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11532814
- 上传时间:2023-03-18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56.63KB
人格心理学笔记.docx
《人格心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笔记.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格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的概述
拉丁文personapersonality
一.人格概念
(一)人格的多种定义
1.人格的实在性定义
⑴罗列式定义:
人格是所有特质的总和
⑵整合式定义:
强调人格的组织性和整合性
⑶层次性定义:
人格是有组织、有层次的
2.人格的非实在性定义
人格的非实在性定义实际上是对人格定义的现状的反映,当前,人格心理学家还不能提出为大家所接受的实在性定义。
⑴McClelland心理学家对个人行为所提出的最恰当的看法
⑵Hall&Lindzey人格并非存在于个体内部或个体外部的东西,而是人格心理学家所特有的看法
⑶Sarason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范围,包括许多术语、概念和方法
㈡当代百科全书中的人格定义
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
人格,也称个性,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人格(个性),个人的心理面貌和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
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人格一词含义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或特征)的有机结合……
4.《心理学百科全书》
在定义方面,仍然很少有一致的看法。
……人格是与一个人的动机倾向的稳固组织有关。
……通常主要指情感——意动的特质。
(三)本书的人格定义(郑雪)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4.人格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黄希庭)
二、人格的特点
1.独特性
2.整体性
3.稳定性、可塑性
4.社会性、生物性
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理论方面
2.实践方面
⑴教育方面
⑵医学方面
⑶文艺方面
⑷管理方面
⑸职业选择方面
⑹加强自我修养、搞好人际关系
第二节人格理论
Ø精神分析学信徒径直来到大象的身后,看着这个选定的部位,解释大象的行为。
Ø行为主义者去敲大象的膝盖骨,被踢得老远。
他坐在那里,为小象设计一个建设性的强化方案。
Ø认知心理学家开始哄大象做点什么,好确定它的发展阶段。
Ø人本主义者抚摸大象的耳朵,试图让大象相信它会飞。
一、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人格结构personalitystructure
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
Ø一些人格理论家用特质(trait)或类型(type)来解释人们稳定的个别差异
Ø另一些人格理论家则用自我(self)或需要(need)来解释人们稳定的个别差异。
Ø也有的心理学家完全拒绝人格结构(如特质、类型、自我、需要等)的概念。
人格结构研究的焦点:
¯人格结构的性质怎样?
¯它由什么要素构成?
¯人格结构是否包含诸种要素?
¯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
¯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或控制着)其他的要素?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modelofpersonality
2.人格动力personalitydynamic
人格动力是指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
Ø一些人格理论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包括社会行为,都是由内在的本能冲动所驱动的;
Ø另一些人格理论家认为人格动力源于有机体的驱力降低(drivereduction);
Ø还有些人格理论家把人格动力归于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人格动力研究的焦点:
¯人格动力是用驱力降减理论还是用能力动机理论来解释好呢?
¯抑或是将这两种理论综合起来解释好呢?
¯除了上述提到的之外,还有哪些人格动力机制呢?
¯人格动力是怎样形成的?
¯其表现形式如何?
3.人格发展personalitydevelopment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至老年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Ø一些理论家认为人格是人生而具有的;
Ø另一些理论家认为人格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Ø还有的理论家则认为人格是由婴幼儿时期的早期经验决定的。
对人格发展的研究是与对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的研究相联系的。
人格发展研究的焦点:
¯人格是如何发展的?
¯发展是否有阶段性?
¯如果有阶段性那么经历哪些阶段?
¯遗传和环境如何具体地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
¯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
4.人格适应personalityadjustment
人格适应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人格适应与动植物对环境的被动顺应(adaptation),具有本质的区别。
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而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则表现为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
适应障碍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持久性的。
持久性的适应障碍属于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
人格障碍表现形式不一,其显著特点是行为怪僻异常,对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均难适应,但又无明显的精神症状。
人格适应研究的焦点:
¯人格适应的本质是什么?
¯怎样才能有适应良好的人格?
¯心理疾病是如何形成的?
¯采用哪些方法来治疗心理疾病?
5.人格的研究和评鉴personalityassessment
主要有自陈测验、投射测验、行为评鉴等
大多数人格心理学家都主张探讨人格问题应进行实证研究,以摆脱描述和思辩的困境。
也有一些人格心理学家认为用实验法研究人格是不合适的,对人格的研究应寻求不同资料来源和研究取向。
二.人格理论的性质
人格理论:
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
人格理论的特点:
✧它力求对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做出一致性的解释,对不同的行为做出恰当的说明;
✧它不仅想要说明一个人现时的或过去的行为,而且还力求预测其未来;
✧它不仅仅停留于推测,而且力求以实证资料加以检验,经得起实践的验证。
三.人格理论的价值
1.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
人格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其假设、主张和推论是相当系统化和有组织的,其理论含义是清楚的,因而便于人们就每种人格理论进行交流和讨论。
2.为我们了解人类的行为提供了某种解释框架
各种人格理论实际上是从各种不同的侧面和水平对人格现象提出的描述和解释,力求回答某种人格现象的“什么”、“为什么”、“怎样”的问题。
3.为我们扩展知识
一个好的人格理论却能为我们探索未知提供思路和研究假说,从而有助于扩展和加深我们对人格的认识。
四.人格理论中有争议的问题
1.如何看待人性
œ人是由本能驱动的动物还是社会性的人?
œ人对自己的行为是随心所欲的还是由某种已知的、未知的原因或力量所激起的?
œ人的行为是简单的机械式的还是复杂的具有动力性的?
œ人是有理性的个体还是受非理性力量所支配的?
œ人像机器那样对外界刺激进行自动反应还是像计算机那样进行信息加工?
œ抑或什么都不像,人不能与机器或计算机相类比?
影响人格理论的,除人格理论家的个人因素外,时代精神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2.行为由内部决定还是由外部决定
✧行为是由内部决定的还是由外部决定的?
✧人格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还是由环境决定的?
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承认,人格特征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的哪些方面与环境的哪些方面交互作用以及如何交互作用才产生某种人格特征的呢?
3.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概念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赞同,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特定部分运作的结果,而且也是与其他部分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结果。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格具有整体性的呢?
或者说,人的行为的整合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心理学家常常运用“自我”这个概念。
“自我”之所以被强调,从历史上来看,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1)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是我们的主观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不少研究表明,在许多情境下人的行为是受其自我感受影响的;
(3)自我这个概念能用来解释人格的组织和综合的功能。
但是,自我是怎样使人格具有整体性的呢?
其机制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人格心理学家。
4.如何看待潜意识
药物的作用、对入静和冥思的兴趣,提高了人格心理学家对不同的意识状态的关注。
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赞同人有不同的意识状态。
但不少心理学家都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反感,认为潜意识不能进行实证研究。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如梦、口误、笔误以及在某种情况下不能忆起往事等现象呢?
这些都是相关的现象还是不同的现象?
除了用潜意识来解释之外是否可以用别的来解释呢?
这个有异议的问题不仅与人格理论有关而且还与人格评鉴技术有关。
如果人的行为是由潜意识动机驱使的,那么被试的自陈报告到底有多大的可信性?
我们能否避开自我防卫来测量被试的潜意识动机?
5.时间对行为的影响
在时间维度上,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心程度是不同的,因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理论家也因为他们是把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看作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不同,其理论取向也不同。
✧精神分析理论家强调早期经验对行为的决定作用。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未来的计划。
✧行为主义者则强调现在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这个颇具异议的问题上,人格理论家能否把自己的观点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对待时间问题上的态度统一起来呢?
五.如何评价人格理论
1.人格理论与科学发展阶段
早期发展阶段、规范科学阶段、科学进化时期
2.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1)重要性:
即能够处理重要的、范围较广的事件。
(2)简洁性:
即尽可能用较少的假设(或概念)来解释人格,也不过分依靠比喻。
(3)可操作性:
即利用可观察的和可度量的形式去叙述有关的人格概念,这些概念是能够被操纵、控制和检验的。
(4)激发性:
即能够激起研究者的热情、兴趣和激情去从事人格研究。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观察与描述、理论与假设、检验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策略
1.临床取向研究clinicalresearch
JeanCharcot沙可PierreJanet让内
MortonPrince普林斯
1906《人格的分离》多重人格multiplepersonalities
SigmundFreud弗洛伊德
Murray默瑞摩尔根ChristianaMorgan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ApperceptionTest,TAT
CarlRogers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humanpotentialmovement
GeorgeKelly凯利构念constructs
2.相关取向研究correlationalresearch
FrancesGalton高尔顿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
CharlesSpearman斯皮尔曼
RaymondB·Cattell卡特尔
sixteenpersonalityfactorguestionnaire16PF
HansJ·Eysenck艾森克
five-factormodelFFMCosta&McCrae1992
3.实验取向研究experimentalresearch
冯特WilhelmWundt艾宾浩斯HermannEinghaus
巴甫洛夫IvanPavlov
华生Johnwasten《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1919
赫尔ClarkHull
斯金纳BurrhusSkinner行为矫正behaviormodification
认知取向
__潜在长处潜在局限性
个案研究和临床研究
1.避免实验室的人为性1.导致非系统观察
2.研究人—环境关系的全面复杂性2.促使对资料的主观解释
3.导向个体的深度研究3.变量间的关系纠缠不清
相关研究和问卷调查
1.研究众多变量1.建立的关系是联系性的而不是因果性的
2.研究许多变量间的关系2.导致自我报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实验研究
1.操纵具体变量1.有很多现象不能在实验室研究
2.客观记录资料2.人为情景限制了发现的推广性
3.建立因果关系
各种研究方法潜在的长处和局限性
第二章经典精神分析
人格研究的范型
1.精神分析论范型psychoanalyticparadigm
✧潜意识、性本能等人格动力
✧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对日后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个人发展出来处理内部驱力和外部刺激的自我适应功能
✧临床的个案研究
✧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和投射测验
2.特质论范型traitparadigm
✧人的个别差异和个体的整体功能
✧特质维度特质的分类和表现以及特质产生的基础
✧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研究以及自陈测验
3.学习论范型learningparadigm
✧个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动力
✧认为个体行为的差异来自或主要来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经验的差异
✧行为是如何习得的
✧严格的实验法
4.现象学范型phenomenologicalparadigm
✧人的主观经验,个人对世界的看法
✧包括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存在主义的人格理论和认知论的人格理论
✧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经验、自我、自我实现、生命的意义等重要问题
✧访谈和自我报告等
经典精神分析论
1.弗洛伊德的生平
弗洛伊德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895年与布鲁尔一起发表了《癔病研究》
1900年出版了《梦的解释》
1920年出版《超越快乐原则》开始,直至他去世
2.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把人看作和其他动物一样是受本能所驱动的
力必多libido
生的本能lifeinstinct厄洛斯Eros
死的本能deathinstinct塞纳托斯Thanatos
攻击aggression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示意图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1.意识(conscious):
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所组成。
2.前意识(preconscious):
加以注意便可察觉到的心理内容。
3.潜意识(unconscious):
个人不可能察觉的心理现象,但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
潜意识研究中的例证性现象
1、阈下知觉。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刺激太弱虽不会引起有意识的觉知,但确实对知觉和其他心理过程有影响。
2、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指对发生的事件或学过的材料被试报告“无记忆”,但却受其影响的效应。
3、分离现象。
分离现象指人的机能的主要方面在意识之外或不能与人的其他心理机能整合。
4、盲视。
有些脑损伤的个体表现出不寻常的感觉机能缺陷,保留着一方面的感觉机能,却丧失了另一方面的机能。
癔症性失明案例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病人不能看,但没有生理的缺陷。
5、催眠。
被催眠者可能不能经历正常状态下痛苦的体验,并遵循催眠者的指示忘掉催眠时的经历,也可能在催眠状态结束后,做出在催眠期间催眠师所暗示的行为。
6、阈下听觉。
内科医生西格尔在他的畅销书《安宁、爱和康复》(1989)中报告了被他称为阈下听觉的案例。
即病人在昏迷或麻醉状态下尽管没有意识却能听见。
他还认为尽管许多这样的病人不能回忆他们听到的,他们却会受所听的影响。
7、说出我们所不知的。
当问及行为原因时,人们会给予解释,但他们的解释常常很少和真正的原因有关,尽管他们努力让自己完全诚实,也愿意提供一些信息。
8、无觉知条件作用。
通过潜意识知觉,人们可以形成意识所不能解释的恐惧。
9、自动(例行)加工。
我们思考或做许多事情是自动化的,其过程中我们没有花费意识的努力,虽然曾经学过规则,却很难将它们表述出来。
10、压抑。
压抑中的想法或记忆与焦虑有关,它们曾经是有意识的,通过某种保护屏障,“被转变成”潜意识并保持潜意识状态。
然而和通常的遗忘不同的是,据说压抑中有一种阻碍记忆形成的屏障。
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id):
人生下来时的心理状况,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是生和死两种本能的贮藏库,并且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
反射作用reflexaction愿望满足wishfulfillment
2.自我(ego):
由本我分化出来的,其能量也来自本我。
它一部分位于意识,一部分位于潜意识之中。
3.超我(superego):
从自我分化而来,是父母向儿童灌输的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的一个人格结构。
良心conscience自我理想ego-ideal
人格动力
1.本能instinct的性质和特点
本能的性质有三层基本含义:
(1)本能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非暂时的冲击;
(2)这种力不断地来自生物体内部,源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
(3)这种肉体欲求是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
任何本能都有其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
Ø本能的根源是人体的需要或冲动。
Ø本能的最终目的是消除该本能刺激的根源,即满足体内需要或解除由此产生的兴奋和紧张过程。
Ø本能的对象是指本能行为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以及所采取的手段。
Ø本能的动量是指本能所具有的力或强度,其大小由本能拥有的心理能量多少来决定。
2.能量的投注和反投注
投注:
能量与力必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投注的对象有三种:
Ø自我投注:
把力必多倾注于自己。
Ø幻想投注:
把力必多倾注于虚无的幻想中。
Ø对象投注:
把力必多倾注于某人、某物或某些团体活动上。
反投注是指自我或超我对能量或力必多倾注的抑制。
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1.焦虑
(1)现实性焦虑:
是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2)神经性焦虑:
是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惧感。
(3)道德性焦虑:
是个人良心上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
2.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卫作用)
自我防御机制一般具有下列两个特点:
Ø它们都是潜意识的,即个人通常是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的;
Ø它们都是伪造或曲解现实的,以防止本我的冲动。
主要的防御机制
安娜·弗洛伊德《自我与防御机制》
1.压抑repression
2.否认denial
3.移置displacement
4.认同作用(或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
5.升华作用sublimation
6.投射作用projection
7.合理化作用(或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
8.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
9.固着作用(或固着)fixation
10.退化作用(或退化)regression
人格发展与人格适应
1、人格发展
(1)口腔期oralstage
(2)肛门期analstage
(3)性器期phallicstage
(4)潜伏期latencystage
(5)生殖期genitalstage
2、人格适应
(1)适应的性质
(2)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
新精神分析论neo-psychoanalysis
1、阿德勒个人心理学individualpsychology
2、荣格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psychology
3、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社会文化学派social-culturalpsychology
4、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theoryofegodevelopment
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中四个论点:
1、本能论和泛性论pansexualism
2、先天本我的作用
3、先天生物决定论的悲观主义态度
4、早期经验的决定性作用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一、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psyche
1、意识
2、个人潜意识personalunconscious
情结complex
3、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unconscious
原型archetype
(1)人格面具persona精神的外部形象outwardfaceofpsyche
(2)阿尼玛anima
(3)阿尼姆斯animus
精神的内部形象intwardfaceofpsyche
(4)阴影shadow
(5)自身self曼荼罗
二、人格动力
1、心理能(心理能量)psychicenergy
2、等值原理和熵原理
(1)等值原理principleofequivalence
(2)熵原理principleofentropy
三、荣格的心理类型
1、两种态度
内倾introversion外倾extroversion
2、四种思想功能
感觉sensing思维thinking情感feeling直觉intuiting
³思维外倾型thinkingextroverttype
³情感外倾型feelingextroverttype
³感觉外倾型sensingextroverttype
³直觉外倾型intuitingextroverttype
³思维内倾型thinkingintroverttype
³情感内倾型feelingintroverttype
³感觉内倾型sensingintroverttype
³直觉内倾型intuitingintroverttype
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
与弗洛伊德的不同:
1、个人是一个整体的人,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切为“性”的动物。
2、阿德勒强调意识的作用,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社会动机(自卑感和追求优越),并提出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弗洛伊德推崇潜意识的本能决定论。
3、阿德勒认为治疗的目的是鼓励将生活格调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弗洛伊德主张治疗的目的是发掘受压抑的早年记忆。
一、自卑感与补偿
自卑感(feelingsofinferiority)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1、早期理论
Ø阿德勒把自卑感与身体缺陷联系起来。
Ø男性反抗(男性钦羡)(masculineprotest):
追求更多的男性品质。
Ø男性反抗、争取权力以补偿(compensation)机体之不足在生命开始时即已具有。
Ø补偿的两条基本途径:
(1)集中力量在低劣的器官上发展其功能。
超补偿(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格 心理学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