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技术学陈建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11523346
- 上传时间:2023-03-0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34KB
运动康复技术学陈建知识点总结.docx
《运动康复技术学陈建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康复技术学陈建知识点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康复技术学陈建知识点总结
运动康复技术学陈建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运动康复是物理治疗的重要分支,是物理治疗的主体内容之一。
运动康复技术包括针对关节、肌肉、神经、心肺的功能促进技术,运动疗法是其主要技术方法。
应用声、电、光、磁、温、水、力等物理学因素治疗改善患者病变或功能障碍的方法叫做物理疗法(physicaltherapy,PT),其中把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为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exercise或movementtherapy),是物理治疗的主要部分。
运动疗法是患者在康复师的指导下主动或被动应用各种运动来矫正异常姿势,改善病变和消除功能障碍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在实施运动疗法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即为运动疗法技术。
随着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运动疗法已经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针对各种运动功能障碍性疾患的独具特色的治疗技术体系。
在物理疗法中除去力这一因素,利用声、光、电、磁、温、水等物理学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称为理疗。
运动疗法和理疗同属物理疗法,但各有不同的侧重。
国际上的物理治疗康复工作中,运动疗法所占比重更大,是物理治疗的核心内容。
正所谓运动疗法,康复之髓。
二、发展简史
略
三、运动康复技术实施的目的
康复医学是功能医学,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重要的治疗技术之一。
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或改善病变或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这个总体目标出发,运动疗法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关节活动度
如骨关节病术后、创伤后,肢体的严重创伤、制动、炎症、疼痛,将造成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在恢复过程中,为防止关节挛缩,常采用牵张短缩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的方法,增加关节活动度。
(二)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耐力
多种损伤、创伤治疗术后,如肌肉断裂、关节韧带损伤、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要按照训练程序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肢的活动功能,采用运动疗法技术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耐力是进行其他活动的基础。
(三)抑制肌肉异常张力,缓解其紧张度,使肌肉松弛
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帕金森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震颤、肌肉强直、行走动作不协调。
采用运动疗法与临床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患者多做适宜的肢体活动,缓解肌肉紧张程度,改善其运动功能。
(四)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
患者术后卧床或坐轮椅、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长时间受压迫,均可造成压疮,特别在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最多见脊髓损伤患者,这极大地阻碍了康复治疗的进程与效果。
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体位减压是最重要的立刻缓解皮肤压力的措施,同时配合其他的活动是预防压疮的良好方法。
(五)改善异常运动模式
各类神经性疾病、骨一关节-肌肉的损伤,甚至肌肉力量的不平衡,都会造成运动模式的异常。
通过运动疗法技术训练可使患者改善异常运动模式,发展正常运动模式。
(六)消除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身体移动和站立行走功能
对运动人群而言,逐步改善复杂运动时的功能障碍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篮球运动者膝关节伤后急停转向动作的恢复。
(七)提高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性有障碍的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下肢骨骼肌肉系统损伤或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因为神经支配障碍或是运动系统障碍,移动和行走功能障碍或丧失,本体感觉功能障碍,可以通过运动疗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提高平衡协调能力和身体移动与步行能力。
(八)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施行运动功能的再学习训练,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率的疾病,它常会导致机体多方面功能障碍。
脑损伤后功能的恢复主要依靠脑的适应和脑的功能重组。
在康复的整个阶段施行运动疗法,尤其是早期,施行运动功能再学习训练,练习特定的活动,有助于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利于康复进程的发展。
(九)改善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的功能
卧床、坐轮椅或者是其他内脏系统疾病的患者,运动疗法是全面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运动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能增加心功能储备,降低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率。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除临床治疗外,运动疗法的呼吸训练,排痰训练,体力增强训练等都能有效地改善心脏、肺脏等器官的功能。
(十)增进患者体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
例如,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后果相当严重。
如糖尿病足是病史较长的患者易出现的糖尿病并发症,且常伴神经血管系统病变,严重者危及生命。
采用运动疗法技术配合其他康复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出现。
(十一)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随着运动疗法的介入和不断推进,患者的病变、功能障碍程度减轻;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会有所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运动疗法技术并不是针对某一疾病的疗法,对于不同疾病的不同症状特征,选用不同的运动疗法技术,是达到康复目的的有效保证。
不同的疾病和功能障碍选用的运动治疗方法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需要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不断调整。
四、运动治疗技术实施的禁忌证
运动治疗虽然属于自然疗法,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宜。
需要进行运动疗法的患者要进行身体检查,如有以下情况出现,不宜施行运动疗法:
1.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2.处于疾病的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3.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4.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理者。
5.有大出血倾向者。
6.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者。
7.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超过标准者。
8.剧烈疼痛,运动加重者。
9.有明确的急性炎症存在者,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10.患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安静时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压在180mHg以上;重症的心律不齐;心室室壁瘤;心传导异常;患有静脉血栓,运动可能脱落;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
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
11.高热剧痛者。
12.严重骨质疏松者应该选择安全、和缓的运动,避免运动环境的安全。
13.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需谨慎。
实际上,运动疗法技术包括不同的技术方法,不同的技术方法会有不同的禁忌证,且患者病变或功能障碍的具体症状表现不同,也会有相应的禁忌。
在具体实施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五、运动康复技术实施原则
(一)无痛运动
这是最为重要的实施原则。
主动运动痛可以改为助力运动或被动运动,大负荷运动痛需要减小运动负荷,复杂运动痛可以改成简单动作,总之实施运动疗法不能出现疼痛。
(二)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重点突出、目的明确的运动疗法方案是实施运动疗法技术的关键。
(三)因人而异
方案应针对不同患者的症状以及身体、精神状态特点,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合理而有效的。
(四)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包括运动强度由小渐大、运动时间由短渐长、动作内容由简渐繁,在康复过程中使患者逐步适应,并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避免任何突然加大的运动量,减少再次造成伤害的可能。
(五)整体观
在制定方案时,要防止干预位置过于集中,以免产生疲劳。
因此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与全身运动相相结合。
(六)持之以恒
有些患者需要按疗程进行长期的运动康复治疗,才能使治疗效果逐步累积,达到治疗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随意间断,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七)密切观察患者状态
在实施运动疗法技术时要时时注意患者,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训练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或其他禁忌证状,应暂停训练。
2.训练量不应过量,次日应无疲劳感。
3.防止损伤皮肤,预防褥疮发生。
4.康复师行肢体活动训练时,手法应准确、轻柔。
(八)定期评定
不同阶段,采用的运动疗法技术不同,对患者要定期评定,以观察有无改善。
如果达到进阶标准,可以重新制定下一阶段方案。
如果不能达到要求,要查明原因,及时调整。
(九)患者主动参与
采用新型医患互动模式。
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清楚治疗内容和目的,争取患者主动配合。
对需要应用的器械要说明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对需要练习的动作做出正确的示范,示范要面对面进行,使训练更有效。
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训练,增加训练新鲜感,调动患者主动训练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十)注意安全
无论是在施行运动疗法技术时抑或是在训练场地中,都应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再次损伤。
某些训练,如站立行走训练时应有保护,防止跌倒。
场地器械的摆放要避免尖利锐器放在人多且集中的位置。
(十一)康复师的要求
关爱患者,态度和蔼,声音清晰,语调坚信肯定,这样有利于增进患者进行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对患者应多用关心鼓励的语言,给予具体的帮助,切勿滥用批评指责。
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及时总结。
(十二)场地的要求
光线充足、整洁,各种器械安放有序,用后归还原位,并随时检查维修。
六、运动康复技术的实施形式
运动康复在运动疗法技术中所应用到的基本运动种类为:
被动活动、主动辅助活动、
主动活动、抗阻活动。
(一)被动活动(passivemovement)
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活动,患者不做主动活动。
某些情况下,亦可由患者健侧肢体对瘫痪和无力肢体加以协助,进行被动活动。
多适用于瘫痪或极弱的肢体肌肉,患者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关节活动,只能依靠第三方帮助才能维持运动。
主要用于:
预防软组织粘连和挛缩,恢复组织弹性;保持肌肉休息状态时的长度,预防短缩,牵拉缩短的肌肉;刺激肢体神经反射;施加本体感觉刺激,为主动运动发生做准备。
(二)主动辅助活动(activeassistivemovement),简称助力活动(assistivemovement)
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的情况下,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活动。
通常是由治疗师托住患者肢体近端或用滑车重锤悬吊起肢体的远端,消除肢体本身重量和地心引力的影响,使患者进行主动的肢体活动。
多适用于患者肢体肌肉已经开始收缩,但不足以抵抗肢体自身重量或地心引力的吸引。
主要用于:
增强肌力,改善身体功能。
助力运动是由被动到主动运动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随着肌力的增加,逐渐减少助力的重量,过渡到主动活动
(三)主动活动(activemovement)
没有任何外力,患者靠自身肌力主动完成的活动,是运动疗法的主要活动方式。
多适用于患者肌力较弱,刚足以抵抗肢体自身重量或地心引力的吸引,但不足以抵抗任何额外的阻力。
主要用于:
增强肌力、肌肉耐力和肌肉之间协调性的训练。
通过全身主动运动来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
(四)抗阻活动(resistivemovement)
在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
多适用于能够抵抗外界阻力的患者。
主要用于:
更快、更有效地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康复 技术 学陈建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