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考文言文划重点.docx
- 文档编号:11503675
- 上传时间:2023-03-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13KB
高考语文高考文言文划重点.docx
《高考语文高考文言文划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高考文言文划重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高考文言文划重点
【语文】高考文言文划重点
高考的文言文都有什么类型?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分值多达19分。
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
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
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
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
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
两种类型的文言文文体有什么区别?
【基本分析】
传记类阅读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在2006年以前基本上是独霸高考文言文试题选材,此后,古代散文、小品文甚至古小说异军突起,但传记类的“浅易”和取材广泛的特点,使得它仍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考生阅读传记类的文章,要注意古代史传文叙事、写人的特点,还要注意高考试题往往对原文有删节的特点。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考查史专体的有全国卷Ⅰ、Ⅱ、广东卷、湖北卷、天津卷、福建卷、辽宁卷、江西卷、海南宁夏卷、上海卷等,纵观这些试卷发现:
1.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
2.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
3.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
4.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
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
史传体
【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
2、籍贯;
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
4、学识;
5、性情;
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
7、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
①、年号+初,如:
乾元初;
②、年号+具体年代,如:
泰始九年;
③、年号+中,如:
天监中;
④、年号+末,如:
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
意天干地支那些词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
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
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
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
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作者的直接评价。
如:
史迁曰:
……;
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
如:
孝甚,清慎亮直等;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其实,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
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
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
【例文】
(全国卷1)(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
“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
”其人皆垂泣曰:
“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散文体
【基本分析】
自2006年以来,文言文的散文阅读开始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各种题材的散文便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了高考命题专家的视野。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古代散文主要有写景状物类、写人叙事类、议论性散文等。
其中,写人叙事散文与史传文都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考生只需要梳理出作者围绕中心人物写了哪些事情,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即可。
今年高考试卷中,考查散文类的省份有江苏、重庆、安徽、浙江、四川、湖南、山东、上海
(二),与史专体可以说平分秋色,纵观今年的高考试卷发现:
1、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
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2002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
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文意理解的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
2、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
现在的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回答。
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回答的试题。
至于翻译文句、筛选信息则更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
我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这些散文,体裁不同,形式多样,世事纷纭,景物争艳,情感流韵,义理博奥,为祖国文坛平添一份绚丽。
但不论如何多姿多彩,其基本写法还有比较一致的地方。
从高考的角度看,考查古代散文往往会涉及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与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
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思想内容】
古代散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当然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个方面。
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物。
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
如: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
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
(二)事情。
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
如: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
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三)景物。
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
如: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物象。
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
如:
宋濂《猿说》: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
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
母黠,不可致。
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
洒已,气绝。
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
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
嗟夫!
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
况人也耶?
这一篇短文,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
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动而道理显豁。
(五)感情。
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
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
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
如:
上文《猿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
洒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
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
全文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
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
(六)义理。
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
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
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二)、表现方法
1、与记叙有关的: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与描写有关的:
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虚实。
3、与抒情有关的: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
题材是写景状物的,就应该考虑它是否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的,就应该是直抒胸臆。
4、与思维有关的:
联想、想象等。
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判断。
构成虚实。
非现实性材料可以是过去的、未来的,也可以是远方的,如《前赤壁赋》三段中写到曹孟德、周郎,就是联想,是虚写,而一、二、四、五段则写的是眼前的景物人事,是实写。
5、与材料结构关系有关的:
比兴(起兴)、对比、衬托(烘托、烘云托月)、映衬、象征、拟人化、移情、移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喻己、借古伤己)、点面结合(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等。
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
据此,对以上那些表现方法的判断,应从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入手。
阅读文章时,大家要确立一种观念,即从材料入手去解读文章,不要从语言入手去解读文章。
语言是为了叙述或表达材料,一个个材料组成了文章。
材料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要为表现同一个主题服务,这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构成一篇有机的文章。
文章的这种组合关系就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
如两个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就是对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衬。
这一点,将会在“现代散文阅读”中作透彻的阐述。
【篇章结构】
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表现方法)、过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层次(层层深入、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除以上内容外,以下两点也值得注意:
一、艺术风格。
指在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长期形成的艺术特色。
也可以对某一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出评价。
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二、意境。
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如刘禹锡《陋室铭》俊逸、旷达。
(从上面内容看,古代散文阅读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即人、事、景、物与感情的关系,人、事、景、物与义理的关系,感情与义理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
之所以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在于要把握作者表情达意的角度,即明确文章为抒情现义的需要,对人、事、景、物是如何进行剪裁的,抒发的感情是褒是贬、是冷是暖,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是否一致,表达的主题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
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更好地推断字、词、句的语境义,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分析表现方法(因为分析表现方法就要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更好地对文章主题及其艺术特色进行鉴赏、评价。
)
【例文】
(江苏卷)
书沈通明事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21世纪教育网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
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公捉其手曰:
“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
”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
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
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高考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
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
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
其真乏才也耶?
【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
关注本土文人小品。
《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
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文言文的类别只是文言文的外在驱壳,想要真的做好文言文,那需要看他的“内涵”。
所谓内涵,就是文言文的所必备的“实词、虚词”文言文的句式、古今异议、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这些在之后的推送中会详细为大家讲解,下面就大概的说一下文言文的“内涵”究竟都有哪些技巧~
文言文归纳要点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
(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
(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
(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
(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在文章的开头;
《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
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
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
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
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
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