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性质的再认识参考资料.docx
- 文档编号:11503722
- 上传时间:2023-03-0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8.86KB
辛亥革命性质的再认识参考资料.docx
《辛亥革命性质的再认识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性质的再认识参考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辛亥革命性质的再认识参考资料
∙
∙
蒅
袅辛亥革命性质的再认识(转)
∙
∙
现在一谈到辛亥革命,人们自然想到的是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大的功绩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是对辛亥革命的相当片面的理解,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认真分析,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辛亥革命更大程度上应该是中国人的光复运动,是一场民族革命,而这场民族革命与历史上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又有显著的区别,朱元璋只是驱逐了蒙古人,在政治上没有根本性的变革,而辛亥革命则具有民主革命的色彩,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但是不论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上有多大的成就,但是在革命党人的初衷、革命党人在革命中的表现来看,把辛亥革命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很牵强的,辛亥革命的民族革命色彩远大于民主革命色彩。
辛亥革命时期,各个革命团体的纲领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以“排满”为宗旨的,如孙中山先生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纲领本为“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后来才加上“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1903年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在长沙创立的华兴会,也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并以“同心扑满,当面算清”为口号;1904年蔡元培、陶成章、龚宝铨等人在上海创立的光复会则更为明显,以“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纲领,完全是民族革命的团体。
1905年,在孙中山的建议下,组建了一个统一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孙中山还为中国同盟会制定了秘密联络的口号:
“问何处人,答为汉人;问何物,答为中国物;问何事,答为天下事。
”我们可以联系起来理解为:
汉人夺回中国物,平天下不平事。
(王春霞,《“排满”与民族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37——138页)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起草了《民国军政府檄文》,说道“今者国民军起,立军政府,滌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谋四万万人之福祉,此不独军政府责无旁贷,凡我国民,皆当引为己责者也!
……
(一)驱除鞑虏……
(二)恢复中华……(三)建立民国……(四)平均地权……上四纲,其措施之次序,则分三期,第一期为军法之治。
义师既起,各地反正,土地人民,新脱满洲之羁绊,其临敌者宜同仇敌忾,内辑族人,外御寇仇,军队与人民,同受治於军法之下:
……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以上为纲有四,其序有三,军政府为国戮力,矢信矢忠,终始不渝;尤深信我国民必能踔厉坚忍,共成大业。
汉族神灵,久焜耀於四海,比遭邦家多难,困苦百折,今际光复时代,其人人各发扬其精神!
我汉人同为轩辕之子孙,国人相视,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等,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休戚与共,患难相救,同心同德。
以卫国保种自任。
战士不爱其命,闾阎不惜其力,即革命可成,民政可立。
愿我四万万人共勉之!
”(《孙中山选集》上卷,中华书局,1956年,页68—70。
)
革命党人在1905年之后两三年间掀起了舆论上的高潮,各种各样的革命书籍、文章不断涌现,而这些文献,也几乎是鼓吹排满的民族革命为主的。
比如最为著名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的《革命军》,现在的人总是引用“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把该文说成是反对封建专制最激烈的文章,这固然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邹容确实在文中大声疾呼要扫除专制,如有“自秦始统一宇宙,悍然尊大,鞭答宇内,私其国,奴其民,为专制政体,多援符瑞不经之说,愚弄黔首,矫诬天命,揽国人所有而独有之,以保其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于是石勒、鉄木真等,类以游牧腥之胡儿,亦得乘机窃命,君临我禹域,臣妾我神种……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主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
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药、投宝方而生乎?
若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请大哲之宝旌,以招展于我神州上。
”邹容确实对专制政体深恶痛绝,但是邹容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这个吗?
通过阅读《革命军》的全部内容,可以看出,邹容的文章乃是鼓吹排满革命为主的文章。
在邹容的文章里面,开篇是“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命反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后面邹容论述了“革命之原因”“革命之教育”“革命必剖清人种”“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革命独立之大义”然后得出结论,“嗟夫!
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
”高呼“皇汉人种革命独立万岁!
中华共和国万岁!
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通读文章,显而易见邹容是宣扬激进的排满民族革命,光复中华,为了中华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共和。
应该说,邹容的文章里面,共和是为民族独立服务的,民族革命乃是邹容论述的中心。
(邹容《革命军》,见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下册,649-677页)而其他影响也很大的文献如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陶成章的《中国民族权利消长史》、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著名革命家的文章,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鼓吹排满为中心的,而且指出民主革命的最大障碍就是满洲贵族以征服者自居,不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不以中国的福祉为念,只知骑在中国人头上作威作福。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举行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革命党人内部的分歧和涣散开始凸显。
加上1907年日本迫令孙中山出境,同盟会总部更加涣散,这样在1907年9月,部分同盟会员张伯祥、居正、孙武、焦达峰等人成立了共进会。
其则由以同盟会缓不济事,须另组实行团体,联合内地会党,即日起事。
黄兴曾诘责焦达峰另立山头,焦答以殊途同归,有何不可。
故仍以同盟会之宗旨为宗旨,同盟会之总理为总理。
惟入会誓词中的“平均地权”一句,改为“平均人权”。
他们说“平均地权”不好懂,革命是因为汉满不平等,所以要“平均人权”。
(贺觉非、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96页)后来的武昌起义,就是共进会为主要领导团体的革命党人发动的。
在1911年10月9日,原定的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在危机时刻发布了作战命令:
“本军于今夜十二时举义,兴复汉族,驱除满奴”(因孙武在汉口研制炸弹时偶然失事,蒋翊武与其它人上了后决定提前起义,但蒋翊武在发出命令后不久即被逮捕,后逃出)、(孙武的失事导致起义计划泄露,蒋翊武的作战命令也没有落实,革命党人一时群龙无首,但仍然毅然发动起义)熊秉坤在武昌起义时,于10月10日发于楚望台军械库的口号是“兴汉”。
(《“排满”与民族主义》,224页)。
《湖北革命实录长编》载:
“是日(10月11日),革军遇旗人,不论老少皆杀”(转载自《辛亥武昌首义史》,212页)。
(不过在10月12日军政府谋略处开会,有“严禁滥杀旗人”的决策,以避免滥杀无辜)
武昌起义成功之后,成立了军政府,废除宣统纪年,改为黄帝纪年;以铁血十八星旗(共进会的旗帜为九角十八星旗,红地黑星,且间联以虚线,意为联合十八行省,以铁血主义实行革命)为旗帜;并以黎元洪的名义发布了布告“……须知今满政府,并非我汉家儿……共图光复大业,建立民国……”(当时在武昌街头巷尾,这张布告贴到哪里,哪里就挤满了观众,群情激奋,许多人流下热泪,感到扬眉吐气),赏罚令中更明确地说“本都督驱逐满奴,恢复汉族……”(《辛亥武昌首义史》,226页)并于10月17日在阅马场举行了盛大的“祭天大典”,昭示光复大业,特告慰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在天之灵(武昌起义成功后,之所以推举黎元洪为大都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革命党人以“排满”为宗旨,汉官一概被视作可争取者)。
军政府成立后及开始革除满清旧俗,最重要的就是剪辫子(满清入关曾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并进行血腥大屠杀,辛亥革命后剪辫子也就成了革命的象征),军政府层多次下令剪辫,当时军政府主办的《民国公报》曾有评论“险矣哉豚尾奴之心也,鄙也哉豚尾奴之志也,谬矣哉豚尾奴之识也,其理由为大局未定,姑试诸异日。
所谓异日者,即干戈偃息。
总统已定之际或满政府覆亡之日也。
此中立派也,此观望辈也,此汉奸也!
”(《辛亥武昌首义史》,253页)。
在军政府成立后与列强的交涉中,美国领事也说“贵国此次革命,关系种族问题,自不待言,惟不知将来采取何种政体?
”(《辛亥武昌首义史》,263页)。
武昌起义***政府不得不让袁世凯出山以镇压革命,袁世凯上台后,即派大军进攻武汉,虽然北洋军是袁世凯的“私家军”,但是在前线袁世凯也不得不反复向士兵们宣传,此役非汉满种族战争,乃是政治集团战争(《辛亥武昌首义史》,334页)。
甚至连被“胁迫”参加革命的黎元洪,在其致萨镇冰(武昌起义***廷廷派海军来武汉镇压革命,萨镇冰是海军提督,也是黎元洪的老师)的信中也有“吾师素知洪最为谨慎……恐致不可收拾,不能为汉族雪耻,转为危害……谁无肝胆,谁无热忱,谁非黄帝子孙,岂肯甘为满族做奴隶而残害同胞耶!
洪有鉴于此,识事机之大有可为,乃誓师宣言,矢志恢复汉土,改革专制政体……方今汉满兴亡之机……刻下局势,只要吾师肯出,拯救四万万同胞,则义旗所指,山色改观,以四万万同胞与数千满族竞争……”(《辛亥武昌首义史》,319-320页)
在响应武昌起义的各地也纷纷打出“兴汉”、“排满”的口号。
如阳夏响应武昌起义时革命党人将旗兵“禁之间所”,并对他们说:
“我们今日为种族争生存,为国家争独立,顾不得不先革尔满人之命,念尔等尚属好人,尔等回荆州(满人驻防之地)可也。
”,于是各给七元遣回原籍,“后闻彼等在途中为百姓所创”。
(《“排满”与民族主义》,225页)詹大悲、蔡济民在武昌起义后准备派兵过江占领汉口。
汉口的市民听说武昌来了军队,不约而同的大放鞭炮,夹道欢迎,无数群众高呼“杀尽胡儿”、“兴汉灭满”的口号。
1911年10月22日西安响应起义时起义军自称“秦陇复汉军”。
1911年10月29日太原光复后,《山西民报》曾发表讨满檄文,措辞严厉。
1911年11月27日,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独立,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
在上海、福州、重庆、长沙等地响应武昌起义的也基本上打出的是““兴汉”、“排满”的主张。
在武汉三镇革命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军政府发布了一篇《辛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里面言辞激烈,“中华开国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日,民国军政府檄曰:
惟我皇汉遗裔,弈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
降及有明,遭家不造,蕞尔东胡,曾不介意。
遂因缘祸乱,盗我神器,奴我种人者,二百六十有八年……由鄂而湘而粤而川,扶摇大风,卷地俱起。
土崩之势已成,横流之决,可翘足而俟。
此真逆胡授命之秋,汉族复兴之会也……(接下来分析“是虏之必败者”三条及“则汉族之当兴者”三条)……维我四方猛烈,天下豪雄,既审斯义,宜各率子弟,乘时跃起,云集响应。
无小无大,尽去其害,执讯获丑,以奏肤功。
维我伯叔兄弟,诸姑姊妹,既审斯义,宜矢其决心,合其大群,坚忍其德,绵系其力,进战退守,与猛士俱。
维尔失节士夫,被逼军人,尔有生身,尔亦汉族,既审斯义,宜有反悔,宜速迁善,宜常怀本根,思其远祖,宜倒尔戈矛,毋逆义师,毋作奸细。
维尔胡人,尔在汉土。
尔为囚徒,既审斯义,宜知天命,宜返尔部落,或变尔形性,愿化齐民,尔则无罪,尔乃获赦宥。
幕府则与四方俊杰,为兹要约曰:
"自州县以下,其各击杀虏吏,易以选民,保境为治。
又每州县,兴师一旅,会其同仇,以专征伐,击杀虏吏。
肃清省会,共和为政,幕府则大选将士,亲率六师,犁庭扫穴,以复我中夏,建立民国。
"幕府则又为军中之约曰:
"凡在汉胡苟被逼胁,但已事降服,皆大赦勿有所问。
其在俘囚,若变形革面,愿归农牧,亦大赦勿有所问。
其有挟众称戈,稍抗颜行,杀无赦;为间谍,杀无赦;故违军法,杀无赦!
”同时还附有《辛亥首义歌》“汉军起义立志把仇报!
里应外合都有我同胞。
长枪大炮都已准备好,楚望台上旌旗飘!
驱除鞑虏,还我中华!
铁血男儿壮志冲九霄!
长枪大炮都已准备好,楚望台上旌旗飘!
吴楚英豪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
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第一功!
”《兴汉军歌》:
“地发杀机,中原大陆蛟龙起,好男儿,濯手整乾坤,拔剑斫断胡天云。
复我华夏,完我自由,家国两尊荣。
乐利蒸蒸,世界大和平,中外禔福乐无垠。
好男儿!
撑起双肩肩此任!
!
”(檄文内容来自于网上,未及找到出版物核对)
不过,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很多立宪派、旧官僚混进了革命阵营,鼓吹“五族共和”的思想,孙中山迫于压力,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统一,在1912年1月1日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的《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到“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后来在1921年3月6日《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中,孙中山说道“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473页))
在革命迅猛发展的时候,袁世凯掌握了满清廷廷实权,在相当多革命党人看来,袁世凯身为汉人,是可以争取的对象,所以才有很多革命党人檄文袁世凯能够投入革命阵营,推翻满清统治,孙中山本人也表示:
如果袁世凯完成推翻满清廷廷的“大业”,愿意将大总统让予袁(后来的“二次革命”则是袁世凯要加强专制独裁,压迫国民党,国民党基于“民主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良药”而革命)。
在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的2月15日,孙中山亲自率领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
今中国全境光复,特来告慰544年前“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先驱、民族英雄——明太祖的在天之灵。
在祭祀时,孙中山发布了《祭明太祖文》“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临时总统孙文,谨昭告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即,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
呜呼!
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拜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室俶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窃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
我高皇帝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岁在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总统.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和《谒明太祖陵文》,中心思想与《祭明太祖文》一样,“维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民国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巩立,民国统一,永无僭乱.越三日,国民公仆,临时大总统孙文,谨率国务卿士,文武将吏袛谒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
昔宋政不纲,辽元乘运,扰乱中夏,神人共愤.惟我太祖,奋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复旧物,十有二年,遂定大业,禹域清明,污涤膻绝.盖中夏见制于边境小夷数矣,其驱除光复之勋,未有能及太祖之伟硕者也.后世子孙不肖,不能敪厥武,委政小人,为犹不远,卵翼东胡,坐兹强大,因缘盗乱,入据神京.凭肆淫威,宰割赤县,山川被其瑕秽,人民供其刀俎.虽义士逸民跋涉岭海,冀振冠裳之沉沦,续祚胤于一线,前仆后起,相继不绝.而夭未悔祸,人谋无权,徒使历史编末添一伤心旧事而已.自时厥后,法令益严,罪罟益密.嗟我汉人,有重足倾耳,箍口结舌以保性命不给,而又假借名教,盗窃仁义,锢蔽天下,使无异志.帝制之计既周且备,将籍奸术,长保不义.然而张曾画策于私室,林清焱起于京畿,张李倡教于川陇,洪杨发迹于金田:
虽义旗不免终蹶,亦足以见人心之所向矣.降及近世,真理昌明,民族民权,盎然人心.加以虏氛不竟,强敌四陵,不宝我土,富以其邻.国人虽不肖,犹是神明之胄,岂能忍此终古,以忝先人之灵乎?
于是俊杰之士飙发云起,东南厥始发难,吴樾震以一击,徐锡麟注弹丸于满酋之腹,熊成基举烽燧于大江之涘,以及萍乡之役,镇南关之役,最近北京暗杀之役,羊城起义之役,屡起屡踬,再接再厉,天下为之昭苏,虏廷为之色悸,蕴酿蝉蜕,以成兹盛.武汉首义,天人合同,四方风向,海隅景从,遂定长江,淹有河淮.北方既协,携手归来,虏廷震惧,莫知所为,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
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
昔尝闻之,夷狄之运,不过百年,满清历年,乃倍而三,非天无常,事会则然.共和之制,亚东首出,事兼创造,时异迟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闻在昔救时之士,尝跻斯丘,毷励军志,俯仰山川,唏嘘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则乐.郁郁金陵,龙盘虎踞,宅是旧都,海宇无叱.有旆肃肃,有旅振振,我民来斯,言告厥成.乔木高城,后先有辉,长仰先型,以式来昆.伏维尚飨.”(内容来自于网上,未及找到出版物核对)
不仅是辛亥革命当时,而且现在我们在说道革命党人在某处革命成功或者某地和平过渡时,用的都是“光复”一词,如“武昌光复”“南京光复”等,光复”一词的含义,就是自己的董事丧失之后又夺回来,这里很显然意指各地在被满洲人占据两百多年之后中国人收复过来。
附论:
辛亥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比较
美国独立战争与辛亥革命都是兼有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色彩的革命运动。
但是两者又有显著的区别,按照现今的主流的历史理论,将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基本符合实际的,但是辛亥革命却不能。
首先,美国在独立建国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民族意识,而中国人在辛亥革命之前的民族意识已经相当浓厚。
美国人主要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移民、非洲黑人、土著印第安人后裔等,虽然经过一两百年的共同生活,北美人们在经济上联系大为加强、文化上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作为一个族群的意识开始萌芽,但是在独立战争之前北美人民并没有明显的民族意识,并没有认为自己是与英国人截然不同的两个民族,在英国当局与北美矛盾激化的时候提出要独立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还只求争得平等的权利,这在潘恩的《常识》揭露英王乔治三世的暴戾之后才有所改观(而要求独立的人也并不是基于民族的不同,而是要得到平等与自由,这将在下面论述)。
中国的情况则明显不同,中国的文明史自黄帝战胜蚩尤以来,在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在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逐渐的统一并加强,如在“五胡乱华”的时代,每次南方政权军队北伐,北方人民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北宋末年人民起义在遭遇女真人入侵后调转斗争对象由反朝廷转向与朝廷联合共抗金军;蒙元时期不断的“反元复宋”斗争和红巾军大起义时“八月中秋杀鞑子”;明太祖北伐檄文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明末农民起义军由反明纷纷转向与名廷联合反清;满清统治时期延绵不断的“反清复明”斗争……鸦片战争后不久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有浓厚中国人光复运动色彩(太平天国出湖南时就发布了讨满檄文,“予惟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才在革命初期势如破竹,振动江南半壁,可惜后来宗教色彩压过了民族革命,因此而丧失了相当民众的支持,也被曾国藩等败类抓住把柄予以剿灭;尽管如此,太平天国的民族革命之功也不可抹杀,很多太平天国残余实力也在不断进行民族革命,孙中山少年时也自称“洪秀全第二”。
而辛亥革命时期各个革命团体的宗旨与口号,则更为明显的反应了这一点。
其次,美国独立战争的口号主要在于“人权”,而辛亥革命则重在“排满”。
在北美与英国矛盾激化的1775年前后,北美要求独立的人寥寥无几,北美与英国武装对抗的性质还不是真正的独立战争,大家普遍的心态是要通过武装反抗获得平等的权利,这在1775年召开的第一届大陆会议充分的体现出来,当年7月大陆会议还向英国提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和解。
但是不久之后北美的舆论发生重大改变,人们纷纷要求独立,这个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潘恩《常识》的发表。
1776年1月潘恩发表了《常识》,鼓吹要独立,而要独立的原因,则是独立能给北美人民带来自由、带来经济的繁荣,不独立则只能延续痛苦,里面潘恩特别揭露了英王乔治三世的暴戾,将其描绘成一个“独夫民贼”,这在推动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来求得“人权”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里还必须考虑北美人的特点,北美居民很多是探险家、追求利润的资本家、政治异见者、被排斥的清教徒,这样的人对于“人权”有强烈的渴望,并且具有强烈的斗争意识,不甘于被压迫)。
而大陆会议要求独立除了人民舆论的变化之外,还有争取法国、荷兰等国的援助的考虑。
在1776年7月4日发布的《独立宣言》里面,开篇讲述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接下来例举了英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实,并且说明这种压迫就是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这样就很自然的得出结论:
北美人民英国推翻英王的统治,北美英国独立。
可见,美国的独立,是基于对“人权”的追求。
辛亥革命则不同,虽然革命党人有民主的追求,但是在论述民主的时候几乎都是将民主看作是保障民族独立的“良药”,是为了中国人能够在再次复国之后避免再次亡国而要求民主,为了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追求民主,革命的中心在于光复祖国、民族独立;另外还有相当多参加革命的革命党人民主意识很淡薄,如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一位要有“名望”的人来主持大局,推举了旧军官黎元洪做革命军政府大都督,在武昌首义的影响下,光复的其他各省也有不少效仿这一举动。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是在争取“人权”的口号下居住在北美的人民对自由权利的追求而发动的独立战争,民族革命的色彩相对较弱,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排满”的口号下中国人的光复运动,革命党人认为“民主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良药”而要求在革命成功后建立民主共和国。
虽然两者都是兼有兼有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色彩的革命运动,但是两者不能简单类比,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亥革命 性质 再认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