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讲解地球运动.docx
- 文档编号:11495394
- 上传时间:2023-03-0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564.91KB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讲解地球运动.docx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讲解地球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讲解地球运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讲解地球运动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讲解:
地球运动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考点一、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计算公式
①地方时计算公式:
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4分/1°×两地经度差(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用“+”,在西侧用“-”)
②区时计算公式: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
(2)经度差和时区差的求差技巧——“同减异加”
①经度差:
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
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日期变更
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0时或24时所在经线)。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如下图所示:
考点二、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半球夏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北半球冬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
(2)纬度分布规律
主要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
对称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变幅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
一年有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赤道地区
一年有两次最大(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夏至、冬至)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之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2)与正午太阳高度相关的计算
①计算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如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L=hcotH。
②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
其倾角α和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为:
α+h=90°。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典型例题剖析
【典例1】2017年7月2日~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中国可可西里和鼓浪屿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往届大会曾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中国苏州、新西兰基督城等地举行。读下图,完成
(1)-(3)题。
(1)图中举办地
A.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苏州与伊斯坦布尔南北距离最短
C.基督城位于克拉科夫的西南方向D.均位于东半球东部
(2)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以上举办地
A.白昼渐短 B.正午太阳高度渐大C.日出东北 D.季节相同
(3)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委员会于克拉科夫当地区时7月7日10∶00投票表决通过中国可可西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此时北京时间为
A.5∶00 B.17∶00 C.4∶40 D.16∶40
【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举办地新西兰基督城位于南半球中纬度。
苏州与伊斯坦布尔纬度相差最小,南北距离最短。
基督城位于克拉科夫的东南方向,基督城位于西半球。
(2)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是在7月2日~12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全球除极夜地区外,日出都是东北方向。
举办期间克拉科夫、伊斯坦布尔、中国苏州三地白昼渐短,而新西兰基督城白昼变长。
克拉科夫、伊斯坦布尔、中国苏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新西兰基督城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季节不相同。
(3)第一步,求出克拉科夫所在的时区,由图可知,克拉科夫的经度为20°E,根据时区的计算公式:
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即20°E÷15°,计算得出克拉科夫所在的时区为东一区。
第二步,求时区差,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克拉科夫为东一区,两地相差七个时区,时间相差7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根据计算公式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克拉科夫当地区时7月7日10∶00时,北京时间为17∶00。
【答案】
(1)B
(2)C(3)B
【技巧点拨】本题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这一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地理位置判断、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日出方位、季节判断与时间计算等知识。
(1)要注意从图上读出四地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方向以及距离长短。
(2)解题时要注意抓住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时间——2017年7月2日~12日,这个时间了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进而影响到四地的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解题要能够准确计算出克拉科夫所在的时区,运用时区的公式计算出北京时间,计算时要注意两地的相对位置,注意东加西减的计算原则。
【典例2】下图为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昼夜分布图,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S,阴影区域为T1日期黑夜范围,斜线区域为T1日期过后的T2日期黑夜范围。
据此完成
(1)-
(2)题。
(1)T1日期,世界时为
A.2月6日6:
00 B.2月6日20:
00
C.11月7日6:
00 D.11月7日20:
00
(2)北京再次出现与T1日期昼长相同的日期约为
A.12月7日前后 B.2月6日前后
C.5月7日前后 D.8月7日前后
【答案】
(1)C
(2)B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S”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T2时刻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斜线区域为T1日期过后的T2日期黑夜范围,因此T1日期出现在9月23日-12月22日。
由图可知,90°E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此时太阳直射在90°E,地方时为12时,世界时为0°经线的地方时,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公式:
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4分/1°×两地经度差,90°E与0°经线相差90°,0°经线的地方时为6:
00,因此T1日期,世界时为11月7日6:
00。
(2)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北京再次出现与T1日期昼长相同的日期,应该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即与冬至日间隔的日期相同,T1时期在冬至日之前,另一日期在冬至日之后,春分之前,结合上题分析可知,T1日期为11月7日,与其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约为2月6日前后。
【技巧点拨】本题以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昼夜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判断。
解题的技巧在于根据图示日期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判断相应的日期变化。
并且能够调动和运用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在解题时必须明确两点:
一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是12时,世界时为0°经线的地方时。
二是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的关系。
【典例3】2017年11月8日,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
甲市夜长14小时,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据此回答
(1)-
(2)题。
(1)甲市在乙市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这一天,甲地的日出时间为
A.6时 B.5时 C.8时 D.7时
【解析】
(1)2017年11月8日,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昏线上。
甲市夜长14小时,昼长为10小时,昼短夜长。
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即13小时20分钟,昼长为10小时40分钟,昼短夜长。
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北半球。
根据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的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11月8日正值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由此推断,昏线向左倾斜,甲的夜长较乙长,说明甲的纬度较乙高,由此推断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2)这一天,甲市夜长14小时,则昼长10小时,根据日出=12-1/2昼长计算可知,该日甲地日出时间为7时。
【答案】
(1)B
(2)D
【技巧点拨】本题单纯用文字来描述地理情境,需要考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题干中提取相应的地理信息和各种地理要素,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能充分体现题意的图像,从而使比较含糊的地理信息明朗化、简单化,有助于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
如下图,根据题干信息“甲、乙两城市同时看到日落”,即在昏线上。
根据题干信息“甲市夜长14小时,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推断甲乙两地都是昼短夜长。
根据题干信息“2017年11月8日”,判断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画出下图示意图,从示意图上可以直观看出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典例4】下图显示的是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点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阴影部分)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40分,据此完成
(1)-
(2)题。
(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拉萨
(2)该地该日昼长约
A.13小时20分 B.12小时20分
C.10小时40分 D.9小时40分
【答案】
(1)C
(2)A
【解析】
(1)该地地方时12点时,阳光从正南方向射向阳台,12时的阳光与图示太阳光夹角为30°。
因太阳在天空中自西向东视运动的速率为15°/小时,故图示时刻该地地方时应为12+2小时=14时,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当地经度为120°E—15°=105°E,成都位于105°E附近,因此该楼盘最可能位于成都。
(2)结合二分日阳光照射情况进行分析。
二分日昼长为12小时,日出正东,只有太阳升到东偏南30°时,阳光才能照到阳台。
即日出2小时后,阳光开始照射阳台,直到日落,照射时间长为:
12—2=10小时。
该日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40分,比二分日长40分,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长40分,全天应该长出80分。
故此日昼长应为:
13小时20分。
【技巧点拨】解答第
(1)题时可以采用图示方法进行解答。
在原来的图像的基础上作辅助线帮助解题。
在原图上画出当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再根据数学知识确定12时的阳光与图示太阳光夹角的度数为30°,再根据太阳视运动的速率确定当地的地方时。
在解答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的时候,一般可以通过绘制示意图或者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解答第
(2)题时可以画出二分日的太阳光照,借助二分日阳光照射情况和方位,通过跟二分日太阳照射的时长进行比较得出该日的昼长。
【典例5】
2016年9月10日武汉大学爆破拆除了2000年投入使用的29层工学部一号教学楼(左图),该楼位于珞珈山山脚,东湖湖畔;2017年10月9日武汉大学公布重建方案,武汉大学将在原址重建工学部教学楼,新方案主体建筑高约23米,右图为新方案楼群区域某日的光照时间分布图(图中白色区域为建筑物)。
读图回答
(1)-
(2)题。
(1)拆除原教学楼并重建的主要原因是
A.原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B.优化环东湖整体景观
C.提高教学用地利用率 D.协调校园内建筑风格
(2)右图所示的光照时间分布图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
(1)B
(2)A
【解析】
(1)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原教学楼位于东湖湖畔,拆除原教学楼并重建的主要原因是优化环东湖整体景观。
原建筑仅17年,时间较短,安全隐患不是主要原因。
新楼主体23米,原楼29层,新楼设计高度比原楼低,没有提高教学楼用地利用率。
拆除原教学楼并重建并非是协调校园内建筑风格。
(2)右图中白色区域是建筑物,结合光照时间长短分析,黑色区域是楼体正午时的影子。
武汉位于30°N附近,图示影长比楼体高度大,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4月、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影长比楼高数值小。
10月份太阳直射纬度在15°S以北,武汉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影长也比楼高数值小。
因此所示的光照时间分布图可能是1月。
【技巧点拨】本题第
(2)题以建筑物光照时间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武汉的纬度,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范围,计算直射点的纬度范围。
该题学生如果不对1月、4月、7月、10月太阳直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分析,容易错选D选项。
其实根据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1月份太阳大致直射纬度在15°S以南至南回归线,10月份太阳直射纬度在15°S以北。
1月份的正午太阳高度比10月份更低,影子更长,更加符合图示光照时间分布。
【典例6】
2008年,北京临街的平顶住宅楼都进行了“平改坡”工程,即平屋顶改成坡屋顶。
阅读相关数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
(1)-
(2)题。
(1)楼顶“平改坡”后,某居民楼楼顶的原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坡顶的阻挡正午的太阳光,一年中有一段时间的正午不能照射到太阳光。
阻挡太阳光的时间大约有
A. 1个半月左右 B. 3个月左右
C. 6个月左右 D. 9个月左右
(2)一年中,太阳能热水器被坡屋顶正午阴影挡住的最大面积季节里,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哈尔滨正值冰雕旅游旺季B.南非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
C.杭州该天的日出方向是东偏北,日落西偏北D.科学家在北极地区忙于考察
【答案】
(1)B
(2)A
【解析】
(1)由表格可知,在春秋分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为1.2;在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26°34',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为0.5。
秋分-冬至、冬至-春分时间间隔为三个月,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变化约为0.6。
当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小于2.5/3=0.83时,坡顶会阻挡正午的太阳光。
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变化从0.5变化到0.83历时大约一个半月,因此在一年中不能使整个受光面在正午时均得到光照的时间大约为3个月左右。
(2) 一年中,太阳能热水器被坡屋顶正午阴影挡住的最大面积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哈尔滨正值冰雕旅游旺季,南非开普敦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正值夏季,气候干燥。
杭州该天的日出方向是东偏南,日落西偏南。
北极地区此时气温较低,且出现极夜现象,不适于进行考察。
【技巧点拨】本题以楼顶“平改坡”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是明确坡顶阻挡正午太阳光线的角度范围。
二是借助数学知识计算坡顶阻挡正午太阳光线时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
三是借助数学知识分析表格呈现的北京二分二至日三角函数的正切值变化规律,进一步计算出坡顶阻挡正午太阳光线的时间间。
对应练习
北
京时间2017年9月5日晚上11点,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A组第10轮中国国家队客场与卡塔尔国家队的比赛,在多哈哈里发国际体育场进行。
最终国足2-1逆转获胜。
下图为“世界时区分布图”。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城市中,球迷需要熬夜观看这场比赛直播的是
A.伦敦 B.大阪 C.洛杉矶 D.新德里
2.比赛当天,洛杉矶比广州
A.自转线速度更大 B.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大
C.日出地方时更晚 D.昼夜交替周期更长
3.在未来一个月内,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我国各地一天短于24小时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我国各地白昼短于12小时
C.太阳直射点南移,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D.太阳直射点北移,我国各地黑夜逐渐变长
1.B由图可知,伦敦位于零时区,大阪位于东九区,洛杉矶位于西八区,新德里位于东五区。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根据时区的计算,当北
京时间5日晚上11点时,伦敦为5日15时,大阪为5日晚上12时,洛杉矶为5日7时,新德里为5日20时,因此,需要熬夜观看这场比赛直播的是大阪。
2.B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洛杉矶的纬度高于广州,自转线速度较小。
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升高而增大,洛杉矶的纬度高于广州,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较大。
比赛当天为9月5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洛杉矶的纬度高于广州,白昼长于广州,日出地方时更早。
昼夜交替周期都是24小时。
3.C在未来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南移,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我国各地白昼在9月5日至秋分日时段长于12小时,秋分日过后短于12小时。
下表为我国某地部分日期的日出与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
读表回答4-5题。
日期
M
3月21日
4月10日
9月3日
9月23日
日出时间
6:
42
6:
20
N
5:
58
6:
20
日落时间
17:
58
18:
20
18:
42
18:
42
18:
20
4.与表中M日期最接近的是
A.1月1日 B.2月11日 C.3月1日 D.4月11日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月10日该地的日出时间N大约是5:
58
B.4月10日傍晚可以从南面窗户看到日落景象
C.9月3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比4月10日的大
D.M日期到3月21日该地正午时树影可能逐渐变长
4.C由表可知,9月3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44分钟,9月23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时间经过了20天,昼长大致缩短了44分钟。
按照此规律,3月21日该地昼长12小时,M日期该地昼长为11小时16分钟,与3月21日(或9月23日)昼长相差44分钟,故日期也大致相差20天,M日期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由此推断与M日期最接近的是3月1日(或10月13日)。
5.A3月21日到4月10日大约经过了20天,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由上题分析可知,时间经过20天,昼长大致增加44分钟。
3月21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则4月10日该地昼长为12小时44分钟,由此推断4月10日日出时间大约是5:
58。
4月10日当地日落西北,从西北面窗户可以看到日落景象。
9月3日的昼长与4月10日的昼长相等,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当M日期为3月1日时,从此日到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树影逐渐缩短;当M日期为10月13日时,从此日到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后向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正午树影先变短后变长。
每年的5月31日前后,日落时(19时左右)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40°N,74°W)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
下图表示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
据此回答6-7题。
6.5月31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全球6月1日的范围约占一半 B.天安门广场正举行升旗仪式
C.智利圣地亚哥(西五区)夕阳西下 D.巴黎埃菲尔铁塔一天中影子最短
7.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A.9月10日 B.1月15日 C.7月12日 D.12月10日
6.A5月31日,是北半球夏半年,日落时间在19时左右。
曼哈顿经度是74°W,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4分/1°×两地经度差。
此时0时经线为1°E。
根据日期的变更,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可以判断全球6月1日的范围约占一半。
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与日出同时,根据地方时计算,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左右。
北京与曼哈顿的纬度相同,都位于40°N,日出时刻相同,该日日出时间在5点左右。
根据时区数计算,曼哈顿位于西5区。
智利圣地亚哥也在西五区,此时时间也是19时左右。
智利圣地亚哥在南半球,该日昼短夜长,日落在18点前。
巴黎埃菲尔铁塔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夏至日。
7.C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应该是太阳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即与夏至或冬至时间间隔相同的日期。
与5月31日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是7月12日
某日正午,家住哈尔滨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图所示),据此回答8-9题。
8.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
A.东 B.西 C.南 D.北
9.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现
A.雕像的影子变短了
B.雕像的影子向西转过了大约30°
C.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
D.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
8.B读图,图中影长与雕像高度大约相等,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约45°。
哈尔滨位于北温带,雕像影子朝向正北方向,且位于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所以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正西方向。
9.D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经过十字路口后,车辆向东行驶,太阳位于西南部天空,影子朝东北方向,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
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因太阳高度变小,雕像的影子变长了。
太阳视运动向西部天空转动,雕像的影子向东转过了大约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一轮 复习 考点 讲解 地球 运动