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栏500头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1532041
- 上传时间:2023-03-18
- 格式:DOCX
- 页数:92
- 大小:305.53KB
年出栏500头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出栏500头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出栏500头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出栏500头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出栏500头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第三章场址选择及总平面布局
第四章项目设计(建设)方案
第五章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节能措施
第六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八章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九章财务评价
第十章结论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某县某种养有限公司年出栏500头猪场工程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
某县北社乡西青北村西
1.1.3项目建设单位
某县某种养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嘉峪关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2年,以研究、开发、生产绿色、环保食品和环保型建材为主题,追赶时代潮流,顺应消费需求,成为甘肃省最大的集生产、研究、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环保企业。
某公司实力雄厚,技术过硬。
现有职工317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职工228人,占职工总数的72%。
由种植、养殖、建材加工三个实体和从事市场营销、仓储、运输的商贸中心组成。
高科技种植园占地面积2200亩,集反季节瓜果、蔬菜、粮油加工、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
园内建有单体日光温室352座,联体温室4座,8万平方米人工湖一座,室内鱼虾养殖场2座,八卦餐厅、山庄宾馆,年可生产反季节果疏品1860余吨。
高科技养殖园占地8666亩,集多品种养殖、饲料加工、屠宰、食品加工、高品质肥加工为一体。
环保建材工业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塑钢生产线2条,PPR管材、管件生产线三条、塑钢门窗装配生产线1条、PVC管材、管件生产线1条、UPVC管件生产线1条、塑料袋编织生产线1条、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2条、粉煤灰砖生产线4条、钢包覆盖剂生产线1条及预应力空心楼板、GRC轻质墙板、GRT民用烟道和欧式外装饰材料生产线、电缆、电线生产线、低压开关柜、铁艺制品等多个建材生产及组装线。
某公司通过国家中环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ISO14000环境、OHS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三大国际体系认证。
以发展绿色环保产品为已任,创新思路,开拓前进,引领绿色消费,提供健康源泉。
1.1.4项目法人代表
某
1.1.5项目建设年限
该土地承租经营期限为,自2011年11月18日至2048年11月18日止。
1.1.6项目建设性
新建
1.1.7报告编制单位
某市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资质等级:
丙级
1.1.8报告编制依据
1.农村土地租赁合同
2.农业部畜牧“十二五”发展规划
3.某县环境保护局关于“某县某种养有限公司年出栏500头猪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
4.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项目有关材料
5.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6.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制度
7.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1.1.9报告研究范围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工作范围包括:
建设基本思路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市场分析、建设内容和规模及产品方案、工艺技术与设备、总体布局和工程设计方案、原料供应、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项目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
1.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切实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出发,采用标准化饲养规程和成套技术,建成一个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商品猪生产基地,统一产品标识,生产无公害的优质猪肉,打造成为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
并以此为循环核心,发展集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饲料地种植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采取循环经济效应发展的组织形式;把本地区建成一个标准化循环经济亮点,猪场统一产品标识,生产无公害的优质猪肉,与猪场配套的饲料厂生产的饲料直接供应猪场,利用猪粪发酵生产有机肥,有机肥用于配套饲料地,最终将整个生产流程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循环产业链,从而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养猪道路。
通过加强市场运作、营销、信息、质量监督等重要体系建设,切实推动当地畜牧业经济及相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从而提高本地区农牧业资源利用水平,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1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2007年以来,全国猪肉价格相比同期上涨了80%以上,饲料原料上涨,疫病来源多样化、多变化等各种因素致使了生猪存栏量不足,供应紧张。
从整体角度来讲,短期内这种紧张的局面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通过建设“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可促进了粮食过腹增值,也可增加农牧业综合收益。
正常年份,饲养一头商品猪可获纯收入200-300元左右,由于饲养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商品猪饲养在本地区可以发展成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1.3.2提高农业整体规模效益的需要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当地商品猪养殖的龙头,随着养猪业发展,必然要增加玉米、小麦等优质饲料的种植面积,这就带动了饲料生产、从而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畜牧业技术落后、产品品质不高、效益不大的弊病,促进了畜牧业品种结构的调整,形成“以牧促农,农牧结合”的良性循环。
同时“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实行产业化经营,兼顾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的作用,有效带动了当地其他养殖企业和养殖专业户的技术进步。
这就有效吸纳了先进生产要素、提高农业整体规模效益。
1.3.3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猪肉消费量最大的肉食品。
而无公害优质猪肉的价格更是普通猪肉价格的1.5倍。
生产优质猪肉极具价格竞争优势。
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深入人心,生产无公害猪肉市场前景无可估量。
项目建设将原料、饲料生产、生猪饲养、资源再利用以及后期的屠宰加工等生产加工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产真正的无公害的猪肉。
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4.1政策优势
国家“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强调,要加快发展畜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
在我国现有畜牧业生产水平下,今后要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重点提高产品质量。
各级政府一直都在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出台了许多加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在资金和技术上都给与了很大投入,为我国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近期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对项目的建设有指导意义。
母猪补贴,生猪活体储备,建立母猪保险,《可再生资源法》、优先提供畜牧业用地等政策对生猪生产、资源再利用循环产业链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1.4.2区位资源优势
某县
1.5建设内容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5.1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现代规模化养猪场一个,年出栏育猪500头。
1.5.2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表1-1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一
建设规模
1
日存栏数
头/日
34915
2
年出栏商品猪
头/年
500
二
主要原料供应
1
全价配合饲料
吨/年
17616
2
用电量
万度/年
14
3
用电量
万立方米/年
7.43
4
劳动定员
人
60
三
建筑面积
平方米
3070
四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7000
五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0
1
建设投资
万元
1354.8
2
设备投资
万元
674.74
六
资金筹资
万元
3095.35
1
企业自筹
万元
3095.35
七
经济效益
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2627.78
正常生产年
2
年总成本
万元
368.05
正常生产年
3
年利润
万元
2259.73
正常生产年
4
投资回收期
%
2.61
所得税前
5
投资利润率
%
73
6
内部收益率
69.71
所得税前
1.6可研报告结论
本项目利用当地畜牧和饲料资源优势发展商品猪产业,实现粮食谷物过腹增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这一举措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项目建设采用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优质商品猪生产场,对加快当地畜牧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投产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该项目切实可行。
第二章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2.1国内市场
我国猪肉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势头,生猪存栏与出栏量不断提高,养殖效益逐步提高。
猪肉一直是我国城镇居民肉食消费的第一大类。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上涨以及膳食结构的逐步改变,其它肉类的消费也在逐步增加,但猪肉的消费总量还是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
加之各地政府不断通过多种方式,加大猪肉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快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养猪空间不断扩大。
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猪肉市场仍将畅销不衰,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2006年到现在,我国生猪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猪肉产量继续增长。
养殖效益稳中有升,企业和农户养殖积极性较高。
2007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市场价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有明显的提升。
在经历了2006年上半年大幅下跌的走势之后,国内生猪及猪肉产品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多个地区价格创10年来的历史新高。
此次生猪价格的上涨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空间,目前,生猪价格没有明显的降温趋势,预计将较长时间走高。
2008年以来,国内生猪市场延续了去年价格大涨的走势。
据农业部公布的对全国450个畜产品及饲料价格信息点的最新调查统计,2009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这使得养猪效益大增,猪粮比价已连续10个月高于5.5∶1的盈亏平衡点。
据调查,大部分农户平均每头商品猪获利200-250元,自繁自养可达300元,规模化饲养每头同比增加收入50-150元,饲养母猪效益更高。
2.2国际市场
世界肉类组织专家普遍认为,近10年间,世界猪肉消耗和消费总量还将显著增加。
世界肉类组织(IMS)主席、爱尔兰食品局首席执行官PatrikJ.Moore说:
“世界各国猪肉产量和需求量都在上升,其次,能源价格、饲料价格上升,玉米价格上升尤其快”。
从2005年到2015年,世界人口增长率将达到12%,猪肉消耗和消费总量将显著增加。
所有的机构都预测,由于亚洲和拉丁美洲人口和收入增长,猪肉行业在产量和消费量上都会持续增长。
在市场供应减少、经济萎靡和动物疾病传播带来的短期的下滑之后,中期的世界贸易格局会是恢复性的显著增长。
但是,出口的激烈竞争、持续的生产力提高和大量供应不会使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猪肉行业近期表现出生产能力增加并且生产力提高。
在一些出口国家,生产高度集中会导致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下降。
但是猪肉市场的扩张在一些地区会由于富有价格竞争优势的禽肉的激烈竞争和环境、动物保健标准而受到抑制。
根据FAPRI、USDA和OECD的预测,大部分世界猪肉产量增加(即在未来7年增长700-1100万吨)可能来自中国(据FAPRI和OECD的预测,超过50%的世界猪肉产量增长来自中国)。
不同的机构对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国产量增长的预测大不相同。
但是,对美国、欧盟、巴西、墨西哥、波兰和加拿大的预测显示,产量都有明显提高。
由于收入和人口增长,预期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日本成熟的猪肉市场的需求会有适度增长。
一些国家消费市场增长缓慢会被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由人口增长、价格低廉和整体经济状况改善所带来的强劲增长所部分抵消。
据FAPRI预测,特别是在中国、巴西和墨西哥,那里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在2001-2009年期间分别增长14%、16%和22%。
预期全球猪肉贸易在中期内继续增长,平均年增长率在2.9%(USDA)和5.3%(FAPRI)之间,即从2001到2009年额外进口75万吨和115万吨。
根据预测,猪肉贸易的增长主要由亚洲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中国大陆和香港)、墨西哥和俄罗斯的强劲需求带动。
可以说未来十年当中,世界猪肉交易市场会呈现量价齐增的局面。
会对我国养猪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盈利保证。
2.3猪肉价格展望
2007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市场价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有明显的提升。
在经历了2006年上半年大幅下跌的走势之后,国内生猪及猪肉产品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多个地区价格创10年来的历史新高。
此次生猪价格的上涨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空间,也引起了政府、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关注。
目前,生猪价格没有明显的降温趋势,预计将较长时间走高。
2008年以来,国内生猪市场延续了去年价格大涨的走势。
据农业部公布的对全国450个畜产品及饲料价格信息点的最新调查统计,2010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这使得养猪效益大增,猪粮比价已连续10个月高于5.5∶1的盈亏平衡点。
在整体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猪产品价格波动远大于粮食价格的波动。
截止到2008年3月中旬,国内猪肉价格呈现全国性上涨,上涨幅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的具体原因如下:
(1)生猪存栏量下降、货源紧缺,是导致生猪价格升高的最主要因素;
(2)玉米和鱼粉是养殖业主要饲料原料,它们价格的上涨是生猪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支撑;(3)仔猪货源紧缺,价格上升,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成为支撑生猪价格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4)去冬今春南方的冰雪灾害等多种恶劣的气候因素也对生猪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5)猪高热病的时有发生也对我国生猪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述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此,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近几年会在高位徘徊。
第三章场址选择及总平面布局
3.1场址选择
3.1.1选址原则
本项目为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在卫生、防疫、工艺流程和环境等方面有其自身的行业要求,因此,场址除应符合一般建设项目所需的必要条件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
2.地势干燥、通风良好,便于排水;
3.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供应可靠;
4.离居民区及主要交通要道应有足够的防疫距离;
5.周围没有污染环境的生产企业。
3.1.2场址位置
某县地处太行山南端的上党盆地边缘地带,突兀于晋、冀、豫三省的黎城、潞城、涉县、壶关、林州五县(市)环绕之中。
某为典型的石灰岩干石山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拔最高1876米,最低380米,平均海拔1100米。
全县国土面积227.75万亩,其中耕地19.38万亩,仅占总面积的8.5%;荒山荒坡197万亩,占86.8%。
全县人均1.2亩耕地,12亩荒山。
境内有浊漳河、虹霓河、十字河井底河四条河流,其中浊漳河流经北部四乡一镇,流程48公里。
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在该县石城镇“引漳入林”。
3.1.3场址建设条件
一、自然资源:
1、地质地貌:
某县为典型的石灰岩干石山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拔最高1876米,最低380米,平均海拔1100米。
全县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硅、大理石、石膏、白云石、石英砂等十几种。
储量较大的有铁矿2100万吨,硅矿26亿吨,大理石10万立方米,石膏120万吨。
农副产品主要有花椒、核桃、苹果、黄梨、柿子、红果、党参、黄芪等。
其中花角色、香、味俱佳,远近闻名,1998年某县被评为“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
2、水资源:
某县境内有浊漳河、虹霓河、井底河、十字河4条河流,水能理论存储量9.2万千瓦,开发利用3.3万千瓦。
1996年某已建成小水电站22处,总装机41台,装机容量2.3万千瓦,年均发电量4500万千瓦。
3、某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遍布县境。
共有古建筑材料37处,其中国保3处,省保6处,古人类遗址14处,石刻100余处,革命文物30余处。
大云院、龙门寺、天台庵、金灯寺、九天圣母庙、三晋第一碑、太行大峡谷和南脑原始森林均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自然资源
矿产
某山多,大山深藏无数宝藏。
据初步勘探表明,大山蕴藏有铁、硅、大理石、石膏等矿。
铁矿储量2424万吨;硅矿储量2.6亿吨;磷、铝、钾、铜、银、水晶矿等储量也相当可观。
水利
浊漳河横贯县境北部,漳水能润土发电。
清代翰林院庶吉士靳会昌在其《上党天下之脊赋》一文中曾经提出“石原是骨,决漳源以灌溉,土岂不毛”的兴修水利主张。
在旧社会这只小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种愿望逐步变为现实。
1957年7月。
米兰岩乡梯后村在弯弯相套、千仞直耸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虹霓河上第一条12.5公里的
灌溉
“万福水渠”引水灌溉;1958年,虹霓村在虹霓段上修建了第一个30千瓦的小水电站;1959年,某县开始在浊漳河的侯壁断台修建侯壁水电站;1971年修筑“战备渠”引浊漳河水灌溉;1984年从浊漳河的辛安泉提水到县城,1992年后向某县中部、南部、西部地区延伸。
千年干旱注甘露,瘠薄山地变水田。
河水变害为利,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宝贵资源、潜藏的财富。
名胜
某山奇,集无数奇异风光,存诸多古迹名胜。
境内有构成太行大峡谷主要组成部分的玉峡、虹霓、浊漳大峡谷;有龙虑山、靖林山、青羊山、龙门山等风景区;有鸦衔石、刘秀心肝、马刨泉、藏龙桥、风门口、鲁班壑、小西天等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有狐仙洞、五龙洞、冰凌洞、桃花洞、苍龙洞、黑龙洞、乌龙洞、漳水五龙洞、紫云洞等天然溶洞;还有金灯寺、大云寺、龙门寺、九天圣母庙、天台庵、淳化寺等千年古刹和明惠大师石塔、三晋第一碑、玉峡关碑铭、虹梯关碑铭等古代文化遗存。
发展旅游得天独厚。
二、气候状况:
全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1℃,平均无霜期150天,平均降水量608毫米,且分布不均,旱、涝、雹、霜、冻等灾害频繁。
某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1月平均气温零下5.8℃到零下11℃,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短暂凉爽,7月平均气温18到23℃,秋季凉爽霜冻早,年平均气温4到9℃,气温随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表3-1某县月平均气温一览表
某县月平均气温一览表:
(单位:
℃)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平均气温
-9.7
-6.3
1.6
9.7
16.5
20.5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气温
23.1
21.8
15.7
7.9
-0.8
-7.8
三、社会经济状况
1.农业:
1949年,全县有大牲畜16296头、猪l690头,羊62801只。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重发挥山多坡广优势,积极发展和引进优良畜(禽)种,加强疫病防治工作,畜牧业发展迅速。
1975年大牲畜为16370头,猪54975头,小尾寒羊127693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注重合理规划牧坡,改善畜群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牧养管理,发展饲料加工生产,畜牧业有了新的发展。
1986年后,本县养猪大部分为改良内江猪和杂交改良猪。
优种鸡占到全县鸡群总数的50%,主要品种更新为“京白”、“288'’、“579'’、“晋杂一号”等。
牛除土种外,还有西门塔尔牛和漯河改良牛、荷兰奶牛、晋南黄牛等。
1988年某县承担了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山西毛用山羊培育”课题的研究,引进世界著名毛用山羊品种安哥拉山羊4只,杂交改良本地山羊;1990年,引进辽宁绒山羊。
1996年全县大牲畜发展到23152头,猪37575头,羊132462只,鸡544727只。
2.工业:
某县工业起步较晚。
1958年,全县有制作铁、木小农具、炊事用具、小五金、服装鞋帽等个体手工业571个,合作社社营工业企业5个,工业总产值37.53万元。
到1979年,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2个、集体所有制企业43个,工业总产值1084.82万元。
工业基础差,技术人才缺乏,在1226个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中,仅有技术人员12名。
简单粗放型手工生产仍占多数。
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产业、产品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和发展。
新建、技改和扩建了一批扶贫骨干工程项目。
新建了装机3×2500千瓦的赤壁水电站、苗庄35KVA变电站、潞城至溯头110KVA输变电站,55立方米高炉的县炼铁厂、30立方米高炉的龙镇铁厂、杏城第二采矿厂,石城、西沟、老申蛟、侯壁4个铁合金厂,车当、东庄、湖头、湾里4个电石厂等;技改扩建了水泵厂、鞋帽厂、印刷厂、水泥厂、甘泉酒厂等。
1976。
1990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854万元。
企业总数达到647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0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7个、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600个。
职工总人数为7472人。
新增食品加工、皮革制品、家具制造、建筑材料、黑色金属采、选、冶炼等。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556万元,1990年总产值达到4788万元,比1949年增长132倍,平均每年递增12.7%。
199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为2.0568亿元。
1996年,扶持了一批有望企业,启动了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上马了一批新建项目,并着手组建公司集团,率先完成了通达鞋业公司和东升袋业公司的组建。
促进了资产的战略重组,盘活了存量资产。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79亿元。
3.交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某县无一条公路,仅有几条通行畜力铁木轮的小道。
1950年,全县货物运输量只有1.9万吨,且多是靠人畜驮。
1954年开始有汽车公路。
1979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515.9公里、永久性桥梁13座329米,全县交通运输工具173辆。
1990年,全县公路有87条、905公里,公路隧道19处、2392米,架设大小桥梁43座、1474米。
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17个乡镇通了客运班车,262个行政村通了汽车,1996年,全县在甘林、长李、古石、龙花等7条干线公路上铺开拓宽改造工程133公里,上马劳力3.8万人,动用机械台班10万个,动用人力车14万次,动用土石方180万立方米,总投工140万个,总投资400万元。
拓宽改造工程在继续延伸。
3.2总平面布局
3.2.1布局原则
1.分区布局:
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做到功能分区明确。
各功能区布置应符合卫生、检疫的有关标准。
2.有利防疫:
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把各个建筑物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布置,猪舍布局应便于饲养管理,利于采光,满足夏季通风降温和冬季保温防寒。
使物料运输作业线最短,生产最便捷。
3.节约用地:
场内建筑物在满足卫生防疫和建筑防火间距的前提下,各建筑物布局应紧凑、整齐,以节约土地和基建投资,做到经济实用,科学合理。
4.净污分开:
为防止净物与污物因使用和运输通过造成交叉接触而传染病源,场内洁净生产区和非洁净生产区要用隔离带严格分开,洁净道与污染道分开使用,避免交叉。
3.2.2总平面布局
本着相对集中、交通便利、运输成本经济合理,最大限度杜绝感染的原则。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按功能分区原则,结合场区地势、地形、风向等局部气候特点,将全场划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及粪污处理区三个部分。
为了便于防疫管理,生产区分为:
种猪区、保育区和肥猪区。
猪场的总平面布局见附图。
(1)生活管理区位于场区的西北侧,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用砖墙分隔开。
生活管理区内设办公室、食堂、职工宿舍等生活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栏 500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