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习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1519026
- 上传时间:2023-03-0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48KB
环境监测实习方案.docx
《环境监测实习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实习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实习方案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院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
环境工程081班
大气质量监测地点:
学生居住区(锅炉房或学生公寓)
噪声监测地点:
学生居住区(锅炉房或学生公寓)
土壤监测地点:
学生居住区(锅炉房或学生公寓)
水质质量监测地点:
翠湖水
组号:
第一组
成员:
程婷(组长)、赵永峰(副组长)、梁金春、
鞠荣茂、周吉、刘伟、周建东、余伟栋、章坛、
郭方劲、毛慧、张相文、黄伟文
一、校园环境空气监测实习方案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大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环境空气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环境空气质量,为研究校园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二)校园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1)校园学生公寓大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学生公寓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校园大气污染源学生公寓情况调查
地点
污染源
污染物名称
污染物
治理措施
污染物
排放方式
备注
学生公寓
(2)校园学生公寓主要大气污染物调查校园学生公寓环境空气主要有汽车尾气、锅炉房燃煤等污染源,汽车尾气、锅炉房中主要含有CO、NOx、烟尘等污染物。
调查形式如表2所示。
表2汽车尾气调查情况
路段
××街
××街
××街
××街
…
车流量/(辆/h)
大型车
中型车
小型车
(3)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表3气象资料调查
项目
调查内容
风向
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及频率等
风速
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最小风速、年静风频率等
气温
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
降水量
平均年降水量、每日最大降水量等
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三)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校园及其周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我校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大气污染源调查结果,选TSP、SO2、甲醛、氨、NOX、等作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
(四)大气监测方案
(1)采样点的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按功能区划分的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布置采样点。
各测点名称及相对校园中心点的方位和直线距离可按表4列出,各测点具体位置应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注明。
表4测点名称及相对方位
测点编号
测点名称
测点方位
到校园中心点距离/m
1#
2#
3#
4#
(2)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的确定根据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可按表5列出。
监测项目
采样方法
流量
/(L/min)
采气量
/L
分析方法
检出下限
/(mg/m3)
SO2
溶液吸收法
0.5
20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0.009
N0X
溶液吸收法
0.3
12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0.01
甲醛
溶液吸收法
0.5
5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0.01
氨
溶液吸收法
1.0
10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0.001
TSP
中流量采样器法
100
4000
重量法
0.1
表5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3)采样时间和频次SO2、NO2、TSP、甲醛和氨每天采样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
(五)数据处理
(1)数据整理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
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经检验验证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2)分析结果的表示将监测结果按样品数、检出率、浓度范围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可按表6统计分析结果。
表6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统计
编号
测点名称
样品数
检出率/%
小时平均值
日均值
浓度范围
超标率/%
浓度范围
超标率/%
1#
2#
3#
4#
标准值
二、校园水环境监测方案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水环境监测实习,进一步让学生巩固课本所学知识,对水环境监测
中各环境污染因子进行监测,掌握校园内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标准的要求。
(2)深入了解采样与分析方法、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与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水环境调查和资料收集
翠湖水基础资料的调查:
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三)水环境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要根据水体被污染情况、水体功能和废(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
水质常规项目可根据校园内实验室、医院、生活区以及自然水体等排放的污染物来选取,对于自然水体翠湖水,监测项目应按照国家卫生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
基本监测项目包括:
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色度、浊度、悬浮固体。
(四)监测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频率的确定
(1)监测点布设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结合水域类型、水文、气象、环境等自然特征,综合诸多方面因素提出优化方案,在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
湖泊中的监测点应尽可能覆盖污染物所形成的污染面积,并切实反映水域水质和水文特征,
1)湖泊监测垂线(或断面)的布设:
湖泊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当水体复杂时,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
①在湖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照水体类别和功能设置监测垂线。
②湖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其垂线数根据湖面积、湖内形成环流的水团数及入湖河流数等因素酌情确定。
2)采样点位的确定: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如翠湖水,水面宽<50m,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深<5m,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
如果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应先测定不同水深处的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分层情况后,再决定垂线上采样点位和数目,一般除在水面下0.5m处和水底以上处设点外,还要在每一斜温分层1/2处设点。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位确定后,其所在位置应有固定的天然标志物;如果没有,则应设置人工标志物,或采样时用定位仪定位,使每次采集的样品都取自同一位置,保证其代表性和可比性。
(2)采样时间和频率的确定监测目的和水体不同,采样的频率往往也不相同。
对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水文同步调查3~4d,至少应有1d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采纳书采样分析。
一般情况下每天每个水质参数只采一个水样。
(五)采样方法
采集表层水样可用适当的容器如塑料筒等直接采集。
根据监测项目确定是混合采样还是单独采样。
采样器需事先用洗涤剂、自来水、10%硝酸或盐酸和蒸馏水洗涤干净、沥干,采样前用被采集的水样洗涤2~3次。
采样时应避免激烈搅动水体和漂浮物进入采样桶;采样桶桶口要迎着水流方向浸入水中,水充满后迅速提出水面,需加保存剂时应在现场加入。
为特殊监测项目采样时,要注意特殊要求,如应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需防止曝气或残存气泡的干扰等。
(六)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水样存放过程中,由于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微生物作用等,样品的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如不能及时运输和分析测定的水样,需采取适当的方法保存。
较为普遍采用的保存方法有:
控制溶液的PH值、加入化学试剂、冷藏和冷冻。
采取的水样除一部分现场测定使用外,大部分要运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
在运输过程中,为继续保证水样的完整性、代表性,使之不受污染,不被损坏和丢失,必须遵守各项保证措施。
根据水样采样记录表清点样品,塑料容器要塞紧内塞、旋紧外塞;玻璃瓶要塞紧磨口塞,然后用细绳将瓶塞与瓶颈拴紧。
需冷藏的样品,配备专门的隔热容器,放冷却剂。
冬季运送样品,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瓶。
(七)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
(1)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规定的《水和废水分析方法》进行,可按表10编写。
表10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及检出下限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检出下限
国标号
1
SS
重量法
2
浊度
浊度仪
3
色度
铬钴比色法
4
PH值
玻璃电极法(pH计)
GB6920—1986
5
电导率
电导率仪测定法
6
氨氮
纳氏试剂比色法
2.0mg/L
7
OC
酸性高锰酸盐指数法
5mg/L
GB11914—1989
8
CODcr
重铬酸钾法
2mg/L
9
DO
碘量法和DO仪
GB3838—2002
10
硝态氮
紫外分光光度法
10mg/L
11
BOD5
仪器法
10mg/L
GB3838—2002
12
温度
温度计
根据列出的分析方法对水样的污染因子进行测定,并记录实验数据。
(2)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
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经经验验证后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3)分析结果的表示可按表11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统计。
表11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
污染
因子
SS
浊度
色度
pH
电导率
NH3-N
OC
CODcr
DO
硝态氮
BOD5
水温
浓度/(mg/L)
超标倍数
标准值
三、校园环境噪声监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和环境噪声监测技术。
(2)预习第七章环境噪声监测有关内容。
(二)测量条件
(1)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
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
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
(2)使用仪器应为普通声级计,事先仔细阅读好说明书。
(3)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米。
(三)测定步骤
将学校划分为25×25米的网格。
测量点选择在每个网格的中心,若中心点的测量不容易,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依次到各网点测量,时间从八点到十七点,每一网格至少测量两次。
时间间隔尽可能相同。
读数方式用慢挡,每隔五秒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100个数据。
读数同时要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和天气条件。
(四)数据处理
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将各网点每一次的测量数据顺序排列找出L10、L50、L90,求出等效声级Leq值求出算数平均值,作为该网点的环境噪声评价量。
以5db为一等级,用不同颜色或阴影线绘制学校噪声污染图:
噪声带
30db以下
36-40db
41-45db
46-50db
51-55db
56-60db
61-65db
66-70db
71-75db
76-80db
81-85db
颜色
浅绿色
绿色
深绿色
黄色
褐色
橙色
朱红色
洋红色
子红色
蓝色
深蓝色
阴影线
小点,低密度
中点,中密度
大点,高密度
垂直线,低密度
垂直线,中密度
垂直线,高密度
交叉线,低密度
交叉线,中密度
交叉线,高密度
宽条垂直线
全黑
(五)注意事项
(1)声级计的品种很多,事先仔细阅读说明书
(2)目前大多数声级计具有数据自动调整功能,作为练习希望能记录数据后,进行手工计算。
四、校园土壤环境监测实习方案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通过对校园的土壤环境监测,以掌握校园内的土壤环境现状,并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为制定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校园土壤环境监测资料收集
校园土壤环境比较复杂,如学生居住区(锅炉房或学生公寓)生化用品的使用、锅炉房出污水、油渍、废渣的直接排放,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土壤污染源、土壤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土壤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校园土壤污染源情况调查
地点
污染源
污染物名称
污染物排放方式
污染物排放量
备注
学生居住区(锅炉房或学生公寓)
(三)土壤环境监测项目
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校园土壤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仅对最基本的项目进行测定,如土壤中重金属铜、铅、锌的测定。
(四)土壤监测方案
(1)采样点的布设根据学生居住区(锅炉房或学生公寓)的地形、地貌、面积等条件,选择梅花型布点法来布置采样点(如图4)。
采样深度为20cm。
各测点名称及相对校园中心点的方位和直线距离可按表2列出,各测点具体位置应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注明。
图4
表2测点名称及相对方位
测点编号
测点名称
测点方位
到校园中心点距离/m
1#
2#
3#
4#
(2)土壤样品的加工
对采样土壤“风干、磨细、过筛、混合、分装”制成满足分析要求的土壤样品,加工处理工作应在向阳(勿使阳光直射土样),通风,整洁,无扬尘,无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房间内进行。
(3)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针对确定的土壤环境监测项目铜、铅、锌元素的测定,土壤样品用“分解法”作预处理,再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土壤样品。
(4)测定方法的确定
测定土壤中重金属铜、铅、锌,其土壤须过0.25mm筛;测pH和含水率须过1mm筛。
具体要求见表3
表3土壤环境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采土量/g
测定波长
检出下限
/(mg/m3)
Cu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5
P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5
0.009
Zn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5
0.01
pH
水浸提—玻璃电极法
10
含水率
重量法
20
(五)数据处理
(1)数据整理
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
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经检验验证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2)分析结果的表示
将监测结果按样品数、检出率、浓度范围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可按表4统计分析结果。
表4土壤环境监测结果统计
编号
测点名称
样品数
检出率/%
平均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监测 实习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