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同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 文档编号:11527986
- 上传时间:2023-03-1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56.47KB
福建省同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福建省同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同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同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校质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命卷人:
陈国杨复核人:
梁世能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拄杖无时夜扣门。
(陆游《游山西村》)
(2)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4),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朱公居陶,生少子。
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
朱公曰:
“杀人而死,职也。
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告其少子往视之。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
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长男欲自杀。
其母为言曰:
“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
”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
“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藿到门,居甚贫。
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庄生曰:
“可疾去矣,慎毋留!
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
楚王素信庄生,曰:
“今为奈何?
”庄生曰:
“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楚王曰:
“生休矣,寡人将行之。
”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
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
“王且赦。
”曰:
“何以也?
”曰:
“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
昨暮王使使封之。
”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庄生惊曰:
“若不去邪?
”长男曰:
“固未也。
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
”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
“若自入室取金。
”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公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
“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
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
”楚王大怒曰:
“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
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
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前日吾所为欲遣少予,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遣其少子且:
将要
B.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遗:
送给
C.可疾去矣疾:
迅速
D.顾有所不能忍者也顾:
顾及
3.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朱公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②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③可疾去,慎毋留!
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④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⑤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
⑥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存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公有二个儿子,二儿子长大成人到了壮年的时候,杀了人被关在楚国,朱公准备了千镒黄金想派小儿子去楚国救回二儿子。
B.庄生凭着清廉正直的品德在楚国极有名望,深受楚国君民敬重。
但庄生虽然才智过人,却无法忍受别人的羞辱。
C.楚于每次大赦之前,常常要派人去加守三钱之府,目的是为了安全运出大量的钱财发给天下的白姓。
D.朱公料事准确,而且不生分外的贪心,明达事理,所以对二儿子最终被杀,他不但不悲痛,反而还满意的笑。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
(3分)
译:
(2)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
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登宝公塔①
王安石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①:
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
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
②筇[qióng]:
竹杖。
(1)诗中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2分)
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一联。
(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
觉慧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
(《家》)
B.在对爱斯梅拉达的审判中,小山羊作为第二被告出现,当小山羊能准确地敲出时间、日期和月份时,人们觉得不可思议;当小山羊拼出了“弗比斯”的名字时,人们开始觉得非常可怕,认为其中一定有巫术,因此法庭认定爱斯梅拉达用巫术刺杀了弗比斯。
(《巴黎圣母院》)
C.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巾帼女衣相辱,激他出战,司马懿也不为所动。
诸葛亮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终于积劳成疾。
为了延长寿命,诸葛亮祈禳北斗,不料被魏延不慎扑灭了祈禳的灯火,诸葛亮仰天长叹。
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
(《三国演义》)
D.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实业界同人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益中信托公司就是这样成立起来的。
(《子夜》)
E.查理为了替父亲还债,写信给欧也妮,请求她帮忙。
在这种情况下,欧也妮拿出了150万法郎交给蓬风先生,委托他还清了叔叔生前欠下的债务,以便让查理能恢复名誉。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5分)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
“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
“老爷”是谁?
请简述这一件“为难的事”的始末。
(2)阅读下面的《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5分)
“别人干了坏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我什么都没干却要受罪。
”
说这句话的人是谁?
请简述一下“什么都没干却要受罪”的相关情节?
选答()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
是用,因此;希,通“稀”。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
请简要概括。
(2分)
答: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9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首先表现在景物的动态上。
一座面积有限、四面围墙的园林,难免给人一种凝固、闭锁的感觉,但造园家却能运用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使一座小园平添活力,俯仰成趣。
比如一条弯弯的园林小路,因曲折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如亭、廊、楼、阁,是庄重的、静止的,但为什么不让人感到沉闷、压抑呢?
这就妙在中国古人创造了“飞檐”这种形式。
它使房顶四角像飞鸟一样展翅欲飞。
在屋脊和飞檐上又有龙、凤、麒麟、人物、飞禽走兽等饰物,以及瑞云、卷草这类纹饰,具有腾跃之美和天马行空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木的设置,都是力求营造山高水低、错落有致的空间变化,使得游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得到美的享受。
在园中漫步,随着地形的起伏和建筑的高低错落,既可仰观亭台楼阁,也可俯视绿水红鱼,美不胜收。
造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山是静的,水是动的,二者结合,死山也就变活了。
至于那流水的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满生机。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常常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石静影移,都是静态形象中的动态美;而各种动势相互影响,又会产生某种张力,更加强了园林生机勃勃的动态美。
这正是任何艺术门类都无法体现的综合艺术,它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动态追求。
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不会感到静止与凝滞,其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早就掌握了园林景观的时间性,使“良辰”和“美景”互相融合,使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感,构成一个个动态的风景系列。
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园林的景色也变化无穷,所以园林审美讲究季节的动态变化。
事实上,季节变化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被有意识地突出和强化的,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借助石料的色泽、叠砌的形体、配置的花木以及光影效果,使四季假山各有鲜明的季节特征,游园一周,如度一年;再如杭州西湖的造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物质实体来表现造园家的审美理想,因此它是一种空间艺术。
游人对园林的审美活动,总是通过静观与动观这两种不同的赏景方式进行的。
适合静观的位置多在厅堂、轩榭、楼阁、亭台、古迹等处,这些地方往往视野开阔,景色迷人,文化底蕴深厚,宜坐宜留。
当然,即使是相对静止的景物也因观赏角度的不同而面貌各异,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0.下列说法不属于“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不会感到静止与凝滞”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中众多动势的互相作用,强化了古典园林富有生机活力的动态美。
B.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动静合宜,化静为动”的特点,体现了园林的综合艺术。
C.中国古典园林的构筑强调有山有水,山静水动,那活泼的流水增添了无限生趣。
D.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都力求营造“处处有美”的氛围,使人获得诗情画意之感。
11.文章以苏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和杭州西湖的造景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3分)
答:
12.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请加以概括。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
老爱情
苏童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
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
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两人脸上的黑痣,一个在左脸颊,一个在右脸颊,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们到煤店买煤,一只箩筐,一根扁担,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后面,这与别人家夫妇扛煤的位置不同,没有办法,不是他们别出心栽,是因为那丈夫矮、力气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他们有个女儿,嫁出去了。
女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那里,也不知是为了父母,还是为了自己。
她自己大概一个星期回一次娘家。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女儿在外面“嘭嘭嘭”敲门,里面立即响起一阵杂番的脚步声,老夫妇同时出现在门边,两张苍老而欢乐的笑脸,笑起来两个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边歪着。
但女儿回家不是来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务似乎是为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
她高声地列举出父母所干的糊涂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积水,包括他们对孩子的溺爱,给他吃太多,穿得也太多。
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说:
“唉,对你们说了多少遍也没用,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
”
老夫妻一听,忙走过去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他们面带愧色,不敢争辩,似乎默认这么一个事实:
他们是老了,是有点老糊涂了。
过一会儿,那老妇人给女儿收拾着汤碗,突然捂着胸口,猝然倒了下来,死了,据说死因是心肌梗塞。
死者人缘好,邻居们听说了都去吊唁。
他们看见平日不太孝顺的女儿这会儿哭成了泪人儿了,都不觉得奇怪,这么好的母亲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
他们奇怪的是那老头,他面无表情,坐在亡妻的身边,看上去很平静。
外孙不懂事,就问:
“外公,你怎么不哭?
”
老人说:
“外公不会哭。
外婆死了,外公也死的,外公今天也死的。
”
孩子说:
“你骗人,你什么病也没有,不会死的。
”
老人摇摇头,说:
“外公不骗人,外公今天也要死了。
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
我要陪着你外婆哩。
”
大人们听见老人的话,都多了心眼,小心地看着他。
但老人并没有任何自寻短见的端倪,他一直静静地守在亡妻的身边,坐在一张椅子上。
他一直坐在椅子上。
夜深了,守夜的人们听见老人喉咙里响起一阵痰声,未及人们做出反应,老人就歪倒在亡妻的灵床下面了。
这时就听见堂屋里自鸣钟“当当当”连着响了起来,人们一看,正是夜里12点!
正如他宣布的那样,那矮个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着妻子一起去了。
如果不是人们亲眼看见,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
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对生死相守的老人确有其人,他们是我的邻居,死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同一天。
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点,犹如上了锈一样,任人们怎么拔转就是一动也不动。
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节选自《现代青年》2011年03期)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如老夫妻到煤店买煤,一起给女儿开门,一起给外孙脱去多余的衣服等,用以表现老夫妻在生活中总是相依相随。
B.小说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老夫妻外貌上的巨大差距让邻居们都觉得他们不般配,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C.作者在开篇就说“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结尾说“这个故事叙述起来就这么简单”,突出了这个故事的大众性,强调平凡更能打动人心。
D.老妇人因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大家都奇怪老人为什么不哭,其实老人是把生死之事看开了,认为人都是会死的,自己也一样。
E.小说中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的。
14、小说安排“女儿”这个人物有何作用?
(4分)
答:
15、小说结尾说老人夜里12点陪着老妻去了,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定格在12点不再转动了。
有人说这个情节太过离奇,不符合常理,应该删掉。
你认为这个结尾是否应该删掉?
请结合全文谈淡自已的看法。
(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
“棱角先生”张奚若
聂晶
文化名人中,张奚若是有名的“棱角先生”。
金岳霖先生在《回忆录》中说道:
“张奚若这个人,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
可是,这个四方形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
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
张奚若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1924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政治系主任。
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海归”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
曾是张奚若学生的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这样写到:
“有人流传大学里的政治系是‘升官系’,经济系是‘发财系’。
于是,身为政治学系主任的张奚若执意把政治系定为政治学系,以避嫌。
”名字一改,报考政治学系的人便多了起来。
张奚若在学校的迎新会上,毫不留情地给新生泼了凉水:
“如果你们来政治学系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
国民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
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我可以老实告诉诸位,4年时间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
你在此读4年书,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和读书方法,毕业后你可以独立继续钻研”。
当然,张奚若并不只是严师。
何兆武先生这样回忆道:
“张先生有时候发的牢骚挺有意思。
”让何兆武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张奚若先生的那句感慨:
“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为什么还老喊‘万岁’?
那是皇上才提的。
”
无论是做学者,还是当政治家,张奚若都是一身正气,直言不讳。
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在一次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四校联合举办的时事讲演会上,张奚若担任主讲。
面对六七千名听众,他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抨击。
张奚若说:
“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赤匪’,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赤匪’的话,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白匪’。
其实‘白’字还太好了,太干净了,他们简直就是‘黑匪’!
”他还给国民党政府下了“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定论。
因此,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
他说:
“为了国家着想,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蒋应该下野。
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
”在听众的一阵哄笑声中,他才正式开讲。
讲演中,他说:
“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
这个集团就是中国国民党。
”
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举行国事谈话会时,聘请张奚若参会,待之以“国士”之礼。
但不久之后,张奚若却与蒋介石发生了冲突。
一次在例行的国民参政会上,张奚若以参政员身份发言,言词激烈地抨击了蒋介石的独裁和国民党的腐败。
蒋介石顿感难堪,于是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
“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
”一怒之下,张奚若拂袖而去。
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再开会时,政府给他寄来开会的通知和路费,张奚若当即回电一封:
“无政可议,路费退回。
”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凤,由此可见一斑。
1949年6月15日,张奚若以民主教授的身份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
会上与会者对于新中国的“国号”问题,展开激烈争论。
有人说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好,也有人提议用“中华人民民国”。
就在各方争论未果时,张奚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还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好。
他说:
“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
”
代表们就张奚若的提议又展开了讨论,几个回合下来,大家都认为张奚若的提法好,一致同意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于是,张先生便成了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张奚若的好友徐志摩曾称他为“一位有名的炮手”,在徐志摩眼里“奚若这位先生是个‘硬’人。
他是一块岩石,还是一块长满着苍苔的(岩石)。
他的身体是硬的;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不用说,更是硬的……”
如今,张先生早已远去,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为数不多的文字外,还有不尽的怀念。
像张奚若先生这样有学问又有独立人格的人,现在我们已很难遇到。
“棱角先生”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
(节选自《教育》2009年06期)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中称张奚若为“棱角先生”,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张奚若的个性特征,也亦褒亦贬地表达了作者的评价。
B.金岳霖在《回忆录》中说:
“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这是对张奚若的贴切而全面的概括。
C.张奚若一身正气,直言不讳,敢于对国民党猛烈抨击,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D.在新政协筹备会上,张奚若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妥协,最终成为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E.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说“‘棱角先生’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表达了对张奚若的赞颂,同时希望这个社会能出现更多像张奚若这样的人。
14、文章开头引用金岳霖《回忆录》中的文字,有何作用?
(4分)
答:
15、你如何看待张奚若的“棱角”?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与这一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下联是()(2分)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17.下面两个话语情境都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2分)
情境一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
“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
情境二 电台新闻广播稿:
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1)
(2)
18.下面这个形象的说法中蕴涵着许多哲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其中的一条哲理。
(2分)
旅游从来就是从自己住腻的地方到别人住腻的地方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
某市环卫处欲招聘8名“80后”的大学生来做“粪便处理工”。
近日,记者从该市人事局发布的报考人数一览表上看到:
8个“淘粪工”岗位有1102名大学生竞争。
对于“大学生竞争‘淘粪工’”一事,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观点鲜明,语言连贯,150字左右)
答: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70分)
一对新婚夫妇住进了一幢新居民楼。
一天晚上,全楼突然停电,一片漆黑。
夫妻两人手忙脚乱地在房间寻找蜡烛,这时,传来了清脆的敲门声。
打开门,借着楼道应急灯微弱的光线,只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背着手站在门口。
女孩问:
“叔叔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想:
刚搬进来就来借蜡烛,以后还不知要借什么东西呢。
于是就异口同声地说:
“没有。
”小女孩一听,笑了,把两只手从背后伸出来,每只手都握着一支蜡烛。
小女孩甜甜地说:
“这幢楼刚刚使用,有时会停电,我妈妈怕你们没有准备,就让我给你们送两支蜡烛。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泉州七中2013届高三年校质检语文试题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1)从今若许闲乘月
(2)一尊还酹江月(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秦人不暇自哀(5)濯清涟而不妖(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D项,“顾”在文中的含义是“只是”。
3、B③说的是庄生的言行,④是长男的行为,⑥是朱公在解释大儿子“重弃财”的原因。
4、BA项中的“二儿子长到成年强壮的时候”与文中“小儿子长到成年强壮的时候”不一致。
C项中的楚王封府的目的,不是为了安全运出钱财,而是防止大赦之前有人故意偷钱恶性事件的发生。
D项中的不悲痛和笑,原文针对的是二儿子的遗体运回来了,并不是二儿子的被杀。
5、
(1)如果派小儿子去,不一定能救活二儿子,但却先白白地死了大儿子,这怎么办呢?
(大意1分,“生”“空”各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一中 上学 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