼貌地劝说道:
“□□□□□□□□□□□□□□□□□□□□□□□□□□□□□□□□□□□□□□□□□□□□□□□□□□□□□□□□□□□□□□□□□□”
【答案】师傅,您好!
对不起,像候车室这样的公共场所是不能吸烟的。
为了您自己和候车旅客的身体健康,请您遵守禁烟规定,把烟掐灭吧。
如果您的确有需要,我可以带您去专门的“吸烟室”,好吗?
(礼貌、理由、吸烟场所,每个要点1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回答此题要表明以下要点:
①注意礼貌语气;②简明表达让旅客灭烟的理由;③充分为旅客着想,提供一个吸烟场所。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山”“海”“地”作为叙述对象。
(5分)
【示例】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它万物之本的地位。
【答案】火不解释自己的热度,并不影响它熊熊燃烧;风不解释自己的强度,并不影响它飞沙走石;水不解释自己的纯度,但没有谁能够取代它滋润万物的作用。
(仿写三句,每句2分,写够三句满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仿写题要注意以下四个原则:
①结构一致②话题一致③修辞一致④色调一致。
考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们也是讲究守规矩的。
老百姓对人的评价往往用他是
不是一个“规矩人”来衡量。
但那个时候的规则往往是分殊主义的,讲究对不同身份的人、对与自己有各种不同的特殊关系的人,要分别对待。
这就是所谓的“礼制”和“礼数”。
但是,这种建立在等级制度和熟人社会基础上的礼制和礼数,在近代以来已经被时代的变迁冲击得所剩无几了。
遗存下来的,就是一种被称为“五缘文化”的注重关系的文化。
对于强化规则意识来说,这种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确实在各种缘分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同时,它往往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对普遍规则的尊崇相悖。
在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人口大量流动、原有的熟人社会解体,进入了一个以陌生人交往为主的社会。
在陌生人的交往中,通行的是普遍主义的规则,即一些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都需要遵守的规则。
这就需要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
比如,市场改革初期,合理不合法的状况非常普遍。
一批擅长超越规则的“能人”应运而起,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
这在社会上就逐渐形成了一股以“超越规则为能”、“超越规则为荣”的风气。
在这种风气的习染下,超越规则甚至成了一些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
这种风气盛行的结果就是“潜规则”盛行。
所谓“潜规则”,就是用一些与正式的、成文的规则相悖的行为方式,去消解正式的由明文规则组成的各种制度。
近来被揭露出来的各种无法无天、无视规则的现象,大大超过了善良的人们的想象力。
或许,可以找
出各种原因来解释这些现象。
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一个社会上存在一种对违背规则的现象的默认和宽容,所有人都难辞其咎。
这种默认、宽容的后果,就是大家都不把规则当回事。
公开的、成文的规则好像泥菩萨一般,成了摆设。
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现象会如此盛行无阻,而且愈演愈烈。
看来,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对违背规则、破坏规则的行为,仍然缺乏实实在在的制约力。
不仅外在的制约力不强,而且因为已经为许多人所漠视或默认,听之任之,久而久之,遵循规则的反倒成了另类。
一旦大家见怪不怪,许多严重破坏规则的大恶就被隐蔽了下来。
当前,我们对规则缺乏必要的尊重,以超越规则为能、以超越规则为荣的风气仍然存在。
若不花大力气整治,是不易改变的。
我想,这正是当下要特别强调规则意识的原因。
(节选自赵修义《法治社会为何要强化规则意识》)
8.下列对文章阐述的“强化规则意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A.从传统社会遗存下来的注重关系的“五缘文化”,对于强化规则意识利弊兼具。
B.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熟人社会解体,形成了陌生人社会,通行规则发生了变化。
C.由于没有强化规则意识,社会上逐渐盛行起一股超越普遍主义规则的不良风气。
D.强化规则意识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有人都不能对违规现象予以默认和宽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项只是阐述当今“社会规则”的变化,没有直接涉及“强化规则意识”。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也是以“规矩”来衡量人的,只是这种规则采用了分殊主义。
B.任何人在任何场合都要遵守,这是与陌生人交往中通行的普遍主义规则的特点。
C.擅长“超越规则”而先富起来的群体,给社会造成了“超越规则”的负面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原因表述不够准确、全面。
由原文可知,需要强化规则意识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除存在许多无视规则的现象这个原因外,还应该有大家对违背规则现象的默认和宽容。
10.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当下应当如何“强化规则意识”。
(3分)
【答案】①花大力气整治各种违规现象。
②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的社会风气。
③强化对违规现象不能默认和宽容的意识。
(一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浙江卷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主要集中在四类题型上——理解重要概念含义题,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和概括内容要点题。
无论哪种题型,都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为主。
但在实际答题过程中,不少考生只知道抄录,至多是选择性抄录,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
进行有效加工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舍与取(舍去无用、次要信息,提取有用、主要信息,尤其要把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词语摘取出来。
只要能把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其他都可舍去)。
2.分与合(①对于信息最集中的段落,采取分层提取的方法。
②对于同一类信息,较分散的信息采取合并、归类的办法。
如题干中出现了“表现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体现了……”等用语,一般都要求将信息归类,归到某一方面中去)。
3.添(换)与转(在保留关键信息(关键词语)的前提下适当添(换)一些词语,使信息转为合乎答案要求的文字。
转,有时要将否定性信息转为肯定性信息,将侧面信息转为正面信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异乡
沈苇
心灵的分身术终于在远方有了一个地域和空间的载体。
作为一个移民,一个在他乡生活了二十年的移民,这不是一次轻松或轻而易举的拥有,而是一次靠近,一次请教,也是一个永不结束的开始。
如今,我不是观光的浪漫主义客人,也不是“反客为主”的无礼的闯入者,但我乐意做一名边疆诗人,一名好的值得期待的边疆诗人。
在被童年的“乌托邦”驱逐之后,一个人需要新的远方、新的根和翅羽。
所谓“寄人篱下”不是一种自嘲和叹息,因为“篱”是一个好东西,“篱”就是新疆,“篱”就是新疆的大地和天空,“篱”就是堪称伟大启示录的新疆背景,我为这样的“寄人篱下”感到荣幸和骄傲。
或许在我身上,更多体现了一种空间色彩的“寄人篱下”,而每个人的生命、每个人宝贵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时间意义上的“寄人篱下”呢?
一个人身上的童年在撤退,但并未失踪,它寄存在一个叫“庄稼村”的地方,由亡灵和年老的亲戚们守护。
仿佛有点厌世了,它不再出声。
有时我返乡探望,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提醒它,不要患了忧郁症。
而我在异乡的忧郁症,正在得到西域阳光的治疗。
在异乡的书斋与旷野之间,我追寻一个地区的灵魂,学习福乐的智慧。
语言就是行动,诗则是心灵与现实的探险。
如果说天山南北是一部已完成的经典,它却仍是一张留有空白和余地的毛边纸;如果漫游和思考是一种可能的书写,他乡的生活已部分吸纳了我的忧郁。
或许,这正是远方能给予我的乡土般的治疗。
但我有一种更为严重的病:
一种不可救药的相思病——我是如此迷恋世界消失的部分,如此迷恋时光的逆转与重临,如此迷恋并祈愿丝绸之路再度醒来,让亚历山大之路、成吉思汗之路、渥巴锡之路、玉石之路、经书之路、木卡姆之路……一起醒来,穿过我此时此刻写下的一个词、一个尘土飞扬的句子。
让荒野重现往昔的生机和葱茏,让废墟摆脱死亡的魔咒,让海市蜃楼变得可以居住,而不再是一种幻觉和错觉。
楼兰、尼雅、米兰、克里雅、丹丹乌里克……这些美丽的名址,在我眼里,就像我走散在沙漠里的妹妹:
我前世的妹妹,住在废墟里的妹妹。
我来了,不是探险家九死一生的抵达,而是一个亲人的寻觅与拥抱。
时空的隔绝,心的分野,此在与他在,故乡和异乡,最终在诗人笔下化为一种心灵的现实主义,化为扎根下来的一个词:
同在。
如果塔克拉玛干是一位伟大的教父,恳请他接纳我这名迟到的义子和教子;如果沙漠是文明的大墓地,我愿意与楼兰的亡灵们一起漫步于浩瀚与无垠之中……沙漠是终结,也是开端;是墓地,也是摇篮:
一种新文明的曙光、一种破晓的庄严。
而我要做的,是为沙漠的干旱加入一点水,一点庄稼村的水,一点可能会被快速蒸发掉的童年之水。
但为了推动这一滴水,我们必须付出比推动一块巨石更大的力气和勇气;为了珍藏这一滴水,守护这一滴水,诗人们愿意成为沙漠里的西西弗斯——一滴水的西西弗斯。
这种有益的徒劳、绝望的希望,值得一个人毕生去承担和拥抱,去工作和效力。
(选自《解放日报》,本文有删节)
11.从内容上看,第一段主要表达了哪两层意思?
(3分)
【答案】①诠释“异乡”的内涵,即心灵“在远方”的“一个地域和空间的载体”。
②表白“意愿”,即“我”努力向“异乡(他乡)”靠近、请教,希望做一名“值得期待的边疆诗人”。
(一点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概括、归纳段(层)意有以下三种常用的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
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第二段对“寄人篱下”的独到理解,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①明确肯定“篱”是“一个好东西”,引入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②表达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③承上启下,紧接上文话题并自然转入下文。
(一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一般要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1)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
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
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
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上述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强答。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文章为什么要叙写“忧郁症”和“相思病”?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基于全文主旨、结构思路、艺术手法之间的关系判断,思考材料与主旨关系处理意图或原因。
14.赏析最后一段的写作技法。
(5分)
【答案】①以新奇的假设表达“我”对“异乡”新疆的虔诚和深情,如恳请成为“义子和教子”,愿同“亡灵”“一起漫步”。
②用鲜明的对比预示新疆将出现“新文明的曙光”,如“终结”与“开端”、“墓地”与“摇篮”,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渲染了“一种破晓的庄严”。
③引经典的神话表达“推动这一滴水”的坚定信念,如巧妙引用“西西弗斯”故事,将愿为“异乡”新疆毕生“承担和拥抱”、“工作和效力”的信念表现得恰到好处。
(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表达特色赏析题的审题同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赏析题的审题类似,也包括以下要点: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
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
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方法。
“首先”就是优先,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
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
“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
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
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4.审步骤:
散文赏析题多是完整型的,即三步答题——明确手法+具体解释+简述效果。
有的题题干用语为“请分析×××表达特色”,多只含第一、二两步;有的题题干明确要求赏析其表达效果,也应包含这三步,不过重点放在“效果”上。
5.审数量:
即审答案数量。
一般是多个的(因为它要求多角度切入),个别要求的(如“请简述全文的主要写作手法”)除外。
其他方面,有时要关注有无提示(暗示)性语言。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第五段(倒数第二段)文字,跟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5分)
【解析】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浙西三瀑布记
[清]袁枚
甚矣,造物之才也!
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崔嵬,重者凝立,皆环梁遮囿。
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推挡,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荡之大龙湫。
未到三里许,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
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
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
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
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
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
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
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
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
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
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
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蛟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
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
“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
”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选自《清代小说散文300名篇》)
16.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水被石挠必怒挠:
阻挡
B.自然拗怒郁勃拗:
激发
C.坐立俱不能牢牢:
稳固
D.如考钟鼓于瓮内考:
敲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拗:
抑制。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飞沫溅顶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
B.以爱瀑故,遂两宿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或远立而濡其首朝济而夕设版焉
D.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以:
均为介词,因为。
A则:
连词。
表承接,就/表转折,却。
C而:
连词。
表转折,却/表承接,就。
D之:
助词。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结尾一段借古人的话,以“四书五经”每一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意义来类比,暗含本文要吿诉读者的道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庆幸”文中没有依据。
原文中只表达“而后知……”的意思,没有过分地渲染主观的感情。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
【答案】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
(每两处1分,采用倒扣分制,错断或少断一处要扣0.5分。
)
【解析】
考点:
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3分)
(2)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
(4分)
【答案】
(1)同样一幅从高处倾泻而下的水,而浙西三幅瀑布却有三种不同的情态,最终没有重复的笔法。
(“卒”“复笔”各1分,大意1分。
)
(2)大致说来,石梁瀑布显得英武,龙湫瀑布文弱;石梁瀑布喧嚣震天,龙湫瀑布显得文静;石梁瀑布显得湍急,龙湫瀑布显得舒缓;石梁瀑布冲泻荡涤一往无前,龙湫瀑布却回旋往复。
(“武”“文”“冲荡无前”各1分,大意1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次 全国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